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一个话题陷阱

本周“全职太太”话题忽然成为网络激辩的焦点。


导火索要从张桂梅的访问说起。张桂梅创建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招收的主要是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后无法继续求学的山区女生,从教育机会开始改变山区女孩的人生。

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一个话题陷阱


最近在一档访问张桂梅的节目里,提到了她有学生在从女高毕业后做了全职太太,回来捐款,张桂梅拒绝了,并不客气地说:“滚出去。”

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一个话题陷阱


她为女生这种选择而感到愤怒:“家庭那么困难,我们把你供到现在,你反而当起了全职太太。”

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一个话题陷阱


但仔细听张桂梅的理由,还是设身处地为女孩子着想的:因为当全职太太等于被“控制”,学到的知识用不上,跟社会脱节,人会退步。

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一个话题陷阱


她还举例“找小三”这种情况来说明男性不会尊重全职太太,会物化自己的妻子,主张女性要靠自己。

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一个话题陷阱


从张桂梅校长的角度来说,办免费女子高中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些女孩受教育走出大山,避免无书可读被迫成为妻子母亲在家庭中被剥削被损耗的被动命运,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又去做了全职太太,其失望可想而知。

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一个话题陷阱


对话片段广为流传之后,“全职太太”这个看似不新鲜的话题引发了激烈争论。一派网友反对女性成为“全职太太”,措辞严厉;另一派网友则称,“女性有选择投入家庭的自由”。


辩论当然有助于开拓思考,但现实是社会有问题,女性遭受困顿,如果局面变成不同选择的女性相互指责对方,似乎跑题了。


“全职太太”是怎样一种存在?


反倒是想起一部2016年曾经推荐过的日剧《逃避虽可耻但有用》。在"契约婚姻"这个看似老土到不行的壳子里套了现实的社会问题:女性的家务劳动,是应该算钱的。


本剧提出,如果把家庭主妇的劳动力按市场价格换成年收入,价格为304.1万日元。

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一个话题陷阱


我查了一下今年的媒体报道,“家庭主妇全年劳动值多少钱”这个问题,在美国相当于75万人民币,在英国相当于30万人民币。


那在中国呢?不同城市不同,“劳动报新媒体”认为,家庭主妇的劳动量等于19.2万元,一线城市可能要超过40万元。

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一个话题陷阱

(via@劳动报新媒体)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的“契约婚姻”与众不同,女主角森山美栗作为失业的心理学硕士意外成为男主角津崎平匡的家政小时工。女主为男主提供了高质量家务和照顾,男主明显感到生活水准大幅飞升。

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一个话题陷阱


女主对万事都有匠人精神,做家务清洁亦完美主义,雇主对她家务劳动能力的充分肯定,也令她觉得这份工作有意义。

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一个话题陷阱


契约婚姻的初衷是各取所需:女主需要一份被肯定、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工作;男主需要精准到位的家政服务,得到高品质少操心的生活。


这看似是偶像剧的开端,但仔细想想甚至有冷峻的嘲讽:现实中很多婚姻的本质,离这样的合同关系有多远?

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一个话题陷阱


更讽刺的是,如果只明确的雇佣关系,女性得到的尊重和回报,远远多于有“爱情”认证的妻子身份。


雇主明确体会到家务劳动提供者对自己的重要性:她认真工作着,我因为有她而得到照顾,不用做家务的时间省下来时间可以做别的事情。

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一个话题陷阱


享受到了家政劳动成果,雇主明白自己也有相应责任,要为员工提供方便的工作环境,不要增加员工的劳动成本。

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一个话题陷阱


生活里丈夫们对妻子的家务劳动有这样明确的认知吗?会感激妻子们的劳动吗?


