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未来的发展出路在哪里?

  民校未来发展出路:提升质量,打造特色

  就“名校办民校”的问题,在今年五月份教育部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时,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谈到,公办学校以品牌输出方式参与举办民办学校,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但也产生了较多问题。

民办学校未来的发展出路在哪里?

  当前,“公参民”学校将面临三种选择:转公办、与原公办完全“脱钩”或终止办学。多位受访专家表示,随着政策的密集落地,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参民”学校注定将会成为历史。

民办学校未来的发展出路在哪里?

  不少民办学校对于转为公办的前景有一些困惑,如现有的师资如何分流、教学特色如何传承;转为公办后,该如何进行“就近入学”的划定;划定的地区如何体现公平性等。

  据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一所学校想转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多的还是需要相应的公办财政支持,政府是否有实力来承接仍存在未知因素。

民办学校未来的发展出路在哪里?

  专家认为,这涉及到分步实施的问题。《通知》对规范“公参民”学校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时间要求。第一个时间节点是发文之日(2021年7月8日)起,停止审批设立新的“公参民”学校,这是硬性规定。第二个时间节点是2021年8月底前,各地应完成专项摸底排查,理清产权和责任关系,制定分省分年度工作方案。第三个时间节点是理顺“公参民”学校体制机制的截止时间,亦是“公参民”学校完成选择题(转公、续民、终止)的时间,即发文之日起两年左右,比较现实的时间应为2023年底。第四个时间节点是选择继续举办民办学校的“公参民”学校,如果有来自公办学校派出具有事业编制的教师,应分阶段分步骤退出。《通知》中没有明确具体时间,提出了可设置过渡期,分类管理,稳妥推进。

民办学校未来的发展出路在哪里?

  专家指出,每一位民办教育人要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国家政策的价值取向、实施方略和推进步骤,始终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公参民”学校由过去依赖公有品牌和公共资源的外延式扩张向未来依靠提升质量、打造特色的内涵式发展的根本性转变。唯有如此,才能为全社会提供公平而优质、均衡而多样、全面而特色的义务教育,形成公办民办协同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民办学校   应分   民校   教育部   发文   节点   出路   民办教育   步骤   阶段   特色   未来   质量   政策   通知   时间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