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南开大学创始人,恩泽万千学子,去世后只留下6元7角的遗产

欲知故事烹酒,敬请关注崔黎黎

1937年7月7日晚,日本假借枪声和失踪日本兵为由,向宛平驻军发起了挑衅。次日凌晨,日本突然炮击宛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开启了全面侵华的战争。

驻扎在宛平的29军虽然全力抵抗,但仍旧无法抵挡日军炮火,节节败退,一路退居天津。

事变22日后,29军再次溃退,放弃天津。守军撤城,首当其冲受到摧毁的便是当时中国最杰出的私立大学——南开大学。

他是南开大学创始人,恩泽万千学子,去世后只留下6元7角的遗产

被轰炸前的南开大学

日军目标很明确,要想真正摧毁一个民族,首要的便是摧毁她的文化,文化不熄,精神不止。于是,南开大学的图书馆被日军的炮火连射好几次,连带着几十万册的珍贵图书和资料,以及周边的南开中学、南开小学和南开女中无一幸免。

南开系列的学校不仅是天津人民的教育圣地,更是中国人民的知识摇篮,一朝毁在炮火下,不可谓不痛心。

他是南开大学创始人,恩泽万千学子,去世后只留下6元7角的遗产

南开大学标志性建筑秀山堂

作为南开系列学校的创办人,张伯苓应当是最为伤心的,他为了筑起这片教育的基地,曾历经千辛万苦,南开系列学校的崩毁,对于他来说无异于亲生孩子的去世。

当时张伯苓身在南京,这个不幸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他当场昏厥,醒来更是老泪纵横,一度喘不过气。

不过作为一个坚毅而纯粹的教育家,平息了心中的悲愤后,张伯苓再次勇敢地站了起来,他向世人发出响亮的宣言:“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奋励。”

他是南开大学创始人,恩泽万千学子,去世后只留下6元7角的遗产

被轰炸后的秀山堂残垣断壁

张伯苓很清楚日军的龌龊计划,他们占领我们的领土和财产不够,最主要的目的是从精神上将中华民族彻底摧毁,所以学校和文化界的精英是他们主要的攻击对象。

相比较被占领区的其他大学,诸如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是被摧毁得最彻底的,连带着周边南开系列的中小学都夷为平地。

他是南开大学创始人,恩泽万千学子,去世后只留下6元7角的遗产

南开刻有金刚经的大钟,后被日军抢走

按理说,南开大学是没有北大和清华那么惹眼的,为什么会遭到日军格外的“关照”呢?这还得从南开大学强烈的爱国思想说起。

一个学校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创办人思想的影响,在南开大学尚未成立时,张伯苓就曾发表演讲说:“每个人都要自强,只要人人有了自我,中国就亡不了。”由此可以看出张伯苓高涨的爱国热情。

他是南开大学创始人,恩泽万千学子,去世后只留下6元7角的遗产

张伯苓校长

1928年,日本发布“大陆政策”,其吞并东北的狼子野心可见一斑。张伯苓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面对日本人的阴谋,他认为只有让更多的国人了解东北、认识东北、热爱东北,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保护东北。

于是在张伯苓的组织下,成立了“东北研究会”,实地考察东北的风土人情和自然资源,九一八事变后,南开的教授和老师们编纂了著名的《东北地理教本》。

他是南开大学创始人,恩泽万千学子,去世后只留下6元7角的遗产

重新印刷的《东北地理教本》

《东北地理教本》长达20万字,详实地记录了东北地区的人文和自然,从历史角度和领土角度说明了东北历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在南开大学和南开中学,《东北地理教本》是每个学生必修的教材,如此教化学生,让世人都了解日军在九一八事变中侵华的丑恶行径。

他是南开大学创始人,恩泽万千学子,去世后只留下6元7角的遗产

张伯苓

在1934年的华北运动会上,南开大学的啦啦队对参会人员发出了“勿忘国耻”的呐喊声,新生力量对日的抵抗让日军恼羞成怒,把南开大学作为了重点“关注对象”。

无论是《东北地理教本》对中国学生的教化还是南开大学学生自发的抗日情绪,都让日军对南开大学恨之入骨,早在正式全面侵华之前,驻扎在八里台地区的日军就常常侵扰学生们上课。

