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级战场巨片《长津湖》上映,这场战役为何改变朝鲜战争的格局

史诗级战场巨片《长津湖》上映,这场战役为何改变朝鲜战争的格局

我是百科阅览,一个喜欢“说闲话”的人,闲话的内容不垂直不专注,跨领域跨类目。所有内容都是原创,敬请阅读,但是你若抄袭我的内容,肯定维权到底!

聊聊改变朝鲜战争格局的长津湖战役。

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史诗级战争巨片《长津湖》上映。

这部电影众星云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博纳影业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摄制,导演来自三位大师级人物:陈凯歌、徐克、林超贤,演员由吴京、易烊千玺扛鼎,朱亚文、李晨、胡军、韩东君主演,段奕宏特别出演。

史诗级战场巨片《长津湖》上映,这场战役为何改变朝鲜战争的格局

目前这部电影单日票房已经超过《战狼2》4.26亿,成为单日票房最新记录。

很多观众在影院里看哭,被战争场面震撼的同时,感受到当年志愿军战士的伟大。

对于这部史诗级电影,它的真实历史到底是怎样的,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这个战役非常宏大,不是几千字能全面展示清楚,这里仅以时间轴为序,让大家对长津湖战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为什么战役发生在长津湖

1950年10月19日,朝鲜的首都平壤被美国操纵的“联合国军”占领,此时朝鲜的政府机关所在地临时设在江界

江界的东南方向就是长津湖,要到达江界,就要通过长津湖。

1950年10月底,美国第10军旗下精锐部队陆战第1师在朝鲜东部的港口元山登陆。

仁川登陆正是第10军所为,其中旗下第7师作为先遣部队在11月21日到达了鸭绿江边,这是美军地面部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鸭绿江。

美军陆战第1师目的地第一站是长津湖,第二站是江界,最终目标是鸭绿江。

史诗级战场巨片《长津湖》上映,这场战役为何改变朝鲜战争的格局

陆战第1师有着精良的武器装备,他们的出现就是要给朝鲜最后致命一击,以便尽快结束战争,完成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的圣诞节攻势计划。

此时美军陆战第1师向北推进,而志愿军也正在向南部署防御。

美军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命令全速推进,但是美军陆战第1师师长史密斯没有执行这个命令,而是以安全速度行军,并且还在下竭隅里修筑了临时机场。

原本应该是美军先期到达长津湖地区,但是由于史密斯的顾虑,志愿军战士愣是用两条腿跑赢了美军的四个轮子。

志愿军第9兵团先于美军陆战第1师到达长津湖地区,在这里做好了包围圈,就等着陆战第1师进入口袋,最终两军在长津湖交锋。


双方的参战部队实力如何

这场战役可谓是王牌军队之间的对决,堪称人类军事战争史上的经典战役。

中国人民志愿军

参战部队:第9兵团(所辖20军、26军、27军,总兵力15万人)

战役指挥:宋时轮

参加过的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上海解放,被国人传颂的“霓虹灯下的哨兵”就是他们,作为第二批部队入朝参战。

美国联合国军

美国第10军+韩国第1军团(美军第10军旗下精锐部队陆战第1师,总兵力10.3万人)

战役指挥:史密斯

参加过的战役:瓜岛、冲绳岛战役,陆战第1师组建100多年来未尝一败绩。


长津湖战役全过程是怎样的

这里以时间轴为序,为大家简单讲述长津湖战役全过程。

11月24日

11月24日,陆战第1师全部进入长津湖地区。

此时的朝鲜异常寒冷,创下50年来最冷天气,长津湖地区的气温已经零下30度。

陆战第1师中的美国士兵已经有人冻伤,而史密斯认为志愿军的冻伤情况会更加恶劣,因为志愿军战士没有像他们那样御寒的厚棉衣,根本抵御不了这样的严寒。

尽管陆战第1师师长史密斯非常谨慎,但是面对茫茫白雪,他相信前面不可能有埋伏,因为在这样的严寒之下,在雪地里只要趴上半个小时,人立刻就会没命。那时候他们将不费一兵一卒,就能给这些愿军战士收尸了。

