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嫖娼、嗜暴成性,亲手把我毁了”:悲剧的后遗症,慢慢发作

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王小波


“他嫖娼、嗜暴成性,亲手把我毁了”:悲剧的后遗症,慢慢发作



今天逛知乎时,看到一个很令人沉重的问答:

小时候被家暴的小孩都还好吗?

“他嫖娼、嗜暴成性,亲手把我毁了”:悲剧的后遗症,慢慢发作

有位答主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她的父亲,本是文艺青年,小说、诗歌、文学评论都写过。

但是,由于天分不够,作品没有得到编辑认可,投的稿件都石沉大海。

面对一个破碎的梦,父亲无力挽回,就在现实里一步步沉沦下去,到处埋怨“社会不公”。

他逃离工作岗位,整日酗酒、家暴、招妓,变成家庭的毒瘤。

答主上初中时,父亲会无缘无故跑到学校撒野,把女儿给骂哭。

老师阻止,也会被他打。

有一次,她躲在姥姥家,父亲连门都砸坏了,吓得姥姥赶紧报警。

而母亲呢,被“毒瘤”家暴得了精神病,远离了正常的工作生活。

被打破头,上不了班。

又不敢离婚,害怕父亲会杀了她。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这一点,在家暴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目睹、遭受家暴的孩子,自信心将受到极大的摧残。

她偏科严重,把文学看作毒药,害怕重蹈父亲的覆辙。

为了躲避社交,她毕业后当了一名老师。

即使是当老师,也有学生对她说,“老师你都不笑的。”

她悲观地认为,如果要自己变成一个爱笑的人,得等下辈子了。


这就是最悲剧的地方,父亲早在47岁时去世,给她带去的影响却还在继续。

似乎,暴力的余波,在以另一种方式残存。


“他嫖娼、嗜暴成性,亲手把我毁了”:悲剧的后遗症,慢慢发作


《遭受家暴的孩子》纪录片也写过一个真事。


18岁的阿轩敏感、多疑。

他常常把别人往坏的方向想,社交障碍很严重。

“他嫖娼、嗜暴成性,亲手把我毁了”:悲剧的后遗症,慢慢发作

晚上睡觉,一闭眼,脑袋里全是过去最痛苦的回忆。

“他嫖娼、嗜暴成性,亲手把我毁了”:悲剧的后遗症,慢慢发作

脚步声、开门关门声,甚至是很细微的声音,都会把他吵醒。

“他嫖娼、嗜暴成性,亲手把我毁了”:悲剧的后遗症,慢慢发作

有段时间,他要睡到床底才有安全感。

“他嫖娼、嗜暴成性,亲手把我毁了”:悲剧的后遗症,慢慢发作

而这种种,都是父亲带给他的。

早在7岁时,阿轩就成了父亲的发泄对象。

他每天要负责买菜、洗碗、扫地。

让人一度怀疑,这是生孩子出来做牛做马呢?

不过,这还算轻的。

当他没做到让父亲满意,像是碗洗得不够干净,买错酱料的牌子,免不了一顿毒打。

父亲会让他趴在洗衣机上,用菜刀刀背击打背部。

“他嫖娼、嗜暴成性,亲手把我毁了”:悲剧的后遗症,慢慢发作

他会被打得浑身淤青,门牙崩坏。

这种生活,使他时时刻刻都想着逃离。

他觉得,上吊都要透口气,可他却窒息得要死。

“他嫖娼、嗜暴成性,亲手把我毁了”:悲剧的后遗症,慢慢发作

而母亲要工作,早出晚归,根本没办法保护他。

他只有被打伤进了医院,才能短暂脱离父亲的暴力。

后来,他和父亲分开住了,肉体的伤口渐渐愈合,心灵的伤口却隐隐作痛。

他知道了自己症结所在,立志想要当一名催眠治疗师。他说:

“如果我学了催眠治疗,

可以尝试令自己......

