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复活:一场教科书级别的企业自救


瑞幸复活:一场教科书级别的企业自救

去年被调侃为“喝一杯少一杯”的瑞幸咖啡,今年不仅没死,反而活得更好了。

瑞幸当年顶着“巨亏”两个大字在美国上市,一开始被奉为中国式的创业奇迹,造假事件后又变成中概股的奇耻大辱。

剧本走向本来应该是瑞幸信誉扫地,失去消费者、供应商、股东和员工的信任,在美国退市之后破产清算,一段传奇暗淡收场。

但如今一年半过去,它非但没有死去,反而实现了稳健的增长,还把门店做盈利了。

瑞幸复活背后,它究竟施了什么魔法?



瑞幸复活:一场教科书级别的企业自救

1. 瑞幸是怎么复活的?

现在的瑞幸,虽然不能立刻断定其已经从风雨飘摇之中走出,但可以确定的是,它已经补好了船体上的漏洞,开始继续驶向更广阔的大海。

瑞幸这杯咖啡不仅没凉,还在持续升温,那么它到底是怎么复活的呢?主要可以分为三件事:

1)关店

收缩门店是瑞幸的第一板斧。

瑞幸有很多门店效益并不好,因为一时急于扩张,短时间内开了大量门店,虽然数量上赶超了星巴克,但效益没有跟上,称得上是“打肿脸充胖子”。

所以,想要实现盈利,首先要做的是从实际出发,把不赚钱的门店关掉。

2)提价

做生意赚钱最底层的逻辑,就是收入>成本,所以在成本固定的情况下,提价就是最简单直接的办法。

从去年便开始,瑞幸就悄悄涨价,将原本的3.8折券减少,改为4.8折券、抵用券和满减券,推出了不少18元、22元的单品。

即使瑞幸涨价了,在快消咖啡领域也不算贵,相比星巴克动辄三十多元的价格,瑞幸依旧有竞争力。

3)爆品

所谓爆品,就是把一款产品或一个卖点做到极致,从而吸引消费者毫不犹豫地购买,同时带动其他低频产品消费。想要打造爆品,就要不断推出新品,不停尝试。

从五月份开始,瑞幸就铆足了劲搞研发,四个月内竟推出了近60款新品:包括生椰拿铁、杨枝甘露瑞纳冰等。

从数据上看,瑞幸的爆品策略非常成功,去年9月上市的厚乳系列已售出3160万杯,占全年销量的20%;今年新推的生椰拿铁仅6月销量就突破1千万杯。

玩明白了爆品,就掌握了新茶饮的财富密码。


瑞幸复活:一场教科书级别的企业自救

2. “新私域”打造“新瑞幸”

营销增长层面,瑞幸也开始了全面优化,借“新私域”打造“新瑞幸”。

瑞幸放弃了最初疯狂补贴发券的策略,更注重营销的精准性,同时利用自己的数字化技术进行资源扩张,通过数据驱动对私域流量精细化运营。

我们可以看到瑞幸正通过各种话题撬开市场大门重回年轻人的视野。今年4月底,瑞幸与《创造营2021》中的利路修签约,利用他自带社交话题基因,玩起了“生椰拿铁永不下班”等话题梗,引起不少网友的广泛关注。

9月3日,瑞幸咖啡签约了自由式滑雪世界冠军谷爱凌为品牌代言人,提前为2022年北京冬奥营销蓄力。


得私域流量者得天下,私域+社群已经成为瑞幸继App、小程序后的第三大订单来源渠道。

瑞幸通过有针对的补贴和线上社群的玩法,来专注于留存与提频,带来高频复购。据有关资料报道,靠私域打法,瑞幸私域用户已突破180多万,其中110万用户加入了9100多个围绕门店组建的用户福利群。每月,入群人数还以60多万的速度在新增。

瑞幸复活:一场教科书级别的企业自救

3.结语

瑞幸的故事重申了一个真理——消费品公司的生命力归根结底靠两个字:产品。

从营收、利润到市值,瑞幸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价值修复。他的复活过程,称得上是一场教科书级别的企业自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打肿脸充胖子   称得上   教科书   社群   流量   效益   新品   级别   消费者   去年   成本   策略   咖啡   话题   数据   用户   产品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