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云社那几年,高晓攀是否从郭德纲身上学了点皮毛?

2003年,18岁的高晓攀从中国戏曲学院相声大专班毕业,当起了“北漂”,他刷过油漆、干过司仪、当过推销员,他还组建过“北京青年相声剧团”,没多久就解散了。后来,迫于生计,加入德云社。那时德云社在北京潘家园的一个小剧场演出,条件简陋,连固定的桌椅都没有,生意好的时候有几十位观众,惨淡的时候只有几个观众。

在德云社那几年,高晓攀是否从郭德纲身上学了点皮毛?

2004年,高晓攀寻求更好的机会,离开了德云社,前后一共待了一年半时间。

后来,高晓攀曾在自己的书《别怂》里,回忆这段与德云社的渊源,称之为“落草”,意思是正经人跟了山大王,落草为寇了?我一直搞不懂他想表达什么意思。

郭德纲对高晓攀的第一印象,全来自于他的师爷:“当时的后台演员大约十几位,还有些临时搭班的,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个时候,来了两个年轻演员,其中逗哏的叫高晓攀。之前和他并不熟,但他提到他的师爷冯宝华先生,我很亲切。冯先生是天津相声前辈,人品极佳,有口皆碑。我幼时曾受教于先生,所谓人不亲艺亲,便留下了晓攀。

这么一论的话,高晓攀与郭德纲在相声门是平辈,但是在西河大鼓门,高晓攀又拜郭德纲为师,有那么点亦师亦友的意思。

在德云社那几年,高晓攀是否从郭德纲身上学了点皮毛?

2006年,德云社大火,而高晓攀依旧没混出名堂来,不得不又屈尊回德云社;可能是郭德纲太忙了,抑或是德云社演员的心态不同了,高晓攀感受到了冷落;没待多久,再次离开。

2008年,高晓攀创建嘻哈包袱铺,主打年轻人市场,以“潮”为卖点,曾经也火了一把;不过在短暂的辉煌过后,主力演员相继出走,剧场也接连产生变故,导致嘻哈包袱铺长时间止步不前,可谓“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直到最近两三年,凭借金霏、陈曦这对搭档的异军突起,才带着嘻哈包袱铺又有所起色。

遗憾的是,无论嘻哈包袱铺多么火,高晓攀本人的相声一直不愠不火,不免令人困惑,跟在郭德纲身边那段时间,他到底学了点什么?

在德云社那几年,高晓攀是否从郭德纲身上学了点皮毛?

高晓攀为了创新而创新

高晓攀说“郭德纲是一个很传统的人,却能将传统‘玩弄’于股掌之间,他的作品都是对传统相声的改进,却能结合流行的社会元素,增加很多新包袱。他是对相声推陈出新的人。他教育徒弟的话我一直记得:六成老技巧,四成新观念,外加天赋和勤奋。

难为高晓攀记性这么好,可惜他只看到了表面,没学到精髓。郭德纲无论是将传统相声玩弄于股掌之间,还是推陈出新,一切的基础是基本功,否则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高晓攀的相声一味求新,曾经着力打造了几个相声剧,比如《小先生》《梨之园》《708090》等,用宏伟的背景、夸张的台词和竭力渲染的情怀,试图抓住观众的心;然而大部分观众并不买账,评价其作品为“除了不好笑,其他都挺好的”。

评价一个相声演员的作品不好笑,无异于极大的侮辱。郭德纲曾有名言道“先搞笑吧,相声要是不搞笑就太搞笑了”,可惜高晓攀并没有领会这一点,这些年一直在“不搞笑”的不归路上纵横驰骋。

在德云社那几年,高晓攀是否从郭德纲身上学了点皮毛?

高晓攀甚至认为,相声最重要的是架构、技巧和人物,最后才是“包袱”,这种观点,绝对是相声界的异类。

郭德纲在2015年曾有一篇微博,说“越来越觉得传统艺术的没落,主要是由于盲目创新。抛开艺术的规律,为资金创新、为得奖创新、为创新而创新。一堆内行围着一堆外行,玩得可开心了。评剧象歌剧,京剧象越剧,剩下的象话剧加唱。曾有曲剧作曲家拿着作品对团长说:您看哪里还像曲剧,我还改!”非常适合送给高晓攀。

我认为,高晓攀并非不想搞笑,而是能力不够,创作不出有感染力的包袱,只能从其他方面找补,比如舞台背景、声光电、歌舞等等;其实有时间琢磨这些歪门邪道,不如踏踏实实再练练基本功。

