他被誉为中国的安徒生,外出5年不归家,不知儿子已逝,妻子命危

欲知故事烹酒,敬请关注崔黎黎

知道叶君健,从《安徒生童话》开始,译者栏目显示的“叶君健译”让我对这个翻译家产生了几分兴趣。

后来,在读到杨绛的《我们仨》时,她在文中回忆道:“叶君健不嫌简陋,每天欣然跑来,和锺书脚对脚坐在书桌对面……”又让人难免对他产生几分好感。


他被誉为中国的安徒生,外出5年不归家,不知儿子已逝,妻子命危

叶君健

1914年,叶君健在湖北红安县出生,家贫,无地可耕,无粮可收,全家人过得很是凄楚。但红安这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地方,又给叶君健窘迫的人生带来几丝光亮。

红安是有名的红色基地,先后出了200多位红军将领,被称作将军县,担得上人杰地灵的称赞。

叶家祖祖辈辈都是泥腿子,无任何文人基因的叶君健偏偏想着依靠读书出人头地。

叶君健父亲身体不好,完全给不了他任何的支持,一无所有的叶君健只能依靠勤工俭学维系自己的读书生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务农、读书两不误,叶君健考入了武汉大学。

他被誉为中国的安徒生,外出5年不归家,不知儿子已逝,妻子命危

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毕业后,叶君健被迫流亡香港,在这里,他的翻译才华初显,受宋庆龄委托所翻译的《论持久战》和《论新阶段》在国外出版宣传,香港的文人圈子中他占有一席之地。

回到重庆后,叶君健得益于在香港积累的名气,被迁到重庆北碚的复旦大学聘为教授。

在复旦大学,叶君健结识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苑茵,开启了自己全新的人生。

苑茵是满族人,隶属镶黄旗,1919年出生在辽宁本溪。苑茵是地道的东北姑娘,性子豪爽,长得漂亮,在复旦大学是校花级别的人物。

他被誉为中国的安徒生,外出5年不归家,不知儿子已逝,妻子命危

苑茵

对于苑茵的美貌,老舍的儿子舒乙曾评价她“从年轻,美到老”。美女总是惹人注目的,校花级别的苑茵在复旦从来不缺少追求者,其中不乏达官贵人。

曾经追求苑茵的一个男人后来还娶了蒋介石的侄女,可想而知男人们对苑茵的趋之若鹜。

但苑茵并不是一个见钱眼开、利欲熏心的女人,她有更高的追求,不然也不会单身到等待自己的老师为她的终身大事操心。

苑茵是一个身世可怜的姑娘,5岁丧父,8岁时,母亲带着她们姐妹几人往南出逃,艰难生活。

大师马宗融把苑茵视作自己的得意门生,很心疼这个从未享受过父爱的姑娘,常常喊她到家中吃饭。

他被誉为中国的安徒生,外出5年不归家,不知儿子已逝,妻子命危

苑茵

马宗融早有为苑茵和叶君健做媒的心思,便事先探听虚实,说来也巧,叶君健对未来老婆的要求是:不要东北人,因为“东北女子直爽外向,而我是内向的人,怕性格合不来。”而苑茵对未来老公的要求是:不要湖北人。因为“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我们关外人斗不过他们。”

叶君健和苑茵都不符合对方心中的要求,甚至是最排斥的那一种人,可马宗融才不管这些,他不过是提前告知叶君健和苑茵有相亲这回事,什么要求不要求的也不过是面子上的话。

相亲宴安排在马宗融的家中,苑茵来过多次,熟悉,叶君健作为马宗融的同事,到家中吃饭也不突兀,就算没看对眼,事后也不尴尬。

他被誉为中国的安徒生,外出5年不归家,不知儿子已逝,妻子命危

苑茵、叶君健

没想到这二人竟然一见钟情,苑茵对叶君健的了解更多,她上过他的课,也曾拜读过他在《苏联文学》上发表的文章,印象很深。

对于一个同自己相谈甚欢的美女,叶君健也颇有好感,两人思想共鸣,情趣相投,颇有引为知己的惺惺相惜。

曾经的择偶条件再严苛,遇见对的人时,一切也都能妥协,相识不过几个月,苑茵和叶君健便步入婚姻的殿堂。


他被誉为中国的安徒生,外出5年不归家,不知儿子已逝,妻子命危

苑茵、叶君健

1942年10月25日,苑茵和叶君健在重庆举行了简朴但并不简单的婚礼。当天文人云集,老舍当主婚人,马宗融为家长代表,臧克家赋诗祝贺,给这对郎才女貌的新人带来了深刻的回忆。

婚后不久,苑茵怀孕,二人迎来了爱情的结晶,这个三口之家更添幸福。

结婚两年后,叶君健受邀到英国为第二战场做宣传,用中国人民坚强不屈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事迹激励军民。

