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乡纪事|杨源水:耄龄未了“金丝”情 (散文)

|枣乡纪事|杨源水:耄龄未了“金丝”情 (散文)

耄龄未了“金丝”情

(散文)

作者:杨源水

现年89岁的退休老人苏东林,为了一个有关金丝小枣的故事,先后3次从老城北关北首的住处,行程10华里找到我的住处——富城苑小区。希望将他个人所知:秦朝徐福提炼“金丝小枣‘仙丹’”、秦始皇“东巡”绕道乐陵,巡视枣林、落脚“夷和店”、指令将其扩建为“禹王城”的故事,以文字记叙的形式传承下去。以便“了却”他对丰富、弘扬乐陵小枣文化、助力文旅事业的“金丝”之情。

苏东林老人告诉我,早在1989年深秋,一位来自古都西安的商客,入驻到了他在原汽车站(现为银座)附近开设的旅社。客人从提包中取出一张很陈旧的手绘、兽皮质“地图”,非常虔诚地向苏东林问道:“苏经理,我想问一问,这里可是真正的‘金丝小枣之乡’”?苏东林答道:“这还用说。1958年乐陵县与商河县合并,选用了商河的县名。结果,按长期合同出口的金丝小枣,因为在外包装产地落款处换上了“商河县”之名,便被接收国退还了回来。周总理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很快就建议民政部,将乐陵县从合并中分离了出来。”

|枣乡纪事|杨源水:耄龄未了“金丝”情 (散文)

西安客人接着问“你们这里,是不是黄河的故道?”苏东林老人答道:“当然是了。现在,你已经看到的老城中心的,电影院、文化楼、中心市场南面的盘河,就是当年大禹治水时,‘疏浚九河’的原河道之一。秦朝的时候,从这里行船可直达东海,水路码头船来船往、旱路驿站车来车去。据说,秦朝的徐福带领500童男童女东渡日本,就是从这条河上,现为朱集镇辖区的码头出发的。”

从事小枣购销生意商客,听了这番话之后,将平放在桌子上的手绘“地图”,标有“夷和店”的地方一指,大声说道:“可找到了,正统的金丝小枣之乡;可找到了,正统的金丝小枣之乡!”当苏东林问及缘故时,这位名叫赵远的商客向他讲述了以下的故事:

在赵远家族的“祖谱”传承中,秦朝伴随君王的赵高,是他们家庭的“开山始祖”。因为,他们的家族有权、有势、有钱,上千年来从赵高续起的“祖谱”,不仅没有“断代”“失谱”。而且,连同记述重要的家族名人的“家传”、“艺文著述”和图表原件(复制品),也相对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据他们的“祖谱”和附件记载,当年始祖赵高随从秦始皇,所进行的第五次“东巡”绕道乐陵目的,就是要考察徐福未能临朝回复,秦始皇谋求“长寿仙丹”之命,只是由官方驿站传送“金丝小枣延寿丹”之后,便消声匿迹的情况。

|枣乡纪事|杨源水:耄龄未了“金丝”情 (散文)

秦始皇第五次“东巡”,在由东海回程西去平原的路上绕道乐陵。当他看到枣林风光旖旎、民众安居乐业、金丝小枣作为副食品、吃食民众、健康长寿的情况之后,无比感慨地说:“这个徐福是个笨蛋。不问清他供奉的‘金丝小枣延寿丹’效果如何,就不知动向了。有这样的仙果进食,还寻求什么灵丹妙药哇!时下,大秦帝国的人口急需增加,民众的寿命也急需延长。金丝小枣这种生长灵丹妙药之树,要在当地快快地扩种、增收,要让全天下的臣民都吃上金丝小枣。”

留驻期间,秦始皇还实地察看了徐福提炼“金丝小枣延寿丹”的作坊,向当地官员询问了配方等方面的情况。对行宫落脚之地的“夷和店”,更是欣赏、赞美有加。他责令随行高官,即刻绘制扩建图表、核拨专款将“夷和店”更名,建设成独具特色的“禹王城”。

|枣乡纪事|杨源水:耄龄未了“金丝”情 (散文)

同时,秦始皇还责令随行太医:加紧对金丝小枣的入药效能进行测试。将可延年益寿的金丝小枣添加到方剂中。由此,才有了:秦汉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中,将小枣列为“五果之一”;才有了:历史医学名著《伤寒论》中,113个方剂,就有63个以枣为主。

赵成还向苏东林讲述了,始祖文献中有关“金丝小枣之乡”在朝廷支持下,由“夷和店”扩建为“禹王城”盛况的记载。声称他所持有的以“八卦阵”模式,扩建“禹王城”的地图,就是他“开山始祖”赵高亲笔校定、几经能工巧匠同料(型)复制、采取“宫廷防腐密方”一代一代保存、传承的“家族之宝”。

