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彪炳史册,袁崇焕却暗淡无光,结症原来在这里

说起岳飞妇幼皆知,交口称赞。而问起袁崇焕,估计不到大学水平的人,没几个了解的。就算了解的,也是褒贬不一,观点不同。二者都是忠心耿耿维护自己的天朝统治,抵抗异族侵略,结局也是冤死,为什么历史口碑如此不同?这个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是要想说清楚,还得从好几个方面找原因。

我们先从死因方面来分析。

岳飞之死,罪名是“莫须有”,三个字直接告诉我们杀人无实据,凭的猜测。而且赵构的儿子继位后给他平反封侯,可见岳飞之死,冤案无疑。

岳飞彪炳史册,袁崇焕却暗淡无光,结症原来在这里

岳飞风波亭含冤赴死

而袁崇焕,他的罪名确凿,事实罗列清楚:“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

不可否认的是,罪状所罗列的事实,基本上是存在的。但是,如果大功告成,这些可能什么都不是了,崇祯会当做没发生过。问题是最后没成功,这些事情,就成了罪证。为什么这样说呢?

岳飞彪炳史册,袁崇焕却暗淡无光,结症原来在这里

袁崇焕忠勇一生,最后惨遭凌迟

曾经袁崇焕大言在先,承诺五年收复辽东,对此崇祯龙颜大悦,鼎力支持。袁崇焕对此开出条件“...五年内,户部转运军饷,工部供应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选将,必须朝廷内外事事配合,才能有所成功” ,崇祯说,没问题!袁崇焕自己在外面打仗,王之臣、满桂在朝廷诽谤自己,崇祯听了:那我把他们的尚方宝剑给你保管可以了吧。总之,崇祯为了击败后金已经不顾一切,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权给权,对袁崇焕几乎言听计从,仁至义尽。甚至,期间袁崇焕犯下的大小错误,崇祯皇帝都是闭一只眼睁一只眼,概不追究。因为,袁崇焕对崇祯皇帝说过一段话,“驾驭边防大臣与朝廷大臣不同,军中可惊可疑的事特别多,只应当谈论成败的大局,不必摘取一言一行的细小过失”,意思是要崇祯不要计较过程中的细节,只要看结果就行。崇祯也认了,那我就坐等葫芦熟吧。可见,崇祯是把全部希望都押在袁崇焕一个人身上。这看似袁崇焕的荣耀,又何尝不是把袁崇焕架在了火上?而当唯一希望最终破灭时,崇祯一切的苦心等待瞬间都变成了积怨,而火山迸发口无疑对准了袁崇焕。所以说,如果说量刑过重,也在意料之中。

岳飞彪炳史册,袁崇焕却暗淡无光,结症原来在这里

崇祯为了重振国威,对袁崇焕言听计从

要说袁崇焕真冤,主要表现在崇祯皇帝中了反间计,使通敌罪进一步“塌实”。北大著名历史学家萧一山认为:“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皆以盖世之才,治辽事而有余,然或内毁于阉党,外罹于反间,不终其位。”一方面肯定了他们的能力,同时也点出了反间计对他的死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说他通敌,这一点是不可能的。总结起来,袁崇焕之死,其实处于可与不可的模糊地带,而不像岳飞绝对的冤案。

再来比较二者的历史功绩。

岳飞,公元1130年4月,率军收复建康(今南京);

第一次北伐,公元1134年,收复襄阳、唐州、邓州、随州、郢州和信阳军;

第二次北伐,6、7月,收复了商州、虢州等地;

第三次北伐,公元1136年11月,夺取蔡州。

第四次率军北伐,公元1139年5月,攻克鲁山、郑州、洛阳,颖昌、临颍,使金军一败涂地。

如果没有被十二道金牌召回,“直捣黄龙”真不是梦,改写历史极有可能。

岳飞彪炳史册,袁崇焕却暗淡无光,结症原来在这里

郾城之战,岳飞大破金兀术主力

袁崇焕时期的大明处境,跟南宋有区别,南宋有靖康之耻在先,京都被占,皇帝被掳,国威涂地。岳飞的责任是要夺回失地和国君,为国找回尊严,所以唯有进攻。而袁崇焕时候的大明,努尔哈赤只是一造反派而已,并没有给大明带来靖康之耻那种奇耻大辱与损失,复仇感与紧迫感明显轻了很多;二是,明朝此时国内局势严峻,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朝廷财力兵力都被分散。所以袁崇焕的主要职责是镇守国门。

岳飞彪炳史册,袁崇焕却暗淡无光,结症原来在这里

宁远之战,袁崇焕让努尔哈赤崩溃,撒手人寰

从努尔哈赤起兵,势如破竹一路打到山海关,无人可挡之际,袁崇焕挺身而出,一举阻止了后金铁蹄。宁远一战,更是让努尔哈赤在愤懑中死去。此后的著名战役如宁锦、广渠门,战绩都堪称辉煌,可以说从努尔哈赤起兵到多尔衮打下南京, 近三十年时间,明朝对后金的战役,成就都不能与袁崇焕指挥的宁远、宁锦、广渠门三战相比,最多只有孙承宗的遵永大捷略可一提。所以说袁崇焕的战绩在明朝后期,冠绝空前。但是与岳飞的收复大片河山就差直捣黄龙相比,还是要逊色不少。

岳飞彪炳史册,袁崇焕却暗淡无光,结症原来在这里

宁锦大捷袁崇焕给登基之初的皇太极上了一课

最后一点,岳飞与袁崇焕的人格素养。

岳飞人格风骨,有口皆碑,岳飞岳母刺字的故事更是流传千古,岳飞的品质优秀,可以概括为:廉洁奉公、令出如山,赏罚分明严以律己,厚以待人,这些都是有大量典故可证的。而袁崇焕就没有这么多好故事流传,反而是诸如滥杀毛文龙、献馋魏忠贤等事实,让他的个人形象大打折扣。他的同道之人王在晋也说:袁崇焕于国虽然功不可没,但是他的死也是咎由自取。说明他的死,自己也负有很大的责任,而岳飞就不存在这一说。

岳飞彪炳史册,袁崇焕却暗淡无光,结症原来在这里

一代忠魂袁崇焕,留给后人无限感叹

结语:虽然说在我们整个古代史中,袁崇焕的地位不如岳飞,但是在明朝晚期,袁崇焕的战神地位不可动摇。假如他不死,历史也许改写。梁启超认为,“使督师以前而有督师其人者,则满洲军将不能越辽河一步,使督师以后而能有督师其人者,则满洲军犹不能越榆关一步,故袁督师一日不去,则满洲万不能得志于中国,”意思就是说,袁崇焕不死,清军入关只是个幻想,那么,明朝最终灭亡也未必轮到满清坐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靖康   努尔哈赤   宁远   崇祯   满洲   大明   反间计   明朝   直捣黄龙   暗淡无光   冤案   言听计从   史册   朝廷   公元   皇帝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