史密斯想得没错,但是他千算万算,没有算到志愿军战士的钢铁意志。

志愿军第9兵团最开始是作为解放台湾的主力驻扎在我国的东南沿海一带,由于美国的阻扰,派其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造成解放台湾的计划延后,此时朝鲜战争爆发。原本计划第二年春天投入朝鲜战争的第9兵团,因为战况变化不得不提前投入战斗。

史诗级战场巨片《长津湖》上映,这场战役为何改变朝鲜战争的格局

此时的第9兵团还穿着南方御寒的薄棉衣,而当时我们的补给严重不足,因此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就像史密斯所观察到的那样,他们身上御寒的衣物根本对抗不了这个寒冬。

先跨过鸭绿江的20军第一天就有700多人被严重冻伤,而提供给前线粮食、棉装的补给线被美军的飞机切断,缺衣少食的志愿军战士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投入这场战役。

严寒的天气虽然让志愿军战士饱受折磨,但是也帮助他们完成了伏击战的隐蔽工作,进入志愿军包围圈的美军陆战第1师被多段分割包围。

这里给大家一张长津湖战役的地图,便于大家阅读。

史诗级战场巨片《长津湖》上映,这场战役为何改变朝鲜战争的格局

11月27日夜

在那个寒冷的冬夜,美军陆战第1师的战士蜷缩在战壕里,他们没有想到几分钟之后,他们中的有些人将永远长眠于此。

突然一声嘹亮的军号声划破夜空,志愿军第9兵团的战士向长津湖地区的美军陆战第1师发起全面进攻,长津湖战役就此拉开战幕。

美军陆战第1师的各个团被志愿军分割包围,指挥部与这些部队之间的联系被彻底切断。

这一阶段进攻的重点是在柳谭里的陆战第1师5团和7团战斗群,但是陆战第1师不是普通的美军,他们有着精良的装备,面对志愿军战士的冲锋,他们凭借密集的火力进行抵抗。

当时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没有先进的火炮支援,有的只是手里的步枪和腰上的手榴弹,因此不得不冒着枪林弹雨一直往前冲,一直冲到手榴弹的投掷范围内。在投掷了大量手榴弹之后,冲进敌人的阵地与他们进行肉搏。

如果不是因为武器装备上的悬殊,柳潭里的志愿军当晚就可以吃掉陆战第1师的5团和7团,但是在分割包围时出现了一个缺口。

史诗级战场巨片《长津湖》上映,这场战役为何改变朝鲜战争的格局

11月28日

28日黎明来临,激战了一夜之后,志愿军的攻势开始缓和,而美军的空中优势将发挥作用。

此时的美军指挥终于发现自己的处境,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那么28日晚将是他们人生最后一个夜晚。

而志愿军方面的指挥宋时轮也发现了被包围的这支美军不是一般的美军,他们的武器装备超过普通美军,如果不打掉他们的指挥部,那么一旦他们形成统一行动,那么将对志愿军构成巨大威胁。

于是新的战略进攻调整为打击美军兵力薄弱的部队和下竭隅里的指挥部,下竭隅里成为了美军陆战第1师生死存亡的关键。

史密斯在指挥部这里安排了4000多人和重型火力,阵地前设置了大量的地雷、铁丝网、障碍物,与之配合的是机枪、迫击炮、榴弹炮、坦克,如此强大的防御体系,想要突破这里并非易事。

或许史密斯认为志愿军来这里就是送死,但是志愿军真的来了。

史诗级战场巨片《长津湖》上映,这场战役为何改变朝鲜战争的格局

11月28日夜

28日黄昏,落日消失在山头,天地又将进入沉寂,雪依然在飘落,打破这种死亡般静寂的是志愿军第58师的炮火。

迫击炮攻击之后,冲锋号吹响,志愿军战士前赴后继冲向敌人的阵地。

很多战士在敌人密集的火力下牺牲了,但后面的战士依旧不断地冲锋,他们知道只要突破了敌人的火力,跟他们面对面较量时,美军根本不堪一击。

志愿军战士虽然从东西两侧突破了敌人的阵地,但是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们要面对的不仅是埋在地下的地雷,还有如死神般恐怖的坦克。

