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川菜,一壶川酒,一出川戏,一桌麻将

烟火成都


不至巴蜀,不识中国。


谚语有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固然物产阜盛、人文风流,但却很难说得上多接地气,所谓“天堂”更多只是一种美好的向往。中国千年农耕文明最典型的代表城市,还是成都。


这里有三国的刀光剑影,有武侯祠的竹影红墙,有当垆卖酒的浪漫传奇,更有烟火人间的市井气息:一席川菜,一壶川酒,一出川戏,一桌麻将……不论贫富,你都可以在成都找到惬意生存的空间。真正的“典型中国”不在“天堂”江南,而在“天府”成都


成都的“天府”之称由来已久,《华阳国志·蜀志》有云: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但很少有人知道,最早的“天府之国”其实是关中平原。在《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中,苏秦向秦惠王进言,称赞秦国曰: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两山夹一平原的成都,固然占据了四川盆地最精华的区域,但是,在都江堰水利工程兴建以前,时常泛滥的岷江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无尽的灾害。江水从高山峻岭中突然注入成都平原,落差极大,雨季涝灾严重,遍地河沼。如果不解决水利问题,成都的发展根本无从谈起。


因此,从三千年前充满神秘色彩的古蜀文明开始,蜀地治理者的主要内政基本上就围绕着对成都盆地的洪水和沼泽治理而展开。传说中的蜀王杜宇、鳖灵,无不与治水——尤其是对岷江的利用——有关。


这场旷日持久的“人水战争”,到秦昭王年间终获成效。


蜀郡太守李冰组织蜀人移山凿河,将时常泛滥的岷江一分为二,二分为四,不断分支,使源源不绝的天河之水分散流淌于广袤的平原地区,才让成都平原变成千里沃野,成为秦国地大物博、经济富饶的战略大后方。“天府”美誉原本属于关中平原,随着八百里秦川的承载力过剩、水土流失,也很快让给了成都平原。


史学界有一种说法,这场耗资巨大的都江堰工程,其实是秦灭六国的战略决策。秦军原计划是以蜀地为据点,从岷江上游出发,沿长江而下攻楚国——楚亡则天下并。没想到嬴政继位时,秦国的国力已经远超山东六国,这条巴蜀水道终究没有用上,却阴差阳错间浇灌出了一片富饶的“天府之国”。


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都繁华了数千年,成都人也安逸了数千年,发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国农耕文明在这里达到了极致


在中国,农耕文明的终极理想莫过于《桃花源记》: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但现实与理想往往存在落差,发源于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靠天吃饭的现象非常严重,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十年九旱更是常态,再加上黄河时常泛滥、改道,以及战乱频仍,可以说广阔中原大地上的百姓,常年只受耕耘之苦,未享富庶之乐。


相比之下,长江流域的生存环境相对良好,但其问题在于水土。在没有发明铁器前,那里濡湿黏滞的土壤很难耕作,而北方黄土高原疏松肥沃的黄土,相对更适合于适合使用石器和木器的先民。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早期农耕文明周、秦、汉、唐都崛起于黄土地带。


除了土之外,水也成问题。长江流域水网纵横,极易形成洪涝灾害,因此长江流域农业发展水平与治水技术的成熟度密切相关。


伴随着生产力进步,在水土的问题克服之后,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水平后来居上,迅速超过黄河流域,这也是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基础。成都占尽长江流域自然条件优势,加上拥有四川盆地只聚集不耗散的地缘特征,一马平川、气候湿润、良田万顷,逐渐形成了农耕文明最理想的聚落形态。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吃喝玩乐、诗词歌赋、酒色财气、柴米油盐在这里应有尽有


讲到吃,成都对于吃喝玩乐有一种丧心病狂的执念。对于美食的评判有一套自己的标准,不在环境与服务,而在于味道,餐馆的数量超 150000 家,全国第一,每年吃掉的钱超 400 亿元。拥有超 10000 家茶馆,总数大于北上广深之和


“食在中国,味在四川”,这句话是当今美食家们的口头禅。千百年前的陆游曾感叹曰“举箸思吾蜀”。


在成都,哪怕是又小又破的馆子,都可以看到有人在排队。这些馆子小则小矣,味道却从不将就。相反,我曾在成都吃过一家所谓的私房菜,用米其林餐厅的做法来处理川菜,燕翅鲍肚,晶莹剔透,我吃着却索然无味,盖因其失去了川菜真正的灵魂——烟火气。


