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狱4年,出来年薪1000万,我们该如何看待“网红时代”?

周某出狱,许多人不淡定了。

可是,相比于担忧大多数人的电瓶车,我更加担忧一件事情:

周某会成为网红吗?

根据记者的专访,周某说:

“不想给网红公司打工,想要在家种地。”

虽然如此,可是周某的连锁效应并没有停止。

入狱4年,出来年薪1000万,我们该如何看待“网红时代”?

在抖音上,一个假的周某抖音号已经拥有170万粉丝,还有多加网红机构表示,愿意出200万、300万,甚至1000万的年薪签下他。

为什么周某会有这样的影响力?

这让我想到了《娱乐至死》中的一段话: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01

《人民网》就争抢“不打工男”宣称:

“这些公司病得不轻。”

的确,在这个流量的年代,有太多人做着无底线的事情。

两件事,能够看清当下网红经济的弊病。

第一件事,流浪大师火了,于是许多人想要借着流浪大师出名。

2018年底,因为有网友偶然发现街头有位流浪汉,不仅熟读《左传》、《尚书》,还能时常引经据典、针砭时弊,尤其是诸如“善始者众,善终者寡”的金句,让流浪汉沈巍一夜爆红。

入狱4年,出来年薪1000万,我们该如何看待“网红时代”?

52岁,上海人,有钱、有学识、却靠捡垃圾为生,明明有家人,却隔绝往来。

加上涉猎极广的知识面,让沈巍获得了“流浪大师”的称号。

不少人慕名而来,只为一睹大师的风采。

在簇拥的人群中,有人高喊着“别打搅沈先生学习”,自己却恨不得把手机戳到流浪大师脸上;有自称从迪拜回来,奇装异服,向流浪大师请教垃圾分类;有人得知流浪大师单身,自称“师娘”,轻松涨粉30万……

人潮中不时翻起“手机直播”的浪花,流浪大师在聚光灯下无处可逃,他站在拍摄的人们中间,大声喊“你们把我当猴儿耍”,“不是我学问多,而是你们读书少。”围观的人们笑着仰望着“大师”,似乎一句也没听到。

大师在流浪,小丑在直播,何其讽刺?

入狱4年,出来年薪1000万,我们该如何看待“网红时代”?

第二件事,《都挺好》电视剧火了,于是苏家老宅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前段时间,电视剧《都挺好》热映,伴随着苏州同德里的“苏家老宅”也火了。

于是,每天都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这条青石板小巷上聚集,目的只有一个——打卡拍照直播。

起初,居住在这里的老夫妇,还挺开心,大家千里迢迢慕名而来,就让他们进来拍照。

可后来,人流蜂拥而至,每天都有上千人进进出出拍照和直播。

老夫妇表示白天人多拍摄“能理解”,但是深夜依旧有人在门外“哐哐”作响,直呼:“苏大强在家吗?”

这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严重的打扰。

原本就身患抑郁症的房主,承受不住拍照直播的游客们长期的骚扰,不得不入院治疗。

而这些人,拍完照、传到网上,获得一批新的粉丝和流量后,心满意足地离开。

他们从不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在他们眼里,除了利益,其余都是小事。

这样的恶劣行为,把网络直播的环境搅得乌烟瘴气。


02

记得有一句名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就是不管做什么,利益都是最主要的。

那么,在这个“网红”红透半边天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对待网红经济?

第一,网红经济应该有益于公序良俗。

我们并不是抵制网红,而是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网红。

有人说,犯了错的人,难道不应该给个改过自新的机会,重新生活吗?

这句话,我在吸毒明星复出的时候听到过无数次,周某又何尝不是一样呢?

他们曾经不是犯错,是犯罪。

他们有权利选择新的生活,但却不该成为大众所追捧的人物。

入狱4年,出来年薪1000万,我们该如何看待“网红时代”?

在那些网红当中,我最喜欢的一位是李子柒。

她生在一个贫苦家庭,为了分担家里的负担,她14岁就辍学,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吃了许多苦,也学到许多东西。

得知奶奶病重后,她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专心照顾奶奶,顺便开了一家网店。

为了提高网店的效益,她开始接触短视频。

通过许多精心制作的短视频,她将中国的传统文化,

普及到了世界各地,受到了全网的追捧。

她用镜头向我们呈现了,很多人心中向往的生活。

告诉我们,生活不止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这样一个善良、孝顺,又有才华、谦逊有礼的姑娘,才真正称得上是网红。

入狱4年,出来年薪1000万,我们该如何看待“网红时代”?

