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普照下,以一个家庭的怆恸,折射一个民族的史诗与隐痛

在去年的某颁奖典礼上,《阳光普照》获得12项提名,载誉无数。最终,它摘得最佳剧情长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在内的5个大奖,成为最大赢家。整部电影聚焦当代台湾普通家庭,颇有点"是枝裕和"的味道,充斥着一种残酷温柔,阴冷与温暖交互交织,即便是阳光普照的时候,城市依然显得冰冷空旷,人也好像显得冷漠无情,但再看下去,其实人并不是真的冷漠无情,只是将温柔紧紧藏着而已。

阳光普照下,以一个家庭的怆恸,折射一个民族的史诗与隐痛

并不是每一天都是阳光普照

导演钟孟宏,作为"台湾社会手术刀"的接班人,在影片里常常以强烈的剧情张力呈现社会关怀主题。他透过残暴手段展现出爱与温暖,邪气怪诞的手法在台湾电影中独树一格。而在这部《阳光普照》中导演透过一个底层人物和家庭的肌理,去展现和揭露整个社会的问题与伤疤

阳光普照下,以一个家庭的怆恸,折射一个民族的史诗与隐痛

影片名为阳光普照四个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蓝天、白云、璀璨日光等美好意象,但影片内容却表现得既残酷又绝望,同时还真实得让我们以为自己成了电影的参照物。生活的拳头迎面砸来,痛彻心扉,后劲绵长。对于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有不同的解读。饰演父亲一角的陈以文的理解是:父爱就像阳光与阴影,一体两面。在阳光照耀之处,必定伴随着因阳光无法穿透而产生的阴影。在片中,阳光与阴影的对立关系,被安放在了成鲜明对照的兄弟二人身上

阳光普照下,以一个家庭的怆恸,折射一个民族的史诗与隐痛

而在这种畸形的兄弟对立之下,折射出的是这个充满父权意识形态的家庭里根深蒂固的弊病。阳光是那么公平,而这个父亲却是那么的不公平。影片中我们从来没看见过一家子在一起的画面,除了电影海报上。家人的联系需要有第三方作为媒介,以前是母亲作为缓和剂的存在,后来是阿豪的托梦。

而阳光普照的另一层含义笔者认为是讽刺。导演在片中很多小细节的地方都运用到了讽刺的手法。片名叫阳光普照,而电影中几件大事的发生都是在滂沱的雨夜:菜头去砍了黑轮的手;父亲又在一个雨中杀了菜头。

而影片鲜有的几个阳光明媚的时候,却也有着暗潮涌动,颇有点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的味道:在阳光明媚的午后,阿豪和心爱的女孩去动物园,可心中早已满目疮痍;母亲在散漫阳光的山上,却得知了父亲杀了菜头的真相。

阳光普照下,以一个家庭的怆恸,折射一个民族的史诗与隐痛

而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字也同样具有讽刺意味,阿和在监狱里推的车上有""字,但他随后因哥哥离世绝望的奔跑;家里的门上挂着有"Love"字样的牌子,墙上挂着"百年好合",但夫妇俩却有着不能为人道的隐痛;母亲和小玉走在街头,前面是"国泰民安"的横幅,但他们却在这里有遇到了出狱的菜头;父亲自己最喜欢挂在嘴边的驾校的名言:把握时间,掌控方向,最后谁都好像没有做到。

阳光普照下,以一个家庭的怆恸,折射一个民族的史诗与隐痛

阳光普照下,以一个家庭的怆恸,折射一个民族的史诗与隐痛

除了讽刺,片中还有关于车的隐喻。纵观这几个主要角色的人生,都和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父亲是驾校教练;阿和出狱后从事洗车的工作;以及阿和与母亲外出游玩的脚踏车等等。车更像是一条串连起整个故事的线索,从一开始阿和坐在母亲的车后,再到后来阿和改过自新在影片的结尾载着母亲行驶在阳光下,我们有权利相信这个家庭最终会阳光普照。

阳光普照下,以一个家庭的怆恸,折射一个民族的史诗与隐痛

多维度的人物群像

这部电影的另一大看点便是有最近非常火的台湾小生许光汉的出演。在刚刚完结的台剧《想见你》里许光汉凭借着清爽又具有少年感的形俘获了一大批女孩的芳心。而再往前追溯,不难发现,许光汉也是一个实力与颜值兼备的演员,在网飞投资的《罪梦者》中腹黑有反社会人格的林季子,《海吉拉》中一往情深的文棠生,可谓做到了"千人千面"。

阳光普照下,以一个家庭的怆恸,折射一个民族的史诗与隐痛

而他在本片中饰演的品学兼优的阿豪是一个让人唏嘘的角色,他本该是一个家的希望,借阿和的话来说:从小到大,大家都很喜欢他,他功课好,长的好,什么都好。他好到没有考上第一志愿的医学系都要复读重考,他很厉害……他厉害到这辈子只做错过一件事情,就是从那么高的地方跳下去。喜欢阿豪的女孩说:他待人很好,有时候会觉得他好像把所有的好都给别人,忘了留一点给自己

