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历史的迷雾来看义和团——戴玄之先生的《义和团研究》

#首届书评创作大赛#

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义和团是一个争议极大的组织。

透过历史的迷雾来看义和团——戴玄之先生的《义和团研究》

毫不夸张的讲,义和团是当下网络风评极端“两极化”最具代表性的组织之一。

大部分人提起义和团这个组织的时候,要么将其斥之为“愚民反智”的盗匪组织,要么将其吹捧为“爱国志士”。

持有这两种观念的网友,时常在网络上各种场合争辩不休,甚至互相攻击谩骂,线下约架。

然而大家吵的虽然凶,骂的虽然狠,但关于义和团这个组织的起源和变质的过程,大多数人都知之甚少。

如:义和团为什么自称“义和拳”?

这个最简单的问题,只怕网络上无论是挺义和团的网友,还是贬义和团的网友,都很少有人能够答的上来。

评价义和团的人,绝大多数都只有激烈的观点,却缺乏详实论点。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网上关于义和团的论述大多片面而偏激,只能“碎片化”的描述义和团的某一次事件或某一个阶段的表现。

而且国外关于义和团的研究论述,因为宗教信仰和历史的原因,大多本身就难免会对义和团存有偏见。再加上他们对中国本土秘密会社并不熟悉,故而很难客观全面的对义和团这个组织,作出客观全面的论述。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研究中国秘密会社多年的戴玄之先生,所著的《义和团研究》,就显得格外弥足珍贵了。

透过历史的迷雾来看义和团——戴玄之先生的《义和团研究》

在《义和团研究》中,戴玄之先生对当地官员们奏折,以及清政府所发的“上谕”,以及地方县志等可靠资料,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对比。

排除了宗教和历史的偏见,以不偏不倚的态度,尽量客观的还原了义和团形成的原因,以及崛起和变质的过程。

戴玄之先生在《义和团研究》中,精准的把义和团的源头,定位到了直鲁交界处的山东冠县,而起因则是屡次结案又屡次翻案,僵持不下近十年的,山东冠县的“梨园屯教案”。

这里所谓的“教案”,可不是指老师们为了方便教学写的授课方案文书。

而是指因宗教信仰不同,而发生的暴力冲突案件。

在清末时期,“教案”是一个极为常见的词。

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轰开大清的国门以后,因外国传教士的数量和地位也急剧上升。

可是在当时的群众心目中,对金发碧眼,奇服怪状的洋人本能的并无好感。

民间关于洋教士挖人心肝熬油点蜡烛探宝,取婴儿眼珠子点银子等传说盛行于世。

再加上传教士们为了吸引教徒,多有以金钱利益来诱惑收买人入教的。

因此早期传教士们的身边,多以地方地痞无赖等流氓无产者,为金钱利益假装入教者居多。

而传教士作为外来人员,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大多并不熟悉,一旦为地方无赖所蒙蔽,就再难分辨是非,只会一意维护自己的教众。

官府在处理“教案”的时候,通常都是“宁可把咱们百姓亏一亏,以了此事,而全大局”。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当时各种无赖分子和投机者,甚至犯罪嫌疑人,为了托庇于洋教士,大量的混入教会之中。

这些无赖分子得到洋教士的庇护之后,在地方上更加胆大妄为,横行不法。

既然官府已经靠不住,人们只好自己想办法。

透过历史的迷雾来看义和团——戴玄之先生的《义和团研究》

于是咸丰年间曾经下令督办的,以“保卫身家,防御盗贼,守望相助”的地方乡团势力,开始成为对抗不法教民的主力。

而他们之所以自称“义和拳”,则是因为“义勇须禀三气,一正气,二义气,三和气”。

义和团的起因并不是出于“扶清”,也不是想“灭洋”,他们只是一群因为不肯改变自己的信仰,而被不法教民欺负的无法可施的良民百姓而已。

戴玄之先生在《义和团研究》中,最大限度的还原了义和团成型时期的真实情况,以不偏不倚的态度,揭示了洋教士们权力过大,在人生地不熟的中国被不法分子利用的现象。

洋教士们大多既不像很多义和团的拥趸者们说的那么卑劣不堪,也不像义和团的反对者们所说的那么神圣伟大。

他们本不该有那么大的特权,清政府的官员们更不该对他们那么放纵。

义和团“排洋”的主因,也不是为了“国家大义”,本身就是出于对自己宗教信仰的维护。

因为中国是一个宗教信仰十分稳定的国家,儒释道三教互相之间争端极少,而且它们都不与祖宗崇拜相冲突。

而天主教最让国人无法接受的,就是与祖宗崇拜相冲突。

因为天主教是“一神教”,在“除我以外别无他神”的教义之下,传教的同时,也必定会打击到本土宗教。

“梨园屯教案”中,就是因为教民们要拆毁本地的玉皇庙改建教堂,引发了当地民众的强烈不满。双方一方要拆,一方要保,互相争执不下,互相仇视攻击竟而长达近十年。

地方官员屡次判决,屡次翻案,最后竟而被逼无奈到自掏腰包,另买土地建玉皇庙来解决“教案”。

但结果双方仍是不满,矛盾依然激化成了一场流血冲突。

义和团对于洋人的仇视,起点是宗教信仰问题。

他们仇视的只有洋人和教民,并没有侵犯滋扰良民的记载。

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由于地方官员惧怕洋人,他们在与教民对抗中大多处于劣势,也没有余力滋扰良民。

