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孩子的第一杀手,不是打骂,不是离婚,而是这种行为……

大家好,我是窈窕妈妈。


趁着国庆放假,姐妹们聚在一起聊天。当妈后的话题,基本都围绕着孩子进行。那天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话题是,“当妈之后,最怕因为什么而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怕打骂让孩子恐惧、怕哭穷让孩子自卑、怕父母不和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大家说了很多。


但其中最能引起我们共鸣的,是怕「冤枉」毁了孩子一生。



毁掉孩子的第一杀手,不是打骂,不是离婚,而是这种行为……

毁掉一个孩子

冤枉ta一次就够了


朋友小凡今年32岁,2个孩子的妈妈。


平时她总是笑容满面,可这次提起自己小时候被冤枉的经历,她哭得不能自己:


“一年级,我妈的金戒指不见了,那段时间我爸不在家,她一口咬定是我拿出去玩了。


我否认,她根本不信:‘家里就咱俩,不是你拿的,见鬼啦?!’


说不过她,我气得把自己锁屋里了。


毁掉孩子的第一杀手,不是打骂,不是离婚,而是这种行为……


第二天,戒指从桌子底下扫出来,应该是她掏包时不小心掉了出来。


我特别高兴地跟她说:‘你看,不是我拿的!’


结果我妈瞥了我一眼,说‘谁知道是不是你心虚,偷偷丢在这的。’


当时听完这句话我真的委屈疯了,瞬间感觉眼前发黑,头也晕乎乎的,嗓子里就像有火烧一样。


从那天以后我决心不再跟我妈说话。

毁掉孩子的第一杀手,不是打骂,不是离婚,而是这种行为……


最后她拗不过我,不情愿地说‘行了知道不是你拿的,脾气真大,这事翻篇了。’


后来,我每次看见金店都有种恐惧感。周围有人找不到东西时,也会条件反射地紧张起来,生怕别人怀疑我。”


最后小凡说,她到现在也没得到一句道歉。20多年,她一直活在被冤枉的阴影里,始终过不去这个坎。


毁掉孩子的第一杀手,不是打骂,不是离婚,而是这种行为……


被冤枉,尤其是被父母冤枉,能瞬间抽走一个孩子所有的希望。


而冤枉给孩子带来的心理阴影,也会伴随他们一辈子。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话题:被父母冤枉是怎样的体验?


一位匿名用户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毁掉孩子的第一杀手,不是打骂,不是离婚,而是这种行为……


“会有下一个转身就离开世界的冲动。”


浙江一位14岁的少女小珍(化名),在积攒太多这种冲动后,便绝望地从天台上一跃而下。


毁掉孩子的第一杀手,不是打骂,不是离婚,而是这种行为……


据小珍的辅导老师说,她平时是个很听话的孩子,学习成绩虽然不拔尖,但会虚心向老师请教问题。


一个看起来听话又认真的孩子,为何会选择自杀?


经过调查得知,小珍父母开了一家小店,父亲发现店里收入经常会少一二十元,便怀疑是小珍偷拿的。


事发前一天,父女二人再次为此发生口角,一气之下父亲抡起棍子“教育”小珍。


最终,小珍屈打成招,并被父亲要求,把自己的“罪行”写在本子上。


跳楼前,小珍在走廊阳台上留下一封遗书。


毁掉孩子的第一杀手,不是打骂,不是离婚,而是这种行为……


200多字的遗书中,她反复强调“我没有偷”、“你们为什么不相信我”。


她拼命想要证明自己的清白,字里行间尽是对父母的无奈与绝望。


小珍是千万个被冤枉的孩子的缩影。


父母的不信任,哪怕只有一次,也足以毁掉一个孩子。



毁掉孩子的第一杀手,不是打骂,不是离婚,而是这种行为……

活在父母信任里的孩子

有多幸福?