高晓攀为了人设而人设

郭德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人设打造的成功,非主流相声艺人的标签名闻遐迩,俘获了众多相声观众。

郭德纲为自己塑造人设的同时,也为德云社其他人打造不同的人设,或者叫标签,比如于谦的“抽烟喝酒烫头”“相声皇后”等,李菁的“丐帮少班主”慢性子等,徐德亮的“新文哏代表人物”等等,这些标签在众人的走红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晓攀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这些年也热衷于为自己打造人设。

高晓攀为自己打造的第一个人设,是颜值最高的相声演员,称自己的相声为“偶像相声”;并在2015年首登春晚时,自比为语言类节目中一道亮丽风景线,并通过媒体宣称,“高晓攀与岳云鹏两位同龄人,分明就是林志颖和郭德纲的即视感……”

可惜了,高晓攀的颜值,一般人欣赏不来,大部分人并不认可。


在德云社那几年,高晓攀是否从郭德纲身上学了点皮毛?


高晓攀为自己打造的第二个人设,是情怀。在其众多作品中,时不时地就要提一句,自己有多么多么不容易,吃了多少多少苦,相声有多么多么的危急,自己一定会竭尽全力拯救相声云云……

单纯看高晓攀的宣讲,他是要做相声界的救世主,可是你倒是拿出点实际行动来啊,弄几个像样的作品,那才叫拯救相声;光靠一张嘴,嘚吧嘚说便宜话,那不叫情怀,叫道德绑架。

高晓攀抄了郭德纲的后路

郭德纲的业务能力,在相声界数一数二,高晓攀这辈子是赶不上了;但是郭德纲在为人处事上并不完美,高晓攀从这里看到了机会。

在德云社那几年,高晓攀是否从郭德纲身上学了点皮毛?

高晓攀与郭德纲的关系其实不错,他在自传《别怂》里大幅夸赞了郭德纲,他说郭德纲的人品受到攻击,属于木秀于林、堆高于岸,道德法官那么多,轮不到我为他辩解,但以我对郭德纲的了解,他是受过很多压制的。我也是北漂一族,也是外省青年来帝都混,受过各种打压和挤兑,能够感同身受。但郭德纲的发泄方式和我不一样,他直接在舞台上说出来了,有些老先生脸上就挂不住了,没办法,只能拿人品的子弹扫射他。

而郭德纲也投桃报李,为其作序,同样不吝溢美之词,他说我自幼在这行里摔打,深知以晓攀的年纪和性格,能混成现在这样,靠的是自己的真本事。如今,相声市场虚火很盛,能出个高晓攀不容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挑毛病简单,实心助人难。好在他还年轻,还经得起折腾。

在德云社那几年,高晓攀是否从郭德纲身上学了点皮毛?

这是高晓攀展现给郭德纲的A面,他还有B面。

郭德纲有很多对头,比如姜昆、苗阜、曹云金、何沄伟等等,而高晓攀同样在这些人中间游刃有余,这是他的B面。参加《欢乐喜剧人》期间,高晓攀请来姜昆助演,这是相声演员中仅有的一次。在微博上,高晓攀与苗阜互动频繁,言必称“兄弟……”

如果说高晓攀是相声界最会搞人际关系的人,我相信没多少人会反对。

在德云社那几年,高晓攀是否从郭德纲身上学了点皮毛?

结语

郭德纲年轻时,是一个棱角分明的人,得罪人无数,但是正因为这份真实,在浑浊的娱乐圈里独树一帜,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现在,郭德纲年岁渐长,修养渐厚,逐渐向“一代宗师”靠拢,身上的棱角已被磨平了绝大部分,日益圆润起来。


在德云社那几年,高晓攀是否从郭德纲身上学了点皮毛?


高晓攀则恰恰相反,在二十来岁时就是一个圆润的人,犹如一个狮子头一般,又圆又油;可能大部分人都想尝一口,但是一口足矣。狮子头当饭吃肯定不行,太腻;在大部分地区,狮子头正桌都上不了,只有淮扬菜系才将其当个宝,恰如高晓攀一样,只能算一个小众奢侈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曲剧   师爷   狮子头   这一点   推陈出新   皮毛   人品   包袱   相声   情怀   观众   演员   身上   传统   标签   搞笑   作品   高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