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辙南辕》营销智慧这一点挺好

冯小刚导演的《北辙南辕》有点儿火,短视频平台上经常可以刷到该剧的片段,其中出现比较多的是宋丹丹饰演的“花姐”(原型应该是董子健妈妈王京花)和黄渤饰演的“渤哥”(原型应该是数字小姐)。

《北辙南辕》营销智慧这一点挺好

不得不佩服《北辙南辕》的营销智慧,请几位大咖拍几个或者高能或者有意思的桥段,然后就可以迅速在网络上发酵,顺便就把电视剧给炒热了,高,实在是高。

当然,我们得承认,《北辙南辕》在拍这些高能桥段时可以说是卯足了劲,不仅细节和演技非常到位而且还非常具有话题性。

本文就聊聊黄渤客串的那个“数字小姐”桥段,应该是第四集。

《北辙南辕》营销智慧这一点挺好

一、黄渤戏内戏外都是一流演技

黄渤在这段戏中出演一位姓黄的“渤哥”,有点儿乱,就叫“渤哥”吧。

说说渤哥的演技,他在这个片段中显然是一个“丑角”设计,有点儿耍大牌还很不敬业,更不要提那些“1234567”的台词了。

但是,我们得承认一件事,渤哥的演技确实是一流的,他可不是浪得虚名。

《北辙南辕》营销智慧这一点挺好

剧组给了渤哥三个提示板,这三个提示可并不是光说数字那么简单,其难度是递增的。

第一块板提示七个字,这个难度不大。第二块板提示27个字,这就有点儿考验人了,要知道这二十七个字可不是顺着1数到27,而是有节奏分段落带情绪的,所以演员一方面要记住字数,还要临时分段和掌握抑扬顿挫的节奏,老实说,如果笔者是渤哥,宁愿背那27个字的台词也不愿意说27个数字。

《北辙南辕》营销智慧这一点挺好

第三块板难度就更大了,自由发挥,还要和女演员对得上,这样的戏其实比直接背台词还难,不信你自己试试。

就靠这三块提示板,渤哥就能把一段感情戏演得跟琼瑶剧一样,确实很考验经验和演技,不服不行,拍完这段后导演和工作人员的鼓掌其实是发自内心的,这样的破台词都能演出感觉,还要啥自行车啊。

《北辙南辕》营销智慧这一点挺好

渤哥演得好,当然就证明黄渤演得好,这段“戏中戏”不仅有表演,还有各种耍大牌,还得在冯小刚跟前耍,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般,看着确实提神带劲。

所以,这段“戏中戏”以后可能会成为黄渤的名场面被经常传播和提起。

《北辙南辕》营销智慧这一点挺好

二、讽刺娱乐圈的四个现象

渤哥这段戏之所以可以成为《北辙南辕》的营销招牌之一,关键是其话题度相当好,这个话题来自于剧组对影视圈的勇敢自黑,用这段戏揭示了很多娱乐圈的不良现象,大体上可以简单找出四个:

1,大牌演员凌驾整个剧组之上

九十年代电影《喜剧明星》里,导演说大明星梁天:“你是我大爷”,类似反映明星耍大牌的戏份在其他影视剧里也有,比如《喜剧之王》,不过这些戏显然没有《北辙南辕》来得真实。

渤哥在片场的气场显然是高导演半头的,面对他的嚣张气焰导演也得退避三分,但与此同时渤哥对导演也算比较尊重,这比一些影视剧里的大腕动辄对导演大喊大叫要真实得多。

渤哥这场戏拍摄过程中,整个剧组从导演往下所有人员都对渤哥保持着一种战战兢兢的状态,其气氛之压抑更能表现那种“大腕驾到”的氛围,很写实也很艺术。

《北辙南辕》营销智慧这一点挺好

2,大牌演员赶场轧戏之普遍和疯狂

上文说了,渤哥是有演技的,其实对他来说也许背背剧本没准儿演得更好,但渤哥没有时间啊,这边演完那边赶紧赶飞机去横店拍夜戏,看似挺忙挺敬业,实际上却是轧戏的极致表现。

