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清贫一生、扶贫一生、疾病一身,这样的“丐帮”教授,图啥?


他,清贫一生、扶贫一生、疾病一身,这样的“丐帮”教授,图啥?

在新中国发展的历史上,有这样一批人为了我国的粮食产量和农作物的种植默默奉献着:

袁隆平院士几十年深耕于水稻领域;

程相文先生年过八十仍然住在玉米地搞研究;

今天要说的是中国的“丐帮教授”何家庆。

他曾经为收集资料走了一万两千多公里,离开了学院的高薪工作,放弃了城市舒适的生活,自己一个人来到贫困地区,实地考察大别山的植物种类,带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脱贫致富,是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土地和人民的无双国士。

他,清贫一生、扶贫一生、疾病一身,这样的“丐帮”教授,图啥?

省吃俭用只为科研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何家庆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的一个贫困家庭,家里一共八口人,生活靠着瘦弱的父亲拉板车维持。

虽然家里的条件不好,但是何家庆的父亲一直努力供孩子们上学。

何家庆知道自己要想摆脱生活的穷苦,就只有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他非常珍惜自己上学的机会,为的就是不辜负家人对自己的期望。

读书的年岁里,何家庆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

有亲友、邻居和老师,在他艰苦求学的道路上,总有人帮他点上一盏生活的明灯,给予他继续走下去的希望。

就是在别人凑的学费里,何家庆终于考上了南京大学。

大学毕业后,何家庆来到了安徽大学生物系任教。在学校搞研究和学习的时候,何家庆突然萌生了想要到大别山实地考察的念头,他认为书本上的知识要学以致用,只有切身地走出去考察才能有新的发现。

他,清贫一生、扶贫一生、疾病一身,这样的“丐帮”教授,图啥?

但是,自费考察的费用差不多要一万块,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何家庆每个月的工资也只有几十元。

为了能够实现考察的愿望,何家庆开始从生活费里抠钱。

他,清贫一生、扶贫一生、疾病一身,这样的“丐帮”教授,图啥?

父亲的全力支持和第一次考察

何家庆为了完成自己的愿望,连结婚都办得十分节俭,在校任教的六七年里一共攒了3000多元。

知道了儿子心愿的父亲特地赶了过来,他将自己攒了一辈子的积蓄交给了何家庆,那一张张褶皱的纸钱都是老父亲的汗水浇铸成的,差不多有4000元钱。

何家庆在父亲掏出那一沓子零钱时,整个人都呆住了,全是一角两角的,都是父亲靠着拉板子慢慢攒下来的。

父亲除了钱,还带来了一张“欠条”——上面记录着何家庆上学时候接受过的帮助。

虽然这些钱只是杯水车薪,不过何家庆在1984年,带着父亲的希望,踏上了去往大别山的征途。

深入大山的何家庆仿佛一个铁人,他无时无刻地行走。

225天的时间里,何家庆走过鄂豫皖三省,行程12684公里,爬过357座山峰,采集到了三千种植物标本。一路上,何家庆不仅要时刻注意野兽的袭击,还要防止山洪爆发。

何家庆在这次考察所经历的艰辛以及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不过,何家庆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清贫一生、扶贫一生、疾病一身,这样的“丐帮”教授,图啥?

何家庆这样辛苦的考察到底是为了什么?有许多人不解,为什么要到实地进行考察?

其实在那个时候,植物还没有被完全发现,许多植物仍处在我们的知识盲区。

而新的植物的发掘,所带来的是食用价值、医用价值和商用价值,这三千份的植物标本很可能会带来千万的经济收益。

大别山的考察之旅,何家庆不光见识了无数的新植物,还体会到了山区人民生活的艰苦,一年到头勤勤恳恳,却什么也剩不下来。大山里孩子渴望读书的身影,让他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艰苦上学的经历。

为了改变这一切,何家庆决定扶贫。

他,清贫一生、扶贫一生、疾病一身,这样的“丐帮”教授,图啥?

亲自下乡,深入扶贫

1990年,何家庆来到了安徽省绩溪县,担任副县长,扶贫的850多天里,何家庆有697天都是和乡亲们在一起的。

贫困县的老百姓都觉得何家庆是个“怪人”,他一天大部分时间不在办公室呆着,喜欢到乡下走一走,爱和黄土地打交道。

半年的时间里,何家庆考察了23个乡,采集了1536件植物标本,徒步行走了800公里。

当地老百姓震惊地说不出话了,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扶贫的第二年,何家庆所著的关于绩溪县生态资源一书出版了,足足十五万字,同时也开办了绩溪县第一次野生植物资源展览,受到了外界的广泛关注,也让当地的老百姓相信这位“奇怪”的何副县长是真正来为他们办实事的。

他,清贫一生、扶贫一生、疾病一身,这样的“丐帮”教授,图啥?