由于缺少反坦克武器,志愿军战士只能用炸药包、爆破筒,甚至腰间捆上手榴弹,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对付这个钢铁死神。

战斗持续到29日凌晨,弹药耗尽的58师不得不退出战斗。

如果不是我们的装备和补给跟不上,美军陆战第1师恐怕已经死了两次。

此时的美军凭借装备的优势在下竭隅里苟延残喘,双方就此陷入对峙阶段。

史诗级战场巨片《长津湖》上映,这场战役为何改变朝鲜战争的格局

11月29日

11月29日黎明来临,志愿军战士需要再次补给,准备29日夜间作战,而此时的美军将回援下竭隅里,并且从这里撤退逃跑,此时附近的小高岭成为了防守美军反扑的重要高地。

接受这个防守任务的是172团3连连长杨根思,能否守住这个高地,对整个战局至关重要,而杨根思的回答是:有我就有阵地在!

史诗级战场巨片《长津湖》上映,这场战役为何改变朝鲜战争的格局

但是配属给杨根思的兵力只有一个排,而他们的口袋里只有三个土豆。

11月29日,美军以飞机和大炮对高地狂轰滥炸,不断发起集团冲锋。如果不能从这里突破,那么美军陆战第1师就会被全歼,所以美军向杨根思所在的小高岭发起猛攻。

密集的炮火向小高岭袭来,没有空中支援,杨根思和战友们只能蜷缩在防御工事里忍受着敌人的狂轰滥炸,坦克也出现在了阵地上,那轰隆隆的火炮声仿佛就是死神一步步走来的脚步声。

面对数倍于己的美军,杨根思率领战士们打退了敌人8次连续进攻。美军的尸体越来越多,而活着的志愿军战士也越来越少,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和重机枪排长及一名伤员。

杨根思命令排长和伤员撤下去,向营长报告这里的情况,而他独自一个人留下来守阵地。

他带着枪支和炸药隐蔽起来,等待敌人下一次的进攻。

美军发起了第9次进攻,这一次进攻途中没有遇到子弹和手榴弹。他们相信小高岭阵地上的志愿军战士全部阵亡了,在接近山头的那一刻,陆战第1师扬起了他们的蓝色战旗。

史诗级战场巨片《长津湖》上映,这场战役为何改变朝鲜战争的格局

已经负伤的杨根思没有撤退,更没有投降,那一刻他抱起一个巨大的炸药包,拉燃导火索,纵身向敌群冲去,与40多个已经爬上阵地的美军同归于尽,陆战第1师的战旗被炸得粉碎。

杨根思壮烈牺牲,牺牲之时,刚过完自己28岁生日23天。

美军第9次冲锋失败,再也没有踏上小高岭。

此时志愿军80师开始进攻新兴里的美军,原来的情报称这里是一个营,但实际上这里是一个团,而且还是大名鼎鼎的美31团“北极熊团”。

最终80师啃下了这个硬骨头,创造了以劣势装备全歼现代化美军1个加强团的经典战例,“北极熊团”的团旗被缴获,陈列在我们的国家军事博物馆中。

下竭隅里的美军到了覆灭的边缘,随时都可能被志愿军攻破,最后的决战即将来临。

由于我们志愿军的弹药和补给严重不足,始终没能一鼓作气攻破下竭隅里,这为陆战第1师最后的逃跑留下了喘息的机会。

史诗级战场巨片《长津湖》上映,这场战役为何改变朝鲜战争的格局

11月30日

美军在西线战场溃败的消息传来,美军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亲自飞到下竭隅里宣布向南撤退的命令。

创建至今100多年来从未有过败仗的陆战第1师,如今面对撤退的命令,师长史密斯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他将向南撤退的命令改为向南进攻。江界已经去不了了,现在最重要的是保命,陆战第1师撤退正式开始。