结婚后更常见的情况是:妻子给搞外遇的男人做家务,对方一句谢谢都没有,理所当然。

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一个话题陷阱


受不了丈夫要离婚,三年的家务劳动灰飞烟灭,工作三年有职场履历和收入,结婚三年什么都没有。

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一个话题陷阱


结婚时是丧偶式育儿,丈夫出轨后离婚也没什么抚恤金和赡养费,孩子依然是一个人养,单身妈妈因为职场履历中断还很难找工作。

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一个话题陷阱


这段戏我之前看的时候只觉得是在对比雇佣关系和婚姻关系,但现在回头看就多了一个感觉:“做了家庭主妇就很难回到职场”,和“家庭主妇遭受不公正婚姻后却更难逃离婚姻”,是同一件事——职场和家庭都在歧视女性。


如果丈夫承担一半的家务和育儿,妻子的职场就不会中断;如果一些公司不会因为“母亲”这个身份就把女员工拒之门外,很多女性就能获得机会,而不是步步头上都有职场天花板,甚至可能被职场歧视打击回家庭。

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一个话题陷阱


随着“契约婚姻会产生爱情”这个套路开展,男女主角谈婚论嫁,偷换概念反而产生:男方提出结婚了就不用给家务劳动算钱了,省下的钱可以用来买房养孩子。

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一个话题陷阱


这就是现在“全职太太”所面对的问题,看起来是“不工作专注照顾家庭,比再找一个保姆省钱”,实际上是妻子应得的收入被抹去,丈夫成为利益分配者,对妻子的贡献视而不见,大家都觉得全职太太只是在家里享福的。


女主坚决反对真结婚了就不给家务劳动付钱的做法,说这是“爱情剥削”。

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一个话题陷阱


“全职太太”在广告里的形象是在温馨的家里带孩子、做家务都化着淡妆面带微笑。很多人对“全职太太”的愤怒在于“坐享其成”。


可现实里有钱阔太太是不是如此快活还两说;而大部分“全职太太”几乎可以说是疲于奔命,与享福无关。


《蜡笔小新》有一个“美伢的早晨”片段,生动展示了“爸爸上班孩子上学妈妈在家”的真相。


天没亮妈妈就第一个摸黑起床、做饭收拾、叫老公儿子起床、让他们吃饭、给儿子洗漱穿衣服、儿子不配合赶不上校车还要背着女儿带着儿子骑自行车去追……终于追到学校门口了再自己骑回来,放下女儿想到自己一口饭还没吃。

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一个话题陷阱

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一个话题陷阱

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一个话题陷阱

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一个话题陷阱

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一个话题陷阱


一条“全职太太”之路,不是嫁了有钱人开始等人养,而是人人都把女性推上看似“理所应当”的道路,最后把繁琐的无穷无尽的家务和育儿抛给女性,还说这是不劳动的女人。

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一个话题陷阱

(△《82年生的金智英》:素不相识的上班族也会指责妈妈到处闲晃)


育儿和家务繁琐,请保姆价格昂贵,职场性别歧视严重,一旦妻子选择辞职,另一个困境就开始了:自己没收入,每一笔开支都要向家人要,网购的全是婴幼儿产品和必需品,都会被丈夫婆婆问“你怎么能花这么多钱”,想给自己花钱更是卑微和心怀愧疚的。

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一个话题陷阱

(△《坡道上的家》)


很多女性朋友反复强调“千万不能当全职太太”“结婚就是被剥削”,是针对现实情况总结出的一种“自保策略”。


如果你还想要自由和自主,你就必须自己赚钱,如果你想要经济权,就要不惜一切代价保留住职场机会。既然一结婚孩子没人带最后都是女性辞职丢掉工作,那不如不结婚,至少不要生。

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一个话题陷阱


但另一方面,很多女性是被拖入这种无从选择的生活的。从小,女孩被规训得视“懒”为罪,从办公室杂务到同居生活产生的家务,女性承担的绝对更多。

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一个话题陷阱

(△《坡道上的家》)


到了婚育问题上,催婚的人说结婚是找个人来照顾你,催生的人说生孩子很简单的生完带着玩玩就好了,也有很多女性的确喜欢孩子,可孩子一旦到来,催婚催生的人不会帮着带,说好了一起分担的丈夫还是我行我素,长辈和丈夫还有可能以帮忙的名义行伤害之实。成为母亲,要亲自痛苦、亲自劳动,花精力处理那些没用的意见和干扰,做最大的付出。

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一个话题陷阱

(△小红书上一位新手母亲的自白)


在这么多痛苦之后,妈妈想找个工作还会发现很难从头开始。


家庭把养育和家务都甩到女性身上、职场对女性不友好,是一对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


知名女演员都常常诉说自己生了个孩子,原本满满的片约就都消失了,普通女性呢?

