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

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贵妇的葬礼。非宫斗、暖人心

【背景介绍】

慈禧治下的晚清,一位美国传教士I.T.赫德兰(Isaac. Taylor.Headland )带着他的医生妻子来到了中国。

他们选择了在北京城落脚。

传教的同时,用西式医术医治上至宫廷贵妇、下至平民的疾病,能够得以和那个时代有了最广泛的接触。

回国后,赫德兰根据自己和妻子的亲身经历撰写了几本关于中国的著作,其中《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Court Life in China)一书,把视角重点放在了清廷上层。

本文摘自该书

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

初读此篇,竟然感觉很是亲切,很有人情味、烟火味,接地气儿

这种感觉似乎很久不曾发生了。

为此破例转发,推荐给朋友们品读,也许您还能够通过外国人独特的视角另外有所收获呢。

以下内容摘自赫德兰夫人的笔记:

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

【一】

有一天,我收到了一张大白纸,上面用汉字写着肃亲王母亲去世的消息,邀请我去参加"起三"仪式。

我并不懂得参加这个"起三"仪式的真正含义,但是我知道,参加的人应该带些诸如点心、水果、用纸花装饰的花篮、香烛、纸做的金银元宝或是一卷卷纸做的丝绸。

这些都是给死者用的。

在她死后第三天晚上,这些会被统统烧掉,而死者的灵魂则会来享用水果和点心。

我觉得我送那样的东西有些奇怪,于是便定做了一个由白菊花装饰的漂亮花圈,打算派人送过去。

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

收到请柬的时候,我非常感激,但是又觉得他们可能只是走个形式,并没有真的期待我去参加葬礼。于是我便让我的中国女仆带着花圈前往,告诉他们我不懂得他们的规矩,所以就不去了。

没多久,女仆就回来了,她说肃王府的人非常希望我能过去,让我看看他们葬礼的仪式,无论如何我都不能拒绝。

福晋还派了她的马车过来接我。

我于是按照中国的风俗,带着女仆让她坐在前面,出发前往肃亲王府。

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

【二】

快到肃王府的时候,我们便看到许多前来吊唁的亲王的马车和轿子。

整条街上都是马车、轿子,仆人和车夫随处都是,但是一切都井然有序。

街上还有几十个士兵和特别的安全人员,后者穿着一种灰色的长袍,外面套着白色的短褂,胸前有黑色的字写着他们的号码。

这种灰白亮色的制服也是孝服,是由肃亲王提供的。

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

走到王府大门,我发现四处都是仆人,他们都穿着白色的袍子,神情肃穆,一脸庄严,等待着差遣。

这时候有人高声念出了我的名字两个从头到脚都穿着白色孝服的女仆人从院子里面走出来,一个人则在前面带路,另一个人伸出胳膊扶着我穿过庭院,仿佛我也是个裹脚的女人。

我被她们带着穿过了一条迂回的小路,穿过了很多院子和走廊,因为前院是招待男客的。

我们最终来到了一个房间,里面站满了穿着白色袍子的女仆,我一进门她们便屈膝请安

肃亲王的福晋、一个侧福晋、还有死去的老福晋的女儿们都在那里。示意图

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

示意图

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

【三】

她们也都全身穿白,头发梳成满族式样,没有戴珠宝和鲜花,只是头上缠着一层一层的白麻布

其中有两个是已经出嫁的女儿,已经不属于这个家庭了,因此她们的丧服没有生活在王府之中的媳妇和孙女那么粗糙

正是这两个女儿来负责接待客人,引导客人走人祭奠的房间,而肃王府的女眷则跪在那里

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

白色门帘打开后,我看到地上跪着两排穿着白色丧服的人。

我一进屋,她们便身子前倾,磕头在地,低声哀号

由于不懂得他们的规矩,我只是走上前去,弯下腰,先对福晋说了一些安慰的话,然后又一一安慰众位女眷。

然后我便观察其他的女客,看她们像军人行礼一样,把右手放在头侧,向福晋、福晋的儿媳妇以及大女儿问候,然后便走近一张小桌子。

桌子上面摆着祭奠用的银器,有一个酒杯、一个大碗、几个只能装两小勺酒的小杯子。

她们用碟子端着拿起一个小杯子,对着肃王母亲那带有华盖的漂亮的灵柩台,将酒杯举到头顶,然后倒空再重新斟满,反复三次。

每次倒酒在地,那些守孝的人便一起磕头,低声呜咽。

之后客人便站起身来,走到我们站的地方,悼唁就是就是这样

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

示意图

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

【四】

老福晋的三女儿似乎将我当做一个身份特殊的朋友和客人,所以坚持要我和她走到一个白色的帘子后面,从那道门帘我能够看到外面祭奠的王公大臣,但是他们却看不到我们。

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

我发现男宾的仪式和女宾非常类似,不同的是他们走进那个搭着篷子的大院时,在穿着白袍的男仆的引领下,直接走到祭坛边,跪下向亡灵志哀,然后起身到另一间屋子里,肃王以及王府中其他男性子嗣都跪在那间屋里面。

