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会落幕了,那些震撼心灵的伟大,永不落幕

或许很多人没留意到。

今天过后,东京残奥会就步入收官之日了。

一个冷知识:

这届奥运开幕式,在日本本土收视破5;到残奥开幕式,骤然降到2个点。

不可否认,社会对残奥的热情,向来比不上奥运。

16年的里约残奥算是有史以来最热闹的一届,全球41亿人次在线收看,破了该项赛事的收视记录。

残奥会落幕了,那些震撼心灵的伟大,永不落幕

尽管如此,热度依然不及当年奥运的一半。

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上网搜索“残奥”俩字,已经看不到半个月前媒体铺天盖地报道的景象。

甚至你还会在点进比赛直播时,发现货不对板。

想迅速搜到准确的残奥赛事信息,难。

这无形中透露一个事实——

明明是同一个地方举行,同一个量级的世界赛事。

但换了个参赛群体。

运动员的“舞台”,严重缩水。

是他们不配吗?

残奥会落幕了,那些震撼心灵的伟大,永不落幕

黑暗中追光

根据前残奥冠军苏桦伟为原型,电影《妈妈的神奇小子》今天上映。

残奥会落幕了,那些震撼心灵的伟大,永不落幕

苏桦伟是黄疸病患者,生下来就被医生断定——

这一辈子,都要被人照顾。

脑痉挛致使他无法直立行走,弱听又在他与世界之间增添了一堵无形的墙。

残奥会落幕了,那些震撼心灵的伟大,永不落幕

谁能想到若干年后。

这位几乎不能行走的少年,会成为田径跑道上的飞人,被人称作“亚洲阿甘”?

00年,悉尼,苏桦伟第二次站上残奥赛场。

19岁的他一举拿下男子T36级100米、200米、400米三枚金牌,刷新世界纪录。

(插播一个干货知识:残奥每个项目根据运动员的障碍程度进行分级。例如“T36”,字母代表比赛项目,十位数值代表残疾类别。个位数值则代表残疾级别,数字越低残疾情况越严重。)

在400米比赛中,他的表现尤其精彩。

前半程落后于人的他,后半程奋力直追将对手逐个超越,第一个跨过了终点线。

残奥会落幕了,那些震撼心灵的伟大,永不落幕

11年的IPC世锦T36级100米比赛,苏桦伟(左4)也是后面奋起直追拿到了金牌

正如他的命运一样——

天生“走”得比人慢,但凭着一股不甘,也能在赛场上跑得比人快。

有人曾说:

“奥运会是创造英雄的地方,残奥会则是英雄聚首的地方”。

这,正是残奥不同于奥运的精神。

是一次次对生命想象的打破。

有手才能打乒乓球?有腿才能跑步?

在残奥,有人用嘴握球拍,靠头颈部和腿部发力打球。

残奥会落幕了,那些震撼心灵的伟大,永不落幕

下肢残疾的人,照样可以在跑道上像风一像飞驰。

残奥会落幕了,那些震撼心灵的伟大,永不落幕

四肢健全才能游泳?