不会有负面的想法,

稍微忘记以前不开心的事。”

“他嫖娼、嗜暴成性,亲手把我毁了”:悲剧的后遗症,慢慢发作

家暴受害者的身份,就是一个最重的枷锁。

摆脱了,就能重新走到阳光底下,去给出关注,给出爱,给出信任。

摆脱不了,则可能滑入另一个深渊。


“他嫖娼、嗜暴成性,亲手把我毁了”:悲剧的后遗症,慢慢发作


有人说,家暴是能“传递”的。

如今的施暴者,也是当初幼小的受害者。

过去的灾难并没有消失,而是在下一代身上重演。

有一个叫《看见淤青》的反家暴宣传片,看完,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因为遭受过家暴,他们转而成为家暴者。

片中的小男孩,从小目睹父亲家暴母亲,内心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他嫖娼、嗜暴成性,亲手把我毁了”:悲剧的后遗症,慢慢发作

父亲所做的一切,仿佛透过母亲的身体,一拳拳打在他身上。

“他嫖娼、嗜暴成性,亲手把我毁了”:悲剧的后遗症,慢慢发作

他弱小,无力反抗,只能躲进浴室里,把门反锁。

“他嫖娼、嗜暴成性,亲手把我毁了”:悲剧的后遗症,慢慢发作

有一次,为了帮妈妈隐瞒,他说谎了。

“他嫖娼、嗜暴成性,亲手把我毁了”:悲剧的后遗症,慢慢发作

结果换来更严重的“惩罚”。

那一刻,他只剩下哭泣和嘶吼。

“他嫖娼、嗜暴成性,亲手把我毁了”:悲剧的后遗症,慢慢发作

后来,他带着伤痛长大了,遇到了心爱的女孩。

但他很害怕对方提到自己的家人。

有一次,女朋友无意中说:

“你爸爸其实对你挺好的,

你说咱这房子车子,

不都是他给买的吗?

知足吧!

谁小时候没被打过。”

“他嫖娼、嗜暴成性,亲手把我毁了”:悲剧的后遗症,慢慢发作

这几句话,无意中为他父亲做了辩解,激活了他内心的怨恨。

“他嫖娼、嗜暴成性,亲手把我毁了”:悲剧的后遗症,慢慢发作

他开始复制父亲的老路:家暴。

“他嫖娼、嗜暴成性,亲手把我毁了”:悲剧的后遗症,慢慢发作

曾经,他无法阻止父亲家暴母亲;而今,他重现了当年的悲剧。

只因为妻子看不见他隐隐作痛的伤疤。

于是,他在妻子眼中,再次看到了委屈、怨恨、失望......

“他嫖娼、嗜暴成性,亲手把我毁了”:悲剧的后遗症,慢慢发作

他希望以这种方式,让妻子感受到自己的痛苦,理解为什么对父亲那么“无情”。

至于妻子将承受什么代价,他完全不管不顾了。


“他嫖娼、嗜暴成性,亲手把我毁了”:悲剧的后遗症,慢慢发作


但成为施暴者,意味着永远走不出家暴阴影。

也过不好自己这一生。

只有把伤害“消化”,走出受害者“剧情”,才算真正疗愈自己。

24岁的令华已经成年,但幼年时期,父亲对母亲的家暴的记忆,依旧清晰如昨天。

她父亲本是个温柔的人。

但婚后,马上原形毕露。

“他嫖娼、嗜暴成性,亲手把我毁了”:悲剧的后遗症,慢慢发作

母亲去购物时,写便条会被骂:“你是猪吗?这点东西都记不住”。

不写,如果漏买了什么,也会被骂:“就不会拿纸记吗?”

“他嫖娼、嗜暴成性,亲手把我毁了”:悲剧的后遗症,慢慢发作


记也不是,不记也不是,简直要把母亲逼疯。

有一次,父亲从语言暴力上升到肢体暴力,从此就变本加厉:

扇一巴掌,已经完全不能满足他了,就开始拳打脚踢。

好在母亲足够勇敢,在感受到生命危险时,带着小令华逃离了那个家。

“他嫖娼、嗜暴成性,亲手把我毁了”:悲剧的后遗症,慢慢发作

但是,家暴的后遗症还在继续:

母亲因为抑郁要靠药物维系生活,无法工作,躲在家里。

“他嫖娼、嗜暴成性,亲手把我毁了”:悲剧的后遗症,慢慢发作

而令华呢?

