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到《你好,之华》:用信件进行人生解构的岩井俊二

《情书》到《你好,之华》:用信件进行人生解构的岩井俊二
《情书》和《你好,之华》中,岩井俊二用书信串联过去、现在和未来 ,构成了电影的起伏转折又让这其中的每一个人得到救赎与成全,也让作为观众的我们

再次体会到人生就是充满着失去、遗憾与痛楚。

文 | 吴喜庆

(本文为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实践作品)

今年的五月二十日,岩井俊二导演的代表作《情书》将在中国大陆重映,《情书》里那段纯真年代的呢喃与呼喊,转眼已走过二十六年。时光仓促,太多人看《情书》,写《情书》,借“你好吗?我很好。”言说各自的块垒,仿佛错得与错失,唯有在回忆里,才能恍惚地觉出滋味。二零一八年,岩井俊二执导的首部华语电影《你好,之华》上映,对比两部影片,无论是情节还是导演对于书信的使用,都无比相似。二十多年来,纵观岩井俊二的作品,他用书信里最简单羞涩的纯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情书》到《你好,之华》:用信件进行人生解构的岩井俊二

死去的灵魂

尘封的故事

作为亚洲评分最高的青春爱情片,无论哪个时代被拿出来重映,都会引起媒体的轰动,这就是经典电影的魅力。《你好,之华》被称作中国的《情书》,看过两部电影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两部作品的情节几乎一模一样,都是由一个死去的人引出的年少时青春的故事,本来都快要随着时间的践踏永远死在回忆里的来往,因为其中一个人的去世,按动了尘封的按钮,抖下积久的灰尘,斑驳的片段重新拼凑成幅。

在《情书》里,渡边博子难舍因登山不幸坠下山谷而死去的恋人男藤井树,她在男藤井树的毕业册里找到他的旧址,将积蓄已久的思念与情话写进信里,寄给了他。本来一封寄给天国的信竟然收到了回信,原来博子找到的是男藤井树中学时同名同姓的同学女藤井树的地址。

随着“敬启者:渡边博子”“敬启者:藤井树”的书信往返,年少时的故事重新浮现。于是,又一个青春的电影在青春的电影里播放,男藤井树暗恋着女藤井树,班干部投票遭遇同学的起哄,骑自行车时男树给女树套上的头套,浮光下递借书卡定格下的隽永,《追忆似水年华》借书卡背后的肖像,以上,都是每个人青春里羞涩又常见的暧昧方式。影片其实很简单,就是两个人相互写信,但其中蕴藏的伏笔和美好,数不胜数,值得深深探究。

《情书》到《你好,之华》:用信件进行人生解构的岩井俊二

在《你好,之华》里,姐姐袁之南因抑郁症自杀,妹妹袁之华代替姐姐去参加中学同学聚会,被老同学尹川认出,两人见面后留下联系方式匆匆离开,在此之后,之华以姐姐的名义给尹川写信,重温年少的记忆,与此同时,待在老家的之南的女儿睦睦和之华的女儿飒然接到了尹川的信,出于对于母亲往事的好奇,给尹川回信。

青葱的画面在眼前闪现,初中的时候,之华喜欢尹川,而尹川喜欢自己的姐姐之南,之华表白被拒之后只好充当尹川与姐姐的架桥……大学的时候尹川与之南在一起了,而后又走散了,经过岁月沉浮,每个人都各自为样。

《情书》到《你好,之华》:用信件进行人生解构的岩井俊二

时间的引线

书信的来往

串联起两部影片复杂的时间线的,是书信,它就像一根缝针,在过去、现在、未来的布衣中游走,既作为影片的线索,又作为时间隧道的启动按钮。

二十六年前的那封情书,在白色的雪花中划破了多少少年少女的的梦,影片以雪开篇,以雪收尾,以书信填充中间部分,这或许是度量文艺片最浪漫的方式。

故人已逝,但时间怎么也无法冲淡博子的爱恋,令人想不到的是,博子竟然想到往天国寄信这种办法表达自己的思念:“藤井树,你好吗?我很好。”在中国和日本这样高语境的国度里,一句简单的问候便是一封情书。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这封信竟然收到了回信,但这并不是一个恐怖片,恰恰相反,这是一部文艺到骨子里的片子,寄回回信的是一个与藤井树有着同名同姓的女孩,还令人想不到的是,两个同名同姓的少男少女,在年少时竟有一段青葱美好的往事,一幕幕巧合的叠加,一段百折千回的爱情故事经由三人的演绎,最终演变成两人间的白纸黑字。

