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都是平声韵,没有所谓的仄声韵,唐诗真正的发音是按陕西话读

唐诗都是平声韵,没有所谓的仄声韵,唐诗真正的发音是按陕西话读

我是百科阅览,想到什么写什么,内容不垂直不专注,跨领域跨类目,不迎合不孤独。所有内容都是原创,敬请阅读,但是你若抄袭我的内容,肯定维权到底!

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依然是中国的诗词曲。

当你对世界了解得越多,你就越会爱自己的祖国。

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从古至今一直散发着无穷魅力,只是因为近代我们被西方列强蹂躏了,所以近代的一些人怀疑我们的文化出了问题,于是我们的文化被自己鄙视了。

然而迄今为止,我们是人类历史上从未中断的文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却遭到自己的鄙视?这是什么心理呢?

唐诗都是平声韵,没有所谓的仄声韵,唐诗真正的发音是按陕西话读

这其实是人的谄媚心理作祟,当国力日衰时,必然有人会谄媚外来的文明。

今天我们的国力日渐强盛,我们的文化也被重新认知。只是经历了近代的惨痛历史,我们和自己过去的文化出现了断层,如何传承我们的文化,将是我们今后需要面对的一种考验。

今天我们将我们的传统文化称之为国风,然而今天我们又该如何传承国风呢?

古代的诗词曲

我们的文化瑰宝如唐诗、宋词、元曲,如今我们已经很难再复刻过去,就像后来的明清的诗词已将难以超越唐宋一样,我们今天也难以超越我们的古人。

唐诗、宋词、元曲当你深入了解就会发现它们的体系非常严苛,唐诗有平仄要求,宋词有词牌限制,并不是随意就能写出一首好的作品。

比如,唐诗有严格的平仄讲究,而押韵的韵脚只有平声,随意挑选一首唐诗,你会发现韵脚都为平声。

唐诗都是平声韵,没有所谓的仄声韵,唐诗真正的发音是按陕西话读

这里随意给大家看几首唐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前一首是王维写的,后一首是李白写的,大家可以看到,王维写的韵脚分别是“枝”和“思”,这两个字都是平声。李白写的韵脚分别是“烟”、“川”、“天”,这三个字也都是平声。

有人可能会说,我看到有些诗并不是平声的韵脚,这该如何解释呢?

唐诗都是平声韵,没有所谓的仄声韵,唐诗真正的发音是按陕西话读

这个问题确实存在,比如这两首诗,它的韵脚我们读来就不是平声。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前一首是柳宗元写的,后一首是王维写的。柳宗元写的这首诗中“灭”和“雪”就不是平声,而王维诗中的“上”也不是平声,这是怎么回事呢?

实际上,古人写的依然是平声,唐朝的官话是古陕西话,古陕西话中的读音和今天的读音不同,即使今天的陕西话也跟普通话的读音有很大的区别。陕西话中这两个字的古读音就是平声,只是我们现在读去声,柳宗元诗中的“灭”同“咩”音,“雪”同“薛”音,王维诗中的“上”同“商”音。

唐诗都是平声韵,没有所谓的仄声韵,唐诗真正的发音是按陕西话读

因此,原则上不存在所谓的仄声入韵的说法,这种说法只是以现在的读音去匹配古人的诗。

不但如此,有时候你甚至还会发现古人写的诗竟然不押韵!比如大家都熟知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里的“亲”和“人”并不是同一个韵脚啊,实际上我们是按现在的发音来读的,所以觉得韵脚不对,其实古时的“人”跟“音”发一样的读音。

而宋词就更加复杂了,宋词由于来自曲,而曲是可以演奏的,所以曲有完整的曲调,因此词在创作的时候遵循曲调创作,而这曲调就是词牌的由来。

不过宋朝距离唐朝已经经历了一段时期,这其中的读音也发生了变化,而创作也随时发生变化,宋词有了仄声韵,而且不一定要一韵到底。

唐诗都是平声韵,没有所谓的仄声韵,唐诗真正的发音是按陕西话读

宋词看上去结构松散,长短不一,很像今天的散文诗,实际上宋词有着严格的词牌要求,今天的散文诗根本无法与之相比,要写出一首好词非常难。

如今我们要复刻古人的诗词曲,几乎不太可能,没有一点功底,根本没法创作,并且如今的时代也不是过去的时代了,复刻古人的创作对于今天有意义吗?

