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最近,泛滥着一句话:


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


高考前后,这句话愈加泛滥成灾。


很多人焦虑,在拼爹拼妈的年代,大部分普通人一出生就输了,还能拼什么?


纪录片导演郑琼,对这种不公,也一直很困惑。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图片|纪录片导演郑琼


直到,她偶然得知北京姑娘袁晗寒的故事。


17岁的晗寒有画画天赋,但学校考试有几门课不及格。


妈妈认为女儿天性不适应学校教育,主动为女儿从央美附中办了退学。


“你们知道央美附中是怎样一所学校吗?


考上这所中学就会附带一个北京户口,多少外地人挤破脑袋想往里面钻啊。


但她们能做到这样轻易地放弃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优质教育资源。”


这让出生小地方的郑琼很惊讶:


“她怎么就可以如此轻易地放弃了我一生可能都摸不到的,那么多人削尖了脑袋想挤进去的地方?”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她知道大城市小孩选择多,可没想到可以这么多。


要是当年她有这么多选择,高考复读失败的她,也不至于要北漂走弯路走这么多年。


但,这小孩依旧迷茫,没法开心。


这让郑琼更困惑了,身处在多少人拼了几代人也还没抵达的“罗马”,这小孩为什么还这么丧?


于是,她找来了两个小孩,真实记录下了三种阶层生活,拍成了纪录片《出·路》: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一个甘肃大山深处的小女孩,马百娟,


一个湖北小镇的高三复读生,徐佳,


加上家境优渥的北京女孩,袁晗寒。


2009-2015年,农村小孩,小镇青年,国际大都市少女,三种家庭背景,三种人生,


六年命运暗涌下,似乎隐藏着三种未来。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故事从甘肃野鹊沟开始。


马百娟从山间走来,赶着十几只羊,高原红的脸挂着天真的笑容,唱着磕磕绊绊的儿歌。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2009年,马百娟12岁,吃两口用冷水泡的馍,走十几里盘山路,去读二年级,小学只有5个学生1个老师。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这山路,她走得笑嘻嘻。去年,村长费劲口舌,才让爸爸松口,同意她上学。


她用含着黄沙的方言掺点普通话,朗读着《我的家乡真好》,有大马路,有汽车,有高楼。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书本里的家乡,她很喜欢,读得很大声。


窗外的家乡,有一口经常枯竭的井,一间小卖铺,翻不完的山,和她一家住的窑洞,漏风漏雨,黄土飞扬。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下课后,她喂猪、做面、背谷子,换来一家人坐在炕上,就着咸菜,吃斋面。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那年,她计划着美好的未来:


“我要去北京读大学,然后给别人打工,每个月挣一千块钱,给我家买些面,家里的面不够吃,再修一条水渠,家里水不够用。”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她想让智障母亲吃饱,年迈父亲洗次澡。


而此时,马百娟做梦才能上的北京高校,被17岁的袁晗寒轻易放弃了。


她觉得没意思,“我们有个老师真烦。”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她很有艺术天赋,不想捆在学校,妈妈帮她退了学,退了这所别人拼了几代人才能上的高中。


“一代搞制造,二代搞金融,三代搞艺术。”袁晗寒的家庭轨迹,大概如此。


她很顺利,上北京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最好的初中,又上了最好的艺术高中。


她所有的不顺利,都是因为无聊。辍学在家,她每天看书看电影,和妈妈一起画画。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对抗不了无聊,她花2万元在南锣鼓巷开咖啡店,三个月就倒闭了。


有家里兜底,有试错的底气,她的选择很多,似乎都轻而易举,只是不知该追求哪个,不快乐。


“我恐慌的不是我没事干,我害怕的是我会不会一直没事干。”


一出生就在罗马的她,仍然找不到出路。


此时深处大山里的马百娟,压根不知道罗马的方向在哪,也能对着大山田野天真一笑。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2012年,马百娟15岁。爸爸用大半辈子的低保金和哥哥打工的钱,换来宁夏小镇一间毛坯房,离开了几代人住的山洞。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虽然过上了好日子,可马百娟四年级就辍学回家了。


读书认真却跟不上进度,哥哥患病却无钱医治,屋漏偏逢连夜雨,她打算找个工作。


酒店的工资1000元,正是她作文里所期望的,她高兴坏了。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经理告诉她:“你太小了,书还没念完,前台需要会电脑,大多都需要学历。”


“扫地……呢?”她这样问。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现在都用地毯了,不用专门扫地。”


没有老板敢用她。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她心灰意冷,回到家,和自己年龄一样大的孕妇们,笑着谈论孩子、丈夫和尿布,以及谁的肚子大。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此时,爸爸的话又在耳边响起:


“女娃娃都是别人家的人,书多少念一点,够用就行了。”


对她的命运,父亲盖章定论了:“除了嫁人,再没有别的出路。”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似乎,她选择太少,好像都太难,实在追不动。


似乎,她再也没有机会知道,北京的一份工不止挣一千块钱。


此时,20岁的晗寒努力考试,考上了德国艺术大学,周游了整个欧洲。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在这间全球闻名的学校里,她还是不适应课堂氛围,没挖到自己的潜力。


她靠烟草麻木自己。当马百娟家里一个月的开支不超过30块时,她在苹果电脑的盖子上卷烟卷,不在意地刮着剩下的残渣。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在爸妈支持下,她坦率回国:


“德国已经发展完了,像在养老,没什么意思,只需要人人活得好就行,挺无聊。”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因为无聊,她不想在北京呆着,又去了上海实习,体会新的生活。


她从来没有想过以后要在哪一个阶层生活,不会饿死就行了。


她坚信,没有人会被饿死,除非你想被饿死。


此时的马百娟,正在为明日的一日三餐忧愁,为家人的病痛着急。


尽管他们的生活天差地别,但他们都在自己的困境里,寻找着自己的出路。


生活无忧的晗寒在找,生活的意义;四年级被迫辍学的百娟在找,如何生存下去。


她们有各自要去的未来。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大多数人不是马百娟,不是袁晗寒,而是小镇青年徐佳。


天没亮,徐佳就从出租屋赶到学校,在被书本、试卷堆成山的课桌上,在羞耻、挫败和恐惧的折磨下,备战他的第三次高考,就像无数高三生那样。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村子里出一个大学生很难。”但,他想完成爸爸的遗愿。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农民出身的爸爸去城里打工后,吃尽了没学历的亏,不想儿子接着吃亏。


他好不容易考上了二本,可大四找工作时很难,海量投放却只是大海捞针。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竞争太残酷了,没有试错的底气,他最终选择了一家武汉公司,有五险一金,签合同时感觉把自己卖了。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他总算给妈妈一个交代,虽然不知未来何去何从。


他走出小镇,在武汉租了房,结了婚,为了给女朋友一个交代。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高考、工作、结婚、生子、买房还贷,他遵循着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轨迹,不能后退,也不敢走错一步。


他在寻找罗马的路上跌跌撞撞,只有埋了自我,才能找到突破。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这三个青年,本来在生活里不会有任何交集。


可命运的安排下,在纪录片《出·路》里,在我们的相互比较下,他们却成了三个中国的缩影。


在大山女孩身上,我们看到了封闭,没有自我;


在小镇青年身上,我们看到了努力,负重前行,失去自我;


在城市女孩身上,我们看到了自由,迷失自我。


生活本没有输赢,但如果你一旦有了胜负心,那你一定是输家。


而在这场以阶层和成功学的唯一标准论人生成败的马拉松比赛里,没有赢家。


一句“大山里的马百娟们,无论怎么奋力直追,都过不上城里袁晗寒们的生活。”,抹杀了大山小孩所有的希望和知足常乐;


一句“徐佳们永远不会了解北京城市孩子放弃名校放弃海外留学时的洒脱和自在”,

抹杀了徐佳们所有的努力,也对袁晗寒们面对的人生瓶颈视而不见。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因为出生不平等,马百娟们输给了所有人,徐佳们输给了袁晗寒们,袁晗寒们也输给了比她更高的阶层。


而一句出生不平等,抹杀了所有人在困境里找出路的机会。


绝望的人轻视自己,更轻视别人,忘了人生是有阶段性的,是会发展的,并不是一锤定音的。


被胜负欲蒙住了双眼,我们恰巧没有看到,马百娟家的生活在一天天好起来了,盖起了小房子,搬出了窑洞。徐佳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小镇,跟媳妇一起为小家奋斗着。


他们突破了自身的瓶颈,找到了出路,在黑暗里抓到了曙光。


大多数人在质疑徐佳们努力没有回报,够不着袁晗寒们的阶层时,导演给徐佳看了袁晗寒的生活片段。


看完后,他只说了一句,我知道生活是不公平的,我接受这个不公平,可我会努力让我的下一代过上袁晗寒的生活。


他延续了父亲的使命,让下一代过得更好。


徐佳们的故事,让我想起了韩东先生一首诗。叫做《山民》: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图片|底图-石家小鬼画作