《情书》到《你好,之华》:用信件进行人生解构的岩井俊二

严格来说,信件写的不仅仅是一段文字,它是一种感情,是自我的延伸或者说自我的文字化且具备穿越时空的力量。写信的时候,人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人的双脚需要坐稳,双手需要进行输出,脑海需要回忆与构思,在这个过程中,一封成型的信件,代表了这个人写这封信所花费的那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人就是信,信就是人。当人全身心地延伸进入信里,过去回忆的点滴从意识通过笔到达载体——信纸上,时空穿越的“召唤仪式”就布置好了。无论谁拿到这封信,通过载体,那些被时光隐藏起的画面就一一拼凑在眼前。

《情书》到《你好,之华》:用信件进行人生解构的岩井俊二

如果说二十六年前使用书信交流还算正常的话,那么二十六年后的二零一八年,似乎微信与短信就可以解决所有交流的问题,但在《你好,之华》中,岩井俊二导演仍然把“信”作为跨越时空传递信息的载体,因为他知道,虽然现在人们不怎么写信了,但“信”这个字本身就代表了一切我们可以想到的美好的词语,比如青涩、情书、偶遇、温柔等等,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本身就可以给观众一种心理暗示,这又将是一部关于青春的,关于美好的影片,请你们静下心来观看。

信同样作为主要线索

贯穿了影片的四条线

第一条线:之华以之南的名义给尹川写信,回忆年少的往事。

第二条线:尹川回信,却意外被之南的女儿签收;出于好奇,女儿也以母亲之南的名义回信。

第三条线:少年尹川给少年之南写情书,托之华转交。

第四条线:之华发现婆婆与暗恋的大学英语老师的书信来往,之华通过给婆婆送信,发现了她与英语老师的“夕阳红”。

《情书》到《你好,之华》:用信件进行人生解构的岩井俊二

因为巧合,之华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和曾经那个她如此深爱的男孩写信,只是因为她被男孩认成了她姐姐;因为巧合,尹川终于可以名义上和那个她深爱但最后走散的女孩写信,虽然他从一开始就知道她是之南的妹妹之华;因为巧合,睦睦终于可以和那个和她妈妈纠缠半辈子的人写信,一探她成长过程中妈妈的谜团;

因为巧合,之华将尹川的情书亲手转交给之南,从另一个角度上说,之华也如愿以偿地体验到得到喜欢的人的情书的过程,虽然目标人不是她;因为巧合,婆婆与英语老师的“夕阳红”似乎是另一个时空里的尹川和之华,在人生的暮年,重归旧好,这个情节的加入,似乎也暗示着本片最大的谜题:尹川回过头来发现自己喜欢的是之华而非之南。不仔细思考很难发现,每一条线都是导演设置好的浪漫和巧合,这些巧合既构成了电影的起伏转折又让这其中的每一个人得到救赎与成全。

《情书》到《你好,之华》:用信件进行人生解构的岩井俊二

微信发送的消息,只需要零点几秒的传输时间,无论谁发,都拥有相同的印刷字体,都通过无线或有线的电信号传输,不给接受者反应时间就可以进行事情的下一步。

而写信,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信纸、信封;用各种各样的笔写:钢笔、签字笔、别人送的礼物中的笔;每个人的字迹不同,甚至同一个人写同样一个字在不同的信中字迹也不同;信件被不同的邮递员运输,翻山越岭,穿过我们曾经一同看过的景色,走过曾经一同走过的路;接受者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会怀揣着变化的心情,他可能会在刚开始特别期待,到了最后期待逐渐消殆,或者相反;最后收到信件,之南握着薄薄的信纸,感受到背后那个还不太熟的男人浓厚的情谊,写信人写信过程中掉下的一滴眼泪打湿了信纸的一角,也可以被接受者收到。这是属于书信的浪漫。

