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谋画策 急流勇退——读《留侯世家》有感

张良,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与萧何、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他被汉高祖刘邦高度赞许“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是“汉初三杰”中最具有传奇色彩、最善于出谋划策、最懂得人心世故的男人。

奇谋画策 急流勇退——读《留侯世家》有感


一个忠心耿耿的世家公子

张良的祖父张开地历任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三代宰相,父亲张平历任釐王、悼惠王两代宰相,所以说,张家是名副其实的韩国贵族,张良也是货真价实的世家公子。不过,他应该还没有过多享受世族带给自己的荣耀,韩国就被秦国给灭掉了。史记上讲,在悼惠王二十三年的时候,张良的父亲张平去世,又过了二十年,秦国灭亡了韩国,这个时候张良还没有在韩国担任过官职。

韩国灭亡后,二十多岁的张良家里还有万贯家财和仆人三百人,但他没有踏踏实实地做一个富家翁,而是做了许多常人不能理解的事情。弟弟去世后不埋不葬,把所有家财全部散尽,以求寻刺客谋杀秦始皇嬴政为韩国报仇雪恨,原因只是因为祖父、父亲做了五代的韩国宰相。

之后,他找到了一个大力士,并制作了一个一百二斤重的大铁锤,在得知秦始皇嬴政的巡游车队即将到达阳武县时,在必经之地古博浪沙指挥大力士将铁锤掷下,但因始皇多次遇刺早有预备,砸到的只是副车。行刺后张良钻入芦苇丛中逃离现场,从此隐姓更名,逃亡下邳。

这是一个忠于国家,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付出实际行动的男人。

一个传奇隐忍的后生小辈

如果青年时期的张良是一个潇洒随性、想做就做的世家公子,那么在行刺始皇帝后,过着隐姓更名逍遥法外的生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我们不得而知的事情后,必然学会了隐忍和谦逊,或许也因为经历和性格,才会有遇到黄石公的传奇际遇吧。

说起圯上受书的故事,就绕不开黄石公这个传奇人物。相传,黄石公姓魏名辙,是始皇父亲庄襄王的重臣,始皇坐朝当政后,因不满始皇独断专行,挂冠归隐离开朝廷。始皇带人追至骊山脚下挽留未果,后隐居在邳州西北黄山北麓的黄华洞中,因人们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就称他为黄石公。

圯上受书之事人尽皆知不再赘述,只有三个细节值得认真品读。一个细节是与黄石公圯上相遇,让他拾鞋,张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第二个细节是拾鞋后黄石公让他穿鞋,张良“长跪履之”;第三个细节是黄石公去而复返,告知后五日平明会与此,张良“跪曰诺”。

这一忍两跪后,才有了黄石公三试张良,可有几个男人面对一个普通老人能够做到一忍两跪呢?

一个奇谋画策的神机军师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为刘邦出谋划策的篇幅约占全篇的四分之三,按照史家归纳的便有佐策入关、斗智鸿门、明烧栈道、下邑奇谋、藉箸快论、虚抚韩彭、劝都关中等等,却没有见到他为同僚谋划的故事,大胆猜测可能是太史公有意为之吧。

上述这些奇计妙策,有人说下邑奇谋最为精彩,但个人认为藉箸快论更是字字珠玑。仅简述此计,追思留侯风采。当汉王刘邦被西楚霸王项羽围困于荥阳的时候,为了削弱项羽的势力,谋士郦食其献计刘邦,按照商汤伐桀和武王伐纣的故事,重新立六国后世为王,刘邦言善,派郦食其雕刻六国印信后出发。张良在刘邦吃饭的时候进来谒见,刘邦问郦食其的计策如何?张良答陛下事去矣。刘邦问为什么?张良借吃饭的筷子为刘邦筹划,并迅速提出八问:“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能得项籍之头乎?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能休马无所用乎?能放牛不复输积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对此八问,刘邦的回答都是同一句话“未能也”,也迅速醒悟过来,然后辍食吐哺大骂郦食其,下令销毁印信。

1700年后,明朝李贽称之为快论。我们也不得不佩服快而准,刚刚听到问题就能在拿起筷子比划的同时,迅速提出字字珠玑切中要害的八问,真是叹为观止、惊为天人。感慨的同时,更应该思考,这种能力是天生的吗?答曰,不是天生的?那是怎么来的呢?答曰,太史公已给出了答案,习诵熟读太公兵法十余年,简单点说是学习得到的。

十年研读烂熟于心,说于沛公言听计从,两者缺一,恐怕中国的历史也要改写了吧?

一个急流勇退的道家哲人。

中国的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帮助帝王建立不朽功勋的名臣落得个身首异处或身败名裂的下场。最有名的当属“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典故,帮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的文种,因不听同为功臣范蠡的劝告,最后拿着勾践送来的宝剑举剑自杀。这个故事,身为“汉初三杰”的萧何、张良、韩信一定都懂得,对比他们的选择和结局,方知急流勇退的意义。

刘邦平定天下后分析原因时讲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这三个人,楚王韩信先被夺兵权,而后贬为淮阴侯,最后被告发谋反,被萧何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并夷信三族;萧何先被封为酂侯,诱杀韩信后拜为丞相,为明哲保身强买民屋顶撞刘邦,被上刑拘禁,若不是王姓侍卫求情后果难料,老态龙钟还要赤脚道歉;张良被封为留侯,刘邦赐予其三万户不受,后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从帝王师变成帝王宾,少参时事,吕后请谋时以疏不间亲劝谏太子聘请商山四皓,后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

毫无疑问,以结局论之,张良好于萧何,萧何好于韩信。为何?人心而已,三个人都是功高盖主的不世之材,韩信不懂人心身败名裂,萧何揣摩人心仅能自保,张良看透人心荣耀一生。

最后,引用李太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作为结束语吧: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奇谋   勾践   秦国   项羽   世家   史记   黄石   帷帐   子房   急流勇退   人心   刘邦   韩国   宰相   陛下   细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