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边区抗日烽火|孙金栋:智夺机枪(纪实散文)

|鲁边区抗日烽火|孙金栋:智夺机枪(纪实散文)

智夺机枪

——冀鲁边区抗日故事

文/孙金栋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还上学的时候,曾读过我们冀鲁边区的作家郭澄清写的长篇小说《大刀记》,在这篇作品里有《夺枪》一章。这一章节主要是叙述的是抗日游击队员黄二楞夺取敌人机枪的故事,我曾经深深为黄二楞的机智勇敢所吸引。后来才知道这则故事在冀鲁边区曾真实地发生过,其原型就是“铁帽子”五连副连长杜万祥。

1940年夏,冀鲁边军区二营五连在乐陵县西北部坚持游击战争,为了改善连里的武装武器装备,五连决定搞一挺轻机枪。在这个连担任副连长的杜万祥同志主动承担了这项任务。

杜万祥同志是乐陵县邸家村人,他出生时左眼球先天性萎缩,再加上小时候生天花落了一脸麻子,从外表看的确不给人留下美的感觉。 但凡和他相处过一段时间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性情豪爽,耿直大方的人。特别是打起仗来,这表面上的毛张飞却表现出机智、勇敢、沉着、稳定的指挥才能。常常带领全连险中取胜。

|鲁边区抗日烽火|孙金栋:智夺机枪(纪实散文)

这次他接受的这项搞机枪的任务,确实是一个难题,因为这不像搞几支步枪,只要打一个漂亮的伏击就行。歪把子机枪只有鬼子部队装备,这种枪命中率高,杀伤力大,而且多掌握在受过专门训练的具有武士道精神的武夫手里,在战场上一般不易得到。因为敌人生怕这种枪让八路军得到,危机时先把它毁掉。杜万祥接受任务后,经过几天的侦察和思考,决定深入敌人的据点智取敌人机枪,目标就选在了旧县据点。

旧县据点位于旧县大桥北侧,鬼子为了保证天津至乐陵的公路畅通,派了一个中队的兵力扼守桥头。杜万祥同志之所以选择这个据点,一个是因为这里地形对我有利,敌人的活动场所紧靠桥头,夏季河里水流湍急,桥南侧是一望无际的青纱帐,桥身不长,搞到枪后只要出其不意地越过大桥,敌人就别想追上。再一个是最近敌人正强迫群众修抢修工事,便于化装进去。

|鲁边区抗日烽火|孙金栋:智夺机枪(纪实散文)

开始,杜万祥同志和做活的民工一齐混入据点后,便寻找各种机会接近敌人。因为杜万祥脸上长了很多麻子,又少了一只眼,再加上他穿了一身稀破烂的衣裳,看上去呆里呆气,因此没有引起敌人注意,为了麻痹敌人,他也故意装傻。敌人跑步,他也跟在后面跑,敌人擦枪,他也蹲在一边看。有时用手摸摸枪,有时端起枪来把枪口对着自己,有时拿起枪做一些滑稽动作,逗得敌人捧腹大笑。几天后,敌人已不把这个“呆子”放在心上。

这天的早晨,杜万祥同志安排一个班预先埋伏的旧县大桥南侧,他又和民工一块混进据点。趁敌人跑步的时候,他扛起架在操场边上的机枪飞快地向桥南跑去。当地人清醒过来后,才知道这个呆子是我八路军化装的,立即象一窝蜂似的追了过来。

我埋伏在大桥南侧的八路军战士一阵猛烈的射击,把敌人打了回去,当敌人组织反击时,我们的抗日英雄已经消失在茫茫无边的青纱

|鲁边区抗日烽火|孙金栋:智夺机枪(纪实散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边区   机枪   乐陵   麻子   连长   据点   呆子   大桥   埋伏   机智   桥头   鬼子   烽火   纪实   散文   敌人   同志   故事   孙金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