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又让我开眼了

今年的上影节,依旧出了很久的差,看了很多部片。


不同的是,最后一部,院长还请了很多小伙伴们一起来看,给这部入围最佳动画的国产片壮壮声势——


《俑之城》


国漫又让我开眼了


初见,是被这张秦风海报吸引。


硕大的古人头里满满当当塞了无数亮点,左侧各种奇珍异兽见所未见,右边的人类神色各异,发髻上藏着一个神秘老太太,中间是一身盔甲的男主立场不明,最下方别漏了,是一座紧闭的城门,两边支着古秦大旗。


一时间很难把这些意象套进任何我们熟悉的故事体系中去,只看出和它打的招牌一样,确实很「中国风」,很「民族化」


再然后,则是被它声势浩大的全国十城20余所高校路演勾起了好奇。


国漫又让我开眼了


众所周知,好片不怕看,烂片最能捂。敢点映、敢路演的,往往都是对自身质量有信心,想靠口碑打天下的。


这份底气,看过之后才知道源自何处:


不夸张地说,《俑之城》应该是我看过风格最独特的国漫。


第一次见到以兵马俑为主题的动画片,通过千年前秦文化的视角,讲述有着深深中国烙印的传奇,看完之后只觉得,单纯用好不好看评价它未免显得字句单薄。


因为,故事之外,余味更长



国漫又让我开眼了



《俑之城》构建了一个很神奇的世界。


“始皇陵起筑万俑,巧夺天工万物生。”


故事的开端源于一个浪漫假设:如果秦始皇铸造的万千兵马俑,在埋入地下后,都“活”了过来,会怎样?


他们会延续俑的使命,不老不死世代守护在帝陵?还是会激起人的意志,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又或者,千年万年过后,他们在地下摸索出了远比我们更高级的科技水平?


国漫又让我开眼了


秦阳城,就是一座由活过来的兵马俑们组建的俑之城。


这里的文字、服饰都是古汉字,建筑也都保留了大秦风格,恢弘大气。


加厚的城墙,为的是抵御城外地犼们的入侵。


国漫又让我开眼了


广袤的地下世界,“活”过来的可不止兵马俑们,还有无数存在于传说中的神兽。


他们本领各异,飞天遁地,有的长得像穿山甲,有的长得像小狐狸。


国漫又让我开眼了


耳朵像猞猁,体型又更威武的“烈犼”昆仑。


还有颜控青铜羊,一出场就话痨属性点满,和不会说话,但超级可爱的萌宠“大耳朵”。


国漫又让我开眼了


电影里最惊艳我的一幕,就是一只形似蝠鲼的鱼类,从水底一跃而上仿佛在飞。


带着身上星星点点的蓝光从我们头顶越过,像是一片美丽无比的星空,稍纵即逝。


国漫又让我开眼了


影片把天马行空的一面都给了神兽,更现实的一面则留给了俑——


囿于时代观念桎梏,俑之城里还保留着秦时期的阶级观念:


军队里的俑地位最高,有专门的称呼叫“锐士”,他们的职责就是舍命保卫秦阳城百姓的平安。


俑的身份从被工匠制成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是战士还是其他职业,全由你的身躯决定。


国漫又让我开眼了


有趣的是,电影里还对他们的生活细节加以了填补:


兵马俑囊括各种人群,这里就也有老有少。但,整个城里有各种职业,偏偏没有餐馆,因为……俑不需要吃饭!


过年过节城里还会举办各种庆典,花车游街、放烟火、鼓上舞……好不热闹。


国漫又让我开眼了

国漫又让我开眼了


还有,锐士团每天练兵、打仗,万一受伤怎么办?哪怕不上战场,日常不小心也有可能磕碰,人有血肉可再生,俑呢?


别担心,俑也有俑的好处,哪怕缺胳膊少了腿,去找“修补大师”用同样材料在身上再捏一个就行,不流血不养伤,连喝药都省了!


那俑不会死了吗?还是会。如果是致命伤,粘土制成的俑会瞬间被击碎成一片片,再难挽救。


国漫又让我开眼了


处处相扣的设定,把俑的地下世界勾勒得无比鲜活,透过这些俑,我们又一次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种种细枝末节。


还记得之前看《国家宝藏》曾被兵马俑工作人员的一句话戳中泪点:“我们剥离的是泥土吗?不,是时间和历史。”


而《俑之城》像是另一种殊途同归:

如果历史太远,那就换一种方式,让它重新活在我们面前。

国漫又让我开眼了




比起世界观的种种设定,《俑之城》更打动我的其实还是故事内核


很多时候我们不缺对另一个世界的想象,唯独缺少认真讲好一个故事的能力。


好在,《俑之城》的故事不比其脑洞逊色。


主角的人生依旧是很传统的“草根逆袭”:


男主蒙远,从一出生就注定是个杂役,要身板没身板,要力气没力气,放到秦阳城里,是最没地位的下等奴仆,扔到人堆里都没人愿意再多瞧一眼的存在。


但他还是有点不同。


其他杂役俑,都早早认了命,一心只想搬好今天的砖,懒得思考明天的路,他却偏要和杂役这个身份杠一杠。


国漫又让我开眼了


他想当锐士,想上战场,想抓地犼,想保卫这座秦阳城。


越是被框死的人生,越能激发被压抑者的斗志,而这种触底反弹又最为切合中国观众胃口。


古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留名青史,今有哪吒凭借“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热血再次燃爆口碑。


低起点,高志向,爽文男主两大标配,有了。


可蒙远的经历,并不只有爽


第一次误入战场,他以为自己是蒙尘的明珠终于遇到耀眼的时机,一股脑就冲了上去。


国漫又让我开眼了


然后发现……他不是。


打仗,他真不行。


又不服气,去跟大将军立下约定:如果他能独自抓回一只烈犼,就能破格被升为锐士。


国漫又让我开眼了


原以为后面的故事就会是老套的大男主成长历程,看蒙远如何从一个废柴杂役打脸所有人,成为锐士团的冉冉新星。


但没想到,越往后看,剧情层层反转,越给了我惊喜——


比起「大男主逆袭」这种表面剧情,我反而觉得《俑之城》真正的内核,其实是聚焦在另一个更深的点上:

什么是勇敢?


电影里有一个画面反复出现,锐士团们每次训练、集合、出征前,都要齐声高喊口号:“俑!勇!”


国漫又让我开眼了


勇敢,是锐士最重要的品质,没有之一。


而蒙远要想成为锐士,首要任务就是成为一个勇敢的人。


怎么成为?


一开始以为不认命、不惧牺牲,抱着一腔热血上战场杀敌就是勇敢。


蒙远也确实做到了。


他在抓捕地犼的过程里经历了无数惊险瞬间:


和以俑为食的妖道斗智斗勇;被杀伤力巨大、能钻地的螯龙追杀;在危机重重的地下河寻找出路……


国漫又让我开眼了

国漫又让我开眼了


危机使他迅速成长。


但当他真的抓到了地犼,当上了锐士以后,却发觉事情远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


蒙远真正的“逆袭”,不在于抓到地犼,而是对锐士团光环的「祛魅」——


国漫又让我开眼了


勇敢到底是什么?


不是为追逐名利或自我价值的实现,就投身权力作依附,而是恪守本心,在所有人都不敢抗争时,站出来做那一个打破神话与桎梏的破局者。


是弱者也想提出自己的质疑,是底层也敢指出上位者的不对,是为寻一个真理颠覆世俗的重压。


不必循规蹈矩,偏要打破陈规。


国漫又让我开眼了


就像地下世界一直强调“百川之外有东海,天地之外有宇寰”,这天地大得很,何必给思想上枷锁,给人生设限制。


我尤其喜欢一个镜头:


最后一战,蒙远带着满身战意以己之身狠狠凿下,刚好一击击碎神像头部。


国漫又让我开眼了


这一幕,既是矗立在秦阳城门两边上千年神像的倒塌,更是凌驾秦阳城千年的腐朽制度的崩塌。


没有了封建思想桎梏的兵马俑,即使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也可以决定自己成为怎样的人。


这才真正活过来了。




国漫又让我开眼了



不得不提的是,《俑之城》最让人惊喜的,还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电影里,既有中国风的“皮相”,又有主角贯彻中式风骨的精神内核。


种种细节,或是脱胎传统神话,或是取材真实历史。


百戏俑、铜马车、碑林、傩面具……这些珍贵的古物纷纷以另一种形态展现在我们面前。


国漫又让我开眼了


电影之外,其心更见。


《俑之城》的每一项美学都是由国内顶尖大师打造。


片名请的是张艺谋“御用”的片名书法家许静题写。


首发海报就请来了黄海设计。


国漫又让我开眼了


就连音乐也都是香港配乐大师黄英华作品,运用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全方位“中国化”包装。


而最难得、也是最独特的——


《俑之城》是一个纯原创的全新IP,五年打磨,共计30支业内团队参与,7724640小时渲染,3270个镜头,平均经历了37个版本,89次反复打磨,终于面世。


国漫又让我开眼了


打斗场面更是结合了历史与幻想,冷兵器人海战,为守城前仆后继,场面宏大。


国漫又让我开眼了

蒙远的兵器特效确实蛮好看


尤其近身战最能看出武指功底,《俑之城》的几场对打,力道凶猛,拳拳到肉,颇有古代将士之风。


国漫又让我开眼了


除了国产动画,没有谁会耗费心力研究中国历史的点点滴滴,而国产动画之前又极大地忽略了兵马俑题材。


《俑之城》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缺。


也难怪这部电影一定档,就有千名艺术家自发为其打call。


国漫崛起,最终靠的一定是中国风+技术革新。


7月9日,《俑之城》上映,也许会吹起国漫原创IP的第一股风。


但愿中国动画电影人的赤子之心能被更多人看见,我们的文化值得被永久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杂役   身板   桎梏   兵马俑   国风   中国   内核   城里   战场   勇敢   千年   地下   故事   电影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