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女子与17岁男生“不伦恋”,男孩跳楼身亡,父亲痛哭

“你老说喜欢我,你确定吗?你害怕和我一起出现在公共场合,有时候拉着我的手会不经意放开,你我都知,我们终究抵不过世俗。”

“你觉得对你不公平,可是……不管现在我爱不爱你们俩,我都是不对的,对哪边都是伤害,所以,我该死……”

在这份聊天信息里,给人的感觉是两人是恋人关系,可似乎又充满了爱而不能的矛盾。

其实,这是一个17岁男生和38岁已婚女子的聊天记录,但不幸的是,这个17岁男生最近跳楼自杀了。

据男生的父亲讲述,38岁女子是男生认的干姨,是看着他长大的。

所以,男生的家人根本就没想到他们俩会暧昧。

38岁女子与17岁男生“不伦恋”,男孩跳楼身亡,父亲痛哭

38岁女子与17岁男生“不伦恋”,男孩跳楼身亡,父亲痛哭

当女子的丈夫把事情告知男生的父亲,并表示男生已影响到他的婚姻时,该父亲大发雷霆,扇了男生两耳光,还踢了他一脚。

38岁女子与17岁男生“不伦恋”,男孩跳楼身亡,父亲痛哭

男生被打后,情绪激动,从8楼跳下,抢救无效死亡。

38岁女子与17岁男生“不伦恋”,男孩跳楼身亡,父亲痛哭

本是美好年华,却选择用决裂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是因为这场“不伦恋”,还是其他原因呢?

而那位父亲之所以如此愤怒,也许是觉得男生“道德败坏”吧。

可他不知道的是,对于情窦初开的孩子而言,父母的不解和打压,才是最大的伤害。

38岁女子与17岁男生“不伦恋”,男孩跳楼身亡,父亲痛哭

禁止早恋的背后,是父母深深的焦虑

记得在电视剧《小别离》中,妈妈对朵朵管得特别严。

她经常翻看朵朵的书包,就连搜出来的一张小纸条都要细细看。

反正就是感觉到任何女儿可能早恋的蛛丝马迹,她都会如临大敌,万分戒备。

虽然妈妈的行为是因为担心朵朵早恋,耽误了学习成绩。但是整天被人“监视”的感觉,也让朵朵觉得特别压抑。

其实,现实中很多父母都和朵朵的妈妈一样紧张、焦虑,他们担忧或禁止孩子早恋,一方面是担心孩子影响了学业,另一方面是担心孩子做出什么不该做的事,伤害到自己。

所以,即使现代人的思想越来越开放了,但对于早恋,很多父母依然是简单粗暴地批评、禁止。

部分父母为了阻止孩子早恋,甚至会做出过激行为。

就像那个14岁女孩,和早恋男友去开房,父亲得知后,愤怒至极,抡起棍子就打过去。结果,女孩被父亲打断了尾椎骨。

38岁女子与17岁男生“不伦恋”,男孩跳楼身亡,父亲痛哭

因一时冲动,便让孩子留下了难以治愈的身体伤痛,实在悲哀。

其实,青春期的孩子,本就叛逆,你越压制,他会越反其道而行。

曾看到一则痛心的新闻。

北京两个高一学生早恋,还偷尝了禁果,最后,女生宫外孕,两人早恋的事再也瞒不住了。

可是随着事件的曝光,双方家长的愤怒、指责,周围人的嗤笑,让两个孩子的精神、心理和身体上都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与压力。

父母一昧抵触“早恋”,要求孩子专心读书,实则是压抑了孩子的情感需求,那孩子如何懂得在早恋中不犯错?

有些孩子真的因为“早恋”二字,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还记得郑州市曾轰动一时的校园凶杀案,犯罪嫌疑人普某是个初三学生,他一直暗恋同班的李某,而且有一种不健康的执念。

所以,当普某发现李某喜欢别人时,他将李某骗至学校一小屋内,欲强行与她发生性关系,在李某激烈拒绝后,普某竟将她掐死了。

38岁女子与17岁男生“不伦恋”,男孩跳楼身亡,父亲痛哭

李某虽然被法律严惩了,可也挽救不了被他扼杀的年轻生命。

在网上搜索“早恋悲剧案例”,不计其数的惨案实在让人忍不住心痛。

而这些数据的背后,都是对“早恋”的一无所知。

欲教子,必未雨绸缪。

一个一昧禁止早恋的父母,必然是焦虑的;一个没有“早恋”教育的家庭,其教育是缺失的,孩子的成长也是充满隐患的。

因为,不未雨绸缪,必有措手不及的悲剧。

38岁女子与17岁男生“不伦恋”,男孩跳楼身亡,父亲痛哭

情窦初开,是另类美好

仔细回想一下,你青春年少时有喜欢过异性吗?是否还记得初恋的那种小美好?