但是我们不能舍弃自己的文化,那我们又该如何传承呢?

文化传承

国风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限于一种文化模式,就像古代的《诗经》和《楚辞》,这两种文体都被视为我们的国风。

虽然一个是北方的民歌,一个是南方的话语,但都不妨碍作为我们自己的文化,因此我们今天传承文化可以采用形神兼备的方式。

我们不必拘泥于传统的诗词格式,但是内容上我们与古人的意境高度契合,这就是一种新的中国风,形式上是现代诗词,但内容上却是古人的意境。

唐诗都是平声韵,没有所谓的仄声韵,唐诗真正的发音是按陕西话读

我创作的这种中国风一般为28行,既有唐诗的五言七言,又有宋词的长短句,不受平仄限制,总体上看像现代散文,但实际上是古风。

如今已经创作了九十多首,并做成书签,特意挑选出部分与大家分享,以下是节气节日系列的中国风共14首,内容有点长。


节气系列

节气分为几个版块,初立的节气和其他节气,内容是节气中所感所悟。

“立”节气词

“立”节气词主要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首。

中国风·立春

月落 山空 夜沉

古道 幽径 风声

青裘裹身 纤手余温

小窗落尘 炉火微冷

摇曳残灯 寒风叩门

心知风声 却问何人

酷暑严寒 消遣人间 一轮又一轮

年年岁岁 朝朝暮暮 日落了月升

念念不忘 缘浅情深 为谁一生苦等

新芽破土 落叶归根 相伴日月星辰

心似荒原 寸草未生 冷了孤城

听闻春光 星夜兼程 乱了心神

一壶浊酒 谈笑风生

三杯两盏 绿蚁金樽

云层层 风阵阵

雷滚滚 雨纷纷

凡心已倦 未敢说困

低眉轻叹 抖落心尘

世人愚钝 笑红尘 几经沉沦

岁月无痕 泣无声 却难有恨

东风拂柳 几多温存

祈愿春归 落英缤纷

胭脂 抿红香唇

金簪银钗 华服在身

今夜 等春还魂

万绿丛中 深情一吻

春神 原是女儿身

万紫千红 香袭人

唐诗都是平声韵,没有所谓的仄声韵,唐诗真正的发音是按陕西话读

中国风·立夏

蝉鸣 抱枝丫

纵声喧哗 声声入夏

柳丝 轻垂下

镜湖梳发 自顾不暇

顽童 捉鱼虾

惊了野鸭 遁入云霞

绿水 漂竹筏

南山脚下 一池荷花

夜来 听鸣蛙

咿咿呀呀 不知困乏

青山 出绿茶

忙采新芽 几户人家

山中晨曦 氤氲薄雾如纱

谁人提笔 点染天地如画

门前潺潺流水 送过落叶飞花

似花非花 何苦飘零天涯

青石小径路滑 雨花白了乌瓦

思念入怀 可曾为谁风雅

时间犹似 脱缰白马

一骑绝尘 浪迹天涯

我自困卧南窗 骤雨透窗纱

君已兰舟催发 顺水东流下

春光逝 问良人心可乏

娥眉淡 谁提笔为君画

清风无眠 遥想一世繁华

一夜月光 瘦了谁的牵挂

不及回眸 身已长大

咫尺天涯 何处是家

唐诗都是平声韵,没有所谓的仄声韵,唐诗真正的发音是按陕西话读

中国风·立秋

月如钩

遥挂 树梢头

岸边柳

俯身 问孤舟

江心沙洲 宛若眼眸

阵阵潮头 声声泪流

酷暑渐去 鸣虫草间轻奏

晚来秋风 蝉声催人白头

一盏 离愁

恰似 如鲠在喉

又似琵琶掩面 不忍探头

江水 东流

往事 不堪回首

胸有千千心结 欲说还休

昔日 与君离别后