轧戏也是很多影视剧组和导演最讨厌的一种行为,这是最典型的不敬业之一,但我们也得知道一件事,真正愿意轧戏的有时候不一定是演员,而是背后的公司和资本,他们的目的是最大限度榨取演员身上的价值,比如影视圈有两位流量美女杨某和迪某就是这样,几乎一年无休一直在赶场。

轧戏和赶场是在影视剧行业工业化和流水线化以及资本化之后大行其道的,这也是趋势也是无奈。

《北辙南辕》营销智慧这一点挺好

3,演技的模式化和同质化

渤哥和鲍雪并没有提前对戏,渤哥甚至连台词都不说,但这场戏两个人的表现都非常好,看起来这是一个优点对吗?

实际上,这场戏背后还有一个很可怕的现实,为什么渤哥能在说数字的情况下就能演好这场戏?为什么渤哥说着数字也没对戏,鲍雪就能和他完美合拍?这除了演技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整个影视行业存在的问题,演技的模式化和同质化。

《北辙南辕》营销智慧这一点挺好

不管是大演员还是小演员,不仅具备雷同的科班知识,其演戏的经验也都出自类似的剧组,因此他们对很多戏的表演模式和最终效果早就烂熟于心,这样可以提高拍戏的进度,也省掉很多重拍的时间。

但是,这样一来就会让观众看到很多情节雷同、剧情相似的影视剧,男女主角说话上一句和下一句的衔接,上一段戏和下一段戏的逻辑,几乎都不用费脑子想,观众自己就能猜出来,这样的影视剧几乎就成了消磨时间的肥皂剧了。

甚至于,有些知名演员也会因为演戏的模式化被观众戏称为:“演谁都是自己”。

《北辙南辕》营销智慧这一点挺好

4,大牌演员的特权是谁给的?

渤哥在这场戏中有两个细节比较到位,一个是他上场时专门给“光替”演员打了一声招呼:“辛苦辛苦”。

另一个是副导演让渤哥上场被拒绝,渤哥先是酝酿好了情绪才开始表演,这一点无疑渤哥是对的。

这两个细节说明渤哥虽然已经是可以凌驾于整个剧组之上的大牌演员,但他依然保留了一些良好的职业修养和职业习惯。从这些细节和渤哥的演技我们也能看出来,渤哥应该也是从小演员一步步走上来的。

《北辙南辕》营销智慧这一点挺好

那么,为什么渤哥会成为一个让整个剧组战战兢兢处处逢迎和拍马的大牌呢?其实,这中间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剧组以及资本给惯出来的毛病。

剧组所有人一看到渤哥出现立刻气场矮了三分,这种毛病肯定不是一个剧组才有的,一个巴掌拍不响,有些演员之所以敢耍大牌,除了自己的素养不够外,剧组的一味退让也是重要原因。

《北辙南辕》营销智慧这一点挺好

在渤哥之前还有一场“花姐”的戏,张绍刚饰演的柴总玩儿命捧着花姐唠,花姐脾气反而越来越大,金晨饰演的小雨从现实出发往死里磕,反而收到奇效。

这并不算戏剧效果,现实中当然也有,比如花姐提到的“争番位”,小雨一句话就给撂倒了:“排了头牌,戏不行,那不更丢人吗?”

现实中的《青簪行》不就是个惨痛的教训吗?

所以,《北辙南辕》这一点挺好,对自己的行业毫不留情敢于揭露,套用戴小雨的一句台词:直面问题去除糟粕,这个行业才有未来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这一点   桥段   剧组   有点儿   演技   大牌   敬业   台词   影视剧   导演   演员   细节   提示   智慧   模式   数字   行业   北辙南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