《情书》到《你好,之华》:用信件进行人生解构的岩井俊二

死亡是最大的背叛

遗忘是真正的死亡

当茫茫白雪落在博子的发梢,当那句“你好吗?我很好。”随风吹向山谷,就如同男藤井树遇难前唱起松田圣子的《青色珊瑚礁》,就如同之南将尹川的信件一遍遍默念,仿佛青春中所有的遗憾都注定无法消散。

两部影片都带有日本电影画面里常有的对情感的克制。《情书》里男树对女树的各种恶作剧,你既看不到男树的高兴也看不到女树的厌倦;女树前来交换考卷时,为了能和女树多呆一会,男树故意拖延时间,甚至看不到男树任何有关开心的表情;男树转学前,将《追忆似水年华》交到女树的手中,明明是不告而别,脸上却没有哀伤,只是骑着单车消失于街道。

《情书》到《你好,之华》:用信件进行人生解构的岩井俊二

《你好,之华》里,之华见到了曾经自己深爱的男孩,并没有表现出惊喜,哪怕回家了也是一样,尹川早已经认出眼前的之南是之华假扮,一直到影片中段才告诉观众;尹川得知之南死亡的消息,只是愣了一阵,便又踏上了自己的路途,要知道那可是他半辈子来最爱的人啊。这种淡淡推进的哀伤,每个人都克制着自己的情绪,是现实中成年人的真实写照,放进电影的艺术手法里,总带着一种永恒的印记。

岩井俊二对于死亡的刻画也是独树一帜的。如同上文,对于死亡的情感也是克制的,所有人只是带着一点感伤,但绝非悲痛。《你好,之华》影片一开始便是之南的葬礼,所有人只是按照流程走完葬礼,没有哭泣,没有呼喊,只有淡淡的忧郁在画面里飘荡;《情书》一直在与死亡作斗争,生命在有限的电影时长里不断终结,对于男树的死没有过多画面,博子谈起父亲的死,也伴随着姑父的笑声,死亡在这一幕幕里消散与释怀,仿佛死亡根本不是一件什么值得害怕的事,女树在死亡考验前一个字一个字吐出“你好吗?我很好。”,更是一副动人的情怀与思念的画卷。

《情书》到《你好,之华》:用信件进行人生解构的岩井俊二

两部影片里蕴藏着一个哲学道理,这个道理就藏在女树与博子、之南与之华之间。“另一个自己”是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寻找另一个自己,也是岩井俊二导演的出发点。那喀索斯爱上自己水中的倒影后,人们开始正式阐述自恋;在拉康和弗洛伊德的理论尺度中,疯狂的他恋同时也是深深的自恋。女藤井树与渡边博子,两个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人,竟然在男树人生的不同阶段,分别爱上了他。

之南与之华,一对亲姐妹,也是在尹川人生不同阶段爱上了他,并在断断续续的时间线上这两人拥有尹川的所有回忆。女树与之南相似,克制、内敛,博子与之华相似,热烈、勇敢,将这所有的性格相加,便得到了一个完整的人,这个人,是影片里这四个人共同追寻的,也是岩井俊二想要刻画的最终肖像:一个完整的自我,我们一生的目标,便是追寻完整的自我,一个拥有愤怒、兴奋、羞涩、果敢、胆小、坚决的自我。