望断 层楼

如今 醉卧日高头

疏影 窗漏

萧瑟秋风 为伊消瘦

滚滚红尘 只剩泪流

信笺薄 思念厚

青丝疏 情意稠

今生何处 执子之手

长路漫漫 与君同舟

两地闲愁 饮尽断香残酒

别有一番滋味 涌上心头

人生如梦 实难参透

一叶落 却知天下秋

唐诗都是平声韵,没有所谓的仄声韵,唐诗真正的发音是按陕西话读

中国风·立冬

朝来雨 晚来风

望断 广寒宫

霜寒降 覆青松

冷落 万山红

斜阳欲暮 天边几羽断鸿

风烟散尽 蝼蚁绝于草丛

草木枯萎 褪去青葱

百花凋敝 失了娇容

千山万水 抹去香浓

玉尘点点 风情万种

与君一别 十里长亭相送

昔日折柳 如今人去楼空

一声叹息 多少往事 尽在不言中

思如针 情如线 却把心事密密缝

一诺千金 自是情深义重

两情相悦 何须海誓山盟

梧桐雨 玉钗凤

无边月 水玲珑

相思泪 断人肠 泪泉涌

离别恨 波心荡 愁眉峰

情缘易断 经不起岁月拨弄

人生易老 只剩下一脸倦容

时光如流水 太匆匆

匆匆之中 人生如梦

人生如梦 行到水穷

行到水穷 坐看云终

心怀 天下苍穹

回首 冷月当空


唐诗都是平声韵,没有所谓的仄声韵,唐诗真正的发音是按陕西话读

其他节气词

其他节气词是24节气中觉得这个节气有感而作,分别是清明、雨水 、小满、端午、白露。

中国风·清明

雨落 山林

一夜 绿树成荫

隔窗 望景

一眼 山色如屏

紫燕衔春 摇曳落英

一丝垂柳 一寸柔情

疏雨 洗清明

魂归 何处寻

路难行 一步一阶泪满襟

多少事入心 却都已曾经

千里孤坟 难觅故人影

思念成疾 唯有梦相迎

肠断 雨打浮萍

夜半 惊梦初醒

人间四月 芳菲尽

梨花暮雪 满地情

弹指岁月 霜染鬓

前路漫漫 与谁行

夜深人静 泪湿罗巾

花辞光阴 入土凋零

我欲生死相依 不负君

怎奈生死别离 缘已尽

无力 翻卷光阴

无心 天上流云

可怜 琴记残音

可恨 岁月无情

风沉吟

欲伤心

唐诗都是平声韵,没有所谓的仄声韵,唐诗真正的发音是按陕西话读

中国风·雨水

昨夜 小楼春睡

卷帘疏影 一夜盼春回

春风 将门轻推

一枝扰窗 只见春欲坠

轻嗅 枝头香蕊

不经意间 春神流下眼泪

风来 抖落了梅

窗下满地 尽是冬雪余味

寒意 未曾消退

暖风柔情 此生赋予了谁

春神 含羞似醉

宛若新娘 未曾谋面之美

等春归

衣带渐宽 终不悔

盼春晖

为伊消得 人憔悴

遥想冰雪消融 潺潺溪水

叶下 层层鱼尾

一眼春风十里 远山青翠

湖上 紫燕翻飞

可怜春色如画 令人心醉

无奈光阴似箭 无人可追

二月雨水

娘亲檐下 盼你归

亲情可贵

何忍慈母 眼中泪

宛若 杨柳低垂

心怀 念念慈悲

唐诗都是平声韵,没有所谓的仄声韵,唐诗真正的发音是按陕西话读

中国风·小满

杨柳岸 雨如烟

莲叶乱 乌篷船

沃野千里 良田成片

烟波江上 云帆点点

树下 良宵夜半

草间 蝉虫无眠

暖风熏醉 夏夜未满

金翅蟋蟀 躲在墙角碎砖

岁月静琢 句句良言

志得意满 处处风光无限

岂料人生 峰回路转

一时饮尽 离合悲欢

夜阑珊 曲轻弹

拨琴弦 叹流年

人生苦短 不过是红尘客栈

长路漫漫 谁不是苦乐酸甜

