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智慧: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这句话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不坚持不懈地做大量有益于人的事,就不能成为一个名声卓著的人;而一个落得身败名裂、自我毁灭的人,是他长期干坏事的结果。

《易经》中的智慧: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善恶无论大小,都不可轻视。积小善可以成大善,积小恶可以酿大祸。不付出艰巨的劳动,不脚踏实地地工作,不作长期的、点点滴滴的积累,是难以成名成家的。


没有平时的为非作歹、怙恶不悛,也不至于导致杀身之祸。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都是值得人们吸取的。


正如刘备临终前告诫儿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易经》中的智慧: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刘备

刘备快死了,为什么对儿子讲这两句话呢?要知道刘备书也读得不错啊!他也是卢植的学生。与他同时的荆州刘表,还是《易经》大家,有著作传世。


一个人不能因为恶小而故意去做;不要以为是很小的好事就不去做。善恶终有报,好事做多了,就会有福报;恶事做多了,就会有灭身之祸。

《易经》中的智慧: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明代大学士徐溥曾效仿古人,在书桌上放两个瓶子,分别装黑豆和黄豆。


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内心有什么不好的念头,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


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黑豆越来越显得微不足道,凭着这种持久的约束和激励,他不断修炼自己、完善自我,终成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

《易经》中的智慧: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同样,一个人做一点小恶,确实不至于身败名裂,但如果你肆无忌惮地去做,日积月累,等到恶贯满盈的时候,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在古代,如果作恶太严重了,还可能殃及家人,乃至满门抄斩,株连九族。


比如汉朝末年的董卓,利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京城,挟持汉献帝,导致东汉政权从此名存实亡。董卓生性凶残,干了很多坏事,犯下诸多罪行,最后被朝内大臣联合其部下设计诛杀,满门抄斩。

《易经》中的智慧: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董卓

甚至连他九十多岁的母亲,都被拉到刑场去。不但灭了自己的身体,还连累了亲人。就这样老百姓都不解气,还要吃他的肉。这就是“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干的坏事实在太多了,才遭受这样的惩罚。


朋友们觉得有道理吗?欢迎留言!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易经   怙恶不悛   周易   成名成家   荆州   系辞   满门   身败名裂   杀身之祸   黄豆   善恶   瓶子   坏事   好事   儿子   智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