祭奠死者的大厅门外挂着一个厚厚的黄色门帘,每当门外的仆人通报客人来到的时候,门帘就会被掀开,让客人进屋,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片光线。

跪在地上的守孝的人就会开始哭号,直到悼唁的人离开这间屋才会止住。

当然,这些客人只在这屋中停留一会儿。

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

留在屋里的女子全都是肃王家的近亲,她们或全身披麻戴孝,或只是部分戴孝。

这些女眷跪的屋子里到处挂着白色的幔帐,垫子也是白色的,原来摆设的瓷器以及其他装饰全都移走了。

地上铺着厚厚的草席,这些女子就跪在上面。

只有肃王福晋例外,她是跪在一个深蓝色的小毡垫上,在屋子的西北角,正对着门帘,帘外是祭奠大厅。

几个男性亲戚走进屋来,按照满族人的习俗给肃王福晋、儿媳、长女行礼

当然,其他下跪的女子我全都不认识。

我注意到,他们行完礼后立刻就出去了,都没抬眼瞅一下屋中的女子。

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

【五】

肃王、肃王的儿子以及其他守孝的男子都穿着白色皮衣,就连站在祭奠大厅以及间或在走廊中走动的仆人也都穿着白色裘皮衣服,而没有披麻戴孝

肃王福晋左边跪着是肃王的侧福晋,如果我没有数错,一共是五个。

福晋身后是肃王的长媳,也就是未来的肃王福晋

在她的左边,是王爷的女儿和孙女。

福晋和侧福晋头上都缠着层层叠叠的麻布,头发编成了两个长长的辫子,垂在背后。

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

我以往见到她们的时候,她们都是穿着刺绣精美的绸缎衣服,头上戴满了精致的首饰,珠宝和鲜花,脸上浓妆艳抹。

现在穿着白袍,露着本来的肤色,头发垂在脑后,都很难认出她们来了。

而肃王的孙媳和孙女的头发依然是梳过的,只是用长长的银簪代替了往常的玉簪或金簪。

她们也没戴珠宝和花朵,没有使用红色的头绳,而是用一寸半宽的麻布包了一层又一层。

她们这种打扮非常优雅,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在西方人眼中,她们黑色的头发与白色的麻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不过中国人自己可能并不这么认为。

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

【六】

看了一阵子之后,我对陪伴我的福晋说:"我不应该再打扰您了,您能容许我来亲眼看看这么特别的仪式,我觉得非常荣幸"。

"不,你现在不能走,你必须等着超度的人来,等把纸房子和其他各种东西都烧了才能走。我希望你能够全面了解我们的风俗,这是葬礼中最重要最特别的一天。"

我坚持说我不能再这个时候给他们添麻烦。

福晋却说:"不不,你不能这么说。这不是添麻烦。你得留下来,和我们一起吃晚餐。"