义和团的发展壮大乃至变质,则跟当时的政治背景相关。

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残杀“维新派”人士,清庭朝政中枢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控制。

透过历史的迷雾来看义和团——戴玄之先生的《义和团研究》

然而各国列强却绝大多数偏袒支持光绪帝,维新党成员更是受到外国的庇护。

慈禧太后与洋人的矛盾激化,起心借助民间势力对抗洋人,遂于1898年11月5日谕令近畿直隶、山东、山西、奉天四省兴办团练,义和团自此成为官方承认的合法团体,声势急剧壮大。

但也正是从1898年开始,义和团被白莲教,八卦教等邪教渗透,更糟糕的是义和团组织结构极为松散,没有统一的领导,任何人只要头包红布或黄布就可以自称为“团民”。

此时的义和团成分复杂至极,直是五花八门,三教九流无所不有。

而且义和团的目的也从最初的“保卫身家,防御盗贼,守望相助”升级为“保清灭洋”。

由于人员成分复杂化,义和团的行为也升级为虐杀洋人和教民,并放火烧人房屋。

甚至列出如洋人为“大毛子”,教民为“二毛子”,间接与洋人有关者为“三毛子”,其余还有“四毛子”“五毛子”一直到“十毛子”。

凡冠以“毛子”之名者,皆必杀无赦。

平民百姓被诬为“毛子”而被杀者不计其数,而且当时的义和团杀人手段之残忍刻毒令人发指;包括活埋,活烹,肢解,烧磨等。

对女性“毛子”手段更是残忍变态,不堪入目!

透过历史的迷雾来看义和团——戴玄之先生的《义和团研究》

慈禧太后因想借助义和团对抗洋人,对义和团在地方上的不法情事基本持纵容态度。

以至于义和团运动中杀的洋人极少,罹难者竟然绝大多数为中国百姓。

而慈禧太后仇恨洋人的原因,实是慈禧欲废光绪帝,立端王载漪之子溥儁为帝,而列强出于自身利益,除俄国外皆不同意。

端王载漪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溥儁能够登基为帝,更是不惜伪造洋人照会,称洋人欲施加压力强逼慈禧还政于光绪帝,不许慈禧再干涉朝政。

慈禧为保自己的权力,置国家存亡,百姓生死于不顾,向十一国下宣战诏书,丧心病狂至此,可叹今日网络上竟有人为慈禧张目,称慈禧宣战十一国是“有血性”!

此种言论连“观点”都不能算,只是以自己的无知冒犯大众的三观!

义和团运动从最初的“保卫身家,防御盗贼,守望相助”,淳朴到连外出活动时的口粮花费都由自己准备。

然而发展壮大以后,竟然成为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残杀同胞,敲诈勒索,无恶不作的残忍暴徒。

这种令人瞠目的转变,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纵容和引导脱不开关系。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被权力和欲望所蒙蔽,利欲熏心之下不但自己丧心病狂,他们的私心还直接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不健康发展,以至于义和团在盲目排外的极端情绪中,逐步酿成大祸。

透过历史的迷雾来看义和团——戴玄之先生的《义和团研究》


戴玄之先生在《义和团研究》一书中说道:无论为官团、私团,慈禧等都视如神明,宠若骄子。与其说义和团是时代的产婴,不如说是中国数千年神权传统思想的麟儿。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便是宗教信仰的争端,而慈禧太后和顽固派之所以借助他们的力量对抗洋人,绝非如影视剧中所言的拿他们当“炮灰”。而是对他们的“神功附体,刀枪不入”真的存有希望,最少是持半信半疑的状态!

因为慈禧太后本人长期独自深居,对世界的了解全靠外人转达消息,她对世界的发展了解其实十分有限。

而且慈禧太后本人也并未受过系统性的传统教育,她的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连正常的书写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更何况慈禧太后本就极为迷信神佛,喜听人称其为“老佛爷”,就是最直接的证据。

然而慈禧太后更加丑陋无耻的是,宣战十一国之后,“八国联军”刚到北京城下时,她就急不可耐的逃窜出京了,而义和团运动失败以后,因与列强的和约未订,她竟然吓的数次延缓回京日期,贪生怕死和对列强的恐惧可见一斑!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与其说是民众的愚昧无知,倒不如说是当时清庭朝政中枢集体丧心病狂和愚蠢自大。

正视历史才能吸取历史的教训,即使不能获得智慧,至少也能使自己免于无知。

总之,义和团的起源和发展极为复杂,绝非“伟大”或“可耻”就能简单概括的,其精神固有可嘉之处,但却也有值得警惕和批判的地方。

这中间的差别需要用我们用自己的双眼去看,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绝不可让别人牵动着我们的情绪乱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义和团   义和团运动   光绪   顽固派   教民   毛子   传教士   列强   教士   宗教信仰   洋人   迷雾   中国   慈禧   教案   地方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