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庆:又说十月一送寒衣(散文)

于德庆:又说十月一送寒衣(散文)

又说十月一送寒衣

(散文)

文/于德庆

农历十月一日,是“送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春夏秋冬往复循环,农历十月初一,是进入寒冬季节的第一天。天气逐渐寒冷,人们开始增添棉衣。

天气逐渐寒冷了,我故乡的百姓,在给自己加衣御寒的同时,心里想着已故亲人的防冷需求,出于缅怀和关心,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前,一直延续着上坟祭奠,为已故亲人送寒衣的习俗。这一精神寄托习俗的传承,反映了生者对已故亲人的哀思与崇敬。

于德庆:又说十月一送寒衣(散文)

关于“送寒衣节”的来历,民间有个孟姜女为丈夫送衣御寒的传说:说是秦朝有位女人叫孟姜女,新婚燕尔,老公就被抓去服徭役,修筑万里长城去了。秋去冬来,孟姜女历尽艰辛,千里迢迢去边关为丈夫送衣御寒。谁知丈夫却屈死在工地,还被埋在城墙之下。孟姜女得知丈夫死因后,悲痛欲绝,指天哀号呼喊,感动了上天,哭倒了长城,找到了丈夫尸体,用带来的棉衣重新妆殓安葬。世人被孟姜女对已故丈夫感天动地的挚爱真情所感动,因此时正值农历十月初一,所以将此日称之为“送寒衣节”。

延续传承至今的十月一为已故亲人送寒衣,我故乡的百姓,大多是去已故亲人的坟茔墓地送纸钱冥币,让已故亲人随心所愿的添置棉衣棉被,防冷御寒。去坟茔墓地祭焚,除了焚烧纸钱冥币外,有的还往坟头上培新土,以示“保暖”之意。

于德庆:又说十月一送寒衣(散文)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许多农民走出家门,常年奔波打拼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些奔波于异地他乡,对已故亲人总是充满记挂的游子,为已故亲人送寒衣的习俗,虽然刻印于脑,牢记于心,但因不能回故土亲人的坟茔墓地祭奠,只好转变传统的祭祀方式,就地选择街角路口,向着故乡的方向焚烧纸钱冥币,为已故亲人送寒衣。他们内心虔诚祈祷,逝去的亲人顺着路能收到自己的心意和祭品,温暖舒适地度过寒冬,了却子女内心牵挂之情。人们的这种想法、做法,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不管怎样,却反映出了人们对已故亲人的牵挂真情。

为已故亲人送寒衣习俗,让那些父母在世时不敬不孝之人惊醒,有了悔恨之意。为在自己子女内心深处和社会上,不留下禽畜不如的骂名,十月一到来之时,也学着别人的样子做,去到父母的坟茔墓地为老人祭奠送寒衣。

如今,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过上了安全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寒衣节也演变成了给父母及其他亲人购买御寒衣物的日子。优良习俗的保留延续,对中华民族孝道优良传统的传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于德庆:又说十月一送寒衣(散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寒衣   万里长城   防冷   坟茔   纸钱   长城   棉衣   墓地   寒冬   习俗   农历   故乡   散文   亲人   丈夫   父母   于德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