史诗级战场巨片《长津湖》上映,这场战役为何改变朝鲜战争的格局

12月1日

凌晨时分,被困在柳潭里的陆战第1师5团和7团向南突围,再不向南撤退,他们就别想再活着回去。

凭借现代化的先进武器装备,5团和7团犹如猛兽露出獠牙一般向南拼命突围,但是遭到志愿军各防御阵地奋力阻击,许多志愿军战士牺牲在防御阵地上。

由于志愿军战士的钢铁意志,5团和7团难以撤退,地面部队要求空中支援,于是美军破例在夜间进行空军火力支援,在投下大量的照明弹之后,空中火力支援开始。

当时志愿军缺乏制空权,地面部队无法打掉美军的空军支援,志愿军阻击行动被迟滞,陆战第1师的5团和7团得以一步步向南撤退。

正如陆战1师作战处处长所言,如果中国军队拥有一定数量的空中力量和足够的后勤保障,陆战队肯定一个也别想活着回来。

当时的美国电台在报道陆战第1师的战况时说,如果你的丈夫或儿子在陆战第1师的话,那么请为他们祈祷吧。

史诗级战场巨片《长津湖》上映,这场战役为何改变朝鲜战争的格局

12月4日

陆战第1师5团和7团拼尽全力,终于撤退到了下竭隅里。

这21公里的路程,陆战第1师来的时候用了59个小时,撤退时用了4天。

12月5日

志愿军26军原本计划在12月5日向下竭隅里发起总攻,但是因为天气原因,大雪阻滞了志愿军的行动,错过了进攻的最佳时机。

此时的陆战第1师师长史密斯知道志愿军对于这场战役志在必得,陆战第1师有可能将从地球上被彻底抹去,生死存亡在此一举。

撤退的大势已定,但是撤退并不是想撤就撤,因为陆战第1师手里还有5000多伤员,他们拖慢了撤退的速度。

史密斯下令将伤员从下竭隅里机场空运撤出战场,一天的时间这些伤员被全部撤离,最后的大撤退开始了。

虽然败局已定,但是颜面需存。

撤退之前,史密斯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宣称:这不是撤退,而是一场向南的进攻。

史诗级战场巨片《长津湖》上映,这场战役为何改变朝鲜战争的格局

12月6日

12月6日清晨,朝鲜战争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空中掩护撤退开始了。

为了不让陆战第1师彻底溃灭,美军出动西西里号、菲律宾海号、莱特号、福吉谷号、普林斯顿号、巴丹号、培登海峡号7艘航母的舰载飞机,加上美军第5航空队的战斗机、中型和重型轰炸机,甚至侦察机都用上了,这些机群轮番起飞,在陆战第1师撤退的道路上建立空中掩护走廊。

面对敌人的疯狂撤退,27军志愿军战士将敌人的坦克先头部队放过去,然后向中部的步兵进行猛烈地攻击,阻止敌人逃跑,让他们把命留在这里,成了志愿军战士冲锋陷阵的号角。

此时被风雪阻滞的26军终于赶到战场,与27军一起向敌人发起猛烈地进攻。

史诗级战场巨片《长津湖》上映,这场战役为何改变朝鲜战争的格局

12月7日

陆战第1师终于撤退到了古土里,这里距离下竭隅里仅18公里的路程,美军用了38个小时。

他们的最终撤退目标是兴南港,那里距离古土里仅70公里,中间有一处南撤的必经之路——水门桥。

水门桥距离古土里6公里,对于现代机械化装备的美军来说,如果这里道路不通,那么他们手里的一切现代化交通工具将被堵死在这里,而此时的水门桥已经在12月1日就被志愿军炸毁了。