根据进化心理学,早恋是正常现象,因为从古代开始,很多人是很早就开始恋爱婚配的。

而这一行为模式已经根深蒂固,即使时代进步飞速,人们的价值观和婚恋观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依然有着最原始的心理。

所以,不要说孩子会产生早恋情绪,即使是曾经年少时的父母,也会在十二三岁时情窦初开,这已经是一种人类成长过程中必经的心理模式。

换句话说,情窦初开是正常的,而且学生时代的恋爱,完全没有功利心和物质欲,就是单纯喜欢这个人。

思想还没成熟的自己,甚至会为了这个人做各种各样的傻事,只是为了让对方开心。

这种纯粹的懵懂之爱,对于成年人残酷现实的生活而言,尤显得可贵和美好。

所以说,其实早恋很美好,一点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不解和冲动。

曾看过一则早恋的悲剧,实在让人痛心。

14岁的女孩小敏(化名)认识了一个社会青年,并迅速陷入“爱河”。

此事被很少关注小敏的父母知道后,用激烈的语言去责骂小敏,禁止她早恋。可小敏却不肯和男友分手,还离家出走。

在离家出走失败后,小敏便想着以死抗争。于是,她敲碎了7支体温计,将其中的水银注入双手背侧。

但父母没有注意到小敏的异常,等到发现不对劲时,已经过了七天。而且在就医的过程中,小敏极其不配合。

结果是,因为汞中毒,抽搐、肝脏肿大、肾衰竭等后遗症会伴随她终身。

38岁女子与17岁男生“不伦恋”,男孩跳楼身亡,父亲痛哭

这份早恋,最终以孩子和父母的决裂,悲剧收场了。这究竟谁是谁非呢?

记得小敏曾在日记中写道:“他给了我很少有过的家庭温暖,我喜欢他。这种心情,谁都不会理解。如果不能和他在一起,我宁愿去死。”

字迹间,我们能感受到这份早恋曾给过小敏的美好感觉,以至于让她念念不忘,抵死不愿分离。

但从整个事件中,可以看出,小敏的父母对女儿的关注度太低了,导致小敏长期处于一种缺爱的状态。

随着青春期荷尔蒙的膨胀,小敏内心叛逆的种子开始发芽。

当遇到一个能温暖她内心的人出现时,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小敏,是很容易飞蛾扑火的。

其实小敏并不是特殊个例,而是千千万万孩子早恋的一个典型。

青春期的孩子,无论心理还是生理,都开始变化,敏感叛逆的特征也会越来越明显,还会前所未有地渴望独立。

除此之外,他们对异性和性逐渐产生兴趣,而且,父母没给到的心理营养,孩子也会渐渐向外索求。

因此,早恋就成了第一步。

《解码青春期》里写道:“青春期的孩子,比他们看起来更需要父母的支持。”

青春期的孩子,因为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更容易习得性无助,所以对于恋爱,他们只是很纯粹地想尝试,想追寻一些心理上的抚慰,根本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妥,更分辨不了对错。

所以,与其说早恋是情窦初开,不如说早恋是原生家庭教育疏忽的警钟。

如果家长能重视起来,用温和的方式去对待,孩子会对“恋爱”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如果家长只是简单粗暴地禁止,最终,你的禁止只会让叛逆期的孩子更剧烈反抗。稍有不慎,孩子甚至会坠入“深渊”。

38岁女子与17岁男生“不伦恋”,男孩跳楼身亡,父亲痛哭

父母的理解和包容,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指引

心理咨询师方艺儒认为:

人生最重要的经历之一便是“早恋”,“早恋”的经历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恋爱观、婚姻观,从而决定他一生的幸福。

