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之光华为成长系列二:任正非在华为为何不看重北大清华高材生

国货之光华为成长系列二:任正非在华为为何不看重北大清华高材生

我是百科阅览,想到什么写什么,内容不垂直不专注,跨领域跨类目,不迎合不孤独。所有内容都是原创,敬请阅读,但是你若抄袭我的内容,肯定维权到底!

聊聊任正非为什么不看重北大清华的高材生。

华为成立之初缺资金,发展之时不仅缺资金还缺人才,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任正非在1990年开创了一个独特的制度——员工持股。

华为员工的股份加起来占大头,员工享受公司的分红;而任正非作为创始人,只占了很小的比例,仅为1.18%,而这个比例现在还在缩小。

国货之光华为成长系列二:任正非在华为为何不看重北大清华高材生

华为内部有工会,员工持股以工会的形式共同持有,但不能影响公司的决策,经过几次完善之后,被称为“虚拟股份”制度建立起来了,这个制度既保证了任正非对华为的控制权,又让华为的员工们能享受到公司发展的红利。

员工们购买的股份,不仅给华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资金,也带来了干劲。

只要员工愿意打拼,公司赚的钱总有他的一份,所以员工就愿意留下来,把华为当做自己的家,这样钱和人的问题就都解决了。

所以为什么说任正非崇拜毛泽东,从全员持股就能看出来,这种制度其实就是一种小规模的共产主义。

国货之光华为成长系列二:任正非在华为为何不看重北大清华高材生

在这种制度之下,华为创造了“狼”文化,这些“狼”人们,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工作起来如发狂一般,废寝忘食地搞研发,遇到客户就大家一拥而上将他拿下。

对于很多项目的开发,任正非如履薄冰,因为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豪赌,他对研发团队说,研发如果失败了,你们还可以到别的公司打工,而他只能从楼上跳下去

庆幸的是,每一次任正非都赌对了。

1993年,华为与贝尔争夺义乌邮电局一战,一炮而红。

1994年,华为江苏大战,当年销售额突破8亿元。

1995年,华为销售额达到15亿元。

1996年,华为交换机进入香港,首次服务内地以外的运营商。

1997年,华为进入俄罗斯,首次服务国际市场,此后销往全球五十多个国家,成为全世界销量最大的交换机。

国货之光华为成长系列二:任正非在华为为何不看重北大清华高材生

华为的年轻人成了华为的中流砥柱,这其中有一个叫李一男的工程师脱颖而出,但是后来成了华为的劲敌,而这很可能也是之后任正非不太看重北大清华高材生的原因之一。

李一男为什么从原来华为副总裁,最终变成华为的劲敌?这事要从华为遇到瓶颈说起。

1997年,华为迎来了10周岁,这个时候的华为年收入突破了41亿元,已经位列中国电子百强榜前十。

表面上,华为看上去蒸蒸日上,但是任正非却看出了其中暗藏的危险。

国货之光华为成长系列二:任正非在华为为何不看重北大清华高材生

在之前的创业中,华为涌现了一大批牛人,一个项目一大波牛人上,项目很快就拿下了。

但是,当公司做到一定规模之后,这样的招数就不管用了,部门之间开始出现沟通问题,而且还有了小团体和山头主义。任正非虽然没有亲自带队,但是对公司内部的变化却了然于心。

他深知这样下去,华为迟早要倒掉。为了让华为能够活下去,任正非决心改革。

这就是优秀的商业领袖与普通老板不同之处,在公司最好的时候改革,而不是等到公司快死的时候才想起来要革命。

国货之光华为成长系列二:任正非在华为为何不看重北大清华高材生

1997年底,任正非决定西天取经,而这西天就是美国,这如来就是IBM。

任正非到IBM看了之后,发现IBM的管理方式非常先进,完全可以解决华为现在的问题。

于是,任正非就下定决心,无论花多少钱,也要让华为学会这套东西。不过IBM这尊佛可不是菩萨心肠,他们的报价一点儿也没有国际友情,开口20亿。

1997年的20亿相当于现在的2000亿,这跟抢没啥区别,但是任正非认了,他直接拍板,把这20亿掏了!

回国之后,任正非召开誓师大会,宣布华为改革,计划3到5年内学会IBM的现代管理体系,并且声明,谁要是抵触变革,谁就得离开华为!