谁曾想 高处不胜寒

落魄时 何似在人间

是聚是散 权在一念之间

或悲或欢 还看心中所愿

人生得意 把酒言欢

花开花落 人事走远

看破浮生 未至小满

狼牙初月 何须正圆

清风 拂面

何惧 路途遥远

青春 作伴

放眼 层层山峦

唐诗都是平声韵,没有所谓的仄声韵,唐诗真正的发音是按陕西话读

中国风·端午

五月 初五

门榻 艾叶菖蒲

龙舟 竞渡

眉间 雄黄祛毒

白米香粽 高门朱户

腰间香囊 阁楼香炉

帘外 风吹西湖

雷峰夕照 悦目

波光处 宛若游龙舞

断鸿声渐远 落天幕

听闻塔下 千年白蛇被伏

从此尝尽 世间悲苦

断肠何处 何忍回眸一顾

缘尽于此 几番流年情苦

青丝暮雪 已然稀疏

何时等来 天边鸿雁传书

梦轻难记 自怜幽独

风摇红烛 已是隔世恍惚

饮尽 世间悲苦

相逢 却已陌路

春归 不知何处

隐隐 两三树

人生 行至低谷

寂寞 更无主

流水不住 时光飞舞

烟雨楼台 闲庭信步

月明好渡 归来江湖

寻常相见 犹道如初

唐诗都是平声韵,没有所谓的仄声韵,唐诗真正的发音是按陕西话读

中国风·白露

秋风住

斜阳 草树

落日 红欲暮

青石窟

溪流 涧谷

曲径 通幽处

遥想当年 花团锦簇

如今凋敝 落花坠满泪目

梦里不知 身在何处

光阴易逝 不觉一时恍惚

花香 如雾

醉了 山间麋鹿

触目 如故

年华 好似雨露

趁得青春尚好 恰似玉脂凝肤

奈何相思之苦 何时能足

却为谁 牵肠挂肚

只叹人生清苦 却似窗外翠竹

只怕是 到头来回眸一顾

已是 霜起白露

阅尽人间春色 无数

悲伤处 秋风留不住

尘归尘 土归土

桥归桥 路归路

心若水边白鹭 胜似闲庭信步

波澜不惊 抬眼笑看云卷云舒

往昔来不及 翻读

尘事 已落满家书

唐诗都是平声韵,没有所谓的仄声韵,唐诗真正的发音是按陕西话读

重要节日词

在我们传统文化里,有几个重要的节日,这些节日代表了我们中国人的文化情结,它们分别是除夕、元宵、七夕、中秋、重阳。

中国风·除夕

雪开 春故里

香醉 惹人惜

玉尘偏爱 玲珑地

辞枝入怀 不愿起

转眼除夕 万户著新衣

阖家团聚 何惧千万里

门上春联 年年相约 等你提笔

墨尽 为春作序

檐下灯笼 点点烛火 盼你归期

思念 生生不息

亲酿一壶香醇 共饮金樽绿蚁

似有 几分醉意

轻弹一曲古筝 撩拨万千思绪

怎奈 心事难寄

情丝 万缕

从来 亲情难弃

相隔千里 难断别离

何须 提及

如此柔软 细腻

怡然入心 悄无声息

听小曲 观社戏

除晦气 迎岁吉

爆竹声中 送除夕

烟花满天 迎新历

夜半 却无睡意

听闻 东风耳语

静待 春神还礼

二月 一眼新绿

唐诗都是平声韵,没有所谓的仄声韵,唐诗真正的发音是按陕西话读

中国风·元宵

日暮 归鸟

流水 小桥

夜来结露 春草

离人 越见缥缈

多少事 以为落脚

挥不去 梦中萦绕

灯火阑珊 西楼月已高

红墙碧瓦 倚栏哼小调

去年今夜 灯如潮

火树银花 星如浇

玉壶光转 十里动笙箫

宝马雕车 一夜香未了

舟行水上 偶遇船艄

心有灵犀 相逢一笑

面若桃 杨柳腰

容颜娇 眼波俏

移船别去 未及相邀

惊鸿一瞥 回眸一笑

人生际遇 命中注定机缘凑巧