此时,叶君健家庭圆满,为了事业抛下家庭对于苑茵和新生的孩子来说都太过残忍,这让他举棋不定。

但苑茵理解丈夫的伟大志向,这对于他来说是更上一层楼的好机会,于是她全力支持,甚至为了打消丈夫的顾虑,连腹中再次孕育的新生命都没有告知叶君健。

他被誉为中国的安徒生,外出5年不归家,不知儿子已逝,妻子命危

恭俭胡同6 号院门 苑茵、叶君健家

叶君健带着不舍和思念登上了前往欧洲的邮轮,他不知道,这一走,促成了他这辈子永远都无法弥补的遗憾。

夫妻俩远隔重洋,战时的天空,鸿雁无法传递二人的相思,无法得知对方的境况,只能靠着猜测怀揣对对方的担忧。

一个大着肚子的孕妇还要照顾尚在襁褓中的儿子,又没有亲戚朋友的帮衬,苑茵的艰难无人可诉。

他被誉为中国的安徒生,外出5年不归家,不知儿子已逝,妻子命危

苑茵和儿子

苑茵当初选择叶君健,叶君健在晚年不无得意地道:“当年有很多人追她,国民党的大官们,什么厅长、部长的不少,其中有一个追她的人后来和蒋介石的侄女结了婚。这些人认为他们有钱,有权,殊不知,苑茵有思想,不是钱和权可以动摇的,她就跟了我这个穷教授。”

苑茵选择爱情,嫁给叶君健确实被传为美谈,但若不是她当初选择了一无所有的穷教授,在叶君健出国后,她万不可能过得如此悲惨和无可奈何,而是享受着贵太太的尊荣,奴仆成群,不会被生活狠狠鞭挞。

更加让苑茵绝望的是,她的小儿子不幸从4楼坠落,在送往医院的路上不治而亡,可怜他还没能看一眼自己的父亲。

他被誉为中国的安徒生,外出5年不归家,不知儿子已逝,妻子命危

叶君健与剑桥同学合影(丹麦人)

孩子的去世给身心疲惫的苑茵致命的一击,他的父亲尚不知他的存在,伤心、绝望、自责、愧疚让苑茵整日以泪洗面,精神崩溃。

雪上加霜的是,苑茵在此时收到一封来自作家萧乾的信,他在信中说,叶君健在英国已经重新组建家庭,让苑茵不要再等他了。

萧乾刚从英国归来,苑茵对他的话信以为真,这成为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工作的辛苦、照顾孩子的繁琐、生活的重担、精神的压迫,让伤痕累累的苑茵病倒了。

曾经她为了儿子苦苦支撑,直到再也支撑不了时,竟然病来如山倒,严重到了生命垂危的地步。

他被誉为中国的安徒生,外出5年不归家,不知儿子已逝,妻子命危

苑茵老年

或许上天也不忍因为误会铸就这场无法挽回的悲剧,时隔5年,杳无音信的叶君健终于在苑茵命悬一线时及时归来。

原来萧乾当初是造谣叶君健的,叶君健之所以在二战胜利后迟迟未归国,是因为他得到英国文化委员会的资助,到剑桥大学研究西方文学。

在剑桥大学毕业后,叶君健思念家中妻儿,拒绝了剑桥大学承诺给他的高薪职位,归心似箭。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5年的迟归,儿子已逝,妻子命危,他的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被誉为中国的安徒生,外出5年不归家,不知儿子已逝,妻子命危

叶君健老年

叶君健看着曾经娇嫩如花的妻子竟然憔悴如斯,心痛又后悔,他太过自私,为了自己的梦想一走了之,把养家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孱弱的妻子身上。

他流着泪对苑茵解释:“我们分开太久了,又音讯不通,我没有在国外与别人建立家庭,相信我!记得我们结婚时,你说你的就是一根冬天的小草。现在,我要把你这根小草用露水浇活,你不会死的。”

爱带来的绝望可以毁灭一个人,但爱给予的希望也能带来奇迹,在叶君健周到的照顾和陪伴下,生命垂危的苑茵逐渐好转,在次年又增添幼子。

他被誉为中国的安徒生,外出5年不归家,不知儿子已逝,妻子命危

苑茵、叶君健一家四口

曾经被上天剥夺的一切又慢慢还给了这对饱经风霜的夫妻,或许是那个意外夭折的孩子想要弥补未曾见过父亲的遗憾,带着父母的期许再次回归。

叶君健用了6年的时间慢慢修补苑茵身体和心灵上的伤,舒适悠闲加上心情舒畅,苑茵奇迹般地完全痊愈,不仅站了起来,还能复出工作。

苑茵与叶君健伉俪情深,身体好转后首要之事便是帮助他抄录《安徒生童话》译稿,提出不少自己的见解。

他被誉为中国的安徒生,外出5年不归家,不知儿子已逝,妻子命危

叶念伦手捧叶君健从英国带回的英文版《安徒生童话》

叶君健很尊重妻子的建议,多次对《安徒生童话》的译文进行改进,不乏重改。

因为《安徒生童话》,叶君健荣获“丹麦国旗勋章”,亲自受到丹麦女王玛珈丽特二世嘉奖和接待,而这其中的功劳有一部分也是属于苑茵的。

曾经叶君健害怕苑茵是东北女汉子,苑茵嫌弃叶君健是湖北九头鸟,可遇见对的那个人,才发现一切的标准都能为他/她而变。

他被誉为中国的安徒生,外出5年不归家,不知儿子已逝,妻子命危

老年苑茵、叶君健

无论曾经历经多少磨难,经历多少误会,叶君健和苑茵终究还是相伴一生,白头到老。

或许这便是爱情最好的模样,我对你宽容,你对我感恩,有理解,也有包容,将一切编织成信任,携手走向更好的远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安徒生   剑桥大学   老舍   复旦大学   丹麦   妻子   儿子   红安   英国   湖北   重庆   文人   中国   家中   父亲   童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