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朝(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莫言家乡巡礼(纪实散文)

史朝(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莫言家乡巡礼(纪实散文)

莫言家乡巡礼

(纪实散文)

文/史朝(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9月8日,是中国人24节气的白露,我受朋友之邀,终于来到著名作家莫言家乡:山东省高密东北乡。走进高密,处处感觉到的就是莫言的气息。高铁站走出来,广场上巨大标语;欢迎你来到红高粱的家乡。坐车沿途,到处都是红彤彤的一片。高粱酒、红高粱影视基地......我心理甚至认为:高密干脆改名叫“红高粱市”算了。说该说,还是按照客人的引导,首先进入“高密红高粱文化大院”,一个企业家投资一个亿还在建设的“文化园”。大门两侧的楹联是莫言亲自书写的。文化园突出红色,门是红的,长廊的栏杆是红色的,连巨大的影壁都是红色的。八十年代张艺谋拍电影红高粱时,看到那红得像血一样的高粱,排山倒海,感觉到是一种壮美,一种美极了的感觉。但是在这里,我看到的是“一种说不出的难受”。文化园老板是一位年轻人,姓徐,邀请我到他办公室一叙。还好,我们谈得还算融洽。对莫言作品的认识一致。但他说莫言作品都有高密东北乡的真实历史,我莞尔一笑。

史朝(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莫言家乡巡礼(纪实散文)

莫言是魔幻现实主义,他是天马行空,任意想象而已。对于莫言,我认为在中国包括大学中文系教授,读懂的没有几个人。因为莫言确实太诡异了,如同画界的毕加索,他用奇妙的语言,把中国社会当作任意涂抹的画布。如果你不是艺术大师,你一定认为他是在乱画?但是实际上他在画一幅大作品,这幅作品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看出来。如《蛙》的精确预言,《丰乳肥臀》的百年沧桑,《生死疲劳》的魔幻现实以及《天堂蒜歌》的真实描写,多数人只看到作品中的人物和花草,而没有看出其中的寓意深刻。甚至认为莫言传递的全是负能量,对中国人的丑陋极尽渲染。而忽略了鲁迅先生对中国人的评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所以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我是极少数坚挺他的人之一。今天进入高密东北乡,我更觉得一切都那么熟悉,那么如数家珍。高密,东北乡,大栏镇,蛟河,这一切已经印入我的骨髓,我看到这里,就像一个游子回到家,一个久别的恋人重逢一样,激动地心情难以言表。我与莫言,都生于1955年夏,一个中国热火朝天的时代!毛泽东写出了“中国农村的新高潮”,莫言用他的神笔,写出了中国百年沧桑,而我要作为见证人,见证高密就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一个产生英雄的地方。我站在蛟河上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者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

史朝(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莫言家乡巡礼(纪实散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毕加索   诺贝尔   高粱酒   行政学院   影壁   家乡   蛟河   高密   高粱   中国   纪实   国人   沧桑   散文   红色   文化园   国家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