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分,奥斯卡4项大奖,享誉200个国家的影片到底好在哪里?

《寄生虫》这部影片,去年暑假的时候,曾就有人给我推荐过。

但是出于对片名本身下意识的恐惧和海报上所有人眼睛都被打上黑条子的惊吓,我当时并没有选择观看。

直到近日得知它获得了本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国际电影、最佳原创剧本等奥斯卡四项重量级大奖,结果在一番心理斗争下,我点开了这部电影。

豆瓣8.7分,奥斯卡4项大奖,享誉200个国家的影片到底好在哪里?

《寄生虫》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家四口全是无业游民的爸爸成天游手好闲,一家人折披萨纸盒挣点钱。后来,积极向上的儿子基宇靠着伪造的文凭,来到了富人家做家教。他开始暗中设计,把家人一个个介绍进这栋高级住宅里工作,妹妹成为了美术老师,爸爸变成了司机,妈妈担任了管家……

就这样慢慢地,他们成为了这户富人家的寄生虫,随后,在两个家庭之间发生了一连串的意外事件。

看完这部影片,不禁浮想联翩。网友们评论也头头是道,让人不禁眼花缭乱。

豆瓣8.7分,奥斯卡4项大奖,享誉200个国家的影片到底好在哪里?

豆瓣8.7分,奥斯卡4项大奖,享誉200个国家的影片到底好在哪里?

有人说,这是一场因果报应。如果忠淑一家没有步步紧逼原管家雯光及其丈夫,结局不会如此家破人亡;

也有人说,这不过是在反应日益加剧的阶级矛盾和贫富差距。 影片每当冲突升级时,富人与穷人之间境遇的镜头切换对比,突出了阶级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

种种评论,大都先提出观点,然后在影片中找例证。然而小编看来,评论,应当由影片为基,评论为辅。若是为了高端的评论而故意寻找细节去佐证,那不过是过度解读的阴魂不散。

那么,小编本着自己的理解,寻找这部电影的两个方面的闪光点:

一、象征着财富和运气的山石贯穿全剧

这是什么?一块具有象征意义的石头。从哪来的?基宇的朋友敏赫送的。什么时间点?影片的开头。

影片开头无缘无故先来这么一块石头,很是吸引小编的眼球。在观赏一部电影时,开头就出现的重点物件,很有可能成为贯穿全片的线索。

收到这块石头之前,基宇一家穷困潦倒,住在地下室,帮别人折叠披萨盒子挣点生活费。

豆瓣8.7分,奥斯卡4项大奖,享誉200个国家的影片到底好在哪里?

豆瓣8.7分,奥斯卡4项大奖,享誉200个国家的影片到底好在哪里?

豆瓣8.7分,奥斯卡4项大奖,享誉200个国家的影片到底好在哪里?

在收到这块石头以后,兄妹两人混进了豪宅当家庭教师,全家人终于能够吃起披萨了;随后妹妹内裤设陷、爸爸和儿女水蜜桃和番茄酱构陷的完美配合,让全家人都混进了富人家里工作。

一点点的境遇的改变,全家人终于能围坐在一起吃烤肉,从穷困潦倒开始慢慢走向致富,感觉人生已经到底了巅峰。这块石头带来的好运非同一般。

一场暴雨后,家中被淹,家里的一切都被泡在污水里,神奇的是石头却是漂浮在水面上。

豆瓣8.7分,奥斯卡4项大奖,享誉200个国家的影片到底好在哪里?

石头之所以能浮起来,因为这给基宇一家带来财富和好运的石头是个假货,它更象征着基泽一家的命运将因此改变。

基宇不死心,他们好不容易从半地下室,来到了上层人家的别墅,难道这一切都只是个幻觉?迟早灰飞烟灭?他抢救出了这块石头。

他选择了石头,石头却没有选择它。石头是假的,它不能给这个家庭带来任何的财富和运气。

豆瓣8.7分,奥斯卡4项大奖,享誉200个国家的影片到底好在哪里?

