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建网25年,华策把中国故事送往世界每一个角落

提到国产剧出海,“华策”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关键词。

作为国内最早踏上“出海”征程的一批民营影视公司,华策自2006年就成立了国际部,探索适配公司内容的独特“出海”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坚持将“华流出海”作为公司三大战略之一的华策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

摆摊、建网25年,华策把中国故事送往世界每一个角落

从数量上看,从2009年起,华策每年海外出口影视剧的份额就一直位居全国影视企业第一。目前,华策集团的影视内容出口额占全国总量的近1/5,向180多个国家发行了超过10万小时的影视内容。

从发行渠道上来看,华策通过与以Netflix、YouTube、Amazon Prime、Viki、华为视频等为代表的海内外主流媒体合作,建立多个自主运营专区,实现了从一剧一谈、节展销售模式向全球一张网、平台式“出海”的跨越。

从出海剧集的品类上看,华策不仅在国产剧传统的“出海”强项古装剧上下功夫,更大力推进主题创作与当代现实题材剧集的海外发行。《外交风云》《海棠依旧》《以家人之名》《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等剧集在海外的广泛传播,既向世界观众生动回答了“新中国究竟从何而来”的问题,也鲜活展现了当代中国的发展脉动、人民的生活风貌。

摆摊、建网25年,华策把中国故事送往世界每一个角落

《外交风云》在美国ODC平台上线

在“后疫情”时代新的国际形势下,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要义的国际传播,其重要性与改进的迫切性被再次强调。电视剧作为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重要载体,需承担的文化责任与可拓展的“出海”空间都很大。在这个背景下,梳理和总结华策的“出海”经验,对了解什么样的国产剧能感召世界观众,影视企业如何在国际传播中有所担当,都有启示意义。

中国故事的世界化表达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海外观众对中国的关注度、好奇心也持续增强。“中国题材”甚至已经成为不少西方国家新闻媒体、非虚构文学乃至纪录片创作蜂拥的热点领域。

世界对中国故事充满渴望,但也因为一些“二手”的、过时的讲述,对中国存在一些刻板印象。在这种背景下,当中国人掌握讲述话语权,讲什么故事与怎么讲述同样重要,让人动情与让人信服同样关键。

具体到电视剧创作上也是如此。

“用心、用情、用功地拍摄好、讲述好中国故事”,在华策影视集团创始人、总裁赵依芳的总结中,电视剧“出海”的第一步,就是要选对故事,同时还要有讲述能力。

在故事选择上,华策出海的电视剧在题材上做到了传统之中国、革命之中国、时代之中国全面覆盖。这在国剧出海的整体格局中,并非易事。

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魅力和“四大名著”电视剧海外行销积累的声誉,国剧“出海”常把古装剧当拳头产品。

华策自己的出海经验也证明了古装剧的海外市场价值。神话仙恋题材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华策 YouTube官方频道点击冠军,全剧累积观看次数破10亿、观看时数则达到了惊人的17亿小时。

摆摊、建网25年,华策把中国故事送往世界每一个角落

制作精美、风格浑厚的朝堂剧《天盛长歌》则是被Netflix最高级别预购的第一部中国古装大剧,并且以无删减版全集播出。

但要真实、立体、全面地展示中国形象,只靠古装剧单兵出击显然不够。华策是最早一批力推现实题材剧集“出海”的影企,并在积累了有效经验、平台资源和粉丝群体后,进一步将主旋律剧推向了国际发行主舞台。

在现实题材电视剧上,华策“出海”的作品有表现青春与校园生活的《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有展现家庭温情与市井生活的《以家人之名》,还有刻画现代都市职场的《完美关系》等。

摆摊、建网25年,华策把中国故事送往世界每一个角落

《以家人之名》在Viki平台被翻译成9种语言,评分9.6

这些剧集表现的生活经历、情感故事,具有世界共通性。但在故事讲述中,又有对民族集体人格的探入,时代精神的彰显和独特人文之美的表达。正是这些作品,让世界观众直观地感知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社会文化风貌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当代中国的崛起与复兴,并非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当现实中国的蓬勃发展被了解、信服,诠释革命中国的主旋律剧集“出海”便也顺理成章了。近年来,华策借助规模初具的海外播出网络,将包括《外交风云》《绝境铸剑》《海棠依旧》《解密》在内的多部主旋律创作送到了海外。

摆摊、建网25年,华策把中国故事送往世界每一个角落

其中,讲述新中国如何与世界建立联系的外交题材作品《外交风云》,凭借其题材的独特性,再次扮演了代表中国联结世界的角色。这部电视剧播出期间,我国驻印尼使馆通过外交部致电广电总局,要了《外交风云》涉及苏加诺总统的内容剧集译配成印尼语字幕,用于公共外交使用。

《外交风云》先后于北美、非洲、印尼等国家和地区播出,全海外播放量突破2千万。这样的成绩,对于一部政治、历史、文化“语境”都很高的电视剧来说,实属不易。

而讲述“数学奇才”容金珍破解“超级密码”的谍战题材剧《解密》,则凭借对主旋律故事的年轻化表达,在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家引起了少女的追剧热潮。《解密》先后被翻译成近10种语言,在被称为“美国以外的 Hulu”的知名多语言视频聚合网Viki上,评分达到了9.5分。

今年,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主题创作再次迎来了丰收年。华策主投主控的《绝密使命》和参与出品制作的《觉醒年代》也收获了良好口碑。相信随着这些作品的“出海”,将会有更多的海外观众能从中找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答案。

