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诗意和残酷,它都有

战争的诗意和残酷,它都有


2020年的欧美剧集,


并不缺乏高分之作,但也逃不开“套路”设定。


战争的诗意和残酷,它都有


比如《后翼弃兵》


将时下最流行的丧母创伤、孤儿领养、女权意识、精神束缚、友情拯救、天才女主的成长和自我救赎,


虽然好看又燃情,但依然是程序编的“好看”,过于匠气,少了些灵气。


战争的诗意和残酷,它都有


相比之下,一些小众作品,反而更加亮眼,


或是生猛,或是有一种青春灵气,或是有着小语种国家天生的异域情怀,


虽然没有流水线上美剧的大制作,但是新颖才是制胜的关键。


战争的诗意和残酷,它都有


比如小众的德剧《暗黑》、或是《如何在互联网上卖MH药》,


都透着一股禁欲迷人的德式气息,即使理性、冷清,又有一种互联网新新人类的另类生活态度。


战争的诗意和残酷,它都有


另一部亚马逊年底自制的青春剧《荒野》也是完全跳脱了主流美式青春的套路,


将一群年轻女孩扔在荒岛上做社会实验,你以为是荒野求生版“小时代”,


但这些末日求生的女孩有着强大的求生技能和内心,


完全不是互撕、痴情的故事,而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以及敏锐的直觉嗅出。


战争的诗意和残酷,它都有


原本,战争反恐题材算是美剧里的一个热门,


但是在《国土安全》等佳剧之后,这个类型就没有什么提气之作了,


美剧的drama、跌宕起伏,女主角carrie细腻又神经质的表演;策反、叛国、特工……


这么多好看的元素集聚在了一起,其他的同类型剧想要确实难度不小。


战争的诗意和残酷,它都有


2020年,擅长迷你剧的hulu也打造了一部战争惊悚剧:《无丁之地》~


跳脱了《国土安全》的戏剧性,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真实,


我们所处的究竟是哪个世界,我们对整个世界的认知真是太局限了,巴黎文艺浪漫,而相隔不远的叙利亚却胶着慌乱。


战争的诗意和残酷,它都有


年底,一整年都混混沌沌的HBO竟然来了一部战争剧情题材的以色列剧集:


《泪之谷》~


战争的诗意和残酷,它都有


不同于《无丁之地》的那种一边繁华,一边动荡的世界分隔感,


HBO这部以色列剧,全员素人演员,战争场面也全部实景拍摄,


没有美式文化入侵的强戏剧性,真实、残酷、恐惧、荒诞,


哪有什么拯救一国的特工,多得是战场上一无所措的年轻人。


战争的诗意和残酷,它都有


在1973年10月6日,在犹太教一年中最神圣的一天:赎罪日,


以叙利亚和埃及为首的阿拉伯国家发动了突袭,几乎占领了以色列,


《泪之谷》的故事通过战争中的三个角色展开,他们被抛弃在战争的中心,无法回家;


他们不是拯救国家的英雄,只是战场上平凡的、也会恐惧的士兵。


战争的诗意和残酷,它都有

战争的诗意和残酷,它都有


《泪之谷》里的战争场面和所谓的特工兵、情报特工,


有点颠覆我们的观影经验,或者说提前设想,以色列的防军士兵们,有些神经兮兮


完全没有国产神剧或者美国电影里战士们的视死如归、高尚情怀。


战争的诗意和残酷,它都有


剧集一开始就是一个卷发、戴着眼镜、神经兮兮的情报工作人员,


总是神经兮兮的分析自己窃听的情报,一直对发动战争有着近乎神经质的警惕,


就连敌军上司的调情电话里,都能被他监听出友军撤离战争发动的消息;


然而,队友们都把这个神经质、极其警惕的小子当做神经质,毕竟马上就是赎罪日了(相当于过年),大家都欢欢喜喜的准备庆祝......


战争的诗意和残酷,它都有


既然战火成为了日常


那么《泪之谷》里自然就没有那种战争爆发前黎明夜之前的宁静、或者安静的几乎不正常的夜晚里的骚动,


有的只是被大家当做跳梁小丑一样的情报员的没有依据的警告。


战争的诗意和残酷,它都有


没有《私生子之战》那样仪式感满满的战前喊话、估测对方实力;


没有美国战争片那样的个人英雄主义;


普通士兵、情报员将一切当做日常一般,大概会在心里默默祈祷“千万不要发动战争”,


而这一切都是前哨。


战争的诗意和残酷,它都有


战争的发动当然是猝不及防的,


正当情报员还像疯子一样拉着坦克兵不让对方走,一方无奈一方疯狂的挣扎时,忽然一个炮弹就在脚边落下了,


看,还没时间验证“真理把握在少数人手中”,战争就直接又残酷的开启了,


这才是战争的要义:哪有什么燃情的战前喊话,或者是变装秀一样的战前准备,战争都是没有丝毫预告的开启了。


战争的诗意和残酷,它都有


狼狈、慌乱、杂乱无章,神经质的情报员,近乎发疯一样的紧张和害怕,


这才是普通民兵的缩影:


“完了完了,他们会来这里,会来截取我们的情报,我们会像烤肉一样被串死”。


没有充足的准备,士兵们只能硬着头皮上,哪有什么美式英雄主义的勇敢奉献,在《泪之谷》里几乎每一位士兵都是紧张又害怕的。


战争的诗意和残酷,它都有


留名历史的戈兰高地战役,


没有皮特的《狂怒》里火光四射、激烈宏大的一只坦克干翻纳粹一个营的盛况,


上弹装弹的缓慢、卡壳的窘况,那些不经意和失误以及被突袭,才是战争里让人心在弦上的瞬间。


战争的诗意和残酷,它都有


如此孤立无援的应战,看似是英雄主义,更像是一种别无选择的无奈;


所以,当后人过分解读战争时,我们加入诗意的幻想,认为是热血燃情,而实际上只是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多想别的,


筹备历时十年,没有现代好莱坞的英雄主义,而是真实的赎罪日战争的危机四伏;


全剧希伯来语,没有美式视角的入侵;各种战争里的窘态真实完完全全展现在眼前:误伤友军、PTSD……


一群毫无准备、后无援军、各怀心事的人组织了十二只坦克出发,然后呢?


悲壮但惊人,真实又客观,


HBO真是不拍小语种剧,一拍就 挑了个最难的题材,还拍出了史诗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叙利亚   以色列   战争   友军   情报员   剧集   英雄主义   战前   神经质   诗意   兮兮   特工   题材   士兵   情报   残酷   真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