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爽点赞周杨青:你的9年我心疼,你的文字还爱他

“我已经看透了你,

你就不要不承认了”


文/晏凌羊


郑爽点赞周杨青:你的9年我心疼,你的文字还爱他


昨天,罗志祥的惊天大瓜被曝光出来后,娱乐圈很多人也跑出来吃瓜。


窦骁现女友何超莲给周扬青点赞,说她理解周扬青的感受,搞得战火都烧到了何超莲的前男友吴克群身上。


郑爽点赞周杨青:你的9年我心疼,你的文字还爱他


自称罗志祥好友的人给周扬青泼脏水,说她也不是好鸟,还说罗志祥只是犯了每个男人都会犯的错,此举搞得陈学冬也忍不了了,直接站出来正面怼。


郑爽点赞周杨青:你的9年我心疼,你的文字还爱他


郑爽点赞周杨青:你的9年我心疼,你的文字还爱他


不过,最让我感觉到有点违和的一条评论,来自郑爽。


她在周扬青的微博底下评论说:你的9年我心疼,你的文字还爱他。


这条微博,真是看得我有点尬,说不出的别扭。


郑爽点赞周杨青:你的9年我心疼,你的文字还爱他

郑爽就说第一句话就蛮好的,但我觉得,瞎替别人“觉得”还爱着,可真的不是个好的语言习惯。

我都离了七年了,但凡提及前夫,也依然有人替我“觉得”我爱他、放不下他。

哈哈哈哈哈哈,我只能回复:行行行,你说我还爱那我就是还爱,你说我没放下那我就是没放下。

总有很多人替别人“觉得”。比如,替张爱玲“觉得”她没放下胡兰成,替周星驰“觉得”他没放下朱茵。

行动难道不是最好的告白?

衡量一个人是否“还爱着”的最简单粗暴的标准,难道不是“还跟对方在一起”吗?


“还跟对方在一起”未必就是“还爱着”,但我认为“还爱着”的表现方式必定包含“还跟对方在一起”这一种。

我刚跟前夫认识的时候,有人说我们俩很般配。我当时听了,心里甜丝丝的。

离婚几年,一个大姐跟我说“你们俩其实很般配的”,我第一反应是原地弹开,然后连连摆手回答:“不,不,我们一点都不般配,他配不上我。”

你爱着一个人的时候,别人把你和对方联系在一起,你会满心欢喜。但是,一旦不爱了,还有人把你们俩捆绑起来说事,你一定反应就是想撇清关系,昭告全天下“他是他,我是我”。

若是遇到有人跟你说“你就是还爱着他、放不下他,我已经看透你了,你不要不承认了”,你第一反应是犯恶心,甚至想离说这种话的人八丈远。

爱不爱,你的潜意识知道,身体也知道。你喜欢的人靠近你,你想迎上去。你不爱的人靠近你,你只想逃开。

同样的道理。还爱着某个人的时候,你喜欢别人把你们视为一体。不爱了以后,你会很抗拒别人这么做。这种本能的生理反应,是骗不了人的。

倒是那些动不动就替别人“觉得”这、“觉得”那的人,太过自以为是了。很多人不过就是把自己对某个人的情感,投射到了他人身上而已。


郑爽点赞周杨青:你的9年我心疼,你的文字还爱他


今天的文,我不是针对郑爽,只是想探讨一下瞎替别人“觉得”的这种语言习惯。

前不久,也有个网友给我留言:你最近有点焦虑,因为育儿,因为婚姻,从行文可以看出来。因为观念比较超前,你的想法和行为不能得到周围人的认可,所以文章里面体现了很强的表现欲和说服感。你像一只刺猬,努力摆脱原生家庭和童年带给你的创伤。我不忍苛责,但是愿有一天你可以被温柔以待,笑对他人的异议,更加温柔地对待他人。


这种看起来像是温开水但实际上是软刀子的话,真是让我不知道怎么应答。

看起来是真心为我好,但言辞中对我的关怀力度远不如简单粗暴的“希望你能发大财”或者“死女人,我是真心希望你这辈子都不会得癌症”。

从这段话,我能读出几个信息:

第一、对方在研究我,得出了我的画像,并把我当成了评判的客体。

私下里她这么干,我觉得是没问题的(这是天赋人权),但还要跟我说出来,就稍微有点多事了。

焦虑、创伤、表现欲和说服感,看起来是中性词,但全部组合在一起,就是:你就是我认为的这样子,不要不承认,我一眼就看穿了你。

行吧,我带着反弹情绪承认我的确有焦虑情绪、的确有心理创伤吧,但是,试问:人活在这世界上,谁能活得完全不焦虑,哪个没经受过一点创伤?

怕死、怕不健康、怕失业、怕穷、怕恶劣的人际关系并对此感到轻微的焦虑,是人之常情。区别只在于有人表现出来,有人不愿意向外人道。

再者,如果她真的没有表现欲和说服感,那她对我说这番话干啥?

还有,整段话的语气,听起来虽然很平和、很温柔,但说话姿态是居高临下的。

这让我感到不舒服。


第二、对方不满意我的表现,认为我需要被改造。

所谓的不够温柔,其实不过就是有人在留言中对我恶意满满,有时候我会选择怼回去,而不是做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但是,对方潜意识里认为,我的这种攻击性是不对的,我需要改正,不然就“不够温柔”。

她想象出来了另外一个“更好的我的样子”(即,她认为我该成为的样子),但我没有达成那个样子,所以,她忍不住出言提醒。

这种提醒,用的还是“我是真心希望你好”的语气。

现实生活中,有人若这么跟我说话,我可能就笑笑,然后说句“谢谢关心啊”,然后该干嘛干嘛去。

在网络上遇到的,我就很想当一回刺头,我回复她:还好这一切都只是你的“认为”。如果你能接纳别人本来的样子,我觉得您也会更温柔呢。另,我觉得写文时很有义愤的鲁迅挺好的,民国独此一份,他不需要改造,改了他就不是鲁迅了。我无意自比鲁迅,但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谢啦。


发出了一会儿,我又很怂地删除了。算了,别人已经给我添了堵,我就不给人家添堵了。

真正的关心是怎样的呢?是恪守自己的边界,别人有难了拔钱相助。

如果一定忍不住想指点别人,这段话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表达:

“我斗胆猜测一下,你最近是不是挺焦虑的?原生家庭和婚姻是不是带给你很大的创伤?”