摆摊、建网25年,华策把中国故事送往世界每一个角落

当然,面向世界观众的中国故事,需要用心、用情、用功地讲述,也需要配合国际化、专业化的视听手法与包装。

一方面,在摄影、灯光、美术、置景、音乐、特效等方面,要不断缩小与国际一流水准的差距。只有先在视听技法上达到甚至超越海外观众的审美阈值,才能说服观众坐下来,给故事发挥感召力以机会。

另一方面,要有国际化的专业译配和包装。在片头片尾、片花海报等各种宣传物料上,不断提升国际化传播水平,研究各地不同的审美习惯,针对性地包装和营销,以剧吸粉。

从“摆地摊”到“全球一张网”

纵观中美影视市场,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在好莱坞还是中国,国际发行都不是一个影视企业必备的能力。

在好莱坞,只有龙头的数家跨国媒介集团具有海外发行网络。大部分影视公司要么靠与巨头合作,要么依赖辛迪加组织进行海外发行。国内的情形也类似,大部分影视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并不单独成立海外发行部门,而是与各类发行代理合作,出口作品。

华策是个特例。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华策的前身华新公司就在香港和美国的影视节展上,摆摊发行自己的剧,包括《子夜》《绍兴师爷》《聊斋先生》等剧目。去的人不会英文,请旁边展位的同行当翻译,做成了第一单生意。

到了2006年,还没有上市的华策就设立了国际部,开启了“出海”的征程。

赵依芳曾在采访中坦言,探路海外发行的头十年,每年挣回来的几十万美元版权费,也就刚刚能够跟海外发行的人力、物力成本持平,根本无利可图。当时,如果交给发行代理去做,那么这几十万美元的版权费就是净利润。之所以耗费财力、人力,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做“华流出海”,靠的是信念支撑:“早年,我们华策人一直这样说服自己,只要能卖一块钱,世界上就应该有一个地方播出中国的电视剧,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人、了解我们优秀的文化。”

摆摊、建网25年,华策把中国故事送往世界每一个角落

2006年华策参展韩国电视节

因为没有经验可循,华策早年的“出海”之路走得非常艰难。

白手起家的海外发行团队,从背着一张中文海报开始,去韩国、越南、法国等各大国际电视节展上“摆地摊”。经费不足,自己随身带物料、动手布展台是常态。在早年的法国戛纳电视节上,华策甚至还留下了零成本在黄金地段打“野生广告”的轶事。

当时,因为没有预算为公司展台打广告,华策的参展人员就将展馆对面的公寓租住下来,利用阳台挂广告横幅宣传公司slogan和展台位置。而一路之隔同样地段的广告位,据说要一百万美金。

摆摊、建网25年,华策把中国故事送往世界每一个角落

2009年,边参展边学习的华策从“摆地摊”走上了国际领奖舞台,凭借《中国往事》获得了韩国首尔电视节最高荣誉奖项。

现在,华策成为了为国内外电视内容商提供交流与交易平台的组织者。而赵依芳则成为了第一位被授予“法国戛纳电视节最高荣誉勋章”的中国电视人。

摆摊、建网25年,华策把中国故事送往世界每一个角落

(左二)赵依芳

至今,华策依然保持着高频的国际电视节展参与度。赵依芳也在自己的总结中,把全球化电视节展的参与和开发,作为重要的华策经验梳理了出来。

如今,随着流媒体在全球的迅速普及与跨国发展,电视剧“出海”又出现了新的机遇。华策也将海外发行的重心转移到了“全球一张网”的建设上。

所谓“全球一张网”,就是通过与海外主流新媒体的合作,开发自营专区和落地专门播放华语影视剧的“华剧场”平台。通过长期运营,华策作为内容提供方,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积累自己的粉丝群体、付费用户。如此,华策电视剧的海外发行就可以通过自有的新媒体频道和“华剧场”平台实现,不用完全依赖国际节展。

摆摊、建网25年,华策把中国故事送往世界每一个角落

部分“华剧场”平台

目前,华策已经在包括YouTube、Amazon Prime、VIKI、华为视频在内的多个国内外主流新媒体上建立自营专区,并已经在欧洲、亚洲及北非等2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合作“华剧场”,上传了5000多小时的华语影视剧内容。

影视企业“出海”的意义

影视企业“出海”或许不是必选项,但是从华策经验来说,“出海”探索有多重附加意义。

首先,多听多看,多与世界一流同行作比较,有利于在制作上对照标准找差距,催化产业化生产机制的成形,尽快缩小与成熟影视工业国家间的差距。

其次,影视企业一手的“出海”实践,也能激化合作模式的不断创新,比如展开中国原创IP授权全球再创作、合拍等更深度的合作方式。

摆摊、建网25年,华策把中国故事送往世界每一个角落

再次,影企“出海”也有助于培养专业的海外发行人才。

如今看来,一直坚持“华流出海”的华策又一次踩准了时代机遇。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文化自信是精神动力;在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时间表中,影视产业是主力军;在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要求下,“华流出海”是超前的实践。

但这机遇的踩准不是偶然,而是来自于华策的文化责任意识。

在赵依芳看来,“文化自信”四个字给她的冲击是实实在在的:“我们必须要有文化自信,这样在日韩、欧美的同行面前,我们才可能被平视,才可能获得尊重,获得同样的市场机会。未来的华策,面向国内市场,内容为王,赋能产业,向外华流出海,彰显中华文化软实力。”

【文/铁皮小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中国   故事   剧集   世界   题材   外交   角落   观众   电视剧   海外   内容   电视   影视   文化   国际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