可能你一生都无法比某些人过得好,但你可以比上一辈过得好,可以比今天过得好,可以让你下一辈过得比你好。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我们拿着一本终点为罗马的人生标准答案,给马百娟们的生活被钉上了绝望的标签。


导演将袁晗寒的生活放给马百娟看,那次可能是马百娟这辈子第一次看到“视频”这种东西。


但她并没有表现出好奇。不说话,只是笑。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她人生的剧本里,没有罗马这一站。


她的日子就像砌长城一样,一天一天推着过,一日三餐,一家人平安,满足了。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如果以世俗标准答案比较,那她选的这条出路就是错的,没有试着去追上袁晗寒的阶层。


但人生问卷又怎会有标准答案?她只是选一条相对好走的路而已,她的终点可以不在罗马,你也可以。


不知他人全貌,不作评价,不以上帝视角,不报以廉价的救世主心态。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也许马百娟们和徐佳们的先天起点跟袁晗寒不一样,但他们都有一样的命运:跟自身的局限性搏击。


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了斗争来的草,才是坚韧的草。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就如史铁生所说:“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每个人的局限性不同,搏击的目标和结果自然不同。


马百娟们跟封闭的大山搏击,徐佳们跟世俗的大山搏击,袁晗寒跟心里的大山搏击。


第一阶段搏输了,谁又能断定他的人生就此散场呢?


生活没有绝对公平,可人间最公平的,莫过于福祸相依,否极泰来,你怎么知道马百娟们不会在第二阶段逆袭?


无论搏击结果成功与否,搏击的过程快慢,他们都有存在的价值,每一种人的声音都应该被听见。


就像人生的追求不是只有一种方式,生命的高度也不是只有一种形式。


呵护城市整洁的环卫叔叔阿姨和守卫城市安宁的警察;


解你不时之需的快递外卖大哥和救你生死一线的医护人员;


大山种田有手艺的人和城市写字楼的白领;


都在社会不同岗位上,贡献出他的光和热,平凡也伟大。


诗人袁牡有一句很在理的话: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花虽然跟米粒一样微小,依然能像美丽的牡丹一样勇敢地盛开。


芸芸众生,浩瀚宇宙,不论功名成就,每个人终究是一粒尘埃,比苔花还微小。


可人生如蚁而美如神,跟命运搏击过的人,根据自身价值发光发热的人,都应该被尊重。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最后,你们都在好奇,2015年,三个青年的人生走向了哪里,想作一个参考。


在揭开这个暂时的人生结局前,我想先分享一个世界著名的演讲。


演讲不到4分钟,却戳痛了无数人的心,


在一所高中,校长给学生普及,教科书一般的寻常人生:


18岁成人,22岁大学毕业;


25岁稳定下来,30岁之前结婚;


30岁之后人生轨迹就会定型……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按校长的说法,你的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标准答案。


一旦你脱离这个轨迹,就会有问题:


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30岁了还没给首付,社会失败者;


35了还没结婚,这辈子嫁不出去了。


听到这里,很多人会在深夜辗转难眠时,叩问自己:


难道这一生,只能有这一种活法吗?我为什么会把自己活成这样?


此时,有个人打断了校长的话,他的话竟然赢来了全场掌声,和全世界的赞同: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每个人的人生节奏是不同的,你没有必要按照他人的想法生活。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与其说这是一场演讲,不如说,这是一场我们和人生的和解:


“25岁后才拿到文凭,依然值得骄傲;


30岁没结婚,但过得快乐也是一种成功;


35岁之后成家也完全可以;40岁买房也没什么丢脸的;


不要让任何人扰乱你的时间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并不是每件算得出来的事,都有意义。也不是每件有意义的事,都能够被算出来。”


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时区,你以为有人走在你前面,还有人走在你后面,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里。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们,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里,你也是。


3个阶层,3种人生,她花6年跟拍,结局令人唏嘘…


更何况,人生是要竖着看的,


横着看,一时不理智的得意,一时漫无边际的痛苦,也就这个了。


人这一辈子,从头走到尾,以余味定输赢。


说到这,您还想我剧透三个青年的结局吗?


绝大多数人还是想看。


我只能说,有人看到了唏嘘,有人看到了希望,有人看到了自己,有人高喊“老子偏不信命。”


个中滋味,您必须拎着自己的人生阅历,自己看,自己判断。


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别人无从打分和下结论。


就像片子末尾,夕阳西下,老牛在旁,田野三两人忙着秋收,你说看到了封闭,而我看到了鲜活和烟火气。


您说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阶层   罗马   纪录片   北京   出路   小镇   轨迹   标准答案   小孩   结局   爸爸   命运   努力   青年   学校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