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行西:于阗灭国千年祭

马行西:于阗灭国千年祭

作者:马行西

来源:《民主与法制》周刊2021年第31期

马行西:于阗灭国千年祭
作者简介:马行西,资深法律人,长期从事政法管理和检察实务。近年来履职新疆,本职工作之余,致力于边疆历史文化及社会建设考察,努力促进依法治疆和文化润疆有机结合。
马行西:于阗灭国千年祭

在和田督导抗疫的日子里,奔走于乡镇田野之间,时而看到一些于阗旧迹。晚上躺在宾馆里琢磨,于阗这个曾经繁盛千年的古国,灭国后又一个千年过去了。面对这片古老的土地,总不能空空的躺着,该想点什么吧。于阗灭国的具体过程怎样?原因是什么?给我们以什么启示?片段感想,连缀成文。

话说公元960年,也就是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的那一年,以怛罗斯为旧都、以喀什葛尔为新都的喀喇汗王朝皈依伊斯兰教,成为西域地区第一个伊斯兰政权。这对已经信仰佛教千年之久的西域诸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另类。为捍卫各自信仰和领土,长达百年的宗教战争上演了!

其实伊斯兰教与佛教已在葱岭两侧对垒二百来年了。公元七世纪伊斯兰教诞生之后,风头强劲。二百年间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席卷中亚,直抵西域。当时以“安西四镇”为代表的西域地区是一片佛国天香,隶属于同样推崇佛教的大唐帝国。唐朝国力强盛,顶住了汹涌东来的阿拉伯帝国。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国力衰落,更于公元907年彻底灭亡。中原纷争,边庭空虚,给伊斯兰教东传提供了便利机会。首先皈依伊斯兰教的就是喀喇汗王朝,它的东邻就是于阗王国。

于阗是一个以回鹘人为主体的绿洲城邦,但酷爱中原文化,并与中央政权保持蕃属关系,国内典章制度、纪年方式、建筑格局甚至作战风格,悉如唐朝。国王尉迟僧乌波更是一个“唐粉”,虽然他登基时大唐已经灭亡,却不妨碍他对大唐文化的崇拜。他不仅身着唐装(敦煌壁画中有其形象,与唐人无二),连自己的姓氏都改为了唐朝国姓李,并取了一个高贵无二的汉名“圣天”。

公元938年,后晋高祖遣张匡邺、高居诲出使于阗,封李圣天为“大宝于阗国王”。李圣天十分珍视这个名分,不仅以此号令西域诸国,而且还把它标注到了敦煌佛窟自己的画像上。宋朝建立后,他又上表赵匡胤表示臣服,以甥舅关系自许。李圣天不仅与中央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且与地方大员关系密切。他的王后是沙洲(今敦煌一带)刺史曹议金的女儿,而他的一个女儿又嫁给了曹议金的一个孙子。这些都大大加重了他在西域诸国中的分量。

于阗与喀喇汗谁先发难,开战的导火索是什么,史上说法不一,但是相互讨伐的激烈搏杀却是惊心动魄的。两国之间的战争基本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公元960年到970年之间)可称“初战阶段”,双方互有胜负,于阗方面略占上风。开战以前,李圣天三次遣使东京,并派太子李从德亲往,希望宋朝派兵支援。但是宋朝初建,百废待兴,兼之北临强敌,无力西顾,只派了一个百十人的佛教团队前来,表示道义上的支持。令人欣慰的是,于阗虽然失去了中原王朝的保护,但得到了吐蕃、高昌等佛教兄弟国家的力挺。于阗善于步战,高昌精于骑射,吐蕃马队强悍,他们各展其长,组成了强大的佛国联盟。

在第一阶段的战事中,他们基本上是压着喀喇汗打,而且三次占领喀什葛尔。特别是公元970年7月第二次攻占喀什葛尔,缴获大批珠宝、马匹和物资。其中一头会跳舞的大象,佛国将其进贡给宋朝。第三次围困喀什葛尔时,正逢喀喇汗王朝血气方刚的阿里·阿尔斯兰汗登基不久,双方血战七日七夜,从平原打到山区,流血漂橹,尸骨成堆,不分胜负。双方都损失惨重,难以为继,遂各自罢兵,转为军事对峙。

这一对峙长达20余年,时间是公元972年到公元994 年,我们将其称为“冷战阶段”。其间于阗国经历了三代君主,李圣天早于公元966年归天。为什么会有这么长相对平静的对峙期?一方面是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一方面是喀喇汗王朝进行了战略调整,变两线作战为一线作战。喀喇汗在与于阗作战的同时,西边还有一个更强劲的老牌儿敌人萨曼王朝,后者鲸吞了他的大半国土,占领了他的首都怛罗斯,掠走了他们先王的王后。喀喇汗感到奇耻大辱,一定要报这血海深仇。既然东线相持不下,阿里·阿尔斯兰汗就率领主力部队主攻西线,仅留少数力量驻守喀什葛尔。

