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教育成为我们这代父母最大的痛点?


可能因为家有二宝,也可能因为年龄原因,最近我会接触到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


为何教育成为我们这代父母最大的痛点?


上周与一个在外企做HR 的朋友见面,3个多小时的会面,大部分的时间里,我们在探讨的,竟然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负责企业培训的她提到,公司里搞的领导力培训,员工们参与之后应用最多的是在家庭教育方面,对于工作方面的提升反而是其次。


身边的朋友,关注最多,投入最多的,往往也是孩子的教育。最近甚至有两位在北方的朋友,因为关注一家在杭州的学校想要搬到南方来。


我经常会在思考这个问题:


为何教育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痛点?


为何教育成为我们这代父母最大的痛点?


我身边碰见的父母,多为70末,80后,而他们的子女,大部分是00后,10后。教育其实是一个双向的概念,既关乎孩子,也关乎父母。而且有的时候父母的问题反而占了大多数。


所谓知己才知彼,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对自己足够了解吗?我们的成长轨迹又会怎样决定我们的养育心路。


恰恰姐觉得,我们这一代父母与孩子,大致有那么几个特点:


三明治般的成长背景


我们这一代的成长背景,宛如一块三明治,夹在开放的政策与慢慢打开,稍显陈旧的社会之间。


因此虽然赶上了改革开放,在成长历程中,却既没有像60后,70初的人赶上发展的极大红利,也没有像90年以后的人赶上现成的物质丰富与社会开放。


社会发展轨迹上,这一代父母中,很多都刚好赶上了独生子女政策。但70末,80初的独生子女,与90后的可不一样。可以说,我们出生的时候,中国刚刚从巨大的贫穷中走出来,所谓“开放”只是刚刚萌芽,因此“独”并没有在家庭社会中给我们带来多少的话语权,反而催生出一个个循规蹈矩,内心其实有那么一点点“保守”的个性。


因此,我们这一代父母,不管从事什么,教育背景好坏,其实内心都多多少少都会有点遗憾。


最大的遗憾就是在更为年轻的时候没有按照自己的样子去长成,没有更开阔的视野去选择。


因此在我们自己有孩子的时候,说实话,内心还是赋予了许多期望。期望孩子们在如今这么开放的条件下,在物质如此丰盛的时代,可以有着更为璀璨闪耀的人生。


正如心理学家陈默老师在一篇文章中所写的:“每个家庭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是成功者,嘴巴不说,心里是这样想的。”


因此,为什么我们这么注重孩子的学习与教育,难道不是内心深处仍然望子成龙,渴望着他们的成功?


为何教育成为我们这代父母最大的痛点?




循规蹈矩,保守的成长路径


我们这一代父母的成长路径,相对保守,大部分人都是走应试路径慢慢上来的。不是说应试路径不好,的确这在目前的中国还是最为稳妥的一条路。


但是时代变化迅速,对于未来,对于以后孩子们成功的路径,我们缺乏很多想象。可以想到的也许只有学习与成绩,当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就容易带来许多的张力与矛盾。


当70-80年代生人,用自己对未来的理解去诠释孩子长大以后的社会,举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有点类似于古代俩农民畅想皇帝奢华生活的笑话。一个说:“我想皇帝肯定天天吃白面膜吃到饱!”另一个说:“不止不止,我想皇帝肯定下地都用的金锄头!”


你能想象00后最为向往的职业,不是科学家,不是金融精英,而是“文艺范“吗?


根据中国青年报与腾讯QQ联合发布QQ用户《00后画像报告》,文艺工作成为00后最想从事的职业类型,00后更具“文艺范”,希望能成为演员、作家、设计师等文艺工作者。


为何教育成为我们这代父母最大的痛点?


谁知道像我的孩子10后们长大以后会怎样呢?兴许都想成为冒险故事作家也说不定!


著名职业规划师古典在他的网络热文《未来30年,孩子们面临怎样的职业世界?》里,在这一点上有非常经典的一段探问:


“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今天的孩子到那个时候在追求怎么样的生活?有没有可能其实每一个小孩都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而未来其实是一场游泳比赛呢?我们努力让他拼命往一个起跑线上奔跑,但是其实未来就不需要跑步,可能出现一个全新的规则。”


孩子的人格特点与体制内教育的张力


在小康经济环境,在互联网的发展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00后,10后,他们的人格特点与多年不变的体制教育之间的张力,又是另一种冲突。


之前我家老大幼升小时,我曾经去一家公立学校听过一场讲座,竟然遗憾地发现这所学校与自己小时候读过的环境如此相似。拥挤的桌椅,死板的排列,严肃又毫无生趣的教室环境。而这还是一家在一线城市,上海的学校。


我经常会在想,为何小学甚至中学不可以装扮得像幼儿园一般舒适美好,丰富多彩?


无怪乎很多人感叹,幼儿园教育是中国所有的教育中最为精彩的!


为何教育成为我们这代父母最大的痛点?


让孩子们多种一些绿植,多养一些鱼儿花儿这些,不比给每个教室配备所谓的ipad更为重要。


尤其在语文教育中,与其教会孩子们刻板地分析遣词造句,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不如利用现有的资源让孩子们去体会生活,体会自然。


在我的成长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堂语文课是作家张洁的《挖荠菜》,当时初中的语文老师,带着大家在校园挖荠菜,挖好之后收集了,清洗干净,再用酱油和麻油给大家品尝。


过去这么多年,这一幕给我生命中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因为我们在那一课学到的不只有语言,还有比语言更为宝贵的生活。


孩子们的生活条件,物质条件是丰富了,但他们的教育环境有所改善吗?教育体系与思路有所提升吗?


在优厚的物质条件,开放的时代,互联网环境下所成长起来这些孩子们,他们与几十年如一日的教育环境与体系之间,所存在的张力是必然的。而家长,夹在学校与孩子之间,承受了来自两方面的压力,这种崩溃与焦虑,也是必然的。


为何教育成为我们这代父母最大的痛点?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到底该如何做呢?借用我的合伙人裴影老师的一句话: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是要接受应试教育的,所以作为家长要去保护孩子的创新和创造力,说白了就是,自救。


自救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父母自己的自我成长。我发现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在我遇见的许多女性高管中,作为母亲她们很少有焦虑。她们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往往非常独特,放养,民主,却也不失引导与榜样的力量。她们甚至很少参与家校活动,但孩子长大后往往也非常自立自如。


父母的榜样作用可能比具体学习事项上的插手更为关键。


在父母实现自我的过程中,更多地去认识,看待,预测这个世界。当你觉得这个世界,包括未来并不那么可怕的时候,兴许就是你焦虑降低的起点。


为何教育成为我们这代父母最大的痛点?


别让孩子承担过多的爱与期望,试问这种期望放在你的身上,你会感受如何?我们作为父母脆弱,不够强大的主要原因,就是放弃了对自己的成长,而寄希望于他人。


写到这里,我真想大呼一声,奔跑吧,爸爸妈妈们!不要因为你的社会角色而停止自己探索世界的脚步!


共勉!


作者简介:恰恰姐,国际认证ACC教练,专注于女性成长,自我认知与个人品牌。愿心存感恩,欣赏生活的恰恰可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明治   父母   荠菜   中国   焦虑   路径   保守   物质   未来   孩子   环境   职业   学校   社会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