《情书》到《你好,之华》:用信件进行人生解构的岩井俊二

百折千回的人生迷题

永恒不变的命运真相

错过与再错过,遗憾与再遗憾,正是因为错过与遗憾无法挽回,所以再大的悲痛也只能化为涓涓细流般的忧伤。明面上,两部影片讲的都是孤独的暗恋故事,男树暗恋女树,尹川暗恋之南,但事实上,暗恋只是副线,真正的主线是两部影片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揭露的真相,那就是我们的人生是由失去、遗憾、痛楚组成的。

女树于男树,男树于博子,之南于尹川,尹川于之华,之南于之华,都意味着失去、遗憾、痛楚。

网上看到的一段关于《情书》的话:

“大多数的女藤井树,长大后就变成了博子。每个博子身边,都有一个捉摸不定的藤井树和相伴不离的秋叶。每一个男人,有时候是藤井树,有时候是秋叶。

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人生。

而更加真实存在的人生,是我们一定要接受的事实:每一个少年藤井树,都为了爱和梦想,早早死去。没有人控制得住少年的死亡,这就是少年的宿命,少年,从来都不说未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弄丢过一次,少年如他。”

《情书》到《你好,之华》:用信件进行人生解构的岩井俊二

《你好,之华》全片都是围绕之南的故事展开,但为什么片名不是《再见,之南》呢?我想是因为岩井俊二想要告诉观众,其实,袁之华才是主角,具体说,袁之华是每个真实故事的主角:长得可能不算太好看,没有很好的运气,渺小且不被人看好——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袁之华,我们,都是袁之华。

每个之华的人生里都有一个之南与尹川,之南拥有美丽的外表,优秀的学习成绩,被许多人爱慕;之华喜欢尹川,但尹川却喜欢别人,之华只能默默按捺住心里的欢喜。

但好像每个像之南这样在学生时代无限风光的人在长大后都会急速走向下坡吧,之南最终和张超结婚,张超是个酒鬼,经常家暴之南,导致之南患有严重的抑郁症,最终自杀而死;如同《情书》里的女藤井树,学生时代漂亮内敛,长大后却难以觅得自己的幸福,高烧缠绵,仿佛青春的往事一直是一个心结,直到学弟学妹把《追忆似水年华》借书卡背后的肖像交到她手上,才得以释怀。反观之华呢,有爱自己的老公,一份自己喜欢的整理图书的工作,双亲健在,虽然没有大起大落传奇般的人生,但岁月静好,平稳前进。

《情书》到《你好,之华》:用信件进行人生解构的岩井俊二

影片的最后,台上练习演讲完毕的少女之南跳下台,走向少年尹川,向着他问:

“你觉得怎么样,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吗?”

少年尹川坚定地回答:“不用修改了,这样就挺好的。”全片结束。

不用修改了,挺好的。是演讲稿不用修改了吗?不,岩井俊二整个电影埋下的伏笔在此刻全部浮现。

“你觉得你的人生需要修改吗?”

“不,不用修改了,这样挺好的。”

《情书》到《你好,之华》:用信件进行人生解构的岩井俊二

就像之华永远无法变成之南,尹川永远无法变成张超,博子无法变成女藤井树,秋叶无法变成男藤井树,时间永远无法倒流,失去的永远无法重新得到。

人生就是充满着失去、遗憾与痛楚,任何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样,但任何一个人的人生都无需修改,我们都是这样带着遗憾继续前进,当遗憾无法挽回,它便成了生命中美丽的点缀。

电影中有一段反复出现的话语,是之南中学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是尹川为之南写的小说的结尾,是尹川给之华的回信,同样亦是之南的遗书:

“我们每一个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在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上。也许有的人能实现梦想,也许有的人不能,人生有艰难的时候,也有痛苦的时候,在那样的时候,我相信我们一定都会想起这个地方,这个让我们觉得自己的梦想还有无限可能的地方,这个让我们所有人都平等,尊贵,闪耀的地方。”

《情书》到《你好,之华》:用信件进行人生解构的岩井俊二《情书》到《你好,之华》:用信件进行人生解构的岩井俊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信件   情书   你好   人生   书信   回信   巧合   暗恋   遗憾   姐姐   影片   少年   青春   时间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