第二,别让传统文化消匿于网红经济之中。

在" 油纸伞之乡 " 美誉的四川泸州,油纸伞传承人余万伦在抖音上火了。

他说:

“有人看到他的伞,第一眼就沦陷了。”

古有杭州男子许仙撑着油纸伞,寻到真爱白娘子,

又有戴望舒曾在《雨巷》中写到: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如今,余万伦在抖音上注册账号“油纸伞大师”,发布近200条短视频,获得近千万点赞,让油纸伞重归大众视野。

这样的网红,是值得为人所称道的。

因为它给年轻人带来的,并不仅仅只是短暂的视觉享受,更有丰富的精神追求,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03

究竟什么样的人应该成为网红?

事实上,在此之前,社会上一直有个疑问;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再追求传统文化了?”

其实,不是忘了传统文化,而是他们忘记了那些传承它们的人。

95岁的著名诗词专家叶嘉莹先生,曾向南开大学捐赠3568万元。

她公开感谢南开实现自己的愿望:

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

叶嘉莹,

是“中国最后一个‘穿裙子的士’”,她用尽自己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将中国古诗词的美带给世人。

但是她的生活却十分节俭,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

九旬高龄的她,淡然说出:

有诗词作伴,并不需要人陪。

她将自己的一生,活成了一首古典隽永的诗。

当有人问她:

“在这个诗词无用的年代,为什么我们还要读诗词?”

叶嘉莹是这样回答的:

“诗词,让我们的心灵不死!”

这才是真正的网红。

入狱4年,出来年薪1000万,我们该如何看待“网红时代”?

还有一个人叫做樊锦诗,这个名字就像是敦煌莫高窟的一个标签,陪伴了它整整半个世纪。

樊锦诗1963年7月从北京大学毕业,那个时候,许多人选择了在大城市工作,因为有发展,有前途,可是她却选择了千里之外的西部小镇,一到敦煌,就再也没有离开。

一开始,敦煌莫高窟还是无人问津的地方,没有多少游客前来参观,八几年的时候一年也就几万人来,到后来一年40万、60万、80万...越来越多。

在这期间,有人提议“莫高窟上市”,樊锦诗拒绝了,她说:

“这是出卖文化遗产”;

有人提议封闭保护,樊锦诗也拒绝了,

她说:“人民应该享受这笔文化财富”,

最终,在她的坚持下,莫高窟完成了数字化的变革。

如今,82岁的她已经退休,她将接力棒交给了下一任“敦煌儿女”。

樊锦诗曾说:

“我现在一回头50年,好像我啥也没做怎么50年都没啦。如果这个人一生还想做点事,那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这,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她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文化事业,一生很短,却又很长,因为它代表了一个人的坚守和执着。

这才是真正的网红。

入狱4年,出来年薪1000万,我们该如何看待“网红时代”?

网红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在我看来,如果它想要顺应时代发展下去,需要的不是流量,而是传承。


04

很喜欢一句话:

“人终将会逝去,但墓志铭会留下他们的风骨。”

一个人做过的事,走过的路,成为什么样的人,都会成为时代的墓志铭。

安迪·沃霍尔曾经对他所能预见的未来,作出过两个相互关联的预言:

“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

“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

加起来耗时半个小时,就能搞出一个名人,然后再搞死一个名人。

可是,最后又剩下了什么呢?

入狱4年,出来年薪1000万,我们该如何看待“网红时代”?


许久之前,天佑凭借《一人我饮酒醉》火了,可没过多久,歌曲凉了,人被封杀了。

如今,六道凭借《惊雷》再一次火了,却又成为了风口浪尖的人物。

我不知道《惊雷》将何去何从,但我知道,我们不应该因为图一乐而忘却了经典。

在这个娱乐至死,喧嚣至上的时代,我们还是应该坚守自己的初心,

区分价值和名利的关系。

真正做到科幻巨匠阿瑟·克拉克所说的:

“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不会停止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赫胥黎   莫高窟   敦煌   时代   慕名而来   墓志铭   流浪汉   惊雷   大众   年薪   传统文化   中国   诗词   大师   文化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