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小羊:这场“野味肺炎”,再次提醒我们敬畏自然


艾小羊:这场“野味肺炎”,再次提醒我们敬畏自然


艾小羊:这场“野味肺炎”,再次提醒我们敬畏自然

艾小羊:这场“野味肺炎”,再次提醒我们敬畏自然

博主“萨尔茨堡的魚”,在微博上建议,为了给爱吃野味的人长点记性,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俗称“野味肺炎”。

艾小羊:这场“野味肺炎”,再次提醒我们敬畏自然

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发端的新型冠状病毒,在世卫组织已经拥有了官方姓名:2019-nCoV。

但就传播学领域,它的确需要一个让更多人警醒和警惕的名字。“萨尔茨堡的魚”的建议我觉得特别好,“野味肺炎”或者可以提醒我们,人类是时候与野生动物保持距离、还野生动物以清静、杜绝食用野生动物了。

1月20日,钟南山院士接受采访时,明确了这次起源于武汉市华南海鲜批发市场的新型冠状病毒源头是某种野生动物。

事实上,十年前,他就曾经提醒,大概有60%-80%,甚至接近80%的人类新的传染病是来自于动物,这是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受到过度开发导致的结果。

艾小羊:这场“野味肺炎”,再次提醒我们敬畏自然

华南海鲜市场一直有合法野生动物售卖。相关部门为商家发放了野生动物经营许可证,定期检查,严禁商户售卖未经审批的野生动物。

然而,华南海鲜城一位老板告诉《新京报》记者,“偷着卖那多少是有的。”

因为一部分野生动物逐渐人工饲养化,也为售卖野生动物戴上了合法的帽子。但人工饲养的野生动物是否安全,答案是否定的。因为SARS的传播,重要元凶之一就是人工饲养的果子狸。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研究员在一席的演讲里,详细讲了科学家追踪SARS病毒源头的故事,推荐大家看一下。

艾小羊:这场“野味肺炎”,再次提醒我们敬畏自然

艾小羊:这场“野味肺炎”,再次提醒我们敬畏自然

2002年底,SARS首例病人出现在广东省佛山市,有野生动物接触史。

2003年春节,SARS在全国爆发。短短5个月内,波及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造成8000人感染,死亡病例近800人。在通俗传播上,人们把这个本世纪初最严重的一次传染病称为“非典”。

艾小羊:这场“野味肺炎”,再次提醒我们敬畏自然

此后10年,“非典”在民众记忆中被渐渐淡忘,石正丽与她的团队追踪SARS病毒源头的脚步却从未停止。

这里要科普两个概念,即病毒的自然宿主与中间宿主。

传染病的传播路径是由自然宿主传播给中间宿主,中间宿主继续将病毒扩散。

SARS的中间宿主很早就确定是广东野生动物市场上售卖的果子狸。

艾小羊:这场“野味肺炎”,再次提醒我们敬畏自然

而自然宿主,也就是病毒的源头,石正丽与她的团队直到2016年,非典过后整整13年,走遍了中国大江南北,经过无数次的对比、采样,最终确认云南的一种蝙蝠身上带有SARS样冠状病毒。

为什么病毒在云南,发病却在广东?石正丽团队调查后,认为是果子狸养殖场建在了蝙蝠栖息地,导致果子狸被感染,而这些被感染的果子狸大多销往了喜食野味的广东市场。

艾小羊:这场“野味肺炎”,再次提醒我们敬畏自然

我看这个演讲的感受有三点:

  1. 科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实、严谨,而为了追求这道耀眼的真相之光,科学家们往往要付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默默无闻的努力,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2. 虽然是野生动物将病毒传给了人类,但病毒本身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可能已经有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年的时间。是人类的扩张,不断挤压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甚至让野味直接走入了农贸市场、居民餐桌,才造成了新型病毒在人类中传播。
  3. 野味曾经是人类祖先的重要蛋白质和脂肪来源,如果说这是我们祖先在饿死和染病之间,“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结果,如今,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获取优质蛋白质与脂肪,真的早就应该杜绝食用野味了。
艾小羊:这场“野味肺炎”,再次提醒我们敬畏自然