马伊琍在《朗读者》中提到,自己中学时,思想品德被老师评“差”,理由是她跟多名男同学早恋。


毁掉孩子的第一杀手,不是打骂,不是离婚,而是这种行为……


马伊琍父亲得知后,没有第一时间去质问她,而是跟老师沟通说能不能把男同学的名字都写下来。


结果老师写出来一个名字后就停笔了。


马伊琍爸爸问老师:不是说多名男同学吗,为什么只写出一个?


毁掉孩子的第一杀手,不是打骂,不是离婚,而是这种行为……


老师哑然。最后马伊琍爸爸对老师表明态度:我的女儿我了解她。


毁掉孩子的第一杀手,不是打骂,不是离婚,而是这种行为……


得知爸爸的做法后,马伊琍说自己当时就哭了,不仅是被冤枉感到委屈,更是感激爸爸对自己的信任。


马伊琍在爸爸那里获得了极大的安全感,从那以后她也更加自觉,因为不愿辜负爸爸的信任。


毁掉孩子的第一杀手,不是打骂,不是离婚,而是这种行为……


父母的信任,不仅能让孩子让变得更有原则,同时也会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


毁掉孩子的第一杀手,不是打骂,不是离婚,而是这种行为……


童话大王郑渊洁在小说《智齿》中写过“校园冤案”这样一个故事,大致内容是女孩梁新被冤枉偷东西,老师希望她承认,并且盘算着用“请家长”这件事来让她快点认错。


结果梁新一听老师要逼自己承认莫须有的罪名,马上说要把爸爸叫来。


老师大吃一惊,心想,“孩子不是最怕被老师叫家长吗?她怎么还主动叫?”


爸爸来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讲话,第一句话就是“我是梁新的爸爸,我绝对不相信梁新会偷钱。”


接着爸爸给出理由:以他们平时对梁新的教育,以及对梁新人品的了解,她是不可能做出这种事的。


梁新爸爸的话令大家很受触动。


最后有同学承认,是自己把钱包放进梁新书包里,栽赃嫁祸她的。梁新的清白得到证实。


由此可见,父母信任孩子,不仅能换来孩子的信任,同时也能让孩子拥有面对不公的底气,学会保护自己。



毁掉孩子的第一杀手,不是打骂,不是离婚,而是这种行为……


用信任保护孩子

是父母的必修课


多数父母都知道,冤枉孩子不是一件好事,也明白遇事应该先冷静沟通。


但一时冲动下,很容易抛弃理智,说出冤枉孩子的话。


那我们该如何补救呢?


一位妈妈讲了讲自己对孩子的态度,我感觉很受用:


“我有时候也会冤枉孩子,但我允许孩子辨解,说出自己的想法。


真的是我冤枉了孩子,我会向孩子道歉,跟孩子做朋友。


现在的孩子喜欢你跟他平起平坐,这样沟通更顺畅。


偶尔有脾气,我就不理他,等他冷静下来再谈,事情会更容易解决。”


真诚的道歉和沟通最重要,既可以化解孩子心中的委屈,也能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信任。


毁掉孩子的第一杀手,不是打骂,不是离婚,而是这种行为……


可如果我们给予孩子信任,孩子被别人冤枉了,又该怎么办?


之前热搜上有这样一则新闻:#男孩被指划车民警追查3天还清白# 。


毁掉孩子的第一杀手,不是打骂,不是离婚,而是这种行为……


其实不仅是这位警察在努力还孩子一个清白,男孩父亲的做法也很值得称赞,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处理:


1.让孩子远离现场,保护孩子心理健康


事情发生后,当时周围有不少围观的人,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几乎认定车是孩子划的。