当我继续坚持要走,她便说如果我走了,就是看不起他们

她如此坚持,所以我只能问能不能让我的女仆回家去照顾我的孩子,他们便立刻安排妥当了。

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

【七】

趁着没有男宾的间隙,王府中的女眷带我到了一个搭着篷子的大院中去看看院子里的布置,然后又带我去了祭奠大厅。

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

所有这些祭奠仪式都是在肃王母亲——老福晋生前所住的院子、屋子里面举行的。

这院子、屋子我以前也常来,每次我给王府中的人看完病之后,老福晋总想当面谢我

走过大门时,我注意到院子上面是用草席搭起来的,草席下面的空间大约一百五十英尺见方。

这个灵棚顶上有几大块的玻璃,是用来采光的。

屋子里到处挂着华贵的绸缎做成的帐子,颜色都是那种凝重的蓝、灰、白色

帐子上写着歌颂老福晋或是肃王府功德的话,这些都是肃王好友赠送的,他们都已经来悼唁过了,但在今后的几天之内还会再来

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

从大门走进院子后,北头是一个游廊,横贯整个院子。

游廊上挂着很多特殊的帘子,把游廊分隔成不同的间隔,其中装点着典雅旗幡和各种装饰,给人一种醒目的感觉。

这个地方是给出家人用的,他们现在还没到,来了之后,他们要在这里日夜念经,直到整个葬礼结束。

游廊里面正对灵柩台的地方,摆放着一张桌子。

后来,我看到出家人把他们带来的一个银器放在桌上。

大家全都非常肃穆地对待这个银器。

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

大门口通到祭奠大厅的庭院顶上盖着厚厚的席子,将房间的门口和大门口连了起来,这些草席子和房间地板上铺的一样。

游廊是有屋顶的,里面摆放着一堆堆的点心、香、水果、纸钱,这样新奇的景象我在中国还是头一次看到,这些东西足有十到十二英尺高

这个景象确实很漂亮,你必须仔细看,才能看出那一堆堆的东西竟然是点心和水果。

他们是怎么把这些点心、水果一层层地堆在一起,即使被碰到也不会掉下来,这一点我真的想不透,不知道里面有什么巧妙的机关。

走进祭奠大厅,首先映人眼帘的,就是大大的灵台,上面盖着金色的布,前面摆放着一堆堆上供用的点心。

旁边是一张桌子,桌上燃着白色的方形蜡烛,边长有五英寸,蜡烛的四面都刻着仙女、神仙的图案。

桌上还有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这些菜肴和水果、点心,都是给亡灵准备的。

这张桌子前面还有一张大约一英尺高的桌子,上面摆放着祭祀用的酒杯,前来悼唁的人就跪在这张桌前。

走进祭奠大厅时,我看到男士们都跪在大厅左边,女士们跪在右边,中间隔着白色的帷帐

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

【八】

在外面看完这一切之后,我被人领到了餐厅,和肃亲王的儿媳妇以及两个妹妹、坐在一起。

她们都非常友善,竭力让我自在一些。

我们吃饭的时候,穿白袍的太监在旁边的伺候,他们跪在地上和福晋讲话,这样的太监有很多。

于是,我便问老福晋的大女儿:"府上日常有多少仆人?"

"大约四百个。"她回答。

我想,要在老福晋死后四十八个小时,给四百个仆人换上白色的丧服,以及打点出我见过的所有一切,这些任务多么艰巨啊!

他们甚至连馒头平时上的红点都改成了黑点。

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

吃过晚饭后,我们听到街上传来僧侣的鼓乐,便准备出去看。

肃亲王以及家里的男性成员都赶到门口去迎接,而女性都留在屋里。

他们直接走到了走廊上,带头的和尚来到祭奠的大厅,对着灵台跪拜九次,不过却没有沥酒在地,每跪拜三次后,他都站起来,双手合十,举至眼前

然后他们分列在院子中间一个高出的平台两侧,开始吹奏他们奇怪的音乐,客人可以从他们中间通过。

福晋对我说,过一会儿他们就要列队上街,给死者送路

于是我便告辞,想赶在前面走到大街上,等着他们出来,看看他们怎样把那些礼物烧给死者。

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

【九】

我走到大街上,就看到了纸扎的车马,这些是用来送亡灵前往西方乐土的。

然后还有一顶轿子、数不清的奴仆、纸钱、丝绸,一座壮丽的大房子,这些都是用纸做成的,供死者到达西天之后使用。

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

没等多久,我就看到了整个队列,那些僧人走在前面,他们用唢呐、锣鼓演奏着悲戚的音乐。

僧人后面是肃亲王家的孝子和他们的亲朋

守孝的人到达烧东西的地方后,在僧侣们演奏的哀伤的乐曲和花钱雇来的穿孝之人的哀号之中,跪在白色的垫子上,跪在纸扎的东西前面。

僧侣便开始念经,乞求神灵帮助死者的灵魂上路

在这过程中,有人将那些纸扎的东西点燃,转瞬间一团熊熊大火直冲云霄,方圆几里都能看到。

很快,刚才那些纸扎的物品都成为了闪着火星的灰烬,守孝的人都散去了,只剩下一些街上的孩子们用长长的木棍拨弄着那团燃烧着的火焰。

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

据说,人死后的前三天,灵魂要去天上很多殿堂的,从一个衙门到另一个衙门,听候对他的判决,他生前做过的好事或是坏事,都记录在生死簿之上。

第三天,亡魂会返回自己家中,与家人道别,然后就踏上了漫漫的不归路

因此,要把所有这些纸扎的东西都提前送去。

念经超度要持续四十九天,和尚念三天、喇嘛念三天、然后道士再念三天,之后再由和尚念,如此反复。

其他的事情就和我前面描述的一样。

王府中所有人包括仆人都要穿孝。

丧礼期间,家中其他所有事情都要放在一边,只是哀悼、哀悼。

其实他们本应该高兴才对,因为可怜的老福晋已经瘫痪多年,死亡对她来说是一种解脱

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

【十】

丧礼的这些天,福晋经常派人来接我。

有一次,我从院子里走过,看到院子里放着很多要烧给死者的东西,这些也都是纸扎的。

我发现有些东西做得十分逼真自然,让人无法辨别真假,尤其是那些家具、鲜花,那种带大理石座的大黑檀木椅子、橱子,各种各样老福晋平日用的家具,就和老福晋原来房中摆的那些一模一样。

我注意到桌子上还有一沓纸牌,一盒骰子,老福晋生前很喜欢玩这些。

院子里还有一张纸做的椅子,那是太监们带老福晋到院子来时坐的。

我对陪着我的肃王儿媳说:"您不会觉得您祖母在阴间都会用到这些东西吧?"

"也许用不上,但奶奶喜欢玩牌,掷骰子,还有那把椅子。不管奶奶用不用得着,我们都想把她老人家生前喜欢的东西给她带上,这样我们就不会觉得那么难受了" 她说。

贵妇的葬礼——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非宫斗 暖人心

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游廊   福晋   人心   晚清   门帘   女仆   亲王   贵妇   美国人   仆人   葬礼   死者   王府   宫廷   点心   院子   大厅   穿着   客人   眼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