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富春: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既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心理过程,也不是一个单纯的现实过程,而是一个心理和现实统一的过程。在这样的意义上,它既不是片面的内在化过程,也不是片面的外在化过程,而是既内在化又外在化的过程。

彭富春:艺术创作

■ 文| 彭富春

我们说,并不存在一个脱离了艺术创作的艺术家,而存在的只是在艺术创作中的艺术家,他在创作过程中获得了自身的规定。但艺术创作过程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谜一般的事实。这在于艺术创作虽然将自身保存于艺术品之中,但它自身却是整个艺术现象结构中已经消失了的环节。人们面对的是艺术品,而不是艺术家的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过程虽然也能被少数人所经验到,但更多的是艺术家在谈论创作经验的时候对于自身创作过程的揭示。即使这样,艺术创作过程对于艺术家而言也不是完全自明的,由此,艺术家自己也不知道艺术创作过程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人们将这种神秘性归结为迷狂、陶醉、无意识等。艺术创作过程一方面显现自身,另一方面遮蔽自身。它少数是可见的,更多的是不可见的。那么艺术的创作之谜究竟如何被理解呢?

让我们从艺术创作过程可见的事实出发。它最直观的现象为艺术家为艺术品赋形的过程。文学艺术家用文字在写作,不管他是用传统的笔和纸在手写,还是借助现代的电脑在打字;美术家将线条和色彩涂抹在画布上,或者在工作室里尝试一些实验性的非架上艺术类型的制作;音乐家不是在纸上作曲,就是在用乐器演奏;还有各种表演艺术家在唱歌和跳舞等,如此等等。这种艺术创造的活动就是一种现实的活动,正如农民种地和工人操作机器一样,都是身心力量的付出。当然,我们也可以指出艺术创造活动与一般现实活动相区分的独特性之所在。艺术创造过程至少不是体力劳动,而是脑力劳动,而且不是简单的,而是复杂的。

于是,艺术创造过程一般被理解为的不是现实的过程,而是心理的过程。但一般的科学研究也与心理过程相关,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都是大脑的思考。与人的一般的创造过程不同,艺术创造的心理过程具有特别性。它不是逻辑思维,而是形象思维,是非概念、非逻辑和非理性的。这也是人们一般所说的审美心理,是一种以感觉为载体的想象和情感的活动。

但艺术创作既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心理过程,也不是一个单纯的现实过程,而是一个心理和现实统一的过程。在这样的意义上,它既不是片面的内在化过程,也不是片面的外在化过程,而是既内在化又外在化的过程。

作为如此,艺术创作过程具有一种整体性。但任何一个整体都是由开端、中间和完成所构成的。我们将对艺术创作过程的几个重要环节作更具体的分析。#大道哲学#

彭富春:艺术创作

本文作者系武汉大学哲学教授,著有系列学术专著“国学五书”(《论国学》、《论老子》、《论孔子》、《论慧能》、《论儒道禅》,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与发行)。本文选自《美学原理》,标题为编者所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慧能   人民出版社   孔子   片面   国学   外在   艺术品   艺术家   环节   本文   事实   现实   过程   心理   艺术   彭富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