西线战事也不轻松,战略要地反复易手。战争毕竟是在一个后起之秀与老牌帝国之间进行,形势越来越有利于喀喇汗王朝,甚至可以说胜利在望。但就在此时,一起重大事件发生了——于阗佛军再次进攻,于喀战事进入第三阶段。

战争的第三阶段(公元995年到公元1006年),可称为“决战阶段”。于阗也看到了喀喇汗主力西调、东线空虚的有利战机,于公元995年再次用兵,占领喀什葛尔。阿里·阿尔斯兰汗闻报,急忙回师东线,在喀什葛尔城下重挫对手。

于阗军队撤往城南山中艾斯克萨城堡,此处两河相夹,易守难攻。喀喇汗大军围困50余天,发动强攻、断绝水源、挖掘地道,均无法攻克。于阗人最后弹尽粮绝,被迫突围。喀喇汗大军沿途追杀,于阗军队死伤惨重,回归故土者不及出征人数的三成。

这次惨败,不但没有打击于阗人的斗志,反而激起了更大的决心。于阗国王再次向各位佛国盟友发英雄帖,不但高昌回鹘、吐蕃等传统盟友入伙,连甘州回鹘都远来助战。公元998年,总兵力多达15万人的佛国盟军浩浩荡荡再次涌向喀什葛尔。正在西线作战的阿里·阿尔斯兰汗指令堂侄优素福·卡迪尔接替指挥,自己亲领重甲骑兵东线迎敌,双方交战于英吉莎空旷的平原上。

战况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阿里·阿尔斯兰汗的两个叔叔和一个姐姐先后战死。年轻的国王怒发冲冠,披坚执锐冲向敌阵,最后也死在乱刀之下,所率军队全部被歼。喀喇汗王朝遭受了几十年来最惨重的败绩。佛国盟军重新占领喀什葛尔。

但是喀喇汗王朝的情况并没有坏到极点,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东线惨败之时,正是西线大胜之时。优素福·卡迪尔指挥西线军队于公元998年古尔邦节一举攻克萨曼王朝首都布哈拉,结束了长达30余年的西线战争,并顺理成章继承汗位。西线无战事,遂全力对付东线。

鉴于英吉莎大战中双方力量对比的悬殊,优素福·卡迪尔汗也效法佛国联盟,向中亚地区的伊斯兰伙伴发出号召,请求他们共同参与对东方异教徒的圣战。花剌子模、呼罗珊、伽色尼王朝等群起响应,各自派出军队。伊斯兰圣裔、布哈拉宗教首领穆哈伊丁4位伊玛目也筹集4万志愿者随军东征。最后组成15万伊斯兰联军,滚滚东来。

群情激昂、摩拳擦掌的两大阵营,以史上少见的规模在喀什葛尔城外展开决战。骑兵、步兵、工兵,冷兵器、热兵器,突击战、阵地战、攻坚战,当时世界上所有的兵种、所有的兵器、所有的战法,都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方圆数百里的原野上杀声阵阵,浓烟滚滚。

一开始还是有组织的、成建制的冲杀对垒,渐渐的就分不清阵营、分不清隶属,后来完全搅和在了一块儿,几十万人以不同语言高呼着“佛法无边”“真主至大”各自为战。最后的结果是,伊斯兰联军取得惨胜,无数次易手的喀什葛尔又回到了喀喇汗王朝手中,这一年是公元1000年。

伊斯兰联军乘胜进击,一路攻营拔寨,占领叶尔羌、叶城、皮山之后,兵临于阗城下。面临亡国灭教的绝境,于阗军民别无选择,只有殊死抵抗。城外的人进不去,城里的人也出不来,双方较劲了一年,伊斯兰军队终于攻进城内。瞬间,千年古城人仰马翻,玉碎宫倾,变成一座废墟。末代于阗王尉迟僧伽罗摩与城同尽,尉迟王朝(李氏王朝)和他的国家一起成为历史,这一年是公元1006年。

抵抗并没有停止。少数于阗军民撤进昆仑山区,在于阗将领朱克提、努克提带领下开始了游击战。优素福·卡迪尔汗为了斩草除根,亲率精锐进山围剿,三大伊玛目(四大伊玛目中的一位已死于叶城战事)跟随。

但是他人生地疏,再加上骄傲轻敌,不仅没有剿灭抵抗力量,反而丢掉三大伊玛目的性命。如今策勒县博斯坦乡的“四伊玛目麻扎”就是当年的战场遗迹。同时策勒县还有阿萨古城遗址,至今城墙营盘历历在目,据说是当年抵抗力量的营寨。艰苦卓绝的游击战又坚持了五十余年,与前四十多年的大规模战争加起来,也有史家将其称为于阗喀喇汗“百年宗教战争”。

