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拿“成年人”作梗,成年人怎么了?别总用成年人的世界说事儿


不要拿“成年人”作梗,成年人怎么了?别总用成年人的世界说事儿

什么是成年人?

从法律角度讲,成年人的意思是达到法定成年年龄、对自己的行为能够承担法律责任。

我们国家目前的法定成年年龄是18周岁。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成年人是承担社会和家庭责任以及履行社会、家庭义务的主体,是百分百对自己负责的个体,也是对自己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对象的全部责任承担者。

仅此,这就是成年人的全部含义,字面的意思。


不要拿“成年人”作梗,成年人怎么了?别总用成年人的世界说事儿

成年人不该成为一个“梗”,成为一个取悦受众或者获取关注的“梗”。

成年人更不该成为无病呻吟和收割流量的工具。

自媒体习惯于营造一种忧郁低落的氛围来获取受众的心理共鸣,从而引发认同,获取粉丝,这是目的。

写手们深刻知道低落情绪和场景下的人最容易获取认同,就好比人在阴雨天气里更有可能多愁善感一样,这是写手们的职业技能,或者说工作方法。

网上搜索关键字“成年人”,我们看到的都是“成年人的崩溃”“成年人的世界多么残酷”“成年人的世界好残忍”这样的内容,其结果是引导人们自怨自艾或者顾影自怜,而实际上,写文章的人并不是真的在意那些故事里的心酸,他们只有面对着自媒体10万+阅读的欢欣鼓舞和自嗨。

多么强烈的对比?这就是互联网时代、流量时代的“收割”。

只是,看了文章的人,总会因为这样的情绪唤起所谓的“自我怜惜”,开始尝试“自我疗伤”,却忘记了成年人世界本该有的坚强、乐观、豁达和阳光。


不要拿“成年人”作梗,成年人怎么了?别总用成年人的世界说事儿

我们都知道大数据时代的算法依据是什么,这样的搜索结果只能说明拿“成年人”作梗做鸡汤由来已久了,几乎每一篇诉说“成年人悲情”的文章都能引发很多人的认同和共鸣。

只不过,这并不是真相,真相在于文字本身的引导。

就比如七八月份的炎炎夏日下,合肥到处都有建筑工地,每处建筑工地都有农民工兄弟挥汗如雨,面容黢黑,我们大多习以为常,然而,一个出现在自媒体的故事,总会在深夜让人泪眼婆娑,所以,很大程度上,让人感动和伤怀的是文字所营造的意境,而不是事实本身。


不要拿“成年人”作梗,成年人怎么了?别总用成年人的世界说事儿

谁的世界没点艰难,其实和年龄无关

谁的世界没点艰难?这和年龄毫无关系。

从呱呱坠地到白发终老,哪个时间段没点难事?这与“成年人”或者“未成年人”没有任何关系。

一岁的宝宝没有任何表达能力,无法描述自己的需求,很多时候尿尿在身却无能为力,难受不难受?

当然难受,难道我们要写篇文章《那些没办法自己尿尿的日子,婴儿的世界让人怜惜!》这样的文章来吗?

当然,即使写了,会被骂成神经病或者脑子瓦特了“谁TM小时候不这样”?

如果,一个成年人因为赶时间赶进度赶工作“一直在憋尿,都没有时间上厕所”,则很可能深夜让某一个蹲在马桶上刷手机的人泪眼朦胧。

也许这个故事会被加工成这样。

四十岁的中年男人,小时候家里穷,没有上大学,高中毕业就来到这个城市辛苦打拼。

上有老下有小,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和支柱,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心里特别担心自己会丢了工作,所以处处小心,生怕犯了什么错或者耽误了工作进度,小心到“连上厕所都控制次数”。

然后加一个“上厕所都成为奢侈需求的,成年人的不易你想像不到”诸如此类的标题,好吧,火了,也许还会成为一个泪点,成为某个无所事事刷着手机的人拿出一瓶啤酒或者点燃一支香烟的理由。


不要拿“成年人”作梗,成年人怎么了?别总用成年人的世界说事儿

其实人生很简单,无非是在不同的年龄段承担不同的责任和义务而已,如果非要说有所不同,那就是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方式与大小的不同,仅此而已。

马云说“以前总想着公司做大了,压力就会小,现在公司是做大了,压力却比那个时候大多了”。

有快递小哥在电梯里睡着了,就有小白领通宵加班写的方案被领导摔在脸上;

有在火车站啃着馒头笑对世界,就有武行演员摔断胳膊庆幸“这场戏终于露脸了”;

有因为应酬醉倒在地铁的销售小哥,就有为了一单业务拜访客户数十次的年轻销售;

……这有什么呢?都是生活的方式和过程,仅此而已。


不要拿“成年人”作梗,成年人怎么了?别总用成年人的世界说事儿

被刻意唤醒的“矫情”成为成年人的精神毒药

矫情不该是一种生活方式,更不该是自怨自艾的借口。

我们原本没那么矫情,只是太多的“理所当然”会被加工成“人生不易”,这样的方式刻意唤醒着我们的“矫情”,而这样的矫情总会像一场连阴大雨,让人莫名其妙的抑郁、多愁善感和脆弱。

“故事”之所以是“故事”,是因为加了太多的铺垫、虚构,最重要的是用了文字与词汇的渲染,所以才会感人,变成会唤醒“矫情”的鸡汤,而这样的矫情其实毫无意义,因为生活还要继续,既然活着,美好的东西总会多过不美好的,不然又何以留恋这个世界?

当“矫情”成为被贩卖的“工具”和“产品”的时候,尤其当我们成为被贩卖的顾客,我们总会发现“原来生活那么苦”,却忽略了“原来我有这么多的小幸福”,这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因为我们沦为了自媒体自嗨的道具。

矫情从来就不曾也不该是生活方式。

矫情原本是一种很细微的性格缺陷,每个人都有矫情的一面,本无可厚非,本无伤大雅,在刻意被各种文字技巧、炒作手段放大之后,会成为带来心头那场阴雨的乌云。

不要总去疗伤,有些所谓的伤,放在那自然就好了,比如矫情和不必要的感伤。


不要拿“成年人”作梗,成年人怎么了?别总用成年人的世界说事儿

换个角度,看见阳光,这才是成年人的世界

没有谁的生活缺乏美好,缺乏的只是发现美好的眼睛。

你认为你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你的世界就是什么样的。

看到了业务难做、钱难赚,却没看见你还有一个可以奋斗的舞台;

看到了妻子的刁蛮任性,却没看见她为你生下的可爱儿女;

看到了一身的疲惫,却没看到走进家门那扑面而来的关心和爱;

……

远离那些原本就不是全部的所谓《成年人的世界》,用心在自己的生活里寻找那些值得自己庆幸、开心甚至骄傲的阳光,要做的,只是换个方向,仅此而已。



如果喜欢我的分享,请关注@合肥胖哥记事本,百分百原创,持续更新,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小哥   成年人   自怨自艾   世界   合肥   矫情   仅此而已   义务   年龄   美好   文字   媒体   责任   故事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