这个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阳。不论纬度高低,每个地方一整年中,白天与黑暗的时间都各占一半。前几天我们去了动物园,那天太阳很大,晒得所有动物都受不了,它们都设法找一个阴影躲起来。我有一种说不清楚模糊的感觉,我也好希望跟这些动物一样,有一些阴影可以躲起来。但是我环顾四周,不只是这些动物有阴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马光,都可以找到一个有阴影的角落。可是我没有,我没有水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24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这是这部电影中最精彩的对白,加上电影摄影,阳光的耀眼和阴影形成对比,这个段落非常完美。他一直是那么乖的孩子,好像不想给任何人带来麻烦似的,最后轻轻的坠落。阿豪讲的那个司马光的故事,其实水缸里的人就是贪溺黑暗的自己,无处可藏,只能躲在水缸里,最后能找到这个自我的也只有自己。其实,这个司马光的故事取材于台湾作家袁哲生的《寂寞的游戏》

阳光普照下,以一个家庭的怆恸,折射一个民族的史诗与隐痛

片中还有一个极富有深意的角色——菜头,一头黄毛,不学无术的小混混。比起阿和,他更像阿豪的对立面,游走在阴影下的人,他不像阿和一样有改过自新的机会,他只有黑暗,没有人来救他。像《白夜行》中说的: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对于阿和,他就像一个赌气的孩子:你出来这么久了,都没来看看我。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以前和我一起在黑暗中行走的人,转而就投奔了光明,那我一个人在黑暗中该怎么办?砍下黑轮的那只手,我从来都没有后悔过,现在也一样影片最值得回味的细节就是最后菜头之所以死是因为他下车抽了根烟。

阳光普照下,以一个家庭的怆恸,折射一个民族的史诗与隐痛

他记得阿和说因为烟味害的他一直和老板解释,他为了阿和二话不说砍了黑轮的手,最后还是因为阿和他最后被杀。就是这样一个人,你不能说他善良,但他也没有罪无可赦,他只是没有机会接触到阳光罢了。

祝中国电影阳光普照

去年金鸡奖颁奖典礼时,获得影帝殊荣的演员王景春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 "希望中国电影阳光普照,愿所有的情感和爱地久天长。" 说起中国台湾电影,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小清新"。但实际上,台湾电影成就最高的,是现实主义题材聚焦家庭与个体,以小见大,从内到外,去窥视整个社会的症结。而《阳光普照》这部电影,非常的典型,为什么说它典型?因为我们可以在整部影片上看到其他台湾电影的影子。

阳光普照下,以一个家庭的怆恸,折射一个民族的史诗与隐痛

本片的导演钟孟宏除了是一名导演还是一名摄影师,他担任剧情片《大佛普拉斯》的监制及摄影。而看《阳光普照》,不可避免让人想起《大佛普拉斯》,因为从基因上造成的影调的相似。两部影片关于事件真相的闪回都颇有点悬疑的色彩,但《大佛普拉斯》的展现是辛辣的,讽刺的,而《阳光普照》相比起来竟也有了点脉脉的温情。总之,都有着台湾现实主义影片的独特韵味,溽热掩藏的冰冷,平静之下的暴力,冷漠包裹的温情,以及温情缝隙间的疏离。

阳光普照下,以一个家庭的怆恸,折射一个民族的史诗与隐痛

而另一部就是前文提到的《地久天长》,二者都以失子为线索,在凄怆的故事中道出中国家庭的悲剧。但不同之处在于,《地久天长》的视角宏大,它旨在呈现那个特殊背景和特殊政策下,整个时代的症结。而《阳光普照》则细腻入微,它想探讨的是父权意识形态的威权结构下,中国传统家庭的悲剧根源

阳光普照下,以一个家庭的怆恸,折射一个民族的史诗与隐痛

也许,只有真正的死亡,才能唤醒生命的期冀;也许,只有重新回到过去,才能真正重新开始。期待一场救赎,需要活着来等待;期待一场悔悟,需要活着来原谅;期待一场重逢,需要活着来相见;期待一场地久天长,需要活着来实现。正如那部电影的英文名:So long, my son。千帆过境后,终是相逢。

阳光普照下,以一个家庭的怆恸,折射一个民族的史诗与隐痛

这类影片展现独属于中国的家庭关系:含蓄隽永的爱,得不到回应的爱,愈藏愈深的爱。刻画了失子之痛后几个家庭应对未来的姿态:精神在失去的那一刻开始静止,唯剩一具躯壳,灵魂也仿佛在飘摇,但是逝去的已然逝去,生活仍需继续。故事里没有反叛者的出现,只是对时代变革的无力抗拒之后的无言面对。每个人都卷在其中,它发生了就只能承受。尽管命运多舛,但人还是要努力生活,在家的篱笆中为微茫的希望而生活着。而在极度的悲剧中,小人物展现了伟大的隐忍与宽容。这是中国人深刻的人生态度的展现

这些电影回归到了中国电影最好的状态:将民族史诗与隐伤埋与几个家庭之中。

最后,希望中国电影阳光普照,愿所有的情感和爱地久天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大佛   家庭   水缸   隐痛   地久天长   台湾   史诗   阴影   导演   父亲   母亲   影片   民族   太阳   阳光   社会   故事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