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50万,养老院比你靠谱”68岁老人存钱养老,却被一现象劝退



“我有50万,养老院比你靠谱”68岁老人存钱养老,却被一现象劝退

“我有50万,养老院比你靠谱”68岁老人存钱养老,却被一现象劝退

对于我国来说,居家养老模式仍是主流,一是因为这最符合中国人情感;二是养老配套设施的有待完善。

在知乎上看到有人说,因工作原因去过几个养老院,但大多数养老院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准。

普通的养老院环境差,味道大,饭菜也不好,在那里仅仅是能达到“活着”的标准而已;

条件好一点的养老院,环境可以,还有医疗条件,弊端是因为价格问题,难以普及。而且还存在攀比的现象,并且在老人们脸上都显露着“孤寂”两个字。

赵奶奶年轻的时候就要强,可如今年岁大了,空有一儿一女,却没有可心的去处。

赵奶奶和小儿子的矛盾在于儿媳怀了二胎,还要让她带。大孙子就是赵奶奶一手带大的,如今四岁终于熬到了送幼儿园,赵奶奶以为自己的好日子终于到了,不想这时,儿媳怀了二胎。

带大孙子的时候,赵奶奶就几乎没睡过几个整觉,时常夜里起来把个尿或是盖个被就再也无法入睡了,搞得自己神经衰弱。

而且现在大孙子每每不听话,儿媳就会毫不避讳地说:都是奶奶惯的。这话让赵奶奶心里不好受,又无从反驳,的确她对孙子宠爱了些。

就在赵奶奶以为好日子来了,自己可以和其他退休老人一样逛逛公园、跳个健身操的时候,却因为这个带二胎的问题,谈崩了,似乎抹杀了之前一切的好。

“我有50万,养老院比你靠谱”68岁老人存钱养老,却被一现象劝退

赵奶奶和大女儿的矛盾在于学区房,说白了就是钱。赵奶奶老伴去世的时候,给赵奶奶留下个一笔钱,不多,但也有十一、二万。

大女儿想管赵奶奶借这笔钱,给自己孩子买学区房。赵奶奶说这是自己的养老钱,不能动。可以给女儿两万,不用还,但是想全拿走,不行。

赵奶奶大女儿的经济条件一般,夫妻俩人都没什么稳定的工作,收入也不高。赵奶奶担心这笔钱拿出去,就是有去无回。

可大女儿说,赵奶奶就是一心向着自己弟弟,对自己凉薄得很。连带着女婿也对赵奶奶颇有微词,但赵奶奶就认准了,钱一定要握在自己手里。

最终,赵奶奶大女儿没买上学区房,孩子就近分配,上了一所很不理想的中学。至此,大女儿就和赵奶奶结了仇。


“我有50万,养老院比你靠谱”68岁老人存钱养老,却被一现象劝退

考虑来,考虑去,赵奶奶咬了咬牙,把老家的房子卖了40万。拿着这手里的50万,赵奶奶心里有了底气,选了一家养老院,搬了进去。

可是,养老院并不是像工作人员描绘的那样美好。四人间,餐食差,但这些不是赵奶奶最在意的。

本想着四个女人住在一起有个伴,现在不用带孩子时间充裕了,还有同龄人聊聊天。

可没想到的是,四个女人凑在一起,生活习惯、文化水平、处世经历都不同,她们不是来和赵奶奶聊天的,而是来吵架的。

“我有50万,养老院比你靠谱”68岁老人存钱养老,却被一现象劝退

好在隔壁房间有个老人,和赵奶奶很谈得来,两个人也算是个依靠,是个伴。可惜好景不长,赵奶奶的情绪刚刚回温,这个伴去世了。

这对赵奶奶打击不小,昨天聊得好好的,今天人就没了。隔壁奶奶走了之后,赵奶奶自己发了高烧。

好了之后,赵奶奶一步步融入养老院的生活。从常住在这的老人口里得知,这养老院里经常有人去世,她们都已经看淡了,见怪不怪了。

继续住下去,赵奶奶自己摸索出两个养老院的弊端:对于没人探望的老人,养老院的人员会习惯性的漠视,甚至克扣欺负,应有的基本权益难以保障;

有人探望的老人,会向没人探望的老人炫耀,没人探望的老人只能在心里默默难过。但其实,大多数时候,养老院里很少来人,总是死气沉沉的。

其实最初来养老院,儿女们并不赞同,儿子过来帮着安顿的时候还说,什么时候不想住了,就回去。

当赵奶奶目睹另一个新建立起来的伙伴去世,赵奶奶当晚就收拾了行李。但第二天早上,又反悔了。

赵奶奶不想回儿子家,过继续带孩子三五年熬着过日子,她想自己也许都没有三五年的寿命了;

她也不能去女儿家,一是当初自己说了靠儿子养老,二是她怕女儿、女婿的心结还没解开。

赵奶奶最终决定缓缓地去维系亲情,但养老院,要坚持住。自己现在生活能够自理,只是怕单独住有个意外什么的,身边每个人心里踏实。

看看养老院里其他那些手脚还不如自己利索点老人,赵奶奶想,自己做好心理建设,总会适应的。


“我有50万,养老院比你靠谱”68岁老人存钱养老,却被一现象劝退

“我有50万,养老院比你靠谱”68岁老人存钱养老,却被一现象劝退

养老问题不仅仅在我国,在世界上都是悬而未决的难题。所以,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好自己。

自己懂得珍惜自己,把健康放在首位

人老了,最怕的就是丢了健康。久病床前无孝子,况且病着要依赖他人,不但自己身体上遭罪,心里也不舒坦。如果遇上不孝的儿女,真的会落得老无所依。

即使住了养老院,不能自理和能基本可以自理的老人,待遇、心态也是千差万别的。

从中年起,把功名利禄都抛开,把健康放在第一位,才是活得真正洒脱、明白的人。

老了要手里有钱,同时也尽力兼顾亲情

年轻时欠下的债,年老时就要来还。健康是,经济是,亲情也是。

人生没有躺赢,把自己的惰性放下,多给自己存一份可以维持生活的底气,别嫌弃钱的铜臭气,关键时刻能救命。

同时,在亲情方面也多一些“技巧”。父母和儿女既独立又要相互依存,矛盾的产生无可避免,但可以尽量把影响降到最小,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不卑不亢,有理有据。

“我有50万,养老院比你靠谱”68岁老人存钱养老,却被一现象劝退

提前计划好晚年生活,提早做足心理建设

每个人的人生,最上心,最在乎,最关注的只有你自己。

自律的人对于自己的人生要有规划,养老计划当然也要准备充分,充分指的不仅仅在经济上,更重要的是在情感上。

比如赵奶奶,选择去养老院就要有面对生老病死的能力、应对孤寂的能力、拥有选择工作人员素质相对高些养老院的眼光。

“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渐渐被时代淘汰,把自己的晚年生活计划好,已然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END-

“我有50万,养老院比你靠谱”68岁老人存钱养老,却被一现象劝退

世界那么大,感谢你,可以看到我!

【本文由 唯唯安 原创出品,抄袭必究/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养老院   老人   孙子   学区   儿媳   底气   亲情   奶奶   手里   矛盾   儿子   女儿   现象   条件   计划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