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停播到票房11亿,《八佰》凭什么可以打破抗战神剧?

文/小白说娱S姐 小白精品,请勿转载

“脱下军装,职责犹在”。

抗日战争《战狼》里最高光的时刻就是人民解放军特种兵冷峰面对残忍敌人,被迫脱下军衣仍旧宁死不屈,看得人义愤填膺。

从停播到票房11亿,《八佰》凭什么可以打破抗战神剧?

这份义愤填膺之感,在同样题材的《八佰》中让人感同身受,感受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爱国之情,而是悲欢离合的小人物和捉摸不透的人性。

颠覆传统意义的抗日战争片,《八佰》出山观影人数高达3000万,单日票房首破1.9亿。所有意想不到的辉煌成就,《八佰》同样经历曲折坎坷的问世之路:延迟上映365天,疫情耽搁436天。

从停播到票房11亿,《八佰》凭什么可以打破抗战神剧?

突破重重困难超过预期的“救市之作”,《八佰》如同八百壮士般肩负着冲出重围守住光明的重责,凭借一己之力撑起中国影业复苏重任和业绩。

《八佰》究竟有什么魔力,可以打破惯有抗战神剧的魔咒,冲出一条另辟蹊径地道路?

看客人心

在鲁迅《呐喊》自序里,“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从停播到票房11亿,《八佰》凭什么可以打破抗战神剧?

麻木不仁的看客是贯穿整个抗战时代的典型特征,有《孔乙己》中咸亨酒店的嘲笑看客,有《阿Q正传》里看着阿Q游行赴刑场而充满兴奋的围观看客,也有《狂人日记》里人吃人的看客,他们病态归结于冷漠、势力、事不关己。

自私,成了他们的通病。《八佰》里,麻木不仁的自私通病就是聚焦在四行仓库的东西岸。

1930年上海滩,经历百年的开埠,已成为繁荣大都市,而1937年抗战爆发,上海被沦陷。狂轰乱炸,硝烟四起,英租界外成为日本人的目标,奉命在四行仓库坚守的一支400人孤军出现在中外媒体报刊上,号称“八百壮士”的孤军奉命死守赢取作战时间,挽救租界内平民百姓的生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淞沪会战,上海四行仓库成扭转历史的致命一战!

从停播到票房11亿,《八佰》凭什么可以打破抗战神剧?

这是历史上罕见“被围观”的壮士之举,而围观外的众人百态是聚焦的关键。分离租界的是苏州河,东边战火连天八百壮士作为人肉炸弹死命相搏,为的国家安危和租界平民;

西岸,那里是围岸观火的歌舞升平,上海妇家名媛的麻将闲聊;那里是人生如戏的安逸,看戏说书人人观望,没有人认为对面拯救的是自己,只有人关心对面的战火是不是精彩。

“那边是租界,这边是地狱。”

从停播到票房11亿,《八佰》凭什么可以打破抗战神剧?

他们就是麻木不仁的看客,把活人血肉看成一场游戏,把国家兴亡看得云淡风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成了国人诟病。

这是心理病、灵魂病,正如杜牧感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样,舞女的亡国之音不过是人心的自私自利。千年前,人心的自私与自利昭然若知,民众愚昧的心病治标不治本;千年后,鲁迅弃医从文放弃国人身躯立志拯救人心,化笔头为利剑唤醒沉睡愚人,不禁哀叹:

我们第一要著是改变他们的精神。

谢晋元和上级的最后对话,便是揭露了这个真相:对方一队孤军,用命在演。

从停播到票房11亿,《八佰》凭什么可以打破抗战神剧?

所谓四天四夜的抗战,在他人眼中不过是场生命儿戏,他明白靠不到四百人的牺牲精神难以取得抗战胜利,唯有用少数人感化更多人,就是真正改变精神。

精神力量强大,远远超过肉体的强悍,八百壮士能以少胜多不足以赢得最后战役,未来更多战役需要同样坚强信念的人守住,精神之战才是人心之战。

从停播到票房11亿,《八佰》凭什么可以打破抗战神剧?

苏州河的东西岸,是自私自利的人心,亦是洗涤心灵的信念。

阶层人性

如果你只看到《八佰》的抗战故事,说明还是太年轻。此剧开场便是点题之笔: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管虎对人性的考察,便是用鲁迅的《野草·墓碣文》说明一切:一个人如果抛开名利,淡泊宁静,才会有发自肺腑的笑容。

从停播到票房11亿,《八佰》凭什么可以打破抗战神剧?

八百壮士的死守战从谎言开始到谎言结束,壮士誓死抵抗死伤无数,结局穿戴整洁接受特派员的服从安排,这便是管虎丢弃无谓的热血沸腾,选择用血淋淋服从真相的结局告诉我们:

所有的战争,背后都是政治;所有政治的背后,才是人性。

从停播到票房11亿,《八佰》凭什么可以打破抗战神剧?

所谓人性,无非是地位阶级和思想阶级,地位阶级是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食物链,地位论英雄,权力论成败,强权背后便是政治挂帅的表现。

金庸常说的痴嗔贪恋,就是人性欲望的食物链,心中杂念和利益熏心是向前的驱动力,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就是武侠世界里人性之恶的体现,是鲁迅嘴里常说的“人吃人的世界”。

八百壮士从弃子成棋子的反转,揭示人性善恶,然而,管虎却用谢晋元以退为进的选择做结局,告诉了我们地位阶级终不长久,对事物有深层次想法的思想阶级才能打破地位阶级。谢晋元用釜底抽薪保全实力,传播战斗的决心,也是管虎借用人物的选择让我们明白:

人人追逐金字塔的顶端,可食物链根本就没有顶端,只有一眼望穿的底端。

从停播到票房11亿,《八佰》凭什么可以打破抗战神剧?

底端的人,他们是贪生怕死的金算盘,或是满口粗话的王拐,又或是农村伢子的端午,尽管社会地位不高性格迥异,却为人纯粹,明辨善恶,明知是非。这就是底端的小人物撑起全局故事,无非是管虎借用小人物交织的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活着等于死了,有些人死了仍然活着!

精神强大是影响人与人的黎明烛光,微弱却永垂千里。常说落后就要挨打,你弱坏人多,指的正是当年体弱落后的中国人被嘲笑备受欺凌,八百壮士自杀式抵抗就是用行动告诉全天下,中国人从不嬴弱;用最后精神力量告诉全天下,中国人魂未丢。

从停播到票房11亿,《八佰》凭什么可以打破抗战神剧?

上海外滩高楼耸立,四行仓库的遗址疮痍满目屹立不倒,人性之战渗透在职场里、生活里、商战里……

从停播到票房11亿,《八佰》凭什么可以打破抗战神剧?

无硝烟的战场,时刻提醒我们,想要屹立不倒就要有壮士之勇、壮士之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鲁迅   孤军   食物链   租界   人心   麻木不仁   壮士   看客   小人物   上海   票房   阶级   仓库   人性   地位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