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刘国华:酒趣 酒事 酒风

|精彩推荐|刘国华:酒趣 酒事 酒风

酒趣 酒事 酒风

作者:刘国华 举荐:赵占魁

喝酒的人对酒情有独钟,常为喝酒找出一些理由来,为他的喝酒行为开脱。什么“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什么“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等等。中国是饮酒大国,中国的白酒,举世闻名。在我们周围,动不动就想“整两盅”的人不是个别。他们喝酒的理由众多,高兴了,不高兴了,累了,轻松了,朋友来了,走了…都是理由。有的时候,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理由,阴天了,下雨了,甚至有几个好菜肴,也是喝酒的理由。

喝酒的人,在喝酒的方式上,有的讲究,有的也不讲究。讲究的人,讲究什么“喝酒成双”,“先干为敬”,“滴酒罚三杯”等等。不讲究的人,把酒灌进肚子里什么方式都行。

|精彩推荐|刘国华:酒趣 酒事 酒风

我们酒的国度里的人,见惯了五花八门的喝酒的奇闻轶事。说有一个人,好饮且豪饮。一日酒喝高了,晚上骑车往回走,正值大雪天。来到一个去处,酒涌上来,把持不住,一头栽到路边,昏昏睡去,以为是在自家的床上。事有凑巧,一只野狗也正路过此地。见有呕吐之物,野狗正饿,禁不住诱惑,遂食之。这醉汉,不断地有呕吐物在嘴中溢出,顺嘴角溢流,狗就随溢流随吃,不一会儿,狗已醉,醉卧在醉汉旁。等醉汉醒来,已是第二天的凌晨。醉汉第一眼看到的是怀里正搂着一只狗睡。他在睡梦里还以为是睡在家里的锦衾软被里。当然这是笑谈,不过是在嘲笑嗜酒的人。

|精彩推荐|刘国华:酒趣 酒事 酒风

其实,喝酒的人,在酒场上朋友之间用酒互相“表达”一下,偶尔多喝一点,只要总量控制得当,也是人之常情,不必酩酊大醉,如上边所言那君。

喝酒的人,在酒桌上也有“豪爽派”和“婉约派”之分。“豪爽派”喝酒的作派是喜欢“一口闷”,而“婉约派”喜欢的是细斟慢酌。在计量上,有滴滴计较的“较真儿派”,也有大不论的“糊尔马约派”。当然,这些所针对的基本都是一起喝酒的相对方。

喝酒本是寻常事,在寻常范围,寻常酒量下,只要不闹事,不酒驾,不危害他人,无可指责。只是,我们文化大国,有的人硬硬地把酒扯上文化,叫做什么“酒文化”,就太搞笑了。酒桌上推杯换盏、耳鬓厮磨、交头接耳、勾肩搭背、窃窃私语一类,也叫文化?即使酒桌上那些巧言辞令、口若悬河一类行为,离文化也相距十万八千里。把它们称为文化,那也太贬低“文化”这两个字了。

|精彩推荐|刘国华:酒趣 酒事 酒风

为了壮大气势,还有人拉来古人作证。说什么古人就有饮酒作诗、酒席上拽文的习俗。这真是八竿子拨拉不着的事。古人的喝酒作诗那是文人的事,是文人们借酒浇愁、借酒作乐活跃气氛的一种做法。它和今天的酒客们喝酒绝非一码事,不必生拉硬靠。

但即使古人饮酒,在酒席上为应景所作的诗篇,也是他所有诗篇中最末流的,而不可能是好的。这不仅是酒席上的场合不适宜于创作,还有就是酒席上更多的是应酬和浅层次,缺乏真情,缺乏深刻,没有深度。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那只不过是一种对古人的浪漫化的解读。

|精彩推荐|刘国华:酒趣 酒事 酒风

喝酒就是喝酒,没必要非得为这事整出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喝酒就是为了放松自己,有时也是暂时麻醉一下自己。有时喝酒也是亲友、朋友们交流活络的一种方式或由头,仅此而已。当然这也并不排除有些喝酒成瘾、不喝难受的人的喝酒行为。但无论那种喝酒,只要不妨害别人,不耽误自己的正事,都属正常,不必大惊小怪。

有人群就有人群的行为。喝酒,它和打扑克,下棋,没事闲逛一样,就是人群里的一种正常行为。这都是生活的种种表现之一。生活嘛,需要多样化。单调的生活是令人厌倦的。喝酒,作为一种生活的调节,也是需要的。而需要的,就是合理的。由此说来,愿喝酒的人,那就喝吧,但甭整那些高大上的名堂来美化这种行为。

|精彩推荐|刘国华:酒趣 酒事 酒风

2021.10.24 (来稿:诗坛会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灌进   醉汉   野狗   酒席   诗篇   豪爽   文人   大国   古人   讲究   人群   酒桌上   理由   方式   文化   刘国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