失去双臂的人,在水中像鱼儿一样摆动,画面优美得动人。

残奥会落幕了,那些震撼心灵的伟大,永不落幕

那些我们认为健全人才能玩的运动,残疾人运动员也能把它们玩得溜。

甚至,还开创了独属这个群体的运动:硬地滚球和盲人门球。

残奥会落幕了,那些震撼心灵的伟大,永不落幕

盲人门球

不同于健全人运动员从训练体能开始。

为了赶上“走”慢的一步,残疾人运动员得先战胜自己身体的缺陷。

像跑田径的“盲人女飞人”刘翠青,借独特的辅助。

盲人怎么跑步?——领跑员。

领跑员是刘翠青的双眼,代她注视跑道,提前为她感知动向。

俩人用绳子系在一起,一起训练、一起在赛场上奔跑。

残奥会落幕了,那些震撼心灵的伟大,永不落幕

同样的步伐,从侧面看上去就像已经合二为一。

还有像苏桦伟这样,选择克服的。

众所周知,痉挛患者的身体会不受控制地抽搐。

但很少人知道,这也会带来身体的倾斜、不平衡。

如果不克服这个障碍,在赛场上一旦碰到弯道,就会跌倒。另外,弱听也让他对声音的接收,永远慢人一秒。

一秒看似短暂,但在赛场上,可能是金牌和银牌的差距。

多次夺冠的荣誉背后,是他与先天缺陷进行长达十多年的艰苦对抗。

为了克服痉挛,他跑楼梯练平衡,队员用绳子牵着他跑弯道。

残奥会落幕了,那些震撼心灵的伟大,永不落幕

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爬起,直到不再会跌倒。

为了补上慢人的一秒,他反复练习手指的爆发力,以求在起跑时和其他人齐步。

这看似难度不高的练习,其实对他来说非常痛苦。

他从小四肢无力,连剪指甲这样的生活小事,都得靠妈妈帮忙。

08年的北京残奥,苏桦伟以24秒65的速度,夺得T36级200米比赛的金牌。

残奥会落幕了,那些震撼心灵的伟大,永不落幕

他创下的这项世界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再难,他终究从后面冲了上来。

把慢一步的命运,燃烧成赛场上最闪耀的一刹那。

残奥会落幕了,那些震撼心灵的伟大,永不落幕

刹那光辉

是的,一刹那。

16年,曾创世界纪录的苏桦伟因身体抱恙,从赛场退役。

现在他做着朝九晚五的工作,和普通的上班族没什么区别。

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光辉,往往转瞬即逝。

更何况是残疾人运动员。

在北京残奥前,苏桦伟一度因为经济困难,差点放弃了跑步。

他出身在底层家庭。父亲是油漆工,母亲一边做着零工,一边照顾他和弟弟。

一家人挤在香港的邨屋里,日子过得很紧凑。

而运动员耗能大,比普通人更需要补充营养。

苏妈妈就算手头不充裕,也每天从市场买回两块新鲜的牛肉。

用刀背把肉打扁打大块,这样弟弟也能跟着吃点,当妈的自己却很少吃。

残奥会落幕了,那些震撼心灵的伟大,永不落幕

到了02年苏父因为工伤退休,苏家的经济来源一下锐减。

全家收入,只有政府每月发放给苏桦伟的3000港币运动员补贴。

远远不够养活一家四口。

在电影里,苏桦伟从运动员变成了快递员,每个月的工资比补贴两倍还多。

现实中,是有人出手帮了他一把——刘德华。

96年的亚特兰大,苏桦伟第一次站上残奥赛场。

残奥会落幕了,那些震撼心灵的伟大,永不落幕

在4X100接力赛中夺冠的四人组

也是从那一年开始,刘德华注意到了这名追梦的神奇小子。(92年至今,刘德华一直以各种方式支持残疾人运动员)

当苏桦伟遇上困难,刘德华为他提供了工作机会。

说是工作,其实是换一种方式把他留在跑道上。

苏桦伟在刘德华的歌迷会做文员工作,凡是因参加训练和比赛而请假,公司都不会扣他工资。

就这样,一干就是七年。

要是没有刘德华,他可能已经放弃了跑步。

也就不可能出现在北京残奥上,打破世界纪录的苏桦伟了。

残奥会落幕了,那些震撼心灵的伟大,永不落幕

但,不是所有残疾人运动员都这样幸运。

00年苏桦伟从悉尼夺回三金。

三块金牌的奖金,加起来远远没有一块奥运金牌的奖金多。

悬殊是多少呢?十倍。

同样是运动员,参与同一级别的赛事,为什么却同工不同酬?

残奥会落幕了,那些震撼心灵的伟大,永不落幕

这样的事不止发生在中国香港。

世界上很多的国家和地区,甚至到现在都还存在相同的情况。

今届残奥进行时,有参赛国家的残奥委员会遭到控诉。

根据澳大利亚SBS广播台报道,澳大利亚奥委会为奥运金银铜牌得主分别提供2万、1.5万和1万澳元的奖金。

然而——残疾人运动员的奖金却为零。

这不是个例。

加拿大同样没为残疾人运动员设立奖金,日本则在金额上区别对待。

我国的情况现在已经有了改善,但差距并没有拉平。

奥运冠军经常因为地方政府的百万奖励、商人赠房赠车的事情见报。

你有看过同样的新闻发生在残奥冠军身上吗?

虽然同工不同酬,但所要承受的职业后遗症却是一样的。

在宣发《妈妈的神奇小子》时,饰演苏妈的吴君如注意到,苏桦伟经常站着不坐。

问过后才知道,他因为超负荷训练留下腰伤,坐不了多久就会发痛。

残奥会落幕了,那些震撼心灵的伟大,永不落幕

程度严重影响到了他退役后的生活和工作。

但因为费用高昂,没去医院做过治疗。

后遗症会跟着他一辈子。

这是大部分运动员退役后,都要面对的残酷现实。

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很短,一般到了三十多岁时就要从赛场上退下。

健全人运动员可能成为教练、体育明星,残疾人运动员而后的生存就成了难题。

燃烧自己的身体十多二十年,换取刹那的闪耀。

瞬间过后,余留的却可能是一地灰尘。

值得吗?

残奥会落幕了,那些震撼心灵的伟大,永不落幕

俯视?仰视?