狂躁、易怒,但又需要母亲把她抱在怀里。

她控制不住自己的怒气,但同时,她想通过撒娇,得到母亲的关怀。

“他嫖娼、嗜暴成性,亲手把我毁了”:悲剧的后遗症,慢慢发作

而母亲呢?

被孩子抓伤,也依然保持微笑。

“他嫖娼、嗜暴成性,亲手把我毁了”:悲剧的后遗症,慢慢发作

而不是以暴制暴。

母亲的温柔,使令华内心的狂暴因子越来越少。

得以健康成长。

她开始意识到,要不是当时母亲足够勇敢,她很可能永远走不出这场困局。

“他嫖娼、嗜暴成性,亲手把我毁了”:悲剧的后遗症,慢慢发作

无意中,母亲在她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在关键时刻远离了家暴者,才能真正斩断暴力的轮回。

因此她要学习法律,帮助更多受害者,摆脱家暴影响。

“他嫖娼、嗜暴成性,亲手把我毁了”:悲剧的后遗症,慢慢发作

她提醒大家,受害者不要逆来顺受,一定要尽快做出有效的举措。

1、第一时间报警震慑。

据联合国调查显示,多数国家中遭受暴力的女性,选择报警的竟然不到10%。

这意味着,超过90%的女性,默默承受家暴的苦果。

家暴者瞄准这点,将会更加肆无忌惮。

敢于报警,或打12338向妇联求助,去警局做好笔录、拍照、法医验伤......

证据确凿,证据链齐全,公安机关才会把家暴的行为,当成犯罪来处理。

2、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

对家暴者来说,最好的震慑是付出一定的代价。

反家庭暴力法规定,违反了人身保护令,将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处以相应的惩罚。

3、不要默不作声。

很多女性觉得,“家丑不可外扬。”

担心把事情闹到离婚,闹到人尽皆知,会给孩子带去不好的影响。

但其实,让孩子一直处于家暴现场,才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敢于向家人、朋友,或是邻居求助,把家暴者“曝光”。

让更多人做监督,令家暴者“社会性死亡”。

用强有力的反击,给家暴者以极大的心理威慑,他才会收敛自己的行为。

4、离开家暴者。

只要还在家暴者身旁,暴力就不可能完全杜绝。

千万不要相信他会浪子回头,任何口头保证,都不过是在麻痹你。

家暴的苗头一旦显露,这个男人就不再可靠。

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安全、孩子未来去赌,因为你根本无法预测他会做出多么过分的事。

做最坏的打算,尽早斩断这段孽缘,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孩子的未来。

长期的家暴,会摧毁一个人的价值感,并合理化这一切,无法下决心远离,也没有勇气重新开始。

致使无辜的孩子,在无能为力的环境下,成长为一个无能者。

在《看见淤青》的结尾,目睹过家暴的小男孩说:

“我希望我没有来到这个世界,

这样我就不会成为妈妈的拖累,

但是我知道,

妈妈爱我,

她还是想生下我,

她会为了我变成战士,

她会拼尽全力,

给我一个,

不会让我看到拳头和鲜血的成长。”

“他嫖娼、嗜暴成性,亲手把我毁了”:悲剧的后遗症,慢慢发作


冥冥之中,孩子成为了最无辜的见证者!

他们会在暴力之下,一遍遍谴责自己。

甚至,还需要用自己漫长的一生,去疗愈自己的童年。

这才是最可悲的。

俗话说,天助自助者。

点个“在看”不要沉溺于受虐的剧情里,敢于大声说NO,世界才会对你说“YES”。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毒瘤   隐隐作痛   后遗症   受害者   暴力   悲剧   无力   害怕   内心   妻子   父亲   痛苦   身上   母亲   妈妈   老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