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富春:艺术创作的过程

艺术中的解构和建构是同一的。作为如此,艺术创作的构思如同一条在原野上自身伸延的道路,也就是它自身作为道路而开辟道路。

彭富春:艺术创作的过程

■ 文| 彭富春

艺术创作的开端是艺术形象或者是意象的孕育阶段。所谓孕育就是一个事物尤其是具有生命的事物开始成为自身。但一个事物的开始在根本上来源于另一个事物的完成,正如一个婴儿的孕育来源于成年男女的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一样。因为开端来源于完成,所以孕育表现为接受,也就是开端对于完成的接受。对于艺术创作而言,它的开端正是源于生活世界的经验。因此,所谓的接受是对于生活世界经验的接受。

这表现为去经验生活,体验生活,去经历生活世界中的欲望、工具和智慧的游戏。一个对于生活世界缺少经验的人是不可能产生真正的艺术经验的。但生活经验不能等同于艺术经验,故艺术家必须将生活经验转变成艺术经验。于是,艺术创作的接受同时也是分离。这意味着不仅与日常生活世界的分离,而且与一般的生活世界相分离。通过分离,艺术家获得了一种审美的态度,也就是非功利的自由的态度,而开始了真正的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的中间阶段是艺术形象的形成阶段。它是艺术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和最关键的阶段。人们一般称之为艺术构思。所谓构思就是关于艺术作品结构思考,也是一种编织,如同人们编织网络一样。艺术创作的编织其实就是艺术家用技能表现欲望和智慧的斗争的游戏,即这个游戏所形成的各种形态的网络。但艺术创作如何编织?人们认为艺术家借助于艺术想象。一种是再造性的想象,也就是对于生活世界的欲望、工具和智慧的重新编织;一种是创造性的想象,也就是艺术世界的工具、欲望和智慧自身的编织。

但再造性的想象和创造性的想象的差异是微小的,同时,任何再造性的想象都是创造性的想象,这是因为艺术想象本身在其本性上创造性的。艺术创作通过自身的编织行为形成了一个艺术形象的结构。因此,艺术创作在根本上是一种建构。它建立了一种的结构,但这个结构不是逻辑性的,而是非逻辑性的。但同时艺术创作也是一种解构。它不仅是对于已经给予的生活世界的解构,也是对于自身任何一种结构化倾向的解构。于是,艺术中的解构和建构是同一的。作为如此,艺术创作的构思如同一条在原野上自身伸延的道路,也就是它自身作为道路而开辟道路。

艺术创作的完成是艺术形象的物态化,也就是成为艺术品。终结和完成意味着一个事物自身成为自身,达到圆满,亦即事物自身最后的规定。一个艺术创作过程的完成表现为艺术创作成为已经创作的,而已创作的正是物态化的艺术品,它表现为各种文本形态。作为艺术创作的完成,艺术品便和整个艺术创作过程相分离,而成为独立的存在。于是,艺术品一方面是艺术创作的完成,另一方面是艺术接受的开端。#大道哲学#

彭富春:艺术创作的过程

本文作者系武汉大学哲学教授,著有系列学术专著“国学五书”(《论国学》、《论老子》、《论孔子》、《论慧能》、《论儒道禅》,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与发行)。本文选自《美学原理》,标题为编者所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物态   开端   构思   创造性   艺术品   事物   也就是   道路   欲望   形象   阶段   智慧   过程   经验   艺术   世界   彭富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