喀喇汗王朝攻灭于阗之后,强迫当地百姓放弃佛教信仰,皈依伊斯兰教,并对无处不在、流传千年的佛寺尽皆摧毁,取而代之以清真寺。佛国遗民在要信仰还是要脑袋之间,只好选择后者。

也有一些虔诚教徒为捍卫信仰逃向高昌、吐蕃和敦煌,有的甚至逃到了青海。无法出逃而又不愿屈从的,悄悄修建小型佛寺供私家拜用。在策勒县达摩沟,至今尚有两米见方的小佛寺遗址。

但是作为主流宗教,佛教自于阗灭国之后历史性地退出了大漠之南,于阗地区与喀什葛尔地区连为一体,成了伊斯兰教的天下。后人将此称为伊斯兰教在西域传播的第一次高潮。第二次高潮发生在300年后,伊斯兰教又对大漠北缘的高昌、哈密发动“圣战”,那就是后话了。

战争拼的是综合国力。比之喀喇汗王朝,于阗国土狭小,仅限于和田绿洲,因而财力、物力、人力皆相对见绌。虽然有其他佛国盟友的支援,但这些盟友也多是绿洲小国,要么是高寒穷国,比不上喀喇汗王朝及其盟友的广袤富集。

在精神层面,佛教主张仁慈为怀,佛国民性宽厚,国家武备不足。而伊斯兰教自创教后就以圣战名义东征西讨,基本上靠武力征伐方式传教,可以说身经百战,战斗意志和作战经验罕有敌手。从宗教发展轨迹来说,佛教作为1000多年的老教,生命活力江河日下,而新兴的伊斯兰教尚在青壮时期,精力充沛。诸多因素综合加权,双方对比高下分明,兴衰替代也就成了非人力所能挽回的大事了。

今天生活在和田绿洲的200多万维吾尔人,以及从这里走到别处的维吾尔人,谁还能记起他们的先人曾经为了捍卫自己的佛教信仰而与伊斯兰教血战呢?宗教极端主义者为了达到自己的险恶目的,把伊斯兰教说成维吾尔人的天生信仰、全民信仰、必须信仰,虽然是红嘴白牙说瞎话,可是却迷惑了那么多人。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人告诉群众历史真相,使很多人变成史盲、教盲。

我们要让史实告诉大家,伊斯兰教不是维吾尔人的天生信仰,伊斯兰教前面还有佛教,当然佛教也不是天生信仰,佛教前面还有萨满教、拜火教……任何宗教都是阶段性信仰,不是从来就有的,当然也不会永远存在。甚至可以说,世界上不存在什么天生信仰、永远信仰。

我们要让史实告诉大家,伊斯兰教不是维吾尔人的全民信仰。信奉佛教的于阗王国及其盟友与信仰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进行了百年厮杀,可他们都是维吾尔祖先回鹘人!是于阗回鹘、高昌回鹘、甘州回鹘和西迁回鹘之间的族内厮杀。同样是回鹘人,他们的信仰却是那样的敌对,怎么可以说是全民信仰呢?

我们要让史实告诉大家,伊斯兰教不是维吾尔人的必须信仰。佛教主流时代,人们也不是必须信佛,仍然有其他信仰的存在。伊斯兰主流时代,人们也不是必须信仰伊斯兰教,仍然也有其他信仰的存在。《古兰经》中说:“你们有你们的宗教,我也有我的宗教。”连伊斯兰圣典都承认宗教的多样性,怎么能反对甚至迫害不信教的人呢?

如今,于阗故土乃至整个新疆伊斯兰教遗迹众多,什么圣战者墓呀、伊玛目麻扎呀、小麦加呀,到处都是,而佛教遗迹则少之又少。那么多宏伟的寺院早年毁于宗教战争,后世又得不到很好的保存和宣传,甚至遭受人为的破坏和掩饰。所幸大漠黄沙之下,还覆盖着一些断壁残垣。

近年来,为了正本清源,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一些地方政府清理和展示了一些佛教遗迹,很多人包括一些维族群众参观之后才如梦方醒,大受教育。新疆检察机关也正在开展文物保护公益诉讼专项活动,按照摸底、踏勘、救急三个步骤,加强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宗教观,从宗教极端主义迷雾中走出来。

往事越千年,但不能往事如烟。往事应该变成地下的石油和煤炭,虽然层层淤积,越积越深,但其价值并不因此而减损,而是历久弥新,历久弥贵。

投稿转载说明

投稿邮箱:543183107@qq.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于阗   吐蕃   伊斯兰教   维吾尔   喀什   伊斯兰   卡迪尔   西域   王朝   佛教   东线   西线   作战   公元   宗教   千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