然而,野味,在某些中国人的观念里,占据一个特别固执的位置。

首先,它是权势的象征。

所谓物以稀为贵,清朝宫庭就有“水陆八珍”之说。包括鹿筋、熊掌、鹿尾、象鼻(一说犴鼻)、驼峰、狮乳、猕猴头、猩唇、豹胎,还有果子狸。

《红楼梦》里,贾府过年,各路人马孝敬的食物也包括孢子、活鹿、锦鸡。

艾小羊:这场“野味肺炎”,再次提醒我们敬畏自然

据说中国中年男人,最喜欢炫耀的就是吃了某种少见的野味,而这些野味为了迎合他们的品位,大多被打上了“壮阳”的标签。

这里,不得不说到第二点,中国人对于野味的执念,还在于它被盲目夸大甚至谣传的药用价值。

明清两代,就有蛇胆清火、夜明砂明目的理论。夜明砂是啥?就是蝙蝠粪。

艾小羊:这场“野味肺炎”,再次提醒我们敬畏自然

蝙蝠是病毒的最大自然宿主,科学家在蝙蝠身上发现了近百种病毒,有些对于人类来说,足以致命,却神奇地与蝙蝠相安无事。

之前的SARS已经查明蝙蝠为病毒源头,如今的新型冠状病毒,大概率也是由蝙蝠传染给了其它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能治病,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然而在民间,却有强大的群众基础。

金庸小说里,郭靖喝了蛇血,功力大增;杨过也靠吃蛇胆,增加神力。

有网友说朋友的老婆怀孕时,家里特意搞了很多野味给她补身子,孩子生下来以后“抵抗力特别好”。

艾小羊:这场“野味肺炎”,再次提醒我们敬畏自然

宁信偏方、不信科学,是很多中国人追求健康养生时,选择的一条特别不靠谱的捷径。

别说野味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很多人家里有人坐月子,千辛万苦也要弄点农村散养的鸡和鸡蛋。

实际上,营养专家辟谣过无数次。农村散养的土鸡与土鸡蛋,不仅营养并不占优,而且卫生条件堪忧,带有更多的细菌与病毒。

但这事儿,你去跟那些迷信土鸡蛋的人说,他们很可能嗤之以鼻,与科学相比,他们更相信直觉和传说。

我们经常津津乐道于国民在饮食方面的冒险与创新精神,却忘了吃的目的,是生存与营养,更是健康与进化。

SARS的源头虽然是蝙蝠,传给人类的途径却是广东野生动物市场与餐馆;

埃博拉病毒,最早发源是因为非洲村落里,人们捕食猩猩、猴子与蝙蝠;

马来西亚的尼帕病毒,是因为人类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把养猪场建在了蝙蝠栖息地旁边。

一定有人说,既然蝙蝠这么可恶,为什么不把它杀光?因为蝙蝠作为生态链中重要的一环,人类无法预知失去它之后,全球生态系统可能面临怎样的失衡。

爱护自然,保护比改造重要。很多野生动物与病毒原本相安无事,是人类的无知、贪婪、越界,掀动了蝴蝶的翅膀。

应该反思的是我们,如何不去打扰野生动物,而不是如何杀死它们;我们与自然相处,也不是无限去亲近野生动物,而是远离它们,各自安好。

至于吃,喜欢谈吃的台湾学者舒国治说,所谓美味,是米饭有米饭的味道,馒头有馒头的味道,无需再画蛇添足;美食家陈晓卿则说,最好的美食,是家里的粗茶淡饭。

艾小羊:这场“野味肺炎”,再次提醒我们敬畏自然

吃是一件旧事,无需求新。

今天武汉已经封城。封城,是为了更好地控制病毒扩散,早日打赢这场战役。从17年前的非典到如今的“武汉肺炎”,起因都是野味惹的祸。

杜绝食用野味,从每个人做起,我们要战胜的不仅仅是病毒,更有我们的陋习、不服与放纵。从这个角度来看,略带调侃的“野味肺炎”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提醒。

它提醒我们:大自然之美,在于我们学会敬畏自然;大自然之恶,在于我们过度改造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野味   肺炎   小羊   自然   华南   土鸡   宿主   武汉   广东   野生动物   敬畏   非典   蝙蝠   源头   人类   果子狸   病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