基宇想用这块石头去伤害原管家一家,维护自己的财运。可最终结果却只有头破血流的自己,和财运的满盘丢失。

妹妹基婷死了,前管家和丈夫也毙命了,富人朴社长被父亲基泽杀死,而基泽也消失在了监控的最后一幕。

冬天来了,好一片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朴社长一家搬走,仿佛这栋别墅里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般。

基宇最后把这块石头放回了它应该去的地方,石头也回到了原位。围绕着这块石头产生的闹剧,最后也平息了。

豆瓣8.7分,奥斯卡4项大奖,享誉200个国家的影片到底好在哪里?

二、闹剧结束了,只是寄生关系却从来没有中断

关于寄生,片名既然取名为寄生虫,应当从寄生先进行考虑。

寄生关系,即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

谁是寄生者,谁是宿主。影片中一目了然,不言而喻。影片中至少体现了这几种寄生关系。

豆瓣8.7分,奥斯卡4项大奖,享誉200个国家的影片到底好在哪里?

一是穷人对富人的寄生。金家人通过种种途径寄生在富人朴社长一家身上;以及寄生在豪宅地下室的前管家雯光家庭。

二是富人家庭内部的寄生关系。朴夫人在家庭生活重心就是围绕着丈夫和孩子,某种意义上来说,丈夫就是她的天,她也是寄生在丈夫身上。

三是富人对穷人的寄生。基宇一家和前管家一家属于被压迫的穷人,富人之所以生活富足,正是有了穷人的侍奉。影片更高层次的升华,是富人对穷人的寄生。

豆瓣8.7分,奥斯卡4项大奖,享誉200个国家的影片到底好在哪里?

按照故事的剧情线,最早是由女管家雯光和她丈夫,为了躲避债主的追债,走下地下室,成为了首批寄生者。

接着,基宇一家入驻,为了工作,为了谋生,为了不愿再折叠披萨盒子还要看别人的眼色,为了从地下搬到地上,成为了第二批寄生者。

然而宿主能给予充足的营养,但寄生者们却开始互相争斗不休,撇开阶级不提,这不过都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罢了。

豆瓣8.7分,奥斯卡4项大奖,享誉200个国家的影片到底好在哪里?

影片的高潮部分,本应当是寄生者与寄生者之间的厮杀。可最为巧妙的地方,是寄生者反杀了宿主,基泽拔刀杀死了朴社长。

寄生者杀死了宿主,这是自然规律里的一部分吗?是冲动?还是必然?影片结尾,基泽沦为下一个宿主的第一批寄生者。寄生关系永存不朽,这又是偶然,还是必然?

豆瓣8.7分,奥斯卡4项大奖,享誉200个国家的影片到底好在哪里?


亚里士多德曾有一句名言:所谓平等,就是穷人不占富人的便宜。亚里士多德说的对不对,古往今来,众说纷纭。到底谁占谁的便宜,细究起来也是复杂。

那么影片中讲述了一个底线的问题。

富人的底线:我可以善良,但是你不能超越界限。

穷人的底线:我虽然穷,但我有底线和尊严。

结果两者都超越了底线,其结果只能是鸡飞蛋打的悲剧。

豆瓣8.7分,奥斯卡4项大奖,享誉200个国家的影片到底好在哪里?

豆瓣8.7分,奥斯卡4项大奖,享誉200个国家的影片到底好在哪里?

而要实现平等,只能是着富人不欺负穷人,穷人不欺负富人;强者不欺负弱者,弱者不欺负强者。

然而人生下来是平等的,也是不平等的。

都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但有人就出生在罗马。大雨公平的降落地上,但是只淹没了穷人。

再加上社会关系毕竟是复杂的,因而人与人之间的“寄生”关系从来不会中断。

(本文由南方的宝宝588原创,欢迎点赞关注,和您一起长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亚里士多德   影片   奥斯卡   宿主   寄生虫   社长   全家人   地下室   豆瓣   管家   富人   底线   穷人   大奖   石头   丈夫   关系   家庭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