绩溪县在江南被称为“丝绸之乡”,当地百姓一直以养蚕作为经济的主要来源。

因为当地农民不懂得科学的养蚕,蚕种老化,技术相对落后,使得产物质量并不是很好。何家庆经过实地考察和研究后,决定以尚田乡作为科技养蚕的试点乡,以便做推广。

何家庆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你总会在田地里看见他的身影。

何家庆做了31次实地考察,对于农民进行亲身示范和培训。1991年,当时尚田乡遭遇了洪水了,尽管如此,当地人民的收入还是有了大幅度地提高,增加了三十万元。

这一年,对于绩溪县的百姓来说是有盼头的一年,何家庆带来了希望。但就是这一年,也让何家庆从此开始遭受病痛的折磨。

在洪水突发时,何家庆身处一线指挥救援,安排工作,长时间在水中让他患上了血吸虫病,因此落下了病根。

他,清贫一生、扶贫一生、疾病一身,这样的“丐帮”教授,图啥?

何家庆的魔芋扶贫之路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何家庆就发现日本一直着重于魔芋的种植。在绩溪县的时候,山区里面魔芋的出现让他产生了新的念头。

他,清贫一生、扶贫一生、疾病一身,这样的“丐帮”教授,图啥?

魔芋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很低,喜湿、喜荫和耐瘠薄是非常适合在山区生长的,而且它的种植难度不高,简直就是为山区贫苦农民脱贫致富“量身打造”的。

下定决心的何家庆就主动请求担任魔芋研究的领导,到贫困地区进行魔芋种植的普及和技巧的教授。但是,山区的人从没听说过魔芋,害怕种植失败,血本无归。

何家庆为了让农民放心的种植魔芋,自费买了大批种子,并开展了31处田地进行试点。后来农民们都完成了大丰收,种植收益高达400多万,开启了当地百姓的脱贫之路。

他,清贫一生、扶贫一生、疾病一身,这样的“丐帮”教授,图啥?

何家庆又出版了《魔芋栽培技术》,这是我国第一本全面介绍魔芋种植技术的著作。

大别山的成功扶贫让何家庆十分高兴,但是当他知道西部山区的人民仍然身处在贫困边缘的时候,他又开始了西部扶贫的征程。

他,清贫一生、扶贫一生、疾病一身,这样的“丐帮”教授,图啥?

第二次扶贫远征

1998年,何家庆带着自己的所有积蓄,总共27720元,开始了又一次的西行之旅。

何家庆没有和家人告别,在病痛的折磨和与亲人离别的悲伤中,何家庆独自一人踏上了西行的旅程,对于自己的女儿,他有着深深的愧疚。

何家庆也许不是一位好的父亲,但他是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祖国建设的英雄。

十个月的时间,何家庆徒步从安徽到云南,经历了8个省市、108个县、633个乡村。这段路途是不顺利的,他吃过猪食和长毛的饼,遇到过十七次车祸,也摔下过悬崖。

但是,何家庆从来没有放弃过,他坚持走了下来。一路的艰险让何家庆瘦到了80斤,一身的伤痕,回到家的他睡了整整一个月才修养过来。

他,清贫一生、扶贫一生、疾病一身,这样的“丐帮”教授,图啥?

尽管如此,何家庆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他一路宣传魔芋种植,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他又发现了十几种魔芋,为更多的农民进行种植的讲解和问题的解答。为此,人民称他为“魔芋大王”。

他,清贫一生、扶贫一生、疾病一身,这样的“丐帮”教授,图啥?

忙碌了一辈子的“丐帮教授”去了

2013年,何家庆退休后,又被南京大学返聘为植物标本室的管理者。本来该享清福的何家庆还停不下来,准备搞瓜蒌(栝楼)的推广种植。

何家庆认为如果瓜蒌能够广泛地种植,得到政府的扶持和传播,也将是脱贫的一大“利器”。2016年,何家庆开始了自己的第三次远征——瓜蒌扶贫。

这一次,他不用再徒步走几百公里收集标本了。但是,何家庆仍然亲自给种植人员进行示范和指导,开展种子培育和病毒预防的知识讲座。

2019年10月19日,这位一辈子都在奔波的老人倒在扶贫工作中,何家庆被确诊身患绝症,没有治好的可能性。

他,清贫一生、扶贫一生、疾病一身,这样的“丐帮”教授,图啥?

医院里,何家庆的主治医生怎么也不明白,是什么支撑着他坚持到现在的,这真的是一个奇迹。

曾经用双脚跨越半个中国的老人,这一次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

10月24日,何家庆将两枚眼角膜捐献给了两个孩子。

在合肥一百多公里外的潜山市瓜蒌种植试点基地中,新型的瓜蒌已经到了成熟的季节。

可惜,它的推广者何家庆却看不到了。基地里的人记得何家庆来时候的样子,不修边幅的头发,老式的工作服,眼睛炯炯有神,脸上带着笑容。

这位一生节俭只为带领人民致富的老教授走了,他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的事迹在人民中不断流传。

他出生于贫苦之家,一辈子都在为了农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

何老将生命献给了这片他所热爱的土地,他是默默无闻的英雄,他是值得人们纪念的伟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丐帮   绩溪县   大别山   西行   南京大学   教授   养蚕   安徽省   魔芋   清贫   标本   山区   父亲   植物   疾病   农民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