今届残奥,中国队派出了251名运动员参赛,人数创了历史新高。

在9月1号的男子50米自由泳S5级比赛里,郑涛拿下金牌。

至此,中国队在残奥累计历史金牌数突破500枚。

没关注赛事的朋友或许不知道。

自04年雅典残奥后,中国队届届位居奖牌榜首。照今年的领跑趋势,毫无悬念将再次蝉联。

残奥会落幕了,那些震撼心灵的伟大,永不落幕

仍然有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奔赴赛场。

为什么?

问题的答案,是残奥另一有别于奥运的地方。

残疾人运动员参赛,有比获得荣誉更重要的向往。

这要从残奥的渊源讲起。

照百度百科词条记载,第一届残奥,1960年在罗马举行。

其实,它的源头要往前再数个十二年。

1948年,德国医生路德维希·古特曼,在英国乡间组织了一场射箭比赛。

残奥会落幕了,那些震撼心灵的伟大,永不落幕

参与比赛的,全是在二战中受伤致残的军人。

这些军人在战场倒下后,被国家视作已经没用了的“废人”。

不出意外,几个月后,他们会因伤残而死。

古特曼却坚持治疗。

不仅救回了他们的性命,还通过运动,让“废人”继续做个有用的人

既巧合又讽刺的是,射箭比赛当天,是伦敦奥运开幕的日子。

健全人在正规的赛场中竞技。

当时那些被视为“废人”的残疾人,也在世界的另一角落搭建起了自己的舞台。

后来,他们的呼声得到重视。

射箭比赛发展成了国际赛事,名为斯托克曼德维尔大赛。

残奥会落幕了,那些震撼心灵的伟大,永不落幕

大赛后又演变成了第一届的罗马残奥,发展至今。

古特曼,被认为是残奥的创始人。

从一开始,残奥就是为了平等而生。

残奥会落幕了,那些震撼心灵的伟大,永不落幕

霍金出席12伦敦残奥开幕式

它英文名的字根“para”,容易让人以为与“paralyzed”(瘫痪)有关。

事实并非如此。

它指的是“parallel”(平行的)。

就像今届奥运和残奥共用的标语“情同与共”,意思是两个赛事并驾齐驱。

两个人群,也要地位等同。

不单指书面上,更是指人们的观念上。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为什么社会对残奥的热情,远远比不上奥运?

相信不少人是抱着“不忍”的心态。

“画面太刺痛了,不敢看。”

“好端端的,为什么要看它给自己添堵?”

如果你有这样的念头,请往前再追问一层——

为什么看健全人竞技是兴奋,看残疾人竞技却是刺痛?

同情?怜悯?

正是残疾人最不需要的。

苏桦伟从小在异样的目光中长大。

不怀好意的人,仅仅因为他的痉挛,就嘲笑他是残废、低能。

残奥会落幕了,那些震撼心灵的伟大,永不落幕

善意的人,看他的眼神里总带着不忍。

-我请他喝

-为什么你要请他喝

残奥会落幕了,那些震撼心灵的伟大,永不落幕

就连他的父母,也因为别样的关心,早早为他安排了与健全人不同的人生路径。

如果不是跑步。

苏桦伟可能十来岁就放弃了学业,跟着父亲做一辈子的油漆活。

跑步改变了他的命运。

同时,也把别人看他时目光中的俯视、不忍,变成了对等的——

平视。

是的,仅仅是这种我们生下来就拥有的东西,有人却要拼尽一辈子的力气去争取。

来自南非的运动员恩坦多·马兰古。

因为双腿残疾,小时候被家人当作恶兆,藏在见不到人的地方。

十岁时,他得到了一对义肢。

穿上它开始走路、跑步的那一刻,马兰古第一次看到了未来的光。

残奥会落幕了,那些震撼心灵的伟大,永不落幕

他终于不再仰视这个世界。

他能够走到别人面前,用平视的目光交流。

也能通过跑步,站上残奥的赛场,用实力换取社会的平视。

去证明。

只要心脏还在跳动。

残疾人绝不接受,被社会断定为无用的“废人”。

和苏桦伟、马兰古一样的运动员,还有很多很多。

他们尽力燃烧,挥洒汗与泪。

上天关上了一道门,他们就从旁击破一扇窗——

以体育竞技的方式告诉全世界:

我也能做到。

我们没什么不同。

残奥会落幕了,那些震撼心灵的伟大,永不落幕

残奥会落幕了,那些震撼心灵的伟大,永不落幕

今日打工人:假章刻制中心科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悉尼   中国队   废人   站上   世界纪录   盲人   残疾人   残疾   赛场   运动员   奖金   赛事   金牌   身体   奥运   心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