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他到底有几幅面孔?


A面:钻石王老五


辗转于酒桌生活,杯觥交错,黑白通吃。


为了维持和商业伙伴间的虚假友情,老板严谨(林更新 饰)陪着各家老总摇晃红酒杯,干酒干得尽兴。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遇到难对付的商业对手,不小心还会出现“床戏”危机。


真·商场如战场。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B面:缉毒卧底。


饭局之后生意谈妥,几人密约时间私下交易。


就在交货之时,警方突然出现执行收网任务,他们盯这条毒链已久。


隐藏于毒枭内部,上演“里应外合”戏码的正是严谨。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眼看着他只身犯险,和想要逃窜的毒贩殊死搏斗,你以为他拥有两面?


不止!


C面:疑似嫌疑人。


大家远没有想到,这场缉毒行动会牵扯出一起新命案,警方掌握的证据统统与严谨有关。


上一秒的英雄,下一秒穿上囚服,从有罪到无罪到再度被怀疑……


是真犯错还是被冤枉?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悬念迭起,一波多折。


这是很多网友对《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的初体验:


一边看男主戏份有着无间道般的刺激,一边对“猜凶手”上头。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可随着剧情深入,我发现一个细节变化——


评论从“高能”“紧凑”这样的字眼,转为最戳人心的一句:


致敬英雄,真的很感谢他们的执着与付出。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哪怕是弹幕都发来致谢


观众为何动情?


警察形象固然有着特殊性,特别是缉毒警察,职业危险系数飙高。


但更多在于,角色生动,折射出人性真实。


就拿男主来说——


一如开头院长展现的ABC面,他一出场就和大众印象中的警察形象不同。


多面且复杂。


严谨,特种兵出身的前缉毒警察


身手不凡,侦查与反侦察能力超群。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可为什么是“前”?


本以为自己会和拜过把子的兄弟同生共死,却不曾想好兄弟二子在一次缉毒行动中不幸牺牲。


至此之后,他退出缉毒队伍,转行经营起海鲜餐厅的生意。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直到一年前,严谨得知与自己有生意往来的小美人是贩毒集团的Boss,而且她手里的制毒配方与当年“10.20”行动有关。


为帮老程取得案件新进展,也是想替二子报仇,他决定以身犯险,成为警方卧底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尽管披着“富二代”的身份当保护色,游走在“黑白两道”之间,活像个混不吝。


实际上,他必须处处谨慎,不露半点破绽。


毕竟,打交道的是毒贩,这群人不仅心狠而且警戒心极强。


严谨只能比他们更警惕敏锐


这也意味着,每一件事他要考虑得更周全,每一份感情只能隐藏得更克制。


对毒贩,他有恨。


战友的牺牲是无法忘却的痛苦回忆,身处毒窝,他比谁都想报仇雪恨。


但为了牵出更多幕后,他不得不在毒枭面前放低姿态,讨好敌人。


博取小美人的好感,教训路老三,徒手抓碳。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面对伟子哥的猜忌,为表忠心,被逼碰毒。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甚至为了得到彻底的信任,他不惜用自家的物流公司来假装为贩毒集团提供运输渠道。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一边要压制住心中的恨,一边对毒贩俯首帖耳。


在情感与理智的分裂斗争下,他还要保持着卧底警察的清醒,隔着屏幕都感觉到对人性考验的难。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对爱的人,他有怕。


一是怕无辜的人受牵连。


卧底工作危险重重,如果身份败露,家人朋友都可能会遭到报复。


别看他当着兄弟的面,骄傲地嘚瑟:


“等案子破了,我就是缉毒英雄!”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其实心里清楚,选择当卧底的那一刻,有些事已经注定:


一个卧底的命运,往往只有牺牲了才会被人知道身份。


这也有了第二重“怕”,害怕自己动情。


剧中,严谨和季晓鸥(盖玥希 饰)的感情,凄美又充满纠葛。


有一幕,我至今印象很深——


严谨对小美人上演“美男计”,季晓鸥却在此时突然出现。


而另一旁,一直对严谨怀有猜忌的刘伟闻声闯入,危机四伏。


为了保全眼前人的安全,严谨只好痛下狠手:


扇!耳!光!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这一巴掌抽在晓鸥的脸上,又何尝不疼在自己的心尖?


愧疚、无奈、心疼……


难以言说的情绪,只能趁晓鸥睡着的时候,化作一声声“对不起”。


他爱她,却要故意去伤害她,同时又不能告诉她。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严谨这个角色,还有一个吸引我的地方——


按理说,他作为有着丰富缉毒经验的前缉毒警,应该嫉恶如仇,不放过任何一个毒贩分子。


可偏偏,他也会有恻隐之心


比如,对湛羽。


一个心怀小提琴梦的少年,因家庭的残缺沦为毒贩kk。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在严谨眼里,湛羽只是一个被困在地狱里太久,不愿意相信天堂的人。


他需要的是一束能给他带来希望的光。


所以,严谨极力争取发展KK为线人,想给这苦命的孩子一次重新改过的机会。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对湛羽的救赎不是大无畏,而是出于一名警察的责任。