讲到喝,成都人喝酒也喝茶,川酒能祛寒,川茶能养心。在成都老街巷偶遇一个小茶馆,门口的对联颇有巧思:余生很长,何事慌张

一席川菜,一壶川酒,一出川戏,一桌麻将

再就是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开了近百年,可以同时容纳三千人,一壶茶、一桌麻将,很多老成都人在这里喝掉了大半生的时光。


讲到穿,成都号称“锦城”,蜀锦往往引领一时潮流。南朝刘宋文人山谦之在《丹阳记》中这样说:


江东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锦独称妙。


当东南沿海地区还不知道丝绸是什么玩意的时候,成都已经把丝绸玩出花样来了。


讲到住,成都虽然地处内陆,但属于海洋性气候,年温差、日温差都不大,住起来很舒服。


讲到行,成都人的爱玩好耍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宋史》上就有巴蜀人“好音乐,少愁苦,尚奢靡,性轻扬,喜虚称”的记载。况且成都可玩之处又非常多,如武侯祠、杜甫草堂、青羊宫、宽窄巷子、望江楼等,简直玩不过来。陆游曾写有《梅花绝句》: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至浣花溪。


说的就是成都人“好耍”的天性。


更为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在民国时期,四川省内军阀林立,军阀头子刘湘、刘文辉等相互之间打得天昏地暗,他们的亲属家眷大多安置在成都,敌对双方的太太却是闺蜜、麻友,一边打麻将一边谈笑风生,殊无半点敌意。


打完仗的军阀们回城之后,也是呼朋唤友,打麻将吃火锅。有时对垒双方在一张桌子上巧遇,赢家得意扬扬,输家则往往不服气:“龟儿子你给老子等着,明天战场上见。”第二天部队拉出去再打,打完回来麻将接着搓、火锅接着吃。这就是典型的成都故事。


吃喝玩乐穿住行样样不担心,成都人性格自然优哉游哉。其实,几经灾祸洗礼,再加上贯穿历史长河中的四次大移民的成都,早没了纯粹的成都人,几乎都是外来移民。但是,“自然比人强”的演化规律,却一直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无论来自东南西北的各色人等,在成都久了都会被改造为成都人


我经常说,成都像是一个超级泡菜坛子,来自天南海北的萝卜白菜跳进坛子又捞走,但味道沉淀了下来。这股从容淡定、乐天知命、随遇而安、追求享受的成都味儿,不仅仅属于成都人,而且是全体中国人——上至精英权贵、下到升斗小民——的共同理想。

“西部之心·典型中国”


一晃三千年,烟火满人间。三千年未变城址、两千五百年不改名字、连续十余年入选“中国最幸福城市”的成都,今天正在变得越来越时尚、年轻、国际化。


在当今中国,除了有北漂、深漂之外,还有一类人选择“蓉漂”(蓉,成都别称),这些年轻人或是被美食吸引,或是被美景吸引,或是被美人吸引,一头扎进成都,乐不思“离”蜀,其中甚至不乏老外。曾任《纽约客》驻华记者,出版过《江城》、《寻路中国》的“中国通”何伟,也携家人去而复返,在成都开始了新的生活。在他看来,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是观察中国的最好窗口

一席川菜,一壶川酒,一出川戏,一桌麻将

然而,在十六年前,成都正困扰重重。


在对外开放政策下,中国的经济版图发生了深刻变化。沿海、沿江、沿线的城市,如上海、广州、青岛、武汉、重庆等,迎来了超级发展机遇。东部地区依靠通江达海之便迅速超越内陆的农耕经济,成都近邻重庆作为直辖市横空出世,成都则被划为中国经济社会版图的第三梯队,“天府之国”的盛誉摇摇欲坠。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都何去何从?是沉浸在小富即安的温柔乡?还是走传统工业化道路?是否还有第三条道路可走?


一切充满未知数。


2003年,我受成都市的委托,为整个成都市的战略发展做策划。当时成都仅仅只有五百万人口,还面临着城市地位和城市竞争力快速下滑的困境,谁也看不清成都的未来。在一次聊天中,市委书记问我:“志纲先生,你认为成都将来有机会成为超大型城市吗?”


