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告诉你:婴儿的睡眠规律、睡眠时间和安抚入睡的方法

相信很多新手妈妈都有被宝宝的“睡眠问题”虐到想哭的经历:晚上喝了奶不睡觉,要玩,怎么都哄不睡,好不容易哄睡了,放下就醒,然后继续哭闹,断断续续直到清晨……我想我这辈子都记得当妈妈的第一年,每天清晨第一缕粉红色的阳光,透过树木和百叶窗,照射进房间的影影倬倬。

家有“睡渣”宝宝,真的不轻松,就算全家人轮番上阵实行换班制,都招架不住小宝宝的折腾,搞得一家人超级疲惫。特别是妈妈,严重缺觉,腰酸背痛、手腕僵硬。

万千妈妈的心声:“如果宝宝一出生就可以睡整觉,该多好!”

一篇文章告诉你:婴儿的睡眠规律、睡眠时间和安抚入睡的方法

▲ 图片来源:Pixabay


为什么新生儿容易醒


睡整觉对成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对婴儿,尤其那些出生不到三个月的小婴儿来说,“睡整觉”才非常奇怪。

容易从睡梦中醒来实际上是小宝宝自我保护的一种重要机制。出生不久的婴儿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通常白天睡8~9小时,晚上睡8小时。然而这些睡眠并不是连续的,新生儿的连续睡眠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2小时,也没有什么昼夜规律。

这种不断转醒的现象是由他们的生理特点决定的。


一方面,小宝宝生长需求旺盛,需要不断喝奶。刚出生的宝宝胃容量非常小,出生后第一天,他们的胃容量只有5~7毫升,也就是差不多一颗弹珠大小。到了第十天,宝宝的胃长到和乒乓球差不多大,容量约有60-81毫升。但是新生儿成长需要很多能量,毕竟他们要在出生后的第4-6个月实现体重翻倍!既然胃容量这么小,小宝贝们就只能依靠频繁进食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另一方面,小宝宝的各种器官发育也还不成熟,他们不是故意折腾大人,他们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不舒服。比如他们的肠胃刚开始“投入使用”,还在“磨合期”,可能要等到4、5个月,宝宝的肠胃才逐渐发育成熟,运转正常。


不仅如此,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可能是非常让他们害怕的。哪怕是放一个屁,尿尿也可能把他们吓到。各种各样的信息的刺激很多,各种各样的感受很多,他们分不清自己和外界的关系,他们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人,不知道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他们的确也不太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他们甚至不知道是有人照顾的……他们需要从父母不断地满足他们的需求的过程中获得安全感,逐渐信任父母,逐渐相信自己是被爱的,是重要的,是受这个世界欢迎的。

一篇文章告诉你:婴儿的睡眠规律、睡眠时间和安抚入睡的方法

▲ 图片来源:Pixabay


婴儿的睡眠周期

和睡眠时间


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他们的总睡眠时间逐渐下降,慢慢地白天睡得短一些,夜间睡眠时间逐步拉长。大部分宝宝到了3个月(或体重达到5.5-6公斤)的时候,才能够晚上连续睡上6~8小时。


有大约2/3的婴儿能够在6个月大以前实现比较规律的睡眠,晚上不会频繁醒来。不过孩子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孩子的睡眠模式不尽相同,比如有些健康的宝宝即使快1岁了,晚上也无法连续睡超过6小时。

有意思的是,其实婴儿的睡眠周期和成人不尽相同。小宝宝处于快动眼(rapid eye movement, REM)睡眠阶段的时间(容易做梦的阶段)要相对多得多(成人约20-25%,婴儿约50%),并且各个睡眠周期也更短。

每个孩子的睡眠模式都有自己的特点,下面这张表是2岁以下婴幼儿通常的日间和夜间睡眠时间:


一篇文章告诉你:婴儿的睡眠规律、睡眠时间和安抚入睡的方法

▲ 个体差异很大,以上时间仅供参考


因为个体差异很大,所有很难说孩子一定要达到多少睡眠时间。


尽管研究并不能精确地告诉我们不同年龄段的人需要多长的睡眠时间,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的专家们给出了一个大致的睡眠时长的建议:

0-3个月推荐为14-17小时,

但11-19个小时都可能是正常的;

4-11个月推荐的睡眠时间为12-15小时

(10-18小时都可能是正常的),

1-2岁,11-14小时(9-16小时),

3-5岁,10-13小时(8-14小时),

6-13岁,9-11小时(7-12小时),

14-17岁,8-10小时(7-11小时),

18-25岁的青年,7-9小时(6-11小时),

26-64岁的成年人,7-9小时(6-10小时),

65岁以上的老人7-8小时(5-9小时)。

判断孩子的睡眠是否充足,其实不应该看孩子睡了多少小时,而是应该看:

  1. 孩子醒着的时候是否神采奕奕、健康、快乐;
  2. 否有健康问题。

突然又频繁夜醒是什么情况?


