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人,不合群,但懂得独处

网上有一个热议话题:

“2020年,成年人必备的社交潜规则”。

其中有一条点赞很高:

人与人之间相处是有时间成本的,逼迫自己合群是妥协的开始,真正牛逼的人都能在黑暗中独自成长。

年龄越大,越发感受到独处的乐趣,也因此更加觉得:

其实人这一生,并不需要那么多朋友。


01

挤不进的圈子,不要硬挤

前些日子,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求助帖:

自己年收入7万,每年要还3万的房贷,除去生活的其它开支,一年到头来留不下多少钱。

眼下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妻子坚持想让孩子上一年学费5万的幼儿园,表示这样可以结识有钱人,能拥有优质人脉,进入更高层次的圈子。

而他却觉得孩子即使上的普通幼儿园,将来也未必没有出息。

为此夫妻两人争吵不休,妻子指责他没有作为,格局太小。

他感到疲惫不已,无力负担这么大的开支,询问大家:“圈子真的那么重要吗?”

对于一个成年人而言,圈子固然重要。

但不是所有的圈子都是可以硬挤进去的,如果一开始就注定不是一个世界,费尽心思也是徒劳。

聪明的人,不合群,但懂得独处

很认可一位网友说的:

即使让孩子最终上了这个幼儿园,每年还需要数万上兴趣班,因为别的孩子都在报,你报不报?

学校组织去国外夏令营,费用好几万,看着孩子渴望的眼神,你作何选择?

家长在一起聊天时,别人都在讨论行业形势,谈论某大牌奢饰品,商量怎样给孩子最好的生活用品,你怎样融入话题?

我们常说: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短短八个字,却道尽了社交最大的真相。

所谓人脉,当你达不到和别人旗鼓相当时,就仅仅只能是认识而已。

曾看到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

社交的本质是互惠,你想获得多少,就要付出多少,你要融入一个圈子,就要有对等的价值。

之前在求职类节目《非你莫属》中,出现了尴尬的一幕:

一位90后的求职者自称认识董明珠、俞敏洪等企业家。

面对很多老板的质疑,有人提议:

让他现场给董明珠打电话,看看对方会怎么回应。

聪明的人,不合群,但懂得独处

聪明的人,不合群,但懂得独处

电话拨通后,除了忙音,一直无人接听,最终他只好挂断电话。

原来,他所谓的和大佬相识,不过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人家并没有存他的电话,更谈不上对他有多熟悉。

他也许忘了:要想进入狼群,只有让自己变成狼,你才可能真正成为其中一员。

古语有言:道不同不相为谋。

融不进的圈子,不要硬挤,本就不是同路人,就别再做无用功。


02

断舍离,从舍弃“垃圾社交”开始

作家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中写过一段话: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


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30岁以后,很难再遇到交心的朋友,微信列表里也大多都是泛泛之交。

明明通讯录里有成百上千的好友,紧要关头能联系的人却寥寥无几。

上大学时,班里有位女生,和各个专业的同学都认识,老师都称她是“社交达人”。

为了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她会翘课去参加社团活动。

为了迎合别人的喜好,一起去商场购物、做美容,一年下来她网贷欠了好几万。

专业课考试前从不复习,只想着靠别人传递答案,结果挂科一大片。

毕业时,那些所谓的朋友甚至都没有和她合影,更别提后来是否还会联系。

聪明的人,不合群,但懂得独处

有段送给年轻人的话用在这里特别中肯:

没有足够强大、足够优秀时,先别把太多时间花在社交聚会上,而要多点时间读书、提高专业技能。唯有先提升自己,你的世界才能强大。

别等到失去太多时才发觉:生活中有很多社交都是无用的,而这些垃圾社交却耗费了你人生大半的时间。

你一定经历过这样的时刻:

周末本想在家好好休息,但同事都约着一起聚餐K歌,你担心不去会得罪人,于是拖着疲惫的身体去参加聚会。

自己明明酒量不行,在一群人劝酒的情况下,又不得不灌下一杯又一杯。

别人借钱时不懂得拒绝,但为了不伤情面,怕失去朋友,所以借了一次又一次,却始终等不到还钱的时刻。

聪明的人,不合群,但懂得独处

有个流传甚广的故事:

你是打柴的,他是放牛的,你们在山坡相遇,闲聊半天,他的牛吃饱了,你的柴呢?

你是打柴的,他是放牛的,聊天中得知,东边的山上树多,西边山路陡,不好走,最终你打到了柴收获满满回家了。

或许,这正是“社交”与社交的区别。

人到中年,只有学会断舍离,才能让生活更加简单美好。

而舍弃“垃圾社交”便是你最需要断舍离的第一步。


03

独处,亦清欢

美国埃默里大学教授马可曾说: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对于我们和别人而言,都是毫无意义的。

也就是说,生活中大多数事情都是与我们无关的,与其每天深陷于那些繁杂的社交活动中,不如静下心来思考自身。

年少时,我一直认为独自吃饭、独自去图书馆的人可怜,如今才渐渐明白,总是独来独往的人,其实心里都十分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不久前,偶然看到丁俊晖的演讲视频,其中一段自白令我深受触动:

“其实努力是不需要给别人看的。

一个人在努力的时候,可能没参与到其他的一些活动和业余生活当中去,你就觉得这个人真是不合群,其实他可能是在做别的事情,他不是不合群,他只是在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

聪明的人,不合群,但懂得独处

丁俊晖是大家熟知的“天才神童”,8岁就接触台球,15岁时便为中国夺取了第一个亚洲锦标赛冠军,被英国媒体称赞为“东方之星”。

他上学时,课余时间都是在练球中度过,曾有一年都独自一人在练习室练基本功,每天专注12小时。

那些看似独来独往的人,或许只是为了在静谧的时光中,与自己对话,找到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

正如周国平所说:无聊者自厌,寂寞者自怜,孤独者自足。

真正的强大,就是避开车马喧嚣后,还能在心中修篱种菊。

作家梭罗28岁的时候,曾在瓦尔登湖畔的次生林里,独居过两年多时间,后来就有了那部影响几代人的著作《瓦尔登湖》。

谈起那段独居生活,有人问他:“你一个人住在那里一定会孤独吧?”

梭罗回答道:“经常独处使人身心健康。”

聪明的人,不合群,但懂得独处

很喜欢他所作的那句:如果我真的对云说话,你千万不要见怪,城市是一个几百万人一起孤独生活的地方。

当有些事情只能自己一个人去面对,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有些关口只能一个人去闯的时候,你会发现:

曾经那些独处的时光,早已让你变成了自己世界的王者。

独来独往的日子里,不用讨人欢喜,无需小心翼翼,卸下防备,停止受累。

原来一个人生活里的细水长流,亦是清欢。

人到中年,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方知时间的珍贵,得见生命的本质。

不再刻意合群,回归自我,在宁静岁月里找寻生活最本真的模样。

但愿有一天,当有人问起你选择独处的意义时,你也可以回应:

我想起的不是孤单和路长,而是波澜壮阔的海和天空中闪耀的星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瓦尔   人脉   学时   人到中年   独来独往   社交   幼儿园   聪明   强大   孤独   圈子   事情   垃圾   孩子   时间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