面对书记的疑惑,我肯定道,成都绝对有成为超大型城市的潜力。


首先,成都自带休闲气质,文化上具备超大城市的气度和吸引力。


在中国的农耕文明时期,其实没有城市这个说法,只有城镇、集市和都邑。人们居住在城镇中,周围就是大片农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集市是定期举行交易的地方,里面有小商贩、小手工业者等,定期开市闭市。都邑则是一片区域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但是,就算是最大的都邑,和现在的城市概念也完全不同。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起源于工业化。工业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的高度集聚,以控制成本和提高规模效益,所以现代化城市由此产生。


伴随着技术革命,消费升级和全球产业链的转移,城市也出现了分化和分类,如工业型城市、交通枢纽型城市、资本型城市等,而成都则代表了更高级的生活方式类城市。


什么叫良邦?孔老夫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近者悦,远者来。”


什么叫好城市?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就是:“人们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而建成了城市。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就是脱胎于此。


随着中国逐步从“吃饱”进入“吃饱了撑的”的时代,人们追求的目标逐渐由温饱变成了美好生活,成都的休闲文明与生活方式将是一座超级富矿。它必将迸发出超级能量,推动成都弯道超车


其次,成都水源丰沛。水源丰沛是支撑超大型城市的必要条件,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北京的水源就不足以支撑起超大型城市的用度,换句话说,北京本来不具备成为特大型城市的资源禀赋,但作为京畿,无数人朝那里涌去,因此北京一边对周边地区产生巨大虹吸效应的同时,一边又面临着严重的人口纾解压力,这也是北京下一步发展必须解决的痼疾之一。而成都则恰恰相反,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成为超大型城市的资本。


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这三个城市圈,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起步最早、发展最成熟、最具规模化的地区,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担负中国城市化领头羊的角色。这三大引擎所连接的沿海地区,犹如一支长弓,而长江流域经济带则犹如一支利箭,张弓搭箭,确定了中国经济发展和迈向全球化的大格局。弓如满月,箭在弦上,唯独缺的就是弦上的那个支点。


在这个引弦蓄势的格局上,幅员广袤、发展滞后的西部亟需中心城市作为发力点,这个支点只可能出现在西部。这是历史给予的一个巨大的天时:谁能成为支点,谁就能成为“西部之心”,就能把握西部其后二十年最大的发展机遇


基于以上的判断,我们(微信公众号:智纲智库)为成都制定了“西部之心·典型中国”的总体发展战略。


“西部之心”作为国家层面上的战略选择,毫无疑问只会花落西安、重庆、成都这三大西部城市。其中,西安得天时——六朝古都,展现汉唐之风;重庆得地利——长江中上游特大型城市,通江达海;而成都则得人和,一是领导眼光长远,邀请外脑,抢占先机,更重要的是成都人那种与生俱来的休闲气质。


如果成都能够担当起中国东西部经济联动的主力二传手和主传动轴,成为中国西部的支点,那么将会为其发展带来巨大的张力,让它不再仅满足于做西南区域的经济中心城市。


“典型中国”,其实就是把成都的特色与魅力发挥到极致,把生产、生意、生活、生命、生态全部融为一体,把成都打造成中国的休闲之都。


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很多人对成都人的生活方式不无批评,因为在他们眼里,休闲就意味着懒散、小富即安、不思进取。但无论怎么批判,成都人与生俱来的生活习惯似乎无法改变。即使在其他城市中的人们为了生存与发展“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地打拼之时,成都人依然我行我素地在遍布城乡的大街小巷里悠闲地喝着茶、搓着麻将,仿佛成了不思进取的典范。但换一种角度看,这种人无我有的城市气质,反而是成都厚积薄发、打造城市竞争力的“胜负手”

一席川菜,一壶川酒,一出川戏,一桌麻将

公允地说,成都人好玩爱耍是真的,但贪图玩乐一说有待商榷。每个城市的年轻人其实都一样,充满了斗志和活力,成都的安逸不是放纵,更多地是生活和工作之间的平衡


如今消费大时代来临,消费就是生产力,成都的经济更是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我们当年为成都做策划的关键,就在于调动了它内在的力量:利用四两拨千斤的手法,把成都这种蕴蓄千年的生活观推出来。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宽窄巷子”的横空出世。