天道轮回 善恶是非无处遁逃

本就是 为情所恼

却偏说 红尘可笑

前世难忘 孟婆难入药

今生重逢 只缘情未了

可怜 岁月如刀

生生 催人老

春去 恨意未消

人月 两相照

唐诗都是平声韵,没有所谓的仄声韵,唐诗真正的发音是按陕西话读

中国风·七夕

秋风起

轻纱 薄衣

种种 恼人天气

当庭际

征鸿 尽去

万千心事 难寄

遥想当年 暮云合璧

对饮 金樽绿蚁

如今花落 重门紧闭

只剩 相思一缕

今又 七夕

天河 遥望别离

怎奈 风急

不见 牛郎织女

往昔 香脸媚眼迷

青丝微绾 明眸沉春雨

只怕是 朱颜玉肌香醉了画笔

谁知 造化有深意

如今 晓镜云鬓春光去

可曾问 雁字回时声声为谁啼

被冷香消 旧梦难续

心若成疾 可怜药石无医

奈何思念 遥遥无期

蓦然回首 往事已成追忆

时光流转 不忍提及

何苦又来 惊扰离愁别绪

等到 落花满地

谁料 此番结局

唐诗都是平声韵,没有所谓的仄声韵,唐诗真正的发音是按陕西话读

中国风·中秋

明月 几时有

蓦然回首 月满西楼

天凉 好个秋

叠枝戏水 金桂香透

习习秋风过处 暗香盈袖

朵朵桂花开时 月到中秋

往事 回眸

犹记 月上柳梢头

执子之手 相约黄昏后

一醉 方休

何必问 断香残酒

别是一番滋味 在心头

君知否 岁月将青丝染白头

我却念旧 莫道人比黄花瘦

往昔容颜粉黛 已被岁月偷走

只剩孤盏摇曳 依然为君守候

花容旧 思念皱

信笺厚 泪难收

情意 如琴丝在手

岁月 在指尖弹奏

半世沧桑 与谁同结鸳鸯扣

滚滚红尘 与谁共饮桂花酒

星已落 蟾宫夜未休

西窗烛 未剪泪先流

梦初醒 听院中落叶哀愁

惊回首 有多少余生可守

寄人间 莫道雪满头

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

唐诗都是平声韵,没有所谓的仄声韵,唐诗真正的发音是按陕西话读

中国风·重阳

秋意凉

乌瓦 著白裳

雁成行

镜湖 映秋光

天已墨 遥望灯微黄

一番雨 一番凉

夜已静 谁在低声唱

蛩声细 漏声长

谁人 推小窗

却是 秋风响

凄凄 惶惶

薄衣难耐 夜更长

沧沧 凉凉

红尘苦渡 浸悲伤

一封家书 写尽半世沧桑

千言万语 只剩珠泪两行

茱萸香 菊簪黄

不思量 自难忘

登高凭栏 若彷徨

天涯何处 是故乡

几多秋风 枯叶飘荡

岁月静好 情意绵长

缘何 惹秋霜

无处 话凄凉

明月 空床

长夜 未央

生死 两忘

天各 一方

唐诗都是平声韵,没有所谓的仄声韵,唐诗真正的发音是按陕西话读

以上就是跟中国传统节气和节日有关的中国风的创作,欢迎留言。如果觉得不错,还将分享三国系列的中国风。

传承文化,发展文明,我们也将是历史的创造者。

我是百科阅览,生活阅览馆,百科杂货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平声   陕西   唐诗   仄声   韵脚   词牌   读音   节气   青丝   国风   宋词   发音   秋风   古人   思念   岁月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