这是以疑问替代直接定性,不作自以为是的因果联想。

“最近又怼粉啦?个人建议,这种人你不搭理或者直接拉黑就好了啦。”

即,直接给建议、下指令,不预设立场,不添加”怼人就是不够温柔”的评判。

“真心希望你能发大财。”

简单粗暴地把自己的祝福直接送给对方,效果会好很多。


“希望你发财”,好过一万句“我向上天祈求了几千年,只是为了你今生能被温柔以待”,后者是凹造型、自我感动呢。

郑爽点赞周杨青:你的9年我心疼,你的文字还爱他


你生活中会有这类人么?对方也不直接骂你、贬低你、打压你,甚至会祝福你,但是,每一句话里都藏着一把软刀子,都在表达“我已经看透了你”“你这样不好”“你不够好”。

我把这种“把软刀子藏在话里”的能力,称之为高级打压术。

比如,每次听到这种“我挺喜欢你的,但我觉得你太敏感,太咄咄逼人”这种高级打压术,就非常无语。

一个自以为看穿了我的一切的网友,也曾给我留下过如下评论:你和你老妈很像,都很想有掌控感。你老妈活在自己头脑里,虽然你没你老妈严重,但在很多事情上你和她如出一辙,活在自己头脑里,想让很多事情为自己的意愿而转。从你和女儿很多事情可以看出来,其他事情也一样,很多事你拼命地去改变,当无法改变时你会很恼怒,痛苦来自头脑自恋,让你不能顺其自然和如它所是。

讲真,我觉得这位网友说得有道理。


我觉得这话有道理的原因,不是认为他分析我分析得特别对,而是这段话用来分析你、分析我、分析他自己,分析全世界所有人,都是有道理的,因为人的本性都是这样。

这世界上,完全放弃掌控感的人,只有死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点睡觉、好好做作业,几乎是每个老母亲的心愿,如果孩子做不到,老母亲就会有点情绪——这也是人之常情。如果这位网友不是这样的人,他就不会写这么多字,展示自己的自恋、优越感和对我的掌控欲(希望我认同他,这也是一种掌控欲)。

至于“拼命地去改变”“很恼怒”,说得对方像是躲在我家床底下看清了一切似的。当然,或许,用对方的标准来衡量,我发个微博剖析或调侃下自己,就是“拼命地”“很恼怒”了。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对方的这种略带点居高临下、自以为是的口吻让我有点反感。

自鸣得意,说的就是这种神态了,俨然全世界就TA最看得明白、活得透彻。


这种话,会让我觉得很不舒服,但我最终什么都没反击。

我希望这种负能量,到我这里为止。


你身边有没有类似这种特别擅长扫兴却自以为高明的人呢?

你自嘲说自己丑、穷,对方就很认真地加一句:“我也觉得是。”

你讲述自己的故事、剖析自己的心理,对方也就开始研究你,还要特意把研究结果说与你听。

研究、评判他人是正常的,令人反感的是那种“朕已经看穿了你的一切,你还不赶快跪我”的自鸣得意。


慢慢的,我也掌握了与这类不好绝交但又不好深交的人的相处技巧,那就是:不管对方发表什么言论,只回复一个似是而非的表情,表达自己“已阅”,但不作任何的表态。

如果是现实生活中遇到这类人,那就看着、听着不接话,但是脸上一定要带点“我倒是要看看你接下来会放出什么屁”的神情,减少人家下次再跟你掰扯这些问题的几率。

对我而言,我愿意袒露自己,也愿意接受别人意见,但我特别反感别人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地点评我。


而且,我一直觉得,赞扬的话要当面说,点评或批评的话实在忍不住了就去对方听不见的地方说(除非当事人求你点评或批评)——这是基本的社交礼仪。

如果我讲述一件事,对方只跟我分析这件事,那我们多半能成为朋友。反之,那些一上来就通过某件事给你定性的人,后来我们基本都渐行渐远了。

写这么多,不是为了要控诉谁。


有句话说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次当别人说的话让我感觉到不爽的时候,我就开始反省:我自己有没有犯过和对方一样的错误?

这么些年,我也正是在这种他人给我带来不适感中,一步步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网友给我发私信倾诉自己的婚姻问题,我回复的口吻一般都是“这个事怎样怎样”,而不是“你这个人怎样怎样”。我也有特别讨厌的人,但从不当面跟人家说对方到底有多讨厌……

一个人说话的方式若让我不爽,我第一反应是:老娘不要做这样的人。

就这样,我一步步变成了怂包,但我甘愿做这样的怂包。

我真的觉得因为说话问题而得罪别人,实在太不划算了。生活中好多损失,其实真的是因为“不会说话”造成的。真要得罪人,我宁愿自己因为钱的问题得罪人。

谢谢那些曾经让我不爽的人,督促我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软刀子   鲁迅   自鸣得意   居高临下   般配   粗暴   创伤   反感   焦虑   心疼   真心   温柔   样子   说话   事情   文字   网友   周杨   郑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