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一个话题陷阱

(△斓曦走红后生孩子,产后复出机会很少)


“丧偶式育儿”是网络上最司空见惯的话题了,产检等候室坐着的是丈夫站着排队的是等候的妻子,大街上抱孩子的是妈妈两手空空的是爸爸。


最新的娱乐新闻相关素材是,李娜说自己在家里忙得手忙脚乱的时候,看到姜山跷二郎腿坐在沙发上玩手机。

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一个话题陷阱


李娜这段我真的是太意外了,因为之前体育新闻里姜山的形象都是:李娜的教练、李娜背后的男人,李娜最好的后盾……原来关起门来过日子也不带孩子啊?


丈夫不参与育儿的情况下,很多女性的出路是指望自己的父母(绝大多数是自己的妈妈)来帮忙,就像《金智英》里那个事业成功产后一个月就回归职场的女强人,育儿负担都由自己的母亲来支援,还要被男同事暗讽没有母性。

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一个话题陷阱


女性选择逃离育儿剥削的方式,只能是换自己的妈妈再来被剥削一次吗?虽然说大部分年长女性都乐见第三代到来,但原本属于她们的退休时间就应该被剥夺吗?出过这样的新闻,一个阿姨帮女儿带娃,带到二胎带出了抑郁症。媒体调查,六成老人带娃压力大。

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一个话题陷阱


育儿的辛劳不是由妈妈承担就是由妈妈的妈妈承担,爸爸多半是隐形的。有老人帮助的妈妈,甚至都还要全职带娃。


这里又有个问题,现在育儿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太高了。8090一代人父母双职工居多,很多单位幼儿园可以照顾职工子女。我小学是五六点放学,回家自己写作业,不用家长检查签字。高中下晚自习就直接到睡觉时间了,晚上九十点回家都不要家长接送。父母所投入的精力和今日育儿成本完全不同。


现代育儿非但是需要丈夫妻子一同承担,也需要社会也承担一部分才能让育儿家庭还有时间充分参与劳动。现在学校早早放学,普通人能负担得起的托儿场所或服务数量远远不够。


有人因此怀念父母的工厂都设托儿所的时代,但这也不是唯一的答案。看过2018年《凤凰周刊》的报道,在生活成本极高的日本,公立幼儿园8900元人民币一年,私立幼儿园22000人民币一年,0到1岁的孩子也能被接收。

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一个话题陷阱


如何让社会也承担一部分育儿是更复杂的话题,包括公司福利、多样化育儿服务的准入门槛和管理、法律法规等等各种。但不管怎么说,如此复杂的因素不考虑,只把做家务带孩子这些一股脑甩给母职,是不公平的。


这只会倒逼有选择的女性为了自由放弃成为妻子和母亲,没有选择的女性不自觉进入百分之两百的负荷状态并认为这是天职。


我们曾经有令人骄傲的“世界上最高的女性劳动力参与率”,1990年大约有四分之三的中国女性在工作。到了2016年世界银行统计的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2016年的数值是63%,排在第42位。腾讯新闻分析称,从1990年开始,这个数字一直在下降,更不用说男女就业薪酬差距问题。(据腾讯新闻:中国女性工作率“碾压”世界?是个误会)


如果非要谈论个人选择,我会对我所有的朋友说,一定要工作,去赚钱,去找到自己的意义,上班再苦,也不会比在家庭里还要仰人鼻息更苦。积极工作,才能获得更多对生活的自主权,也才能有更多话语权,通过工作才有改变现状的机会。


可是,为什么只问女性“你要做职业女性还是做全职太太”,为什么没人问男性“你要做职业男性还是做全职老公”?


一个议题里很多因素都隐形,把逻辑只简化为女性的个人选择,这本身就是带着陷阱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契约   中国   家务   家庭主妇   职业女性   陷阱   丈夫   妻子   母亲   婚姻   妈妈   话题   孩子   机会   时间   家庭   女性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