对于陆战第1师来说,这里就是它的生命线,生命线的争夺战就此拉开战幕。

12月1日,正当柳潭里的陆战第1师5团和7团向南突围时,志愿军第1次将水门桥炸毁,但美军工程兵很快搭建了一条可以通车的木桥。

12月4日,陆战第1师5团和7团撤到下竭隅里时,志愿军第2次将水门桥炸毁,但又被美军工程兵快速修复。

12月6日,陆战第1师准备全力撤退时,志愿军第3次将水门桥炸毁,这一次志愿军连桥基都炸毁了,誓死将美军歼灭在此。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美军爆发了强大的工业能力,他们准备空投桥基。

美军现有的降落伞无法承载1吨重的搭桥组件,12月6日当晚便有一支降落伞维修小组带着更大的降落伞从日本飞往朝鲜。

12月7日上午,美军8架运输机将8套搭桥组件空投到古土里,他们要重新搭一座可以通车的桥。

史诗级战场巨片《长津湖》上映,这场战役为何改变朝鲜战争的格局

12月9日

12月9日下午,不到3天的时间,美军在水门桥的悬崖上架设起了一座可以承重50吨的铁桥,所有型号的坦克和车辆均能通行。

驻守在水门桥附近的60师180团1营2连多次打退南撤的美军,但在这一天,他们没有进行任何的阻击,让美军得以顺利逃脱。

后来在打扫战场时才发现,在这里伏击的两个连的志愿军战士全部冻死在阵地上,他们的手已经和枪冻在了一起无法分开,129个伏击的志愿军战士,此时已经成了冰雕,却依然保持着伏击的姿势,没有一人投降,没有一人退缩,全部壮烈牺牲。

史诗级战场巨片《长津湖》上映,这场战役为何改变朝鲜战争的格局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记载的成建制全员冻死在阵地上的第9兵团一共有3个连:27军59师177团2营6连、20军60师180团1营2连、27军80师242团2营5连。

请记住这些永不磨灭的番号,请不要忘记他们为谁而牺牲。

在这些牺牲的志愿军战士中,有一位名叫宋阿毛的战士,他是27军59师177团2营6连战士,他留下了最后的遗言。

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史诗级战场巨片《长津湖》上映,这场战役为何改变朝鲜战争的格局

12月11日

美军陆战第1师主力通过真兴里,终于摆脱志愿军在长津湖的包围圈,结束了陆战第1师建立以来最为艰难的磨难。

美军第10军在陆上撤退的道路被阻断,而当初从海上登陆的元山已经被朝鲜人民军收复,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只能下令从兴南港海陆撤退。

美国海军300余艘舰船驶往兴南港,掩护部队登船撤离。

撤离之时,美军向兴南港倾泻3.4万枚炮弹和800枚火箭弹,作为留给志愿军追击的礼物。

史诗级战场巨片《长津湖》上映,这场战役为何改变朝鲜战争的格局

12月24日

圣诞节的前夜,最后一批运载美军的舰船从兴南港撤离。

麦克阿瑟原本计划圣诞节前结束的战争,最终以美军失败撤退而结束。

惨烈悲壮的长津湖战役就此结束。


尾声

长津湖战役有怎样的战略意义呢?

长津湖战役改变了朝鲜战争的格局,打破了美军妄图以先进的武器装备决定战争胜负的梦想,并且让这个当时世界上头号超级大国经历了它有史以来第一次大撤退。

长津湖战役打出了我们的军威和国威,从此没有人敢轻视中国人民抗争的决心和意志,没有人敢轻慢刚刚成立的新中国。

这场战争离我们会越来越远,但是战争并不会彻底消失。

请在自己人生最艰难的时候,想想我们祖国的这些英雄,与他们相比,我们的艰难又算得上什么?

请在自己人生最辉煌的时候,也想想我们祖国的这些英雄,没有他们的牺牲,我们何来自己今天的幸福?

国庆节假日,有空的时候,不妨去电影院感受一下#电影长津湖#。

我是百科阅览,生活阅览馆,百科杂货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战役   指挥部   史密斯   向南   水门   朝鲜   志愿军   巨片   陆战   美国   兵团   史诗   阵地   美军   格局   朝鲜战争   战场   战士   部队   敌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