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节目《时间的答卷》带给观众精神的回响

6月4日,由国家广电总局组织创作,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委宣传部参与指导,上海市广电局、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中心承担制作的大型主题电视节目《时间的答卷》在东方卫视播出。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总书记这句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强烈历史担当和深厚人民情怀的精辟论述,被浓缩为节目名字。


截至目前,节目已播出“忠诚”“血肉”“初心”三期。从为党管钱袋的卢绪章像八月风荷“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怀,到“帕米尔雄鹰”拉齐尼一家三代接力护边的大爱坚守;从老百姓冒死为“红军菩萨”龙思泉护坟的鱼水情深,到“草原额吉”都贵玛和28个“国家孩子”之间的血浓于水;从革命先烈李大钊引领青年们救亡图存以期创造青春之中国的舍身取义,到当代好书记陈庭元负重前行帮助凤阳县农民摆脱贫困的赤诚初心……极具时间穿透力的党史故事直击观众内心。


党史节目《时间的答卷》带给观众精神的回响


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中,《时间的答卷》是如何寻找、选取并讲好这些故事的?节目制片人、总导演及主持人陈辰进行了创作分享。


党史节目《时间的答卷》带给观众精神的回响

节目制片人、总导演及主持人陈辰



沉下去,才能立起来


《综艺报》:今年涌现了许多礼赞建党百年的电视文艺作品,《时间的答卷》有哪些鲜明特点?


陈辰:2019年,我们曾打造过文化纪实寻访类节目《闪亮的名字》,首创了“走访纪实+影视演绎”的跨形态综合模式。


党史节目《时间的答卷》带给观众精神的回响


作为一档以电视艺术致敬百年风华的主题节目,《时间的答卷》打破编年体的讲述方式,从共产党人博大精深的精神谱系中提取八大核心品质—— “忠诚”“初心”“血肉”“公仆”“自强”“胸怀”“担当”“奋斗”,作为八个篇章的核心主题。这八个篇章,可以看作一张浓缩的百年答卷,它是党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伟大创造的党性写照、价值结晶。


《综艺报》:《时间的答卷》和《闪亮的名字》有一脉相承的地方,这次主要做了哪些升级?


陈辰:最核心的保留要素是脚踏实地、真情实感。《时间的答卷》八期节目,十六个人物,每期呈现两个在不同的时代坐标点上,遥相辉映又一脉相承的精神传奇。节目希望将从历史的河床上打捞而来的珍珠,捧献给当下的观众,用它们熠熠生辉的不朽光芒,带给大家精神的回响。


党史节目《时间的答卷》带给观众精神的回响


《综艺报》:具体到人物和故事的选择,都有哪些标准?


陈辰:节目内容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从大众耳熟能详的人物身上找到新鲜点,比如在《初心》中讲述李大钊时,侧重呈现他在年轻人中发展第一批党员的故事;一类是挖掘不为大众所知却震撼人心的人物,比如《血肉》中的18岁红军卫生员龙思泉,是遵义当地人口中的“红军菩萨”,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相应地,创作方式有两种路径:前者需要海量搜集、整理和学习,把厚重的史料进行浓缩、萃取;后者需要从只言片语、蛛丝马迹中找到更多“拼图”,然后把人物形象丰富起来。


党史节目《时间的答卷》带给观众精神的回响


《综艺报》:如何找到最有感染力、最具冲击力的故事素材?


陈辰:当我们以创作为契机,认真翻阅这张“百年答卷”,发现那些最珍贵的记忆、最浓烈的情感,并不是保存在档案馆和陈列室的资料里,那些最动人的瞬间其实就在老百姓口口相告、代代相传的故事里。


所以,创作没有捷径,唯有踏破铁鞋,通过实地采访,才能获取最一线的信息。


党史节目《时间的答卷》带给观众精神的回响


比如,我们去新疆采访“帕米尔雄鹰”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人、战友,发现他们一家三代都是戍边人,这不就是“忠诚”的最佳诠释吗?当拉齐尼的儿子拉迪尔,在节目中坚定地说到“我长大也会当一名护边员”时,相信观众也能从信仰的接力中,切身感受到何为“时间的答卷”。


回归历史现场的讲述,更能让大家直击他们曾经来过这个世界并为之奋斗过的痕迹,感受到被时间淘洗过的温度和力量,进而发自肺腑地去致敬,去铭记,去传承。


党史节目《时间的答卷》带给观众精神的回响


有细节,才有信服感


《综艺报》:这档节目融合了纪实和文艺两种形态,整体来看特别有历史的沉浸感,节目组是如何塑造这一特质的?


陈辰:在去都贵玛老人家中采访时,她提起内心的一个遗憾,说当时没有条件给“国家的孩子”留下一段影像。这就促使我们努力复刻历史的记忆,让观众从泛黄的、斑驳的气息中,感受真实的温度。


党史节目《时间的答卷》带给观众精神的回响


节目大胆采用了虚实场景穿插叙事的方式,同时以戏剧演绎嫁接互动访谈,让演绎者的场景重现与事件亲历者、见证者或是历史研究者的真实口述相辅相成。


比如在演绎画面中,表现了都贵玛提议“不要再叫孩子们编号了,我们给他们取个蒙古名字吧”,于是给28个孩子逐一取名的场景,接着切换到演播室,真正的“国家孩子”走上节目,介绍自己被“额吉”寄托了诚挚祝福的名字,艺术与现实重叠,有如穿越时空。


党史节目《时间的答卷》带给观众精神的回响


《综艺报》:节目对历史的细节还原做得特别用心,请分享一下创作心得。


陈辰:《时间的答卷》有艺术创作的成分,但场景的布置、演员的挑选、细节的拿捏都极力遵循写实原则。


节目结合了大量珍贵的照片、史料、视频,如广大华行的捐股报告、卢绪章遗物里的一张账单、拉齐尼舍身救人的监控视频……


同时,出现在节目里的服装、道具、场景陈设、大屏素材,都是细抠出来的。比如,节目真实还原了卢绪章先生家里“八月风荷”的画作、林占熺先生的实验室。前往武汉拍摄张定宇院长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部分影视拍摄就是在金银潭医院完成的,一些医护人员还友情客串、本色出演。


有些细节因为年代久远,难以考证,但创作团队还是很努力地去还原,比如创作团队曾经为龙思泉应该拿什么样的枪讨论了很久,还请教了不少专家,最后得出了一个相对合理的推测:那时的红军卫生员可能根本就没有枪,因为条件太艰苦了。


《综艺报》:演员们为整个故事的讲述增色不少,创作中,有哪些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瞬间?


陈辰:一群专业而敬业的演员倾情加盟,给了节目巨大的动力。以胡歌为例,从接到脚本开始,他就不断发问:“我该怎么描这个碑?我的口音应该是什么样的?”录制那天,当他化好妆容、穿上造型服装,背上原型人物的水壶和地图包的时候,拉齐尼的儿子拉迪尔看到他都愣了一下,转身跟工作人员说:“他有点像我的爸爸……”事实上,很多演员都和原型人物形似且神似。


党史节目《时间的答卷》带给观众精神的回响


《综艺报》:从《闪亮的名字》到《时间的答卷》,团队创作的信念是什么?


陈辰:复刻历史记忆的工作充满了挑战,而我们就像一辆坦克车,碾过障碍,一往无前,坚持到底。再宏大的史诗,都是一撇一捺写就的,当节目用真实的细节不断修复记忆,历史就能鲜活起来。这个过程,充满了职业的幸福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答卷   帕米尔   节目   时间   初心   党史   血肉   红军   场景   观众   细节   名字   综艺   精神   人物   故事   国家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