在那种环境下,孩子不仅感到委屈,也逐渐烦躁起来。


这位父亲马上意识到,不能让孩子处在这样的场合里,于是让家人带着孩子先走,自己跟车主沟通解决问题。


毁掉孩子的第一杀手,不是打骂,不是离婚,而是这种行为……


不让孩子过早看到人与人之间的“丑恶面”,也不希望孩子看到错误的解决方式。


2.和孩子沟通,选择信任孩子


回家后这位父亲再次问孩子,事情是怎样的。孩子仍坚持说不是自己做的。


看到孩子坚定的态度后,父亲选择相信他。


毁掉孩子的第一杀手,不是打骂,不是离婚,而是这种行为……


3.为还孩子清白,不放弃寻找真相


事发后三天里,这位父亲先是想到行车记录仪可能有证据,并查看;


接着又打电话跟派出所警察沟通,幸运的是警察也在尽心排查,不希望冤枉孩子;


最后他又去其他停车场查看监控,发现车辆其实早有划痕。


在整个过程中,他没有单纯地安慰孩子“爸爸知道不是你做的”,而是尽全力寻找证据,只为还孩子清白。


毁掉孩子的第一杀手,不是打骂,不是离婚,而是这种行为……


4.让孩子听到成年人的道歉


真相出来后,这位父亲没有“和稀泥”,也没有觉得真相大白就够了,而是让孩子接受车主的道歉。


这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尊重、缓解他的委屈。更能让孩子明白,冤枉他人要真诚向对方道歉,不论身份,只分对错。


最终,孩子高兴地向车主表示原谅,也很感谢爸爸的努力。


毁掉孩子的第一杀手,不是打骂,不是离婚,而是这种行为……


除了这四点,在长文中这位父亲还提到,自己趁机教了孩子一句歇后语“黄泥巴糊裤裆——跳进黄河洗不清”。


毁掉孩子的第一杀手,不是打骂,不是离婚,而是这种行为……


人的一生,也许会经历很多别人莫须有的“冤枉”,或许无心,或许有意。


我们还要告诉孩子,永远不要放弃为自己辩解的机会,在真相大白之前永远不要伤害或放弃自己。


电影《让子弹飞》中,六子为了证明自己只吃了一碗粉,不惜破膛开肚,把肚肠活生生地挖出来给众人看。


毁掉孩子的第一杀手,不是打骂,不是离婚,而是这种行为……


可结果呢?


没有人在意六子到底吃了几碗粉。污蔑他的人,只想把罪名按在他身上,让他有口莫辨。


自证清白后,六子在众人的唏嘘中死去。


毁掉孩子的第一杀手,不是打骂,不是离婚,而是这种行为……


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最愚蠢。


所以,坚决不能让孩子有六子的心态。


除了不冤枉孩子,还应该教他们学会接受“冤枉”。


看过一位妈妈发的帖子:


毁掉孩子的第一杀手,不是打骂,不是离婚,而是这种行为……


这位妈妈在跟老师沟通无果,也没有找到证据后,是这样劝导孩子的:


“路上有一棵树,每天都有很多人经过它。突然有一天,一个路人说这不是树,是鸡蛋,是不是很可笑?


因为树就是树,不会因为某个人的一句话,就变成鸡蛋。


你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会遇见很多人,而这个老师和同学只是路人,他们对你的评价和看法,不足以构成你的千万分之一。


你有没有做错事、是怎样的人,自己问心无愧就好。


只不过动手打人是不对的,下次有这种情况,应该先跟爸爸妈妈和老师说。”


第二天这位妈妈又跟欺负女儿的同学父母聊了聊,最终解决了问题。


教孩子“想开点”,不是让他们学会认怂,而是让孩子明白,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毁掉孩子的第一杀手,不是打骂,不是离婚,而是这种行为……


一位从小被父母冤枉过的网友说:连生我养我的都不愿意信任我,那我哪来的勇气信任我自己……


信任,本该是父母无条件给予孩子的一份关爱。


我们不能让这份应该,变成孩子遥不可及的渴求。


点亮「在看」,愿每个被冤枉的孩子都能得到道歉,健康快乐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孩子   莫须有   真相大白   清白   车主   男同学   证据   阴影   杀手   委屈   爸爸   父亲   事情   父母   妈妈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