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观后感

刚看完电影《长津湖》,觉得电影很不错,想写点东西。首先,我只是一个普通观众,没有什么专业知识,只说自己的一些感性认识,很个人,只是从我自己的视角去说感受而已。


《长津湖》观后感


一、战争场面壮观宏大。千里冰封的雪景,喊杀震天的冲锋,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万里在火车上和老战士打闹,赌气要跳车时,车门外,夕阳下万里长城的雄姿,战士们也忘了争吵,静静地看着这眼前的大好山河。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我们为什么打这一仗,祖国不再是抽象的概念,祖国就是这眼前的秀美山川,保家卫国,这四个字从古走到今。

《长津湖》观后感

二、是动作场面流畅紧凑,扣人心弦。在七连支缓战斗中,既有他们作战时的智慧和默契,行云流水般打掉了敌人的主要火力,看时真是解气。到肉博战时,没有花拳绣腿,动作干净利索,招招要命,看得大气都不敢出。

《长津湖》观后感

三、电影陈述客观,没有太多的煽情,却依旧打动人心。毛主席的一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更是回答了为什么打这一仗,电影开头美军登陆北川的镜头,和北京天安门前的镜头前后出现,一边是飞机,大炮,坦克,登陆如履平地,一边是行人、驴拉车、自行车,社会百废待兴。当时中美的差距一目了然。毛主席也是眉头紧锁,这仗不能打,可是又不能不得打,国家领导人们时刻关注局势,直到美军跨过三八线,仍北上压向鸭绿江,才最终决定抗美援朝。

《长津湖》观后感

电影前期用大量的时间,阐明了打这场战争,国家领导人当时的艰难决择。

从现在的中国来看,当时决定是对的,如果没有那一仗,我们也不会有这些年的快速发展。

《长津湖》观后感

《长津湖》观后感

《长津湖》观后感

《长津湖》观后感

《长津湖》观后感

而毛岸英一句“几十万老百姓的孩子,一道命令就上了战场,我毛岸英有什么理由不去?”和毛主席一脸不舍,眼含泪光,让彭德怀带他去战场,这一幕让人动容。他们是伟人,也是平凡人,大家有着一样的情感。

四、演员塑造人物生动。百里、万里、雷公自不要说,而有的演员虽戏分不多,却让人过目不忘。一位是张涵予饰演的名将宋时轮,他坚毅的眼神,让人感觉到,作为一名将领所承担的责任。特别是在对士兵们说的那句“共产党,毛主席给他们家分了土地,有人要抢回去,这个不能答应”简单朴实,这大概是战士们的心声。

还是有一位是段奕宏演的“打不死的英雄”,看到战友们牺牲在敌人坦克的扫射时,他流下的眼泪,是心疼,是对战争的厌恶。

彭德怀饰演者周晓斌,我一直认为他是个喜剧演员或是小品演员,可在影片中,除了第一眼看到他有点疑惑外,后面越看越接受他是彭老总,运筹帷幄,镇定自若,当毛岸英牺牲后,他说“后天,1950年11月27日,九兵团将在长津湖发起总攻。他们,他们知道该怎么做吗?给我一个新的指挥所。”将之前的隐忍蔽屈,在这一刻用愤怒的方式表现出来。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想要战胜敌人,只有靠计谋和策略,得要时机成熟,才能一击即中。

在排兵布阵,等时机的过程中,是成千上万名战士的生命换来的。看到雪地里中美两军战士的天壤之别,估计大家都在想,祖国一定要变强大,才能给我们最可爱的人最好的装备。我们深深知道硬件设施落后,在战场上带来的可怕后果。

明知道是这样双方悬殊巨大的战争,但我们依旧去打了这场仗,靠什么拼?除了聪明才智之外,就是拿命和敌人拼,完全靠的是志愿军战士们钢铁般的意志。


《长津湖》观后感

《长津湖》观后感

“没有冻不死的英雄,更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耀。”又一次上战场的老战士坦言自己和第一次上战场一样害怕。可是为了下一代不再打仗,他们又一次走上了战场。

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不是一句口号,这是一段真实存在的历史。

《长津湖》观后感

让我们向中国的志愿军战士们致敬!

《长津湖》观后感

《长津湖》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鸭绿江   万里长城   山川   中美   志愿军   观后感   战时   坦克   中国   美军   战场   祖国   敌人   演员   英雄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