不管身份变了几种、情感有多复杂,唯一不变的是:


面对危险与质疑,他始终保有一颗人民警察的赤诚之心。


一日为警,终身为警。


这才是直击人心的地方。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从严谨身上,你能看到一个缉毒警察在工作中的智勇,也能窥见他卸下伪装后,身为普通人面对生活的矛盾纠结。


即展示现实也震撼人心,在国产剧中难得一见。


但这份“多面立体”,并不局限在严谨一人身上。


‍随着剧情展开,其他警察形象立起来之后,你会看到整个群体的真实生动——


比如,缉毒警察程睿敏(柳明明 饰)


对兄弟,他不善言辞,但重情义


二子缉毒牺牲的那天,他坐在病房里,一声不吭,只是不停地剥橙子。


面前躺着的是受伤的严谨,背后是人走未凉的空床位。


钢铁般的意志,在那一刻也彻底击垮。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从六年前的“10.20”案查到五年后的“1.03”案,他一心要和毒贩耗到底。


看到严谨内心产生自我怀疑,他恨他气,他忍不住要骂醒严谨:


“你别忘了,二子就死在这群毒贩手里!”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从重创昏迷中醒来时,他关注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惦记着:


案子破没破?兄弟在哪里?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把所有的精力奉献于缉毒事业,自然也会有另一个现实问题:


对家庭,他是疏于陪伴的。


有任务就得出警,而且经常地点偏远,一去多日。


每次回家都快是后半夜,儿子早就睡了。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甚至儿子想画全家福,爸爸的脸长什么样已经快记不清。


让人瞬间泪目。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想起之前看到过的一则新闻:


一位民警父亲因为工作繁忙鲜少回家,孩子三岁多才会叫爸爸。


老程的身上,不仅折射出中国警察的真性情,还有着警察父亲的缩影。


还有刑警、专案组组长赵廷辉(杜淳 饰)


借用老程对他的评价:这人有股子轴劲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虽然有时这会是他为人处世的弱点,比如太先入为主。


但办案时,这股劲恰恰是靠证据说话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实在不行,那就亲身还原作案现场,一遍遍做实验找出细节破绽。


看老赵一脸严肃推垃圾桶,莫名被戳笑点。


助手:我是什么垃圾?

老赵:可回收垃圾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发现没?


虽然是警察形象,但剧情并不是一味拔高,而是拍出一个真实生动让人共情的人,也让整部剧有了更高的可看性。


有一场严、程、赵三兄弟联手抓凶的戏,就激动得我想直呼人间正义——


在逃的毒贩刘伟,准备在天台引爆炸弹。


严谨被劫持,老程负责谈判。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老赵一层层帮助整楼的居民逃离危险地带。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人命关天,生死时速。


最后打完、斗完,警察还要化身“拆弹专家”。


紧张之下,所见的是人民警察的执着和用心。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除了惊心动魄的抓捕行动,剧中也有不少接地气的现实细节。


比如,无麻药生取子弹,再看一遍都心揪着跟着疼。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为了能够逮捕一个行踪不定的逃犯,便衣警察日复一日地轮班蹲点。


困了不敢合眼,饿了就啃两口大饼充饥。


……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他们的弱点、可爱、接地气,打破了人们对警察刻板的“严肃”标签,构成一个真实生动,可亲可敬的警察群像。


而且,剧中对“反面人物”的塑造也都很多面性——


智商上线,绝不脸谱化


心狠手辣的伟子哥,阴险狡诈的老黄,憋大招的“老实人”老冯……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每人背后都有着人性的善与恶,想要抽丝剥茧找出真相,难上加难。


这也让正邪交锋,有了高水准的对峙。


以身犯险的孤勇: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拳拳到肉的搏斗: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从剧里的惊心动魄,我们只看到警察工作危险性的冰山一角。


很难想象真正的人民警察究竟在经历着怎样的生死黑暗与人性拷问?


据数据显示:


缉毒警察的死亡率是普通警察的4.9倍,受伤率更是10倍以上。2019年就有427名缉毒警察牺牲。


而现实生活中,各种危险的抓捕行动,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被灼烧、被枪击、被沿路拖行几十米……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看完以后更懂得中国警察的承担,也更有敬畏之心和亲切之感。


我想,这也是《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为什么会成为继《破冰行动》后又一部先网后台的电视剧。


为了国泰民安,人民警察在背后付出的努力,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而在经历了2020特殊的一年后,今年的1月10日也被定为:


首届中国人民警察节。


中国警察的荧幕形象,在这里刷新了


《湄公河行动》中,有句台词:


“我们之所以看不到黑暗,是因为无数勇敢的人把黑暗挡在了你看不见的地方。”


《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中的主角,就是这样一群勇敢的人——


每一次执行任务几乎都是血雨腥风。


每一次告别都可能有去无回。


但这些刀尖上的英雄,值得也应该被更多人看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警察   形象   毒贩   人民警察   荧幕   卧底   剧中   中国   严谨   生动   牺牲   人性   危险   现实   身份   兄弟   真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