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之十二,一样的名字 不一样的人生——韩王信的故事

人们读起秦末汉初历史的时候,总会看到韩信和韩王信这两个名字,刚刚读史的人总是傻傻分不清楚。韩信,一般称呼的是“汉初三杰”之一被后世誉为“兵神”的男人。那么,另一个史书常为区别上一个男人而称之为韩王信的韩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读史记之十二,一样的名字 不一样的人生——韩王信的故事

韩王信剧照

出身贵族、业已没落

韩王信(还是按照史书的称谓顺口),是原来韩襄王的庶出孙子,身高八尺五寸(个子高)。在秦末汉初那个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年代,韩王信并没有什么名气,出场也没有主角光环,只是一个不为人知的没落贵族后代。甚至,他的出场也显得磨磨唧唧、磨磨蹭蹭。

项梁采用范增的计谋,拥立楚王后代当时的放羊娃熊心为楚怀王时,燕国、齐国、赵国、魏国均迅速拥立了自己的国王。原来的战国七雄只剩下韩国没有拥立国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拥立韩国诸公子中的横阳君韩成为韩王。此时,历史中依然没有韩王信什么事情。

等到项梁在定陶战败被杀后,韩成投靠追随了楚怀王。时为沛公的刘邦率军进攻阳城,任命五世韩相之后张良为司徒,全面收复韩国原有土地和城池的时候,韩王信才缓缓走出原本惨淡普通的人生。应该是张良向刘邦举荐了他,韩王信被任命为韩国将军,开始追随刘邦征战四方。

读史记之十二,一样的名字 不一样的人生——韩王信的故事

韩王信

出身加持、封而为王

汉元年,沛公刘邦晋封为汉王,根据西楚霸王项羽的要求,各诸侯返回自己的封地,韩王信也追随刘邦前往汉中。进入汉中后,韩王信建议刘邦说,您部下士兵都是崤山以东的人,他们都踮起脚尖,急切地盼望返回故乡,趁着他们锐气强盛向东进发,就可以争夺天下。

刘邦听从了韩王信的建议,从汉中出发进攻关东,从而还定三秦。如果按照正常的发展逻辑,依靠自身的能力素质,韩王信可能最多当个将军大臣而已,但一件事情的发生改变了正常的进程。项羽分封诸王后,因为怨恨张良帮助刘邦的缘故,扣留了韩王成并诛杀了他。

韩王成被杀后,刘邦为了一统天下,许诺封韩信为韩王,并任命他为韩国太尉,去攻打韩国旧地。项羽得到情报后,任命自己的老相识郑昌为韩王,以此抵抗刘邦的进攻。实事求是地讲,韩王信还是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到汉二年,便平定了十几座城池,郑昌投降后刘邦便封其为韩王。

读史记之十二,一样的名字 不一样的人生——韩王信的故事

韩王信叛汉

三次封王、一叛再叛

在被刘邦第一次立为韩王之后,韩王信便踏踏实实地带领着军队跟着刘邦征战,可惜好景不长。汉三年,刘邦撤出荥阳,委托韩王信和周苛守卫荥阳,不过楚军进攻荥阳时,韩王信便投降了楚王项羽。过了没多久,可能是项羽没有封其为韩王,韩王信就找到机会跑回到刘邦身边。

刘邦并没有追究韩王信丢失荥阳的过失,反而不计前嫌,第二次立他为韩王。此后,韩王信跟随刘邦参与了对项羽的最后战争,并最终在垓下合围项羽,迫使霸王自刎。汉五年,刘邦平定天下登基皇帝位后,开始分封各诸侯王时,封“兵神”韩信为楚王,本文的主角第三次被封为汉王。

如果第一次的背叛属于迫不得已的话,第二次的背叛就属于主动为之了。刘邦正式剖符为信立为韩王后的第二年秋天,主动上书要求迁都马邑防御匈奴的韩王信,迎来了匈奴的攻击,也迎来了自己的最大危急。为了解除包围,韩王信多次向匈奴冒顿(mo du)单于求和,从而引起了刘邦的怀疑并派人责备,韩王信因此起兵造反,又一次背叛了刘邦。

汉七年,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讨伐韩王信,在击败韩国军队后,轻率冒进从而被匈奴包围在白登山,最终依靠陈平计谋得以脱险,此为汉初有名的“白登之围”。汉十年,韩王信派部下劝说陈豨反汉。汉十一年,韩王信再一起伙同匈奴入侵大汉,刘邦派遣柴将军讨伐,面对劝降,韩王信历数自己的三大罪状(荥阳叛汉、投降匈奴、为敌领兵)拒绝投降后,柴将军屠城并将其斩杀。

两个同名同姓同时代的男人,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却都落得个悲惨下场。后人凭吊淮阴侯韩信,多有不相信其有造反之实而招吕后诛杀,引发唏嘘感慨。可对于韩王信得幸于刘邦,却一反再反,最终落得个凄惨结局的事情,都认为理所应当罪有所得。看来,历史总是比较公正的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定陶   魏国   汉王   荥阳   项羽   史记   汉中   楚王   刘邦   匈奴   城池   史书   韩国   部下   将军   名字   男人   人生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