国货之光华为成长系列二:任正非在华为为何不看重北大清华高材生

一个企业蜕变是需要时间的,而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华为当时已经上万人,而且每天还不断有人进来,原来在自己的位子上待惯了,失去了进取的动力,也不愿意随意改变,人都喜欢待在舒适区。

如果不想自己改变,那就要被世界改变

这其中就有当时任正非很看好的李一男,任正非让他学管理,但是李一男认为这是把他从研发上退下来,是任正非信不过他。

于是,李一男选择离职,离职的时候他拿走了华为的设备,并且挖走了一批销售精英和工程师,然后成立了港湾网络和华为对着干。

国货之光华为成长系列二:任正非在华为为何不看重北大清华高材生

2001年,互联网的寒冬来临,很多企业在泡沫中消亡,而华为也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这时候的华为遭遇创业以来的三连重击。

第一重击来自2G技术,当时的2G发展有两个方向,这一次华为没有赌对,导致研究出来的技术无人问津,而西方巨头围堵华为,让华为命悬一线。

这一次的经历,让任正非有了深刻的认识,他知道技术必须做到领先,才能不被世界淘汰,也正因为这一点,让他在5G上大获成功,不过这都是后话,现在的华为正在遭受第二重击。

国货之光华为成长系列二:任正非在华为为何不看重北大清华高材生

第二重击来自小灵通,任正非性格中其实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对小灵通并不看好,因为小灵通是过渡性产品,很快就会被淘汰,于是华为否决了这项目。

但是,现实却很残酷,几百亿市场和华为无缘,而做了小灵通的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并且还借此打算跟华为在3G上抢市场。

这一点让任正非看到了自己没有做到毛泽东思想中的实事求是,后来他感慨道,做产品不能做超越时代的产品,可以领先时代但是不能超越,技术上多走一步,看上去很美,但是当没有谁为你这一步买单时,这一步就将送你走进坟墓。

这一记重击还没有回过神来,第三重击又扑了过来。

国货之光华为成长系列二:任正非在华为为何不看重北大清华高材生

第三重击来自手机,在手机这个领域,任正非没有涉足,并不是他不想做,而是他不想和国内的友商抢市场,之前华为做的产品和事情都是直接和国外的品牌硬刚,把国内市场留给自己的友商。

所以,任随国内的手机厂商,比如夏新、TCL、波导等,和国外的三星、摩托罗拉、西门子、诺基亚等瓜分手机市场,华为有这个技术实力,却没有踏足这个领域。

遗憾的是,他这样的情怀并没有人领情,之后的5G标准投票事情上就能看出来。

这三连击让华为惨败,2002年华为的营收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为了活下去,华为两年内裁了6000人。

国货之光华为成长系列二:任正非在华为为何不看重北大清华高材生

内忧外患之下,任正非的身体累垮了,他患上了癌症,两次手术差点丢掉了性命。

大难不死的任正非开始深刻反省,他觉得自己的决策出现了问题,这些惨痛的经历教育了任正非,让他更加看清楚了这个世界,华为还需要再次变革。

缓过气来的华为开始绝地反击,从哪里输掉市场,就从哪里找回来。

于是,华为在3G、4G、5G项目相继进入研发计划,而之前失去的小灵通市场也要抢回来。

这些问题都解决掉了之后,华为开始对付自己的劲敌——李一男的港湾网络,为此专门成立了“打港办”。

国货之光华为成长系列二:任正非在华为为何不看重北大清华高材生

为了打击李一男的港湾网络,华为不惜牺牲利润与之争夺市场,最终港湾网络在实力强大的华为面前败下阵来,2006年李一男的港湾网络被华为收购。

根据协议,李一男必须回华为工作两年时间,而职务依然是华为副总裁,电信首席科学家,但不再像过去那样拥有决策权。

但是两年一过,李一男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华为。

也许正是因为李一男的出现,让任正非开始重新对人才进行思考。

国货之光华为成长系列二:任正非在华为为何不看重北大清华高材生

高材生虽然能力强,但是他们可能会恃才傲物,当他们羽翼丰满时,还可能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灾难。

或许正是因为李一男这件事情,让任正非从此并不看重名校的高材生,因为能力越强,野心也越大,而一个公司需要的是众人的集体智慧,而不是一个人包打天下的能力

2003年,经历了生死考验的任正非决定放权,从他一人大权独揽,变成8位高管集体决策。

到了2011年,华为实行了轮值CEO制度,终于完成了蜕变。经过这几次历练,华为已经变成了涅槃重生的凤凰。

国货之光华为成长系列二:任正非在华为为何不看重北大清华高材生

任正非将东西方企业管理经验融合到一起形成华为的文化之后,华为就像开足了马力的高铁,在电信领域一路飞奔,直到抢先踏进5G赛道时,被美国紧紧盯上。

那么美国为何要在5G上处处为难华为?任正非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欢迎关注下一篇:国货之光华为成长系列三:任正非如何带领华为对抗美国在5G上破局

我是百科阅览,生活阅览馆,百科杂货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三星   华为   高材生   劲敌   国货   美国   港湾   小灵通   北大清华   员工   领域   制度   项目   系列   市场   技术   网络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