其实,早在秦始皇东巡经过乐陵之前,“夷和店”就有了一定的规模。因为,它是大禹治水时的首领,在黄河岸边疏浚河道的“前线指挥部”。后来,黄河南、北两岸的官员,时常因为河岸治理人力、物力的分担,两岸民众在生产、渔业方面的纠纷,需要坐在一起商定相关事宜。“夷和店”也就成了两岸的官员,聚首议事的场所。

再后来,因为一定历史时期的战乱和君主割据,两岸民众不得不以河为界,分别隶属了不同的君主。本来由“夷”字统称的,华夏东部的统属“九夷”的民众,不得不渐渐疏远、隔离起来。而“夷和店”本身对当初“九夷”民众和睦相处的历史景况,只能留存于沧桑变迁后的古老遗址之中。

|枣乡纪事|杨源水:耄龄未了“金丝”情 (散文)

再,后来的后来,两岸统治者因为矛盾的激化,南、北两岸的官府逼迫所属民众,与对岸的亲友断绝关系。并以“北夷(异)类”、“南(野)蛮子”等人为的毁誉之词,相互恶意地丑化两岸官吏、民众。就如同现代社会中,特殊年代派生的代名词:“地富反坏右”、“走资派”“老糟(造反派)”“臭老九”等一样。

重提“夷和店”到“禹王城”的演变,苏东林老人摊开一张凭记忆绘制的草图,深情地说:“时过30多年,我能画出这张图,是因为当初西安客商赵成将祖传地图,当成珍宝的情形感动过我。并且,我们二人在长时间的交谈、品图过程中,也将那幅地图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子里。要不是今年(2021)小枣节期间,我在景区看到“望海亭”的精美建筑,有关金丝小枣“仙丹”、“夷和店”和“禹王城”的故事,也许要随着我到年(春节)90岁的高龄、说不定哪一天离世,而带进骨灰盒子了。”

说到此处,苏东林老人不无感慨地补充说,也许是天意该着:我看到新建的“望海亭”离“夷和店(禹王城)”不远。联想到时下电视上经常报道的,全国、全省、全德州和我们乐陵市,都在以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源源不断地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兴建起了许许多多文化旅游景点。我真希望在我们乐陵,有一天在文化旅游景点扩建时,也在如今的“望海亭”侧畔,将两千多年前“有图为据”的“夷和店(禹王城)”,也复原性地建设起来啊。

|枣乡纪事|杨源水:耄龄未了“金丝”情 (散文)

我对退休老人苏东林,有着很早和很深的印象。早在1966年冬季的“文革”初期,他就曾以“观察员”的身份,在我的老家黄夹镇安子杨村指导过工作。在他的认真负责、正确指导的那段时间里,我们村的“文革运动”,一直是按照“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的。

当年,我的父亲是身为“当权派”的大队干部,在顺理成章地接受批判中,没有挨上如邻村一样地“掐脖子”“摁脑袋”批斗、“喷气式大弯腰‘示众’”,这与苏东林“观察员”的严格把握“大方向”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对他的良好印象早在我10岁多点时,就留驻在了幼小的心灵之中。

后来,我到公社文化站工作时,他是公社党委常委兼管水利。在相对频繁的接触中,我知道他一向爱好文学和“古籍”流传方面的事情。他曾经以分管公社水利、自主确定长时间抽调“民工”、抵顶“河工”的便利,将本公社一位爱好文学创作的孟姓人士,选调进“水利办公室”工作,以长期“帮忙”的理由,让他专门从事以宣传水利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文学创作。他个人还曾经亲自动笔,创作过一个反映水利建设的多幕剧本,并在县内文化圈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枣乡纪事|杨源水:耄龄未了“金丝”情 (散文)

89岁高龄的退休老人苏东林,再三向我表示:想通过我的代笔记叙,将赵高后人讲述、有关乐陵传统文化的故事流传下去。并使之,在乐陵文化旅游事业发展、金丝小枣深度宣传中发挥一些作用。我深为他的这种精神而倍受感动。

至于对这个故事的代笔记述,我将通过查阅资料、参照权威历史记载,力求以客观合理、脉络清晰、有参考价值的表述,向这位关心乐陵文化传承事业发展的老者,交一份相对满意的答卷。

|枣乡纪事|杨源水:耄龄未了“金丝”情 (散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商河县   乐陵   金丝   延寿   枣林   仙丹   秦朝   西安   纪事   公社   民众   两岸   散文   老人   地图   故事   文化   杨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