只是因为不加约束的“早恋”很容易突破禁忌,因此大多数父母都无法冷静地面对早恋的孩子,总会做出过激的干预。

纵观现实生活,其实很多早恋的悲剧,不是来自于孩子,而是来自于父母对早恋的态度。

只有感同,才能深受。其实,相比一昧地禁止孩子早恋,父母的理解和包容更能引导孩子理性对待“早恋”。

因此,为了孩子能更好地掌控“早恋”的行为,父母可以尝试着这样做:

1、尊重孩子,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早恋”标签

男女同学之间聊聊天,讨论课堂知识,节日互送卡片,分享零食……这些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是很正常的。

如果家长根据这些行为就片面地判断为早恋,这不仅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让他感觉到自己不被信任。

同时,也会让他的同学觉得非常尴尬。

即使孩子和某一个异性相处时间比较长,会有可能亲密一些的,这很正常。

其实这时候,孩子并没有觉得自己在恋爱,心里面也没有早恋的意识,他的表现只是说明对异性有好感或相处融洽而已。

所以父母千万不要捕风捉影,更不要给孩子贴标签,而是冷静地深入了解情况,再去沟通解决。

2、用“冷处理”的方法面对早恋迹象

很多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早恋,便立刻各种禁止,给孩子上思想课。

其实,这样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心里面更不爽,更叛逆。

所以,即使孩子出现了一些早恋迹象,父母也要保持冷静的态度,假装若无其事。

先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孩子为什么会早恋。找到问题的根源后,给以理解和宽容,再顺势引导,这样才能以理服人。

其中,父母可以多陪孩子聊聊天,讲讲有关爱情和婚姻方面的故事、道理、箴言等等,让孩子明白真正的爱情的含义,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指导迷津。

3、教育孩子与异性朋友交往时要保持界限感

既然早恋思想是青春期成长中必经的心理阶段,那家长没必要太慌张,最重要的是提前给孩子打好“预防针”,教育他与异性朋友交往时,要保持界限感。

比如,告诉孩子,和异性朋友太亲密的肢体接触,是对朋友的一种不尊重;

在正常的男女同学交往时,不要谈论两性敏感话题;

和异性同学外出时,建议孩子不要太晚回家……

4、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期待

聪明的家长,从小就会给孩子灌输一个观念:爱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家长没必要避开“恋爱”这个话题,你越避开,孩子反而越好奇。

更好的方法是告诉孩子,恋爱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也要让他记住,不成熟的恋爱是无法让人体会其中的美妙,而“早恋”不成熟,只会破坏恋爱的美好体验。

当孩子脑子里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即使他情窦初开,也不敢轻易尝试“早恋”,而是会尝试着克制自己,只为了期待将来的那种美好。

5、父母以身作则

其实,80%陷入早恋不可自拔的孩子,都和原生家庭中父母的爱情观、婚姻观息息相关。

如果父母某一方的婚姻关系混乱,孩子不仅会觉得受伤,也会不那么认真对待婚爱情和婚姻,更容易随随便便恋爱。

反而是那些夫妻恩爱的家庭,因为孩子见识过父母爱情的美好,会对“恋爱”更敬畏、更慎重。

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因为,父母的恋爱观,便是孩子未来的恋爱观。

38岁女子与17岁男生“不伦恋”,男孩跳楼身亡,父亲痛哭

曾有心理咨询师说过:“如果你的孩子在这个时期对异性还没有一点兴趣,那才是特别可怕的一件事情。如果青春期的孩子有谈恋爱的想法,就表示父母没有大的问题。反之亦然。”

情窦初开是孩子正常的成长现象,如果孩子没有表现出这种情感需求,不是孩子懂得克制,大多数是意味着他情感的缺失。

这折射出来的便是原生家庭和父母的教育,一个内心有“阴影”的孩子,才会渐渐冷漠,才会丧失对七情六欲的兴趣,而这绝不是好事。

因此,早恋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而不自知。

所以,面对孩子早恋的问题,请不要一昧地打压或责备,而是给以孩子最大的理解和包容,帮助孩子筑好“早恋”的防线,让孩子学会如何爱,学会如何保护自己,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父亲   男生   情窦初开   早恋   青春期   叛逆   异性   悲剧   家长   父母   美好   男孩   女子   恋爱   思想   孩子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