有些宝宝,虽然6个月以前已经可以晚上连续睡6~8个小时,但是到了6个月左右,突然又开始夜里频繁醒来,或者抱着就睡、放下就哭……这让不少爸爸妈妈非常崩溃---“本来以为看到了曙光,为什么重新开启恶魔模式?!“

事实上,这种现象很多时候是“分离焦虑”(separation anxiety)造成的。分离焦虑属于婴儿正常生长发育的一部分。宝宝到了6个月左右(也不一定这个时候),往往会非常依恋与自己最亲密的人,而这个人通常是妈妈。一旦看不见妈妈,宝宝就会表现出害怕和放声大哭。在这个阶段,宝宝还没有建立起“物体恒存”的概念,以为物体一旦看不见,就等于完全消失。换句话说,宝宝并不知道和妈妈的分离是非常短暂的,TA必须感觉到妈妈的存在才能安心,而在与妈妈分离时出现焦虑。

当然,除了分离焦虑,不少宝宝也可能因为睡前过度刺激或者过度疲惫而出现睡眠问题。


还有可能是大运动发展,比如会翻身了,夜里突然练习,一翻身撑起来,把自己吓哭,又睡不回去了……这种时候最好就是帮宝宝调整睡姿,重新入睡。


甚至也可能是宝宝的健康出现了一些状况。因此当宝宝的睡眠问题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模式,要尤其留意宝宝有无其他不适症状,以便及时就诊,发现问题。

如何帮助宝宝

从“睡渣”逆袭成天使?


虽然听上去有点不可思议,但的确不是所有的宝宝都知道该怎么主动入睡,也不是所有的宝宝都可以自动形成规律的睡眠模式。夜里醒来后,很多宝宝也不知道该如何重新入睡。

到了睡觉时间,不少妈妈习惯抱着哄睡或者奶睡。训练宝宝定时睡觉是个不错的办法,但尽量不要让TA养成在妈妈臂弯中睡觉的习惯。这种习惯形成后,宝宝也许会每次都期待在妈妈的怀里睡着。这样一来,当宝宝在夜里短暂醒来时,他们可能无法自己回到睡眠的状态。

一般来说,具有较好安全感的宝宝能够更好地处理与大人的分离,尤其在晚上。家长可以白天多花一些时间拥抱和安抚宝宝,这有助于帮他们获得更多的安全感,让宝宝感觉更舒适、更放松、更踏实。


一篇文章告诉你:婴儿的睡眠规律、睡眠时间和安抚入睡的方法

其他一些帮助宝宝入睡的方法包括:


根据孩子的年龄,白天给TA足够的时间小睡(以下只是一般情况,个体之间的睡眠模式差别很大):






有的爸爸妈妈担心午睡会影响孩子晚上的睡眠,特别是午睡时间比较晚的时候。但3-5岁以下的幼儿,相对于过度疲惫的状态,白天如果休息得比较好,晚上其实更容易入眠。疲倦不堪的孩子反而更容易出现晚上难以平静入睡的情况,他们也有可能更容易在夜间醒来。


但是也要注意,如果你发现孩子的午睡让晚上精神抖擞,难以入眠,你也可以采取“提前入睡”和“提前叫醒”的策略,不要让宝宝白天的觉睡得太长。通常建议不要超过3小时,并且最好和晚上入睡时间间隔至少3小时(小宝宝间隔时间短,一岁后的孩子间隔时间长)。

对于有些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来说,坚持让他们午睡也许比较困难。在这个阶段,一些孩子哪怕有点困了也更愿意花时间玩耍,不愿错过哪怕一丁点的活动时间。这种情况下,不要让午睡变成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战斗”——不要强迫孩子午睡。但是,我们可以坚持让孩子安静一段时间,比如让孩子在房间里看看绘本或安静地玩耍。有时候,家长会发现,孩子这样安静地玩着玩着就睡着了;即使没有睡着,至少孩子也得到了一定的休息。这个阶段,如果孩子白天没有午休习惯,可以考虑把晚上的就寝时间提前。

一篇文章告诉你:婴儿的睡眠规律、睡眠时间和安抚入睡的方法


一篇文章告诉你:婴儿的睡眠规律、睡眠时间和安抚入睡的方法


睡眠模式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建立,宝宝出生后通常需要好几个月才能形成既定的昼夜作息。而且每个孩子的特点各不相同,每个宝宝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睡眠习惯和睡眠规律,除了一些特定的技巧,“天使”宝宝的养成还有赖于妈妈的长期观察。


而有的宝宝,无论我们大人下了多大功夫、试了多少办法,还是在“睡渣”的路上一路狂奔。


经过很多实践、挫折,当然也经历过很多哄睡成功,我的体会是,你只能哄睡一个能哄睡的孩子。


但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他们终有一天不再那么依恋妈妈,可以学会自己独立入睡,“睡渣”变“天使”。


参考文献:


【1】Stanford Children’s Health, Infant Sleep, https://www.stanfordchildrens.org/en/topic/default?id=newborn-sleep-patterns-90-P02632


【2】Mayo Clinic, 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SIDS),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sudden-infant-death-syndrome/symptoms-causes/syc-20352800


【3】KidsHealth, Naps,https://kidshealth.org/en/parents/naps.html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睡眠   婴儿   规律   午睡   小宝宝   焦虑   夜里   白天   晚上   妈妈   模式   小时   宝宝   孩子   时间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