他是南开大学创始人,恩泽万千学子,去世后只留下6元7角的遗产

在枪炮声中,南开大学的学子们对天下事也了然于心。面对日益恶化的局势,张伯苓也早有预感,他曾对全校师生说:“天津如被侵袭,早受日人嫉恨的南开学校,其遭遇破坏自属必然。”

一片拳拳爱国之心的张伯苓何尝不知正面抗日的后果呢?可有些事情是明知山有虎,也须得向虎山行的,他张伯苓就做这先身饲虎的先驱者吧。

他是南开大学创始人,恩泽万千学子,去世后只留下6元7角的遗产

张伯苓

南开被毁后,8月1日,蒋介石曾召见胡适、梅贻琦和张伯苓,他许诺:“南开业已为中国牺牲了,只要中国存在,南开也会存在。”

正如蒋介石承诺的那样,张伯苓也对祖国抱有强烈的信心,只要祖国在,只要脚下的领土在,只要南开师生的爱国精神在,南开没了又算得上什么呢?大不了等战争结束后再建一个。

张伯苓不是一个只知文学的书呆子,早在1935年局势持续恶化的时候,他就已经为南开南迁做准备了。

他是南开大学创始人,恩泽万千学子,去世后只留下6元7角的遗产

南开大学第一批学子毕业照

九一八事变前一年,1936年的9月,重庆南渝中学,也就是如今的重庆南开中学便已经开学,正式上课。南开被轰炸后,不少天津南开中学的学生也前往重庆南开中学继续求学。

至于南开大学,在国家的指令下,同国立清华、国立北大一起迁往长沙,共同组成了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一个月后,长沙局势也随之紧张,国立长沙大学又被迫迁往云南昆明,组成了闻名史册的西南联合大学。


他是南开大学创始人,恩泽万千学子,去世后只留下6元7角的遗产

在梅贻琦、蒋梦麟和张伯苓三位校长的共同合作下,西南联大保存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种子,让中华文化得以薪火相传。

南开大学作为培育人才的教育基地,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据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譬如开国总理周恩来,就曾多次受惠于张伯苓,在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免费求学,为日后的革命之路储备力量。

他是南开大学创始人,恩泽万千学子,去世后只留下6元7角的遗产

南开时期的周恩来

张伯苓一生都在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能筹办这么多的学校并非身家不菲不差钱,正相反,他出自贫寒之家,小时候甚至因为没钱一度中断学业,长大后也只能娶身患肺痨的病妻,让他新婚5日就经历丧妻之痛。

他能在跌宕的人生和波折的环境中成立南开系列的多所学校,全靠他对教育的热忱和全社会爱心人士的捐款。

他是南开大学创始人,恩泽万千学子,去世后只留下6元7角的遗产

张伯苓和学生合影,右一为邓颖超

张伯苓一辈子劳心劳力,恩泽万千学子,可他除了几分名声,什么也没给自己留下。年老后,连自己栖身的一间屋子也没有,全靠孩子们赡养。

1951年2月23日,为中国的教育忧心了一辈子的张伯苓在老家天津病逝,享年75岁,只留下了兜中6元7角的遗产。

他是南开大学创始人,恩泽万千学子,去世后只留下6元7角的遗产

张伯苓一辈子没有为张家赚下什么家产,甚至年老了还需要孩子们赡养他,可之于中国,之于全社会,他是一个富有的教育家,桃李满天下。

正如他的得意门生周恩来总理评价的那样:“张校长在他的一生中是进步的、爱国的,他办教育是有成绩的,有功于人民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南开大学   秀山   南开   教本   爱国   恩泽   长沙   天津   日本   事变   日军   领土   中国   学子   创始人   遗产   地理   中学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