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岳云鹏、张云雷的相声接连被批,真正的相声到底啥样儿?

相声的定义

相声,古称“象声”,其中的“象”就是模仿的意思,所以“象声”的本意是指通过模仿他人、动物以及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为基础的一种表演形式;形成初期,最主要的表演内容是口技。到了清咸丰、同治年间,逐渐加入了笑话或滑稽问答等逗乐的形容,表现形式不断丰富。至民国初年,象声已经逐步进化为单口笑话,名称随之转变为相声。后又逐步发展出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更加丰富的形式;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对口相声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相声表演形式。

郭德纲、岳云鹏、张云雷的相声接连被批,真正的相声到底啥样儿?

晚清年间,相声就形成了和当今基本一致的表演特色和艺术风格,其主要语言也是北京话,各地也有“方言相声”。

相声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评书、戏曲、脱口秀等艺术之长处,寓庄于谐,以讽刺的形式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

在当今相声界,天津作为曲艺之乡,保留了原滋原味的传统相声,在资深相声爱好者心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有标杆的作用;似乎天津的相声才是真正的相声。

天津相声已成为传统相声的代名词

在当下的相声环境里,有一种盲目的思潮,固执的认为小的不如老的,活的不如死的;他们对已经去世的相声前辈大加吹捧,大师、泰斗层出不穷;同理,只要进入花甲之年的相声演员,都清一色的被冠之以“相声表演艺术家”的名号,无论实际水平如何。

对于正值盛年且正当红的相声中生代、新生代却竭尽吹毛求疵之能事,将其能力讽的一无是处,将其作品贬的一文不值;越火的演员被贬的越惨。

郭德纲、岳云鹏、张云雷的相声接连被批,真正的相声到底啥样儿?

于是,郭德纲在2005年大红大紫时,被批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他那玩意儿也叫相声?”依此类推,岳云鹏、张云雷都没有逃脱类似的批评;原因也很简单,他们的相声和天津原滋原味的传统相声不是一回事。

如果说德云社的演员被批评是因为多年以来一贯的挑战既有规则,动了别人奶酪,所以同行大都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还有情可原的话,那么德云社以外的相声演员同样没有逃脱被指责的命运,就着实令人看不懂了。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走红的相声演员奇志、大兵、冯巩和牛群开始,他们的表演形式就一直得不到天津相声界的认可;再到最近几年走红的苗阜、王声、卢鑫、玉浩等,在天津相声界的眼里,同样“说的都不是玩意儿”。

那么问题来了,真的只有天津相声才是真正的相声吗?

天津相声的悖论

天津相声是原滋原味的传统相声,在表演风格上自成一派, 擅长在娓娓道来中表现天津人独特的幽默技巧,说逗俱佳 ;在相声界拥有崇高且神圣的地位,没有人否认过。

郭德纲、岳云鹏、张云雷的相声接连被批,真正的相声到底啥样儿?

但是,天津相声的局限性也很明显,一直处于圈地自萌的状态;他们拘泥于传统相声的框架,缺乏创新意识,多年来一直裹足不前;再加上江湖气息浓厚,讲究论资排辈,使得老年人当道,年轻人被压制,纷纷出走,否则看不到出路。

作为曲艺之乡,相声窝子的天津,没有人能够否认这个城市人民对相声的热情,也没有人能够忽视这个城市的相声底蕴,但是这个城市却没有一个土生土长的相声演员,能够通过天津的舞台得到全国人民的认可,这到底是为什么?

更为奇怪的是,得到全国人民认可的相声演员有很多是从天津走出去的,比如郭德纲、冯巩、牛群等;而在天津人民心目中具有无上崇高地位的马志明、赵伟洲、裘英俊等,走出了天津地界基本没人认识,这又是为什么?

是天津相声的问题,还是全国相声观众的问题?

与时俱进是相声的生命线

如果说相声是一门小众艺术的话,那么天津相声就是小众中的小众;这个小众的群体有很多人能耐很大,但是没处使,慢慢就变成了活跃于各大社交媒体的相声评论家。

天津培养出来的相声评论家,以天津相声为标杆,对全国各地的相声演员指指点点,只要是有点名气的都不能幸免,无一例外地被冠之以“说的不是玩意儿”的标签,十几年来一直如此。作为这十几年来最火的三个相声演员,郭德纲、岳云鹏和张云雷承受了最为激烈的批评。

郭德纲、岳云鹏、张云雷的相声接连被批,真正的相声到底啥样儿?

他们批评郭德纲的“贯口活没有节奏”“唱京剧有梆子味、评剧味”;批评岳云鹏“只会耍贱卖萌”“就靠一首五环之歌”;批评张云雷“只会唱歌”“相声说的稀碎”等等;他们还批评苗阜、王声只是“天津大学生高潮时的水平”等等,言语之刻薄令人叹为观止。

郭德纲根据新时期生活节奏变快的实际情况,借鉴脱口秀的表演方式,将传统相声的节奏加快,包袱变多,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有何不可?

岳云鹏趁着小沈阳带火的耍贱风潮,将其运用到相声表演中去,迎合了特定时期观众的审美,客观上扩大了相声的影响力,有何不可?

郭德纲、岳云鹏、张云雷的相声接连被批,真正的相声到底啥样儿?

张云雷趁着饭圈流量扩张的东风,将其引入相声圈,将相声的市场无限扩容,使得所有从业者都有饭吃,解决了一大批人的生存问题,更带动了一批年轻人接触和了解传统曲艺,有何不可?

相声评论家们只看到别人的创新突破了他们想象的边界,却意识不到自己墨守成规的短视。不知在他们心目中,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还是正宗的水稻吗?如果不是,那他们现在到底吃的是什么大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脱口秀   象声   相声   对口相声   有何不可   小众   天津   曲艺   心目中   玩意儿   这个城市   批评   演员   形式   传统   张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