在为成都做策划时,我就住在宽窄巷子边上的成都房管局招待所里。每天吃完晚饭,我喜欢穿条短裤、踩双拖鞋出来散步,总经过破破烂烂的宽窄巷子老街,看巷内寻常人家煮饭洗衣的日常市井生活。


当时,关于宽窄巷子的未来,政府虽然举棋未定,但基本上已经确立了旧城改造的思路,打算把宽窄巷子进行拆除进行地产开发,无非是时间问题罢了。我住了大概半个月之后,成都项目终于圆满收官。


在最后,我明确地对成都领导班子提出,成都如果要对外打造“西部之心·典型中国”,一定要善于留白,对于那些有着深厚历史根源的区域,如宽窄巷子、文殊院等,不能够为了眼前利益就交给房地产商,否则,看似好像能马上赚到十亿八亿的土地收入,但整个城市就会变得平庸无奇。应该把这些地块单独拿出来,打造成为城市名片、文化橱窗。只要把宽窄巷子的价值做起来,周围一大片区域都会跟着水涨船高,这才是市场利益与文化价值双赢的玩法。而且,这种项目根本用不着政府去操心,只要提供一个平台就够了。


为了“宽窄巷子”的运营,我们设计了一套商业模式,后来在中国传得很广:第一,坚决不能拿来做房地产,不能搞土地招拍挂制度。第二,要交给一家运营商来管理。


什么是运营商呢?


我打了个形象的比方,运营商就像是机关食堂,一不赚钱,二不亏钱,三要人人叫好。这既是机关食堂的特点,也应该是运营商的特点。只要达到这两个标准,不成功都不可能。


城市名片的打造必须要结合城市性格,“宽窄巷子”项目要想成功,深刻理解成都消费城市的特质是前提。像石崇斗富一样,你铺四十里紫丝,我铺五十里彩缎,争奇斗艳、异彩纷呈,把大众的虚荣心尽量调动起来。鼓励爱玩、爱耍、爱炫耀的成都人把天府的审美观、消费观和文化呈现在这片方寸之地中,邀请天下人一起体验天府生活。须知虚荣、贪婪、侥幸均是人性难以避免的弱点,但只要经过合理的利用,反而能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强行遏制反而不美。


秉承着机关食堂的开发模式和调动大众虚荣的运营思路,宽窄巷子一经推出,火爆程度远超我想象。成都人民非常踊跃,民俗风情、吃喝玩乐、各种稀奇古怪的店铺都进驻了宽窄巷子。其中还隐藏着一个“白夜”酒吧,是翟永明女士所开,有人称她为“东方最美丽的女诗人”。一到晚上,一帮诗人在里面用成都话摇头晃脑地朗诵诗歌,品评美酒。成了很多男女心中的文艺与爱情的地标,成都的这种雅兴与诗意,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几为绝品。


“白夜”酒吧的故事很精彩,宽窄巷子中有着这样精彩故事的店铺又何其之多!经过八年的淘选,宽窄巷子终于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圈,乔木、灌木互相依存,让成都的精气神在商业时代焕发新生。虽然其在商业化开发过程中也有一些用力过猛、操之过急,但总体上算是一张成功的城市名片。


作为项目战略策划者,如今回首再看,我们的视野还远不够开阔——虽然判断成都有成为超大型城市的潜力,但其崛起之速度还是远超我们当年最大胆的想象。


数据不会骗人,如今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达285家,全国第五,成为名副其实的名企后花园,18个领事馆落地成都,仅少于北上广,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高达 93个,由青白江国际物流集散地开往欧洲的蓉欧快铁,让全国汇聚于成都的商品物流浩浩荡荡的销往欧洲。同时其空中丝路也遍布全球,截至目前已经开通国际航线126条,位居中西部第一,覆盖了北美、欧洲、大洋洲、非洲以及亚洲的各大国际城市。


成都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追逐财富、梦想的最佳选择。


这一切归根溯源,都离不开“西部之心·典型中国”这个成都魂。尽管几经风雨波折,成都市后来的历任领导班子基本上是按照这个“魂”来走的。这不是简单的萧规曹随,也不是政见之争,而是一种对规律、常识、本质的尊重,最终让成都走出一条后工业化时代的新城市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岷江   长江流域   成都平原   秦国   黄河流域   宽窄   天府之国   农耕   